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093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docx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简说】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村民对树木的过度砍伐,最终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

本文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还揭示了人类破坏自然、伤害地球的种种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村庄变化的原因;理解重点句子,并力图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

故事)。

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

老师也喜欢。

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补充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读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来,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一读。

边读边想:

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2、师:

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美丽)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

(齐读)

2、生回答,师画词语:

3、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1)森林——几棵树算是郁郁葱葱吗?

哪又怎样才算是郁郁葱葱呢?

这么郁郁葱葱的树,我想那里的空气肯定很——住在这里的村民肯定觉得很——

(2)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

清澈见底)

(4)天空——湛蓝深远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

(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自由读。

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

指名读,评价)

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谁不喜欢呢?

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

齐读。

6、过渡:

师指着出课件上小村庄的美景,说: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看到了苍翠欲滴的树木。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可如今,这个小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7、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

(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

8、引导质疑: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小山村你的心情怎样?

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过渡:

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四、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第2—4自然段;2、画一画:

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3、说一说:

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A、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砍了很多树。

B.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C、这“谁”是指哪里的人?

“谁家”是什么意思?

是呀,是村民把树林中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才会造成今天的这样子。

如果不砍的话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这个小村庄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师:

也就是说是村民自己把自己的小村庄给毁了。

             

D、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裸露是什么意思?

村民们看到了土地出现了裸露,停止砍树了吗?

2)没有,他们还是一年年,一代代的砍,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问:

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课件)

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

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

(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B、句子训练: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

3、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

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

(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

(指导读)

4、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不管怎样,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什么叫“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还”字?

  预设1:

村民把树木砍断。

预设2:

说明他们为了眼前的生活都一直在砍树,不管砍树的后果。

 师:

啊,就是因为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乱砍树木,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

}}

(课件出示句子: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

师:

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是谁在“咆哮”?

(洪水)

师:

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师:

这是什么样的洪水?

(“咆哮”)

师:

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猖狂?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师:

你说得好!

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洪水这么肆虐?

(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五、了解小村庄的结果:

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

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

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

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

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

(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过渡:

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擦板书,留下“故事”二字)。

六、课外延伸

1、学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保护环境)只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5)宣传环保知识……

七、总结:

是啊,小村庄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却只有一个,所以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吧!

八、课后作业。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林郁郁葱葱

           (空气清新甜润)

小河清澈见底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天空湛蓝深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及教后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

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

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抽读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

(一)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村庄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

2、品读句子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自由读、指名读)

(1)品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

教师相机板书:

美丽、森林、村前、天空、空气。

(2)闭上眼睛想象:

这么美丽的除了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外,还会有什么?

(青草、白云、小鱼、白云等等)

(3)师: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呼吸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

(二)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1、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生1:

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

生2:

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2、如此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

(三)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1、如此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读2-4自然段,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最后形成本组的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

2、品读2-4自然段(汇报交流)

(1)村民是怎么对待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的?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自由读句,问:

你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

②问: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拎”:

a)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

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

B)如学生未能讲到“拎”:

则教师引导:

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拿、抓、捡”等等)

C)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d)“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e)指名读。

B、“谁……谁”:

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

(指导品读,加深体会:

不论是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砍树的数量不限)

a)村东头的王叔要建房,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b)隔壁的张大伯想造犁,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老李头的小儿子结婚要做家具,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一棵一棵”:

指名读(师:

是啊,抓住重点的词语去理解句子,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我们品读句子的一种好方法,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2)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②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

③“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指名读

④这“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

(桌子、椅子、斧头、犁)

⑤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⑥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

(变成了……变成了……)

(学生可能回答:

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齐读

(3)大量的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大量的树木被村民手中锋利的斧头砍伐,山坡变成了什么样子?

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指名读,生评:

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

(可能为“一年年一代代”、“不断”、“裸露”等)

a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

“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②师:

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么吗?

(不是)从哪看出来?

(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

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原来村庄的美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

树木不再郁郁葱葱,变得越来越少;河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变得混浊变黑;天空不再湛蓝深远,变成茫茫一片;空气不再清新甜润,不断被污染……教师相机擦去黑板上的板书:

森林、村前、天空、空气、美丽)

③师:

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

(4)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小村庄。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①问:

“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

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

你能把“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

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5)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怎么啦?

①“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

(出示:

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②师:

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③学到这里,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是怎样呢?

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

④是啊,我们感到心情沉重的同时也会感到惋惜,假如你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请以下面的格式写写你的感受:

假如我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我会对他们说:

                                                                   

⑤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如果(人们)不是乱砍滥伐,原本可以为村民们带来财富和幸福的生活。

(老师觉得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只有过度的砍伐才会造成灾难!

早知道这样,你们就不该乱砍乱伐。

(我听出了你对他们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谴责。

你们应该边砍边种,砍得少种得多,就不会被洪水冲走了。

(多有远见呀!

多好的建议啊!

请你一定要把这个建议告诉幸存下来的村民!

你们要吸取教训,一定能让美丽的小村庄再次回来!

(我相信经过你们一年年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再见到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世界上多几个你这样的环保专家,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抓住村庄前后变化的对比,凸显情感落差

首先让学生品读第一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

引: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读书,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

再展示课文后部分对比,问“同学们,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

”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与课文前部分形成对比,凸显情感落差。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

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

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一读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

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四、以情动情,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小练笔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

但是在让他们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并提出环保建议这个环节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加上词语积累不够,所以口语表达也就不流畅。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必要的目标。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工业园区小学  张少荣

教学分析与处理: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

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

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1、激情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咱们每个组一棵小树,但是它还没有发芽,想让它枝繁叶茂吗?

(想)那么你的出色表现将为它填上一片绿叶,最后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小树长的最茁壮。

【设计意图】利用树木生长分小组评价,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渗透环保意识,达到情感目标。

2、出示小村庄图片

问:

说说这事哪里的景色?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3、教师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再次走进这个小村庄,去看看哪里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4、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课题(强调“村”与“庄“的写法)。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课题中的那个词语感兴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小的课题却也蕴含着许多的知识,而对课题的分析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而这也是正体现了细节成就魅力。

 

 二、整体感知

     过渡语:

那么这到底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翻至课本第七课,有自己喜欢过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之后和同桌讨论讨论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

    1、 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汇报

 

三、感知村庄的美丽

过渡:

那么被冲毁的小村庄曾经什么样?

(美丽)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段感受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的美丽?

(相机理解“郁郁葱葱”等词语)

3、当你走进小村庄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

看到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

小村庄的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鸟儿在林间欢快的歌唱,再闻一闻花儿的芳香沁人心脾,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你最想干什么?

     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

(音乐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回到情感的升华。

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四、感受毁灭

过渡:

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板书:

冲毁)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大雨没喘气”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2、生再读课文

(1)、理解“咆哮”。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口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

“咆哮”是口字旁。

从哪儿发声?

从谁的嘴里?

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

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

为什么?

3、想象洪水过后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

【设计意图】从美丽到毁灭,让学生的情感形成巨大的落差。

这样强烈冲击力才可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才可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字感受能力。

 

五、品读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1、引导学生质疑

     小村庄如今是一片狼藉,但是他的曾经却是如此的美丽,当你了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质疑

2、自主探究

小村庄为什么会被冲毁呢?

同学们默读可课文2、3自然段。

(强调默读)将自己找到的句子画下来,之后与同学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