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笔记.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笔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绪论
⏹第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绪论
⏹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市场经济的学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首先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门学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一门学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般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意义
了解社会指导自己的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方法
唯物辨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第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一章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市场与市场经济
A、市场经济的一般含义
〔一〕资源配置方式
1、含义
⏹资源:
是指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在社会产品生产上的分配。
⏹资源配置方式是指在社会产品生产上分配资源的方式。
2、内容
⏹决策结构,即经济决策权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制度与规那么。
⏹信息结构,即经济信息收集、分析、传输、反响的机制。
⏹动力结构,即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的目标体系。
⏹协调结构,即对各种经济决策进行协调一的机制。
3、资源配置方式的类型
〔1〕传统配置方式:
建立在自然经济根底上,决策权的分配来源于传统的血缘关系;信息结构原始,传统习惯和超经济强制是经济运行的原动力和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不同经济单位的经济决策之间缺乏有机的协调。
〔2〕、市场经济配置方式:
建立在高度兴旺的商品经济根底上,决策结构是分散的,作为决策主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信息是按照买卖之间的横向渠道传递的,其内容主要是价格;当事人彼此之间的经济行为是通过积极的物质刺激来推动的;决策的协调主要是事后通过市场进行的。
整个资源配置过程和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的解决都以市场机制为根底
〔3〕、方案经济配置方式:
是以现代社会化生产和传统国有制为根底的。
决策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一级;经济运行的过程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指令性方案和行政命令来推动;信息的流向是纵向的,集中于上下级之间,信息的内容主要是实物指标;经济决策的协调是事前由中央方案机关完成的;生产什么、任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中央机关直接调节的。
〔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根底性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形式。
B、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
⏹产权确实定性
⏹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经济活动的竞争性
⏹经济行为的法制性
⏹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C、市场经济的优点
优化资源配置:
1,分散的决策结构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求的变化能作出灵活有效的反映,较快实现供求平衡,减少资源的浪费。
2,以个人利益和自由竞争为主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的不断创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3,以价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结构能够使每个参与经济过程的人获得清楚和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从而有利于资源配置。
D、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市场失灵
1、含义:
是指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宏观经济波动使稀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第二,市场中垄断因素的存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市场本身无法正当地解决外部影响对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第四,市场不能提供公共品;第五,信息不充分会阻碍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第六,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兼顾社会的非市场目标,缩小贫富差异。
E、宏观经济波动
⏹经济波动的原因
市场机制下,经济行为的主体高度分散,从而决策权也高度分散。
小的决策者往往只关心自己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加上信息失效导致许多非理性的决策,于是不可防止地造成经济失衡,国内经济剧烈波动、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国际收支失衡。
⏹市场解决经济波动的局限性
按照斯密的观点,市场可以自发地对此进行调节,但市场的调节机制是一种事后调节,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验说明,这种调节的代价太高昂,不能为社会所接受。
另外,一些政治上、地理上的障碍也使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受到限制。
这就为政府部门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依据。
F、垄断
〔一〕垄断的含义
1、垄断的一般含义
一般而言,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极端而言可以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优势,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况实行排他性控制〔甚至实现排他性独占〕,以牟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
2、市场结构的四种根本形态
按照市场上生产者或销售者对价格的控制程度,市场可以分为四种结构:
〔1〕完全竞争,其特点为:
A.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产品不存在产品差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D.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
〔2〕垄断竞争。
特点为:
A.产品之间存在差异,即同种产品之间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有差异。
各种产品具有的特点,使这些有差异产品的生产者成为自己产品的垄断者。
但同时由于各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替代性,各种有差异的产品之间又形成了竞争。
B.生产者的数量是比拟多的,各生产者对市场的控制力都不大。
〔3〕寡头垄断。
特点为:
A.一种少数几个生产者供应某种产品的大局部,这几个生产者的产量在该行业的总产量中各占有较大的份额,从而可以对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发挥举足轻重影响的市场结构。
B.各生产者在价格或产量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市场和其他竞争对手的行动。
每个生产者在做出价格和产量的决策时,不仅需要考虑本身的本钱和收益情况,还需要考虑对市场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响。
〔4〕完全垄断。
特点为:
A.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被一家厂商所控制。
B.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实际上是生产者独家定价。
〔二〕垄断的类型
1、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造成的一种状况,邮电、通讯、供水、供电、铁路等行业都属于此类;
2、行为垄断,多指寡头垄断。
3、法定垄断,是指由于国家权利或通过专门的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垄断。
〔三〕垄断的经济影响
无论何种垄断下,垄断者都会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往往使产品的价格和产出水平偏离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从而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四〕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制定和实施?
