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586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docx

必修2阶段性测试题6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

阶段性测试题六(必修二第五、六单元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依据所学知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都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变革所以选B项。

2.(2015·河北正定)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其作用。

依据所学可知,缩减A对应的为农业;突破口B对应的为金融业;增加就业C对应的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调节劳资关系和供求关系的为工业,故D项应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故选D项。

3.(2015·嘉兴测试)有一种经济理论认为,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这种经济理论应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货币学派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故本题选C项。

A、B、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4.(2015·通化一中)罗斯福新政中,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公平劳动法》等法规,同时推动工会建设。

其价值在于(  )

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

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以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中罗斯福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价值在于转变了政府的职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B项中的“长期推行”不符合史实,排除;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是1787年宪法,故A项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5.(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3年

《紧急银行

救济法》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1933年

《联邦证券法》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1934年

《证券交易法》

1935年

《存款保险法》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1939年

《民用航空法》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

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从表中“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等可以看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反映了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故选A项。

6.(2015·临沂)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

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由题目中的信息“私营企业……只要是必要……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即可选出C项;A项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的政策,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私营企业……应当保留”不符;题目中未涉及福利政策,故排除D项。

7.(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下图是出自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的有关中、苏两国某一历史时期粮食产量比较图。

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两国农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B.“左”倾错误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C.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D.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改革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以及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

图中数据涉及1950~1984年间,从图可知这一时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有升有降,A项错;据图中数据和所学知识可判断C项错误;1960年前后,中国粮食产量有所下降,这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但B项说法只是反映图表的部分信息,不是最准确的解读;依图可知1980年前后中苏联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相异,这与两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关,故D项最符合题意。

8.(2015·淮安检测)斯大林说: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斯大林时期为工业化筹集资金的办法有(  )

①推行农业集体化  ②集中收缴国有企业利润

③实行余粮收集制  ④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可以排除。

故选C项。

9.(2015·南昌三校联考)列宁曾忧心地说:

“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

”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

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以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及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斯大林执政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斯大林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其实是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选C项。

A、B两项分别是列宁时期采用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D项不符合苏联的史实。

10.(2015·哈尔滨三中一模)1965年5月,苏联颁布《集体农庄市场新标准条例》,允许个人按市场价格出售农副产品。

从1966年起对集体农庄庄员按国营农场相应的工资标准按月支付货币报酬,年终根据实际收入进行结算。

这些措施(  )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促进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③巩固了工农联盟

④摆脱了斯大林体制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从材料中“允许个人按市场价格出售农副产品”“对集体农庄庄员按国营农场相应的工资标准按月支付货币报酬,年终根据实际收入进行结算”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和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一段时间内使苏联的农业状况有了好转。

③材料中未涉及到;苏联经济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模式,④说法有误。

11.(2015·江西白鹭洲中学)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以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牺牲了农业为工业化而服务。

所以答案选B项。

12.(2015·盐城摸底)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

依据材料中“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说明粮食税弊端存在,所以苏维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论及产品分配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粮食短缺问题,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

13.(2015·安徽六校联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

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

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

D.外部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以及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

材料信息“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民众思想混乱,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14.(2015·佛山一中)下表是“美日欧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列对此表解释合理的是(  )

年份

美国

日本

西欧

1955年

36.3%

2.2%

17.5%

1976年

24.9%

8.1%

21.7%

A.50至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

B.体现了市场经济模式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

C.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

D.世界经济由50年代美欧两强变为70年代三足鼎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项与史实不符;B项图表无法体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故D项表述不正确;从图表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降,说明其经济霸主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冲击,故C项符合题意。

15.(2015·南京摸底)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

他说过:

“没有国家办不成的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

”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

A.市场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

B.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

C.大规模降低税率,以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

D.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将创新思想和技术融入到服务、产品和生产工序中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中凸显政府的作用,而A项中主要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B项中只是讲到政府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体现了政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主要体现了政府积极作用中投资的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6.(2015·唐山模拟)汤因比说:

“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项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D项考查史实与材料无关;A项说的是历史的发展应该从多角度分析,材料并未说明这一点。

故选C项。

17.(2015·武汉调研)195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

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在24小时内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

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

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

B.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

C.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

D.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依据所学知识,舒曼计划中的超国家主义与英国的欧洲联合主张不符,更主要的是工党政府不愿接受主权的让渡,工党认为加入超国家机构会使议会主权收到损害,故选D项。

18.(2015·湖北联考)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

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

上述现象共同说明(  )

A.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

B.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

C.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

D.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走向联合原因。

欧洲历史上曾经的联合以及共同的基督教文化是欧盟建立的重要基础。

B、D两项说法错误,A项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文化的影响。

故选C项。

19.(2015·湖北)下图反映了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数量变化的趋势。

下列分析和评论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

B.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C.这与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关

D.这种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948年以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后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数量从图表中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几乎没有太大变化,A项说法错误;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D项。

20.(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

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

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B.动荡局势的加剧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

D.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政治多极化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三个“重新”足以说明原来的价值观、原来的合作体制、原来的相关国际机构均不再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所以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21.(2015·邯郸摸底)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

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

”这表明APEC成员国(  )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从材料可以看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在“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的时间上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所致。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22.(2015·吉林一模)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  )

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经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是为了解决70年代的滞胀问题的措施,70年代后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问题而缩小“福利国家”规模,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与题干无关。

故选A项。

23.(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

“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一“时代”的开启(  )

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美元的崛起,标志着美国建立了经济霸主地位,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主要是美苏两极格局,是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

故选B项。

24.(2015·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C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解。

A项的错误在于早在古代世界不同民族就已经有了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使欧洲与美洲开始有了联系,世界由分散状态开始形成一个整体;B项的错误,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地域性的差异和民族习俗的不同等,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达成一致;C项的错误原因是,第一,贸易壁垒没有得到清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第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确实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故选D项。

25.(2015·金华)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答案] B

[解析] 本题需要较强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不是为了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而是强化地区和平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华沙条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同盟组织,它是冷战的产物;欧盟是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所以答案选B项,A、C、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6题11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0分。

共50分。

26.(11分)(2015·吉林一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近几年的重要外交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日南(越南)障塞、徐闻(广东),合浦(广西)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缅甸);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馀,有黄支国(印度),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三月,到日南象林界云。

……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

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4分)

材料二 17至18世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并且一直延续和保持到鸦片战争前夕而不衰。

这一时期,从广州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迅速增加到7条,抵达世界7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此之多的外国商船和商品来广州进行贸易,使珠江之滨的广州呈现出一派外贸繁荣的景象。

英国人威廉·希克为之惊奇,并发出了广州珠江的商船可以与伦敦泰晤士河相媲美的感叹:

“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

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一,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着长达几英里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

——根据XX有关资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时期广州繁荣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奥巴马上任之初对中国推行以接触为主的G2战略,无效后改而奉行“接触加防范”的战略,而且防范的力度明显加大;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需要为下一步的发展营造国际经济空间,改善外交环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外交拓展方向有两个:

陆地上,主要向西扩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从而贯通欧洲;海洋上,主要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与中东以及非洲,拉美和欧洲为海上丝绸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