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789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docx

河北省辛集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

一、选择题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

A.成都乌鲁木齐B.拉萨重庆C.石家庄西安D.包头杭州

2.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太阳高度角大

C.海拔高,空气稀薄D.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答案】1.B2.D

1.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的是太阳辐射最强的城市,最差的是太阳辐射最弱的城市。

根据图中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判断,最强的城市是拉萨,最弱的城市是重庆,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拉萨和重庆,B对。

2.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对。

甲地位于青藏高原,高寒是主要气候特征,不是气候干旱,A错。

乙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B错。

甲地海拔高,空气稀薄,乙地海拔较低,C错。

阅读天气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3.2016年12月25日菏泽日温差小的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弱B.地面辐射强

C.太阳辐射强D.大气逆辐射强

4.菏泽这几天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5.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B.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C.东亚吹东南风

D.南亚吹西南风

【答案】3.D4.C5.A

【解析】

5.此时,北半球是冬季,亚洲(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A对,B错。

冬季东亚吹西北风,南亚吹东北风,C、D错。

点睛:

根据图中气温、风向、天气等数据分析,该天气系统控制下,菏泽气温下降,有阴雨天气,吹北风或偏北风,应是冷锋天气系统控制。

阴天时大气逆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小。

亚洲高压切断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

读“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图中洋流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7.M地所在国家地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国()

A.气候温暖湿润B.地处板块交界处

C.周围被海洋包围D.沿岸有暖流经过

8.受洋流影响,N地()

A.高温多雨B.草原广阔

C.森林密布D.附近有著名渔场

【答案】6.C7.B8.D

7.读图,根据海陆轮廓,M地所在国家是新西兰,地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国地处板块交界处,B对。

气候温暖湿润、周围被海洋包围、沿岸有暖流经过不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A、C、D错。

8.读图,N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受洋流影响,N地附近有著名渔场,D对。

寒流降温减湿,A错。

气候干旱,沙漠广阔,B、C错。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B.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

C.⑧处总有泉水出露

D.④处低地的形成就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11.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答案】9.A10.A11.B

【解析】

11.读图,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是沉积岩,首先是沉积作用。

岩层弯曲,说明之后有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力影响。

背斜顶部岩层有缺失,说明地壳运动后,有外力侵蚀作用影响。

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对。

A、C、D错。

点睛:

图示岩层层理结构明显,是沉积岩。

岩层弯曲变形,受挤压,形成背斜、向斜构造。

岩层错动位移,形成断层构造。

背斜顶部岩层缺失,说明是地壳运动形成背斜构造后,受外力侵蚀形成。

下图表示北半球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13.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D.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答案】12.B13.A14.B

13.读图,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侵蚀,水流较深。

图中①是河流右岸,侵蚀岸,最适宜建港口,A对。

②是凸岸,河流沉积岸,水流较浅,B错。

③、④位于河流左岸,是沉积河岸,水流较浅,C、D错。

14.水资源节流措施主要是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B对。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是开发措施,A错。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与节流措施无关,C、D错。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一⑦表示地质作用,其中⑦表示地壳上升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A.甲B.乙C.丙D.丁

16.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一一外力作用B.③一一固结成岩作用

C.④一一变质作用D.⑤一一重熔再生作用

17.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答案】15.B16.A17.A

【解析】

16.图中序号②代表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A对。

序号③代表冷却凝固作用,B错。

序号④生成的是岩浆,是高温熔化、重熔再生作用,C错。

序号⑤形成的是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

17.结合前面分析,甲类岩石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A对。

乙类岩石是花岗岩,岩石中不可能找到化石,B错。

丙类岩石是变质岩,具有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C错。

丁类岩石是变质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典型代表是花岸片麻岩,D错。

点睛:

根据图示注记和箭头方向,结合各类岩石形成的条件,判断出岩石类型。

岩石只能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的是喷出岩,有气孔。

侵入地壳上部的是侵入岩,没有气孔。

沉积物形成的是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

“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申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

19.关于“血迹石”和“干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

【答案】18.C19.A

【解析】试题分析:

19.根据材料,“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属于沉积岩,A对。

“血迹石”的形成于海洋中,没有经历风化作用,侵蚀、搬运作用也不在形成过程中,B错。

“千人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没有层理构造,C错。

“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冷凝作用,D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类型,奇石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利用材料中信息,分析岩石的类型。

海洋生物遗体沉积形成的是石灰岩,属于外力作用形成。

岩浆喷发形成的是玄武岩,属于内力作用形成。

了解主要的变质岩类型,也是内力作用形成。

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地下水水位上升D.地表径流量增加

21.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答案】20.D21.C

21.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导致下渗减少,C对。

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应减少,A错。

排水系统日趋完善不影响地表径流量,B错。

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⑧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3.若大气中C0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答案】22.C23.B

【解析】试题分析:

23.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温室效应增强,B对。

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关,A错。

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强,C错。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扩展,D错。

【考点定位】碳循环过程,温室气体及影响。

24.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

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多刺,硬叶是干旱气候区的植被的特征,可以减少水分蒸腾,硬叶可以防止高温伤害。