反垄断法?
⏹对企业的管制
附:
美国微软垄断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经济垄断的打击进一步升级,查处相关案件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众所周知的微软垄断案就是一例。
微软公司是美国新经济中崛起的成功企业,比尔·盖茨因此成为世界首富。
微软垄断案最初的起因是微软公司与其对手网景公司关于浏览器的竞争。
网景公司于1994年4月使全球用户都可以通过其“航行者〞浏览器进入互联网。
同年7月美国政府于微软公司达成一项协议,微软同意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软件安装。
这一协议获得了联邦地方法官杰克逊的批准。
10月,微软公司开发了名为“探索者〞的互联网浏览器。
1995年11月,微软推出了“探索者〞2.0版本。
微软公司在1995年与当时最大的浏览器提供商网景公司协商,希望划分浏览器市场,在遭到拒绝时,微软要求个人电脑制造商如果要按照95操作系统。
就必须同意在该系统上安装“探索者〞浏览器。
微软以后推出的视频系统都含有“探索者〞浏览器。
1997年,微软又将其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出售,由此,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违反法官杰克逊于1995年批准的协议。
同年12月4日,杰克逊法官发布指令,要求微软停止将“探索者〞浏览器与95视窗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出售。
微软不服,提出上诉。
于是,微软公司与美国反托拉斯部门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其焦点在浏览器上。
2004年4月3日,联邦地方法官杰克逊宣布微软违反了美国的反垄断法,其主要认定在以下方面:
其一,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垄断市场严重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其二,微软企图垄断浏览器市场。
在微软“捆绑〞销售以前,“航行者〞浏览器一度占有80%的市场份额。
微软通过“捆绑〞销售手段,使其市场份额从3%-4%上升到50%以上;其三,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搭售,违反了?
谢尔曼反垄断法?
第一条。
2000年6月7日,杰克逊法官对微软公司做出最终裁决,将其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公司:
一个经营电脑操作系统,另一个经营此外的应用软件、“探索者〞浏览器等其他业务。
因微软不服提起上诉,上诉法院于2001年2月推翻了原判决。
微软因而未被强令拆分,但微软的垄断事实仍被认。
2001年11月,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
2002年美国联邦法院批准了和解协议,微软面对至少为期5年的惩罚性措施。
在欧盟,1998年12月,美国太阳微电子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投诉微软公司,开启了欧盟对微软公司反垄断调查。
2004年3月,欧盟委员会认定微软公司滥用了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要求其做相应改变,并开出4.97亿欧元的巨额罚单。
2006年7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微软公司再次处以总额2.8亿欧元的罚款。
2007年3月,欧盟委员会威胁对微软公司再次处以每天300万欧元的罚款。
2007年9月,欧洲初审法院对微软公司要求推翻欧盟委员会反垄断处分决定的上诉作出判决。
2007年10月,微软同意完全履行处分决定,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较量告一段落。
在韩国, 2001年4月,韩国Daum通信公司控告微软及其韩国子公司涉嫌在即时通信软件业务上有不公平的商业行为。
2005年11月,两家公司达成协议,微软向Daum支付1000万美元现金和解反垄断起诉。
2005年,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判定处以微软3543万美元的罚款,并在操作系统中取消对MSN即时通信软件的捆绑。
微软当即对此提出上诉。
2007年10月,微软撤回上诉,最终接受3543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并在视窗系列操作系统中解除对MSN即时通信软件的捆绑。
微软在韩国的反垄断案落下帷幕。
在日本,2004年7月,微软受到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指控,称微软与日本个人电脑销售商的局部许可协议违反了日本反垄断法,微软涉嫌迫使个人电脑销售商接受一些强制性条款,要求它们保证不将微软诉上法庭。
案例讨论:
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为什么没有阻止垄断形成和自动消除垄断的功能?
