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052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人教版

2011-2012咀头学校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50时间:

150分钟命制:

康全锁

(A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怫(fú)然诣(yì)亮行卜(bǔ)崩殂(cú)

B.臧丕(pǐ)舴(zhà)艋挟(xié)持夙(sù)夜

C.休祲(jìn)忿恚(huì)徒跣(xiǎn)存恤(xù)

D.色挠(náo)贵胄(zhoù)咨诹(zoū)陟(zhì)罚

2、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2分)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B.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C.将军身被坚执锐D.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5、6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5、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4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沙场秋点兵。

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D、将军白发征夫泪。

6、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7、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

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

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

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

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8、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

B扶苏以数谏故以弱为强者

C安陵君其许寡人而其主不能守

D秦王怫然怒烨然若神人

9、下列加点的字词都是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人怜之(怜惜)

B夜篝火(笼)

C此人可就见(接近,趋

D凡三往(总共)

10、对下列句子的特殊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俱来。

(省略句,应为“君与之俱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判断句)

C时人莫之许也。

(判断句)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倒装句,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11、填空(10分)

⑴,欲语泪先流。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

⑶塞下秋来风景异,。

⑸《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少时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⑹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里句子是:

,。

⑺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⑻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

,。

<2>..文言文阅读《陈涉世家》选段,(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6、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面现代汉语。

(4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导火线又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问题探讨:

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

古代有个童谣写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

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

(3分)

我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自董卓已来()

(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而令诸侯()(4)利尽南海()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11.问题探究: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3分)

(1)

(2)

(3)

12.简答:

(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

 

13.(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

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的味道”为题作文。

要求:

1、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B卷(50分)

1、开启智慧泉,赏析古诗词。

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答题。

(10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2、“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

(2分)

 

3.试分析‘长烟落日孤城闭”。

(2分)

 

4、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课外阅读((22分)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

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

“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

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

“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

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

”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

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中赞叹道:

“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16.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

(3分)

 

17.第②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

(5分)

 

18.第③段引用朱熹和屈原诗句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6分)

 

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20.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

请简述理由。

(5分)

 

3、综合性学习:

6.请你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按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为了了解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调查方式(1分)

(2)以下是对100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西游记》《水浒》《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24人29人56人48人

看过影视的98人83人21人16人

从表格中发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你的建议有什么?

:

(3分)

其一,-----------------------------------------------------------------------------------------------------;

其二,----------------------------------------------------------------------------------------------------.

我的建议是:

----------------------------------------------------------------------------------------------.

(3)请从以上几部名著中任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简略介绍.(4分)

人物(名字):

主要性格特征:

(4)与此相关故事情节的改写<展开想象对相关情节进行扩写或缩写不少于150字>(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