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759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3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3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即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可见,本节课教材在突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阐明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凸显出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

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

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

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情况来看,我校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有所加强。

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教学思路: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联系实际问题,突出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并用所学知识解析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因此,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地图或图片增强素材的直观性,并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并且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针对以上教学思路,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启发引导——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地运用地图或图片增强素材的直观性,并在观察图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采用问题式引导学生阅读地理资料,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

案例分析——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法: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定弹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又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3.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64“神奇的厄尔尼诺”,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前进行分析、讨论,课堂教学中仅用些时时间(约5分钟)进行小组交流。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世界洋流分布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新课』

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寒、暖流的理解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的案例

(1)。

第一、二组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第三、四组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注意图文结合,阅读后各学习小组围绕下列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课件展示】

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

(1)在书本上图3.6的相应位置,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

(2)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

(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为什么?

(4)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第三、四组讨论的问题:

(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

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小结】从案例

(1)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如:

北非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直逼近西海岸,也都有寒流的作用。

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

【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2.渔场的成因

(1)课件展示:

“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以“秘鲁沿岸上升流的形成”图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渔场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分析渔场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习思维的展开和知识的延伸。

【知识拓展】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我们能否根据渔场的成因(或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区呢?

「知识链接」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

3.影响海洋航行

播放视频:

“泰坦尼克”号沉没

【提出问题】漂浮在北大西洋的冰山是来自于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巨大的冰山靠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向南移动呢?

创设情景: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提出问题】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

(结合“大西洋洋流分布”图由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若从欧洲横跨北大西洋至北美洲,而后再返回欧洲,要求一路都要顺水,请同学们设计一条路线。

(在空白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上用箭号表示洋流,绘出此路线)

【学生归纳】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有利影响呢?

【知识拓展】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一、二例吗?

例: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分析: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设计意图」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从播放学生熟悉的《泰坦尼克号》片段入手,引出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再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历史事件,设计悬念,展开讨论,能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体现“有用”的地理。

【教师小结】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

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

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也极为不利,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

如:

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

“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

「学情预设」“寒流、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可能会引发部分学生的困惑,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先预留时间给学生质疑,然后,教师以“什么是海雾”、“海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的讲解作为知识铺垫,逐步引导学生析疑。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1)阅读书本P64,由学生归纳:

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2)课件展示图片资料:

“威望号油轮泄漏事故”

【学生讨论】石油污染将对该海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此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用事实来说明海洋石油污染的严重性,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学习洋流对气候和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同学们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

“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探究活动』“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学习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间不稳定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洋流对气候影响的生动例证。

教材抓住这个热点现象,设计了探究活动。

但有些相关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分析和思考。

因此,这部分内容先布置学生阅读,查找相关资料,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前进行分析、讨论,课堂教学中仅用些时时间进行小组交流。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学情预设」此部分内容虽由学生自学并查阅相关资料,但认识“厄尔尼诺”的突破口仍然在于教材P64所配备的一张图——“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它能够使学生直观地判断出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的异常。

但是,如果有的同学对“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有充分了解的话,读完这张图后定会产生疑问,因为图中所显示的水温,明显地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高出西部海区4—5℃,而实际情况应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出4—5℃,显然,图中有误。

因此,课堂上可预留点时间给有疑问的同学发问,然后再对图进行纠误。

影响气候

【教师小结】“厄尔尼诺”现象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是形成原因,尚未能解释清楚。

有人认为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大气环流减弱造成的结果;且“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发生周期长短受什么制约?

等等,这些谜团正等待着我们去一一解开。

板书设计: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渔场成因

影响航海

海洋污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

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来看,由于设计的问题针对性较强,既能紧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因此,学习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讨论基本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析地理现象,而且小组的交流,使那些个性相对内向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也能很容易地进入交流状态,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节奏的调整,提高参与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然而,由于我把学习小组人数定为6—7人,致使小组讨论时无法做到每个小组成员很好地进行交流,学习小组大多仅限于本组内的讨论、交流。

与老师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较少,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摸索和加强。

“神奇的厄尔尼诺”这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展开课堂交流、讨论,但从各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来看,各小组都能认真地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有的学习小组甚至关注“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学习效果还是较令人满意的。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2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教案湘教版选修2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2.了解世界主要海湾的分布,理解开发利用海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知道海港是海岸带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知道世界主要海港的地理位置和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4.理解滩涂是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土地资源;知道滩涂的开发利用价值。

5.理解海岸带的生态脆弱性,知道保护海岸带的有效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联系学过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海湾在开发利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加深对海湾开发利用意义的理解。

2.运用地图,联系学过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海港的建港条件和优势,理解海港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3.利用地图和地理景观图片提供的地理信息,分析海岸带合理开发和不合理开发的具体案例,探讨保护海岸带的具体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的港口建设方面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海湾、滩涂、海岸带等开发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强化“海洋国土”意识。

3.通过“海岸带保护”内容的学习,感受破坏海洋生态的严重性,增强保护海岸带的紧迫感。

[教学重点]海港建设

[教学难点]海岸带的保护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海岸带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

请你说说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建设海港、建海滨浴场、海水养殖等)

【板书】第二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一、海湾的开发利用

【阅读思考】读图3-14瓜纳巴拉海湾图,说明海湾的概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点拨】海湾是指海洋伸进陆地的部分。

