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55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docx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

引言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由南京师大晓庄学院率先开办以来,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时至今日,小学教育专业从理论构想到实际建设已趋于成熟,但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并没有因此而有了明显的好转或质的提升。

事实证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造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较复杂的,而此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因此,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加强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就业,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一)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近期,我对我校小学教育专业2009届文、理两个班的本科毕业生开展了就业意向调查。

问卷涉及本专业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对本专业就业前景采取的态度等多方面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汇总、分析,希望从中能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我们就业的信息,为本专业同学提供相关就业方面的参考资料。

1.调查方式

 调查采取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并结合个人谈话的方式。

问卷的填写采取不记名的形式,从而为问卷调查结果的客观性提供基本保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7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7%。

2.问卷内容的设计

针对我校小学教育专业2009届文、理两个班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自身能力、态度、所需信息等方面,问卷共设22个题目,其中开放性问题6个(见附:

《小学教育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3.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

我校2009届小学教育专业文、理班本科毕业生。

(二)就业意向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

本专业文、理两个班的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觉得就业形势很困难或较困难的高达90%;对自身就业前景感到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占77%,甚至有19名大学生对能否胜任小学教师职业毫无信心。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认识较清楚,充分估计到毕业所面临的困难,但具体如何应对显得缺乏经验和信心。

2.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原因及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

在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影响因素中,30%学生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占比例最高。

其次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小学教育专业的,比例占到28%。

24%的学生认为教师工作稳定。

另外,7%的学生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考虑到父母的要求的占11%。

数据表明,有相当大一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小学教育这一专业并不是出自于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对小学教育专业并不了解。

四年的学习过程,通过学校专业兴趣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态度经历了由陌生到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历经时间的长短成了制约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快慢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还显示,有35%的学生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持比较乐观的态度,25%的学生认为他们不同于以往的小学教师的培养,在就业过程中存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本专业毕业生学习动力

调查结果发现,只有近30%的学生真正愿做小学教师。

因此,大部分学生进人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技能培养不感兴趣;虽然是高中毕业生源,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能力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受就业选择市场化、选择多元化等(一些学生有考研打算或考公务员等其他想法)的影响,学生一入学,忙于各种过级考试,为就业做准备,对教学技能训练热情不高,对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投入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4.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

从就业地域看,高达70%的毕业生希望在大城市就业,选择省外和沿海的仅占16%。

从就业愿望看,有67%的毕业生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而选择企业、基层的仅占22%。

这表明在目前就业形势的压力下,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相对理性、成熟,但也趋于保守,所以在本专业学生的“出口”方式中,大多数倾向于选择相对较稳定、待遇好的机关事业单位。

这也说明本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和所有大学生的择业观一样,还存在误区,亟待加强引导。

从目前优惠政策来看,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毕竟是少数,剩下的才是大多数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5.本专业毕业生工作薪酬的期望

起薪多集中在800-1500元/月之间,就业心态正趋向实际。

根据调查,72%的毕业生将自己的起薪定在800-1500元/月,10.4%对起薪1000元/月以下可以接受,12.4%薪金要求为1500-2000元/月,而2000元/月以上要求的学生占5.2%。

工资水平总体期望有所降低,起薪在1000-1500元/月的学生大多将眼光投向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所以薪金期望的心态较实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展较快地区提供的待遇多在这个范围,而西部、内陆地区则只能给到700-800元/月(不提供食宿)。

再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和所有今年的毕业大学生一样,本专业毕业生普遍重视某个单位提供发展的机会,而不完全是工资待遇。

6.关于专业对口

调查结果显示,只要能稳定就业,97%的本专业学生愿意接受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大部分人对专业对口的问题看得很淡。

普遍认为,能否融入社会,主要看自身的悟性和综合素质。

一味强调专业对口,往往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这表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思路是很切合实际的。

在这个要求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更多的人希望跨专业求职,而岗位本身也已不仅仅局限在对个别专业的要求。

民营企业、私营教育机构就业成了本专业毕业生选择的热门对象。

7.本专业毕业生认为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阻碍依次是

就业信息缺乏;知识能力储备不足;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专业不对口;求职技巧欠缺;优势难以发挥;学校没有指导等。

