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092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1.3重点题库详解

一、选择题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879)年。

2、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野食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3、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室(教学内容)。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室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而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学生)。

1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1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1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大致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填空题

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敢于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5、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6、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语教师心理)三个方面。

7、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于1913~1914年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8、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9、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10、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

11、(合作性)研究室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2、80年代以后,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13、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1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15、(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16、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17、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18、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它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2、3重点题库详解

一、选择题

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2、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7~11岁)。

3、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行走能力)。

4、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6、(初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具体运算阶段)。

8、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好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9、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11、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11、12岁~~14、15岁)。

12、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13、青少年时期一般指(11~18)岁。

1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

1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

1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的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性)。

1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沉思型)。

18、(民主)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19、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一般达到了(具体运算阶段)。

20、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3岁)。

21、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一般在(2岁)。

2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4岁)。

2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自我意识)。

二、填空题

1、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学习准备)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成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4、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5、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

6、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7、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测)三个方面。

8、(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9、(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0、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额第二个飞跃期。

11、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叫(场依存)。

12、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3、(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4、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15、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16、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7、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3重点题库详解

一、选择题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2、下列概念中(反射)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苛勒)。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正强化和负强化)。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分化)

8、(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11、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规则或原理学习).

12、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刺激泛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逃避条件作用)。

17、先行组织者教学设计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18、以下哪一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观察能力)

二、填空题

1、(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解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2、在西方心理学中,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3、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4、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结构)的重要性。

6、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7、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8、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12、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不同)。

13、(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

15、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16、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17、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8、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9、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20、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室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1、教师在教授概念时常常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定义,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4.3重点题库详解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位不是最早的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

(布鲁纳)

2、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3、关于谢谢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

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5、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6、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7、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8、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9、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内部学习动机)。

10、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外部学习动机)。

11、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50%)。

14、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15、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能力)。

16、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1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追求失败的倾向)。

18、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二、填空题

1、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论),学习动机只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4、“身教重于言教”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需要。

5、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6、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中等)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7、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8、(替代性强化)是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诱因)。

10、阿特金森通过研究发展,(避免失败者)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11、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12、(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预测。

13、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成败经验)。

14、(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5、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的主要动机。

16、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1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5.3重点题库详解

一、选择题

1、下列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形式训练迁移说)。

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学习迁移)。

3、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具有积极也具有消极作用)。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奥苏伯尔)。

5、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6、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同化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举一反三)。

8、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认知结构和态度)。

9、(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10、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逆向正迁移)。

二、填空题

1、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称之为(负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认真审题的态度极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身体活动,这种迁移属于(一般迁移)。

4、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5、现代迁移理论中,以(安德森)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6、当学完单词ball(球)之后,在学习football(足球)时,产生迁移叫(特殊迁移)。

7、奥苏伯尔的(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8、专家比新手拥有更强的迁移能力,原因之一就是专家拥有更丰富的背景经验或(知识结构)。

心理学试题2010-10-2620:

36

1.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2.关于有效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B)

A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适时丰富的刺激   B头越大的学生越聪明

C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关系勇于创新

D任何一个大胆健康的普通人和伟大的科学家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和方式不同。

3.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C)

A感知-动作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4.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B)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5.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6.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D)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7.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

(B)

A识记能力   B再认能力    C复述能力   D回忆能力

8.人格测验中,下列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

(D)

A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B艾森克人格问卷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D主题统觉测验

9.下列关于智力测验错误的是:

(C)

A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代表了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B智力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C现行智力测验的结果能预测未来事业的成就或生活美满

D智力测验的结果解释必须慎重

10.老师上课前,先要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这种做法遵循的迁移理论是:

(B)

A关系说  B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C形式练习说  D相同要素说

11.老师在讲解“鸟”的概念时,先给出“鸟是长有羽毛的颈椎动物”然后再举出一些鸟的例子这种概念教学的理论是:

(D)

A同时性扫描  B继时性扫描  C例证--概念法  D概念--例证法

12.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有进步时,点头微笑,发现纪律松散时,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

从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措施分析,运用的方法是:

(C)

A更新教学内容 B与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C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绪 D采用威望理导方式对待学生

13.中学生小明的语文.化学.英语成绩一般,但几何成绩很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小朋友具备较高的:

(A)

A视觉-空间智力  B人际智力  C语言智力 D音乐智力

14.下列提问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是:

(C)

A武汉市是否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B请说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假如太阳请假,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D什么是心理学

15.学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后再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对学习长方形的影响是:

(A)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罗森塔尔效应:

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2.学习:

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4.气质:

是指那些是与生俱来的、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简述发散性思维的特征的因素?

(1)流通性 

(2)变通性 (3)独特性

3.简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⑴问题表征 ⑵定势 ⑶迁移 ⑷情绪与动机 ⑸原型启发

四.论述题:

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学生遗忘的因素。

(10分)

答:

1.遗忘的过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 2.材料的重要性 3.识记材料的性质 4.识记材料数量和学习程度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五.案例题:

(每小题12分,共24分)

案例分析一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名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呢?

问题:

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分析

答:

(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 (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案例分析二

小明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入初中的入学考试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的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

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2)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答:

1)小明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 2)原因是由于考试失败,小明一直学习成绩很好,不能够接受这次失败 3)可采取的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 

(2)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 (3)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 (4)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该进的措施简答题

66.简述心境,激情,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的时间在所产生的情绪心境、激情、应激是人类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

1)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它的持续时间受客观刺激的性质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影响。

2)激情(intenseemotion)是一种强烈、爆发、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另外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当然,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是我们上进的强大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激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以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在应激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67,简述奥尔波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