为什么需要政府来承当反垄断的任务?
G、外部效应问题
〔一〕外部效应的定义
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当应有的本钱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也就是指私人边际本钱与社会边际本钱之间或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现象。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按结果不同:
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例如:
教育。
⏹负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本钱或外部不经济,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本钱费用。
事例:
工业污染。
〔三〕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问题: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MPB≠MSB,MPC≠MSC,个人或企业决策依据MPB、MPC,而非MSB、MSC——资源配置扭曲
⏹结果:
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正确状态
〔四〕外部效应的纠正
1、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一体化〔Unitization〕
⏹产权界定与科斯定理
⏹社会制裁。
2、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公共管制
⏹法律措施
H、公共产品问题
〔一〕物品的分类及其特征
1、划分物品的标准
⏹效用上是否具有可分割性
⏹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
⏹受益上是否具有排他性
按照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将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划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2、私人产品
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效劳,是指那种只提供应为其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的,并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在消费上把未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物品或效劳。
其特征如下:
⏹效用上的可分割性
⏹消费上的竞争性
⏹消费上的排他性
3、公共产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劳,是指那种提供应全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而且不具有消费竞争性和受益排他性的物品或效劳。
其特征如下:
⏹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
⏹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受益上的非排他性
4、混合产品
混合产品是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或效劳,也叫做准公共产品。
其特征为不能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具体可分为三类:
⏹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且受益上具有排他性的混合产品产品〔俱乐部产品〕:
如电影院、足球场等
⏹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且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混合产品产品〔公共资源〕:
如公共池塘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拥挤型准公共产品:
如不收费的公路
〔二〕私人部门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消费者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决定了产品需免费提供,这都是生产者无法接受。
I、信息问题
〔一〕信息不充分是一种常态
⏹信息不充分是指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指经济活动主体不能充分了解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信息不对称指经济交易的双方对有关信息了解和掌握得不一样多。
⏹信息不充分的原因有:
第一,认识能力有限;第二,掌握信息的本钱太高;第三,信息商品特殊;第四,时机主义倾向。
〔二〕不充分信息与市场失灵
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无法使资源优化配置。
⏹由于信息不完全,经济主体所作的决策往往并不是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从而造成市场失灵。
⏹由于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在与对方交易中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造成市场失灵。
其途径有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两种。
⏹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在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
逆向选择是合同签订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是指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成心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
道德风险一般发生在交易合同成立之后。
附:
二手车:
“柠檬〞车市场
在二手车市场上,假定有假设干辆质量不同的旧汽车在出售。
旧车主知道自己要卖的车的质量,质量好的索价高些,质量差〔“柠檬〞车〕的索价低些。
但买主不知道每辆旧车的质量,仅仅大约知道质量好一些的旧车在全部所售旧车中所占百分比,比方说质量好的和质量差的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至多只肯按好的旧车和差的旧车索价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购置。
这样,质量好的旧车会退出市场,“柠檬〞车留在市场上。
一旦发生如此情况,买旧车的人就只愿出更低的平均价格来购置。
于是质量差的旧车中质量稍好一些的车又退出市场,旧车市场逐渐被“柠檬〞车所充满,出现所谓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如此下去,旧车市场交易就无法开展。
购置健康保险
健康保险的设计是要使人们分担与健康有关的风险。
为弄清楚这种保险是如何运行的,假设有一种病,每100个人中有1个人会得。
这种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外科手术的费用是50000美元。
假设需要这种手术的机率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如果没有保险,这100个人中有99个人不会因此花一分钱,而那位不幸需要这种外科手术的人那么不得不支付50000美元。
而如果有这种保险,那么这100个人中每个人都花500美元,那么不管是谁需要做这种外科手术都由保险支付。
另外的99个人就“白缴〞500美元,但他们得到了保障,如果自己需要做这种手术也不会支付很大费用。
如果所有这100个人都以相同的概率需要做这种手术,并且手术的费用是50000美元,那么这种保险向每个人收取500美元就是公平的价格。
私人公司可以提供这种保险,因为通过出售这种保险可以筹集足够多的钱用以支付它所预期的开支。
大多数可能会发现支付500美元以防止这种手术的巨大费用的选择是一桩好买卖。
但是,假设一些人知道他们可能比其他人更需要做这种手术。
或许像心脏病一样,如果有这种病的家族史,一个人需要做这种手术的可能性就要大一些。
假设其他人知道他们极不可能得这种病。
现在,如果保险公司以500美元的价格提供这种保险,那么所有高风险的人都觉得这是一桩好买卖——他们将购置这种保险。
但那些低风险的人会认为这种保险不值500美元,因而他们将不会购置。
因此,保险公司发现只有风险大的人购置这种保险。
道德风险
保险市场上的败德行为。
由于保险公司无法查知投保方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所以,防盗险购置者可能会有意减少本身的防盗支出;防火灾的购置者可能会有意无意放松对防火平安的关注,买了医疗保险的人就总要医生多开些不必要的贵重药品等等,这些都属于道德风险。