海湾的深度和宽度向内陆大多逐渐减小,湾口两个对应岬角的连线是海湾与海的分界线。

【讲述】人类开发利用海湾的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将海湾作为生产的场所,海湾是航海事业的起源地。

人类对不同大小海湾的开发利用现状不同,大部分海湾已被综合利用,尤其在大型海湾周围,己发展成以航运、交通为先导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区和城币带。

较小的海湾由于具有某种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单项开发。

如具有良好沙滩的海湾,可辟为海上浴场;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湾可发展海产养殖。

海湾在建设港口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即为港口建设提供天然保护。

【案例】阅读图3-15以及阅读材料“墨西哥湾”,了解以下内容:

(1)墨西哥湾的区位:

是北美大陆南缘的一个大型海湾,东通大西洋、南连加勒比海;水深湾阔;资源丰富。

(2)墨西哥湾是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海湾。

沿岸和大陆架上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

湾内有新奥尔良、休斯敦、坦皮科等重要海港。

【承转】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湾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海湾这样“脆弱”的地区加以保护,从而使海湾能持续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人类对海湾的不恰当开发将导致海湾生态环境遭破坏。

【阅读】“脆弱”的海湾

【讲述】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湾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海湾这样“脆弱”的地区加以保护,从而使海湾能持续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否则势必导致海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承转】海岸带空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兴建海港,发展航运业。

【板书】二、海港建设

【探究学习】什么是港口?

港口在经济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港口建设的地理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港口:

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可供船舶出入和停泊以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2)兴建海港,发展航运业是海岸带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

在古代,中外航海家的探险活动就奠定了海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

由于海洋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廉等优势,所以海运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货物运输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使得海港建设成为海岸带利用的重要方面。

(3)建设大型港口的条件

建港条件

说明

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充分利用岬角、岛屿等天然屏障,或修建防坡堤等人工建筑来防风防浪

要有宽广的陆域

港口是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要建设多种港区设施、运输设施和服务设施

要有纵深、广大、联系便捷的内陆腹地

要确保港口有广阔的经济辐射范围和充足的货源

【读图思考】读鹿特丹地理位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鹿特丹港的区位优势分析该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的原因。

(2)联系第二亚欧大陆桥分析鹿特丹港对我国改革开放具有的重要意义。

【点拨】

(1)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的入海口、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西桥头堡,同时还位于北海经英吉利海峡出入大西洋的航线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经济腹地覆盖了欧盟的一半以上,腹地经济发达因此成为世界最大港口。

(2)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到鹿特丹,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亚欧大陆东西方向上的重要通道,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开通有利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

【思考】依托海港,以发展哪些类型的“临港产业”最为适宜?

【点拨】临港产业包括石化、修造船业,也包括物流业以及海洋的生物化工、海洋的一些潮汐能等等,范围非常广。

【过渡提问】滩涂是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土地资源,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海洋资源之一,也是向海洋进军的前沿阵地。

结合课本图3-17滩涂图和你平日所见所闻说说滩涂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有什么价值以及滩涂的利用方式。

【归纳】三、滩涂开发

1.概念:

海洋滩涂是指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2.成因:

滩涂是水流中所挟带的泥沙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沉积形成的。

3.滩涂的价值:

滩涂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海洋资源之一,也是向海洋进军的前沿阵地。

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而且还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

4.利用方式:

开辟盐田、滩涂养殖、发展海洋旅游业等。

【阅读】促淤工程和图3-18在滩涂上建立的浦东国际机场,了解滩涂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

【承转】海岸带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同时也属于相对脆弱的生态地带,因此在开发利用海岸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海岸带的保护。

【板书】四、海岸带的保护

【自主学习】

(1)为什么说海岸带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带?

(2)海岸带的无序开发会带来哪些严重问题?

(3)如何保护海岸带?

【归纳】

(1)一是海岸带自然灾害频繁,常受到台风、海潮、洪涝的影响;二是海岸带面临诸多全球性的问题,如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

因此说海岸带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带。

(2)海岸带的无序开发带来的影响:

一是破坏了鸟类栖息、候鸟越冬的生境;二是大规模的滩涂养殖,加速了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进程,增加了赤潮灾害的频度。

(3)保护海岸带的措施:

①确立保护性开发的原则;②实行有序管理;③加强海岸带立法;④积极筹建海岸带开发和管理综合示范区,提高海岸带开发和管理的水平。

 

【板书设计】

第二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一、海湾的开发利用

1.“海湾”概念

2.古今人类对海湾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二、海港建设

1.海港建设是海岸带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

2.海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建设海港的地理条件

(1)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2)要有宽广的陆域

(3)要有纵深、广大、联系便捷的内陆腹地

4.海港是组织和集散国际货流的枢纽

三、滩涂开发

1.“滩涂”概念

2.滩涂的价值

(1)滩涂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前沿阵地

(2)滩涂是重要的土地资源

(3)滩涂蕴藏着矿产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

3.人类对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开辟盐田

(2)发展海水养殖业

(3)发展海洋旅游业

四、海岸带的保护

1.海岸带面临的主要问题

(1)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带

(2)全球性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带

2.保护海岸带

(1)确立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2)实行有序管理

(3)加强海岸立法

(4)筹建海岸带开发和管理综合示范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