总体看来,自身能力欠缺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我们有必要协同社会、学校、企业构建立专门的见习、再教育机制,从根本上帮助本专业毕业生克服就业的障碍。

8.“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79%的学生承认压力很大,20%的学生认为还可以接受,仅有1%的人没有压力。

再问到压力来自哪些方面的时候,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缺乏社会关系,没有竞争力的占35%,第二位因为信息不畅影响了就业的占26%,第三、四分别是认为专业面窄的占22%,因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占17%,说明现今随着就业人数的猛增,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执掌着招聘的主动权,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优越感也荡然无存,内心中压力感倍增,但一味的逃避没有出路的,应当变压力为动力,树立自信,弥补不足,调整就业期望才是出路。

择业中碰见重重阻碍又怎办呢?

55%的学生表示不会放弃,继续向目标前进,40%的学生会调整期望值,只有5%的学生会丧失信心止步不前。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终身制”、“一步到位”的说法已成过去,更多的学生正逐渐接受“先就业,再选择”的新观念。

9.择业自主性不高

在“择业过程中谁的意见比较有说服力”的话题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父母及亲人,说明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在择业问题上最后的抉择是依赖他人而不是自己。

相对缺乏自己的主见。

开始考虑就业问题的时间方面,55%的毕业生是大三下学期以后,主动性较低,对就业思考并没有贯穿于大学始终。

10.最需要的就业信息

根据对“你认为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

”的调查,70%的毕业生填写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其他依次为“加强专业建设”,“求职面试技巧”和“择业心理辅导”等。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2009届毕本科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手段依次是,“人才交流市场”、“其他就业网站”、“家人或朋友介绍”、“学校就业信息栏”、“我院就业信息网站”。

11.为本专业求职做过的准备

在毕业生中,考取资格认证已成为共识。

但一些学生不分轻重,花钱买了很多无关紧要的证书,而至关重要的证书却一个也没有。

大家普遍认为考四级是本科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四级实效性不强,没有取得四级证书。

而事实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有四级证作为用人制度的考核标准。

为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同学们应结合自身专业,除取得学历证书外,有选择的考取一些社会认可度高的证书是必要的。

12.本专业学生对就业过程的态度

60%的同学认为现在小学招聘基本由政府统一组织招考,这样做是公平的,30%的同学认为增加了师范生就业困难,增加了就业成本;在小学教师招聘当中,83.5%的同学认为目前最应该面试、试讲、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怎样在小学教师招聘中取胜,84.6%的同学认为先代课,积累经验至关重要。

在福利待遇上,除工资外,100%的同学认为还应包含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

以上数据表明: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客观事实,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大,“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

数据还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加强专业建设及人性化管理,正确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正视现状,加强自身基本技能训练是本专业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高校扩招背景下小学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1.小学教师教育准入存在的问题

(1)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强,入读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这不仅满足了大多数人继续深造的要求,并且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是无庸讳言的。

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的征程中,其生源素质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满足更多的中下层次学生入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使命,但生源素质的整体水平下降是情理之中也是无须掩饰的事实。

对于专科层次的普通师范院校来说感受更为强烈——这类学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原来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之职的中等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优秀拔尖的学生应考;而现在纳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以后,中下层次学生的报考比例增大,生源素质的落差是极为明显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初始推行,高等师范院校招生陷入低谷,尽管国家采取适当降分、提前录取、优惠补助等政策仍难以奏效。

如今师范教育整体局面已大为改观,教师地位、教师职业吸引力大大提高,但小学教师教育由于其办学主体层次的低下性,又无特殊的照顾手段,难以吸引到优质生源,生源素质的下降无疑对质量保障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2)在职教师获得高学历的途径很多,小学教师的准入又向社会开放

现在小学很多在职教师已拥有了本科学历,他们有的是通过自学考试的,有的是通过函授学习,还有很多其他途径的。

可以说,走上社会获得本科学历不是难事。

就拿函授学习来说吧,每年只要交些钱,有时间的话去上点课,不用费多少事就能有本科学历。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本科学历,但由于在职教师获得高学历的途径很多,这一优势并不优。

毕竟在职教师有教学经验,先入为主,同等学历的话,学校决不会解聘在职教师而引进新教师的。

  从几年前开始,教师的准入已经向社会开放,只要是具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通过考核,竞争教师岗位,就可以进入教育系统。

尤其是随着社会就业难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等系科的学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学教师的竞争行列,这无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社会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识上的模糊。

在一次招聘会上,一位学校的领导惊讶的对前来应聘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说,大学里还开设你这一专业吗?