这种道德风险会严重影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因为它改变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作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客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分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
J、公平问题
⏹市场竞争会造成贫富分化
⏹如果仅仅最初处于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越是接近帕累托最优,可能到达的收入分配结果越不公平。
⏹收入不公不打不影响社会安定,而且也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
所以需要政府的干预。
第一章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开展
A、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开展
⏹市场经济的产生
市场经济是高度开展的商品经济,是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
⏹市场经济的开展
市场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开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开展的:
17世纪——20世纪30年代为自由市场经济,也叫古典市场经济。
20世纪30年代以后至今为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也叫现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的形式
1、古典市场经济
其主要特点如下:
1,社会分工开展到较高的程度,社会生产开始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和生产社会化根底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普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2,生产要素没有完全社会化,市场体系并不完全,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运输市场没有过渡到成熟形态,而且市场运行不稳定,尤其是金融市场仍受盲目自发势力支配.
3,国家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还没有被认识到并提出来.
2、现代市场经济
主要特征:
1,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2,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3,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欧美市场经济模式
开展中国家市场经济模式
东亚市场经济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A、中国方案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方案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方案经济的含义
2、中国建立方案经济体制的原因
(1)、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案经济理论的认识。
(2)、当时国际局势的迫使〔帝国主义的封锁; 苏联社会主义管理经验的借鉴〕
(3)、当时国内局势的影响〔非常薄弱的国民经济根底;落后国家所面临的强大参照系〕
(4)、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传统〔熟悉战时共 产主义管理方法〕
这些原因促使中国确立赶超战略,集中人、财、物进行重点建设,这直接导致方案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中国方案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一五〞〔1953——1957年〕建立。
方案体制具体来说有:
集中管理的财政体制;投资体制;流通体制;外汇体制;劳开工资体制;根本生产、生活资料的统收统支体制,并以指令性方案为主要手段来管理全部经济生活。
4、中国方案经济体制的作用及局限性
方案经济在建国初期,能集中“人、材、物〞保证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稳定了人民生活,迅速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然而,方案经济造成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控制过多、过死;无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并存在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展主要有三个阶段:
1,1979——1984年,提出方案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那么。
2,1984——1992年,提出有方案商品经济的观点。
3,1992年春到十四大的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理论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
A、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传统的方案经济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选择新的资源配置方式
2、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开展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所以社会主义国家选择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根底方式。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可能性:
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者在产权及经营上的独立性;三是社会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
这些条件都内在的存在与社会主义经济中,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可能性。
由上所述,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具有必然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根底上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根底上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根底作用,但政府能更有效、更自觉地实现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市场主体
⏹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完善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完善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二十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底框架已根本形成:
第一,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开展已确立为一项根本的经济制度。
第二,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是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素的市场化程度,都有了相当的开展。
第三,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方法已发生重要变化,政府职能在逐步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经济结构失调:
产业结构失调、地区开展失调、城乡开展失调
第二,规那么建设滞后
第三,政府职能仍转换不够等等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内容如下:
⏹进一步稳固和开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完善市场体系,广泛市场秩序。
⏹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