瓶状茎可以储存较多的水分,耐旱。

所以反映了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征,D对。

温带地区,湿润区植被是阔叶植被,A、B、C错。

考点: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25.亚欧大陆东岸35。

N~50。

N之间和西岸40。

N~60。

N之间的自然带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B

【解析】亚欧大陆东岸35°N~50°N之间是温带季风气候,西岸40°N~60°N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对。

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A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属于地中海气候,C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

目前我国入均耕地仅有0.10公顷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30%。

近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

完成下列各题。

26.下列现象的发生可能对耕地造成危害的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水土流失③赤潮④沙尘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收入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6.D27.C

【解析】

28.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海南岛的面积将扩大

B.1月份0℃等温线将移至秦岭一淮河以南

C.天山的雪线将下移

D.我国暖温带将北移

【答案】D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29.关于图中曲线表示的能源,判断正确的是()

A.①曲线表示木柴B.②曲线表示煤炭

C.③曲线表示石油D.④曲线表示潮汐能

3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

B.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木柴和煤炭

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木柴

D.目前石油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答案】29.C30.A

【解析】

29.读图,结合图中横轴表示的时间及对应的能源所占比重分析,图中曲线表示的能源,②曲线在1850年占比重最大,表示木柴,A错。

①曲线在1900年前后占比重最大,表示煤炭,B错。

③曲线在1950年占比重增大,且逐渐超过煤炭所占比重,表示石油,C对。

④曲线出现的晚,表示水能,⑤最晚出现,表示核能,⑥出现较早,与石油利用时间相近,近年来占比重增长快,代表天然气。

点睛:

根据图中不同年代生产力水平,判断主要的能源类型。

农业文明时期主要能源是木柴,工业文明初期是煤炭,然后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力水平提高,水能、核能依次得到开发利用。

根据曲线的形态,判断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

读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是()

A.4-6月B.6-7月C.7-8月D.5-8月

32.若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进入I地区,则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情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31.B32.C

【解析】试题分析:

32.锋面雨带推移的速度往往取决于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与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对比及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华北一带,说明当年的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实力较弱,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较强,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将可能出现南涝北旱。

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名师点睛】我国的降水基本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高压的冷干气流交遇形成的锋面雨,受二者实力强弱的影响,推动着锋面雨带南北移动,移动的一般规律是,每年的4――5月在华南一带,6月中下旬――7月初向北跳跃到长江中下游一带,7中下旬――8月向北推进到东北、华北一带,9月南撤到西南地区到华南一带,10月锋面雨带离开大陆。

锋面雨带推移的速度往往取决于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与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对比及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南涝北旱;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北涝南旱。

掌握一般年份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从图示的雨带移动节奏和锋面雨带的移动速度对降水的影响来判断对我国南北方的旱涝灾害的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34.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答案】33.D34.B

考点:

人口结构

35.18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升高B.死亡率升高C.出生率下降D.死亡率下降

【答案】D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人口死亡率下降开始。

18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下降,D对,B错。

出生率变化不大,A、C错。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6.如果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一乙一丙一丁B.丁一丙一乙一甲

C.丙一丁一乙一甲D.乙一丙一甲一丁

37.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横式,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36.B37.A

37.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横式,根据图中数值,甲是低低低模式,乙是高低高模式,丙是高低高模式,但人口自然增长率更大,丁是高高低模式。

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甲,A对。

B、C、D错。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图,完成下列各题。

38.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右图所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9.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38.D39.C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人口容量。

40.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答案】C

【解析】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C对。

城市污染严重,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D错。

%

二、综合题

41.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是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

(2)图中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是______阶段(填字母)。

(3)图中人口增长和世代更替都缓慢的是______阶段(填字母),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

【答案】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C

(3)D

42.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和_____。

(2)左图中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

(3)左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__________.

(4)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右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

其“玉颈变细是受_______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左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岩浆岩变质岩

(2)①⑧④②

(3)⑧②

(4)侵蚀②

(4)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

其“玉颈变细是受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该作用对应图中的②。

点睛:

正确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①②③④表示的地质作用依次是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43.下面左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左图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

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因素影响。

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___________影响。

(2)右图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从赤道到两极热量水分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2)山地垂直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相似。

右图中该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带,随着海拔升高,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4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的是哪一处,原因是什么?

(3)⑧处的洋流和丙处的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4)有一艘轮船从我国的上海出发,驶往美国的洛杉矶,借助哪些洋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答案】

(1)墨西哥湾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

(2)甲处原因是两海域尽管纬度相同,但甲处有暖流经过,而乙处有寒流经过。

(3)流经⑧处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流经丙处的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4)借助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解析】

(1)根据洋流的分布位置,①是墨西哥湾暖流,②是加利福尼亚寒流,③是东澳大利亚暖流,④是西风漂流。

(2)图中两海域尽管纬度相同,但甲处有暖流经过,而乙处有寒流经过。

所以海水温度较高的是甲处

点睛:

掌握太平洋的洋流分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湿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两海区若纬度相同,其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看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性质,若有暖流经过,则温度偏高,反之就偏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