让这位学生哭笑不得。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专业尴尬的就业环境。

2.小学教师教育出口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挤压

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有效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控制的政策,适龄入学儿童人数有呈渐次下降的趋势,这使得对小学师资的需求比例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据《北京青年报》2003年12月29日报道,北京市目前中小学教师还缺3000多人,但师资状况基本上是小学超编,初中持平,高中缺编;以湖南省为例:

湖南省小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805万迅速降至2005年的517万,降至2010年的500万。

相应地,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由1998年的36万迅速降至2005年的23万,2010年的22万。

届时,除去自然减员外,小学教师将过剩8万多人。

小学教师教育的就业形势由此可见一斑。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开放型的教师教育、教师来源构成多样化的重要制度的体现。

但在目前教师资格证书的实施还存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小学教师教育的就业形势更显严峻和拥挤。

  再者,—些师范大学本科生(非小学教育专业)甚至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会“俯就”小学教师行业,而这种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高一层次就职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小学教师就业市场这块本来不大的“蛋糕”经多方分割,无疑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空间愈显局促。

(2)学科地位边缘化〈1〉

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高等教育的运行系统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而是在高校学科趋向多科性、综合化的发展生态中被挤入学科的边缘,成为高校学科群体发展的附属和陪衬。

同时,在教师教育从独立定向走向开放多元的今天,师范教育正处于急剧转型之中,学科地位模糊不定。

例如,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全能型”还是“分科型”,存在长期的斗争。

由是观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地位的出路由于其本身的学科逻辑的不成熟而难以在高等学校的多学科环境中得到彰显。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滞后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一级学科“教育学”之下,与幼儿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相并列的是普通教育学,初等教育学并没有正式的学科地位。

直到教育部最新的学科和专业分类才在二级学科“普通教育学”之下设立了中等教育学和初等教育学两个三级学科。

为此,加强初等教育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大初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开放、交叉和整合的力度,建立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形成学术共同体,促进初等教育学的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力量的提升,是保障小学教师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3)小学教师的需求减少

  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每个乡镇只有两三所小学,基本上没有村小,对小学教师的需求是很有限的。

随着小学生的减少、拆校并校的进行,小学教师已经饱和,新教师进入已经很难了。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市场空间狭小。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老教师提前退休让出岗位、竞争上岗淘汰不合格教师来缓解小学教师的就业难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权宜之计,毕竟老教师有限,竞争上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而现在有很多的代课教师还在岗,挤占了很多的岗位,虽然现在已在逐步的清退,但还有很多人在职。

有的学校有很多超国家标准数量的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是学校招来替代有编制教师上课的。

学校用远远低于在编教师薪资标准的报酬付与代课教师,这对于学校的创收来说是一举两得。

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会造成对小学教师仅有的一点需求的严重浪费。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教育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其课程设置既不能移植中等师范的培养模式,也不能按照高等师范分科培养中学教师的模式,或高等师范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进行设置。

它的要求比师范专科更高,是直接从事小学各科课程教学工作的。

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小学教育的实际和需求。

当前,设有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是采用“分科培养,全面发展”的模式〈2〉,目的是使学生文理兼通,学有专长,以求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体现小学教育综合性特点,在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学科专长、教研能力的培养。

第一,单纯对知识储备数量的追求。

在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下,单纯对知识储备数量的追求会造成课程体系的无所不包,简单的学科综合或不同课程的内容综合也无法达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

课程知识综而不合,学生在学习上囫囵吞枣,知识体系缺乏系统完整性。

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无论在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上,专业的学术标准和学术水平的要求与大学本科层次的要求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学生在知识的体系与结构上会产生一定的缺陷。

最终造成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水准下降,课程设置专业指向不明,专业培养的目标规格再次游移于学术性与师范性之间,不利于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

  第二,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在保留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小学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的趋势,而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明显不足。

由于课程结构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导致师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欠缺,难以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学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实际,尤其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方面的建构亟待完善。

第三,教育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灌输。

从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课程来看,在内容和方式上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理论的灌输。

一方面,它忽视了与小学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很少。

另一方面,缺乏新的教育理理念和鲜活教育实践的结合,造成了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不大、甚至不知如何运用,教育课程的专业特征表现不明显,因而“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滞后。

2.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扩招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得目前教学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足,不重视教学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教学管理模式单一,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教学效果评价形式化等。

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管理也存在这个通病。

对于本专业来说,构建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并且适合本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实现小学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形式封闭

  目前的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强制性的要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达标则不发毕业证等)、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做法,与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个性化的培养要求相冲突,难以真正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技能培养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

教学技能培养以课堂教学、单一技能培养为主,情景性、实践性、综合性不足,是导致师范生教学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2)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及内容定位低,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本科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培养内容没有一个基本设定。

我国职前本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应达到怎样的专业水准,在实施中缺少可依据的文本参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的教学技能目标的不足也日渐显露出来。

培养目标定位水准偏低(目前的教学技能训练仍然以教学基本功为主),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单一,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不足,这些已明显不适应学生及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提出科学有效的培养目标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生源基本上是由各中学学习成绩居于中等的高中生构成,而且进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些对专业选择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出于无奈。

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相比之下,教师的实际收入还是较低,而小学教师的工作繁重复杂,教师的付出和他们的实际待遇很不相称。

笔者在对2009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中发现,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真正愿做小学教师,因此,大部分学生进人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技能培养不感兴趣。

虽然是高中毕业生源,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能力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再加上受就业选择市场化、选择多元化等(一些学生有考研打算或考公务员等其他想法)的影响,学生一入学,忙于各种过级考试,为就业做准备,对教学技能训练热情不高,对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投入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4)教学过程重学术、轻培养,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目前在高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主要还是讲授式。

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缺少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一方面难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对策。

一些高校教师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及经历,一些课堂教学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脱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一)宏观角度:

相关教育部门的政策扶持

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专业资源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设小学教育这一专业,不少学校是勉强开设的,应该对这些学校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进行优胜劣汰,对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学校的这一专业,教育有关部门应该坚决裁汰。

而着重扶持教学实力较强,师资条件具备的学校,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资源得以最优配置,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控制招生的规模,要培养少而精的小学教师。

2.加大辞退代课教师的力度

目前,全国各地还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占据着教育岗位,应该加大辞退带课教师的力度,把岗位交付有专业素质的大学生,这对于缓解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很大帮助,客观上也能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改革。

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对这一块的立法,彻底的打破小学教育系统的地方保护,保障教育人才进出教育系统的规范,提高教育人才流通的质量和效率。

3.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育师资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农村教育也莫不若此。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农村教育的发展一直十分艰难,教育环境和资源十分落后,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且得不到保障。

农村中小学校代课现象主要集中于小学,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农村小学所处环境闭塞,交通不便,文化娱乐设施几乎等于零;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收入低,基本工资常常不能到位,非常清苦。

在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市场日见饱和,但通往农村就业的渠道始终不畅,造成城市滞胀农村空疏的局面。

据笔者所知,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近年来就业形势持续滑坡,但农村学生愿意回乡支教的比例极少,即使回去也想任教初中而不愿栖身小学。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分支,农村小学教育的弊病直接影响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质量。

为了确保农村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由政府出面制定对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师资的政策。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由教育行政部门派出调研组考察农村小学的师资需求情况,每年拟订出各地所需定向培养指标,再与当地当年高考生(必须是上线的考生,也可适当降低标准)签订合作协议,确定毕业后的服务年限。

政府拨出专款对培养对象的有关大学生活的学费、生活费给予补助,并有一定的中期筛选,毕业时违约者或不满服务期限者给予一定的处理。

  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育师资〈3〉无疑和现行非定向的、开放型的教师教育制度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