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033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docx

西师版19春数学五下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练习二十七第2,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画图的一般方法;并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2、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提问:

大家喜欢旅游吗?

旅游前,应当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师:

亮亮一家今年准备到九寨沟旅游,为了更好地了解九寨沟的情况,他在网上查到了该景区去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表。

(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

生1:

月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

生2:

月平均气温就是指每个月的平均气温。

比如2月的平均气温是2.5℃,是指把2月每天的气温相加,再除以2月的天数,就是2月的平均气温。

不是指2月的每一天都是2.5℃。

师:

解释得很清楚。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统计表一眼就看出景区去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吗?

生1:

我能一眼就看出九寨沟每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我感觉九寨沟全年的气温都比较低。

生2:

我虽然能从统计表中看到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看起来比较麻烦,总要去想一想。

师:

对呀,从统计表中确实能看到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比较麻烦。

为了更好地看出景区气温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

(板书:

折线统计图)

二、实践探索,分析统计图

1、研究画法,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师:

想一想,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包括哪几部分?

生1:

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有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数据。

生2:

还有许多互相垂直的线、单位名称、折线。

师:

大家找得都非常准确,一般来说,一个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单位名称及刻度,对应的点及连成的折线、相关数据。

师:

(出示网格纸)如果在这张纸上绘制“×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应该怎样画呢?

自己先说一说,再与同桌交流。

生1:

我觉得可以先写标题和制表时间,然后画出横轴和纵轴,标出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

(师根据学生讲解在网格纸上板书标题和制表时间)

生2:

我觉得横轴和纵轴上还要标上刻度。

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而且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而不是格子里。

师:

在横轴和纵轴上标刻度有一定的要求,比如:

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

都是我们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

横轴表示什么?

它的一格表示多少?

纵轴表示什么?

一格表示多少?

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生1:

横轴表示时间,它的一格表示1个月,单位名称是月,纵轴表示平均气温,一格表示2℃,单位是℃。

师:

一格表示2℃,半格呢?

生:

半格表示1℃。

师:

要完成一张折线统计图,还应该要做些什么?

生1:

现在就是根据数据画点,然后再依次进行连线。

生2:

最后,还要在点上标出数据。

师:

你能根据网格图,自己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抽一人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全班订正。

师:

请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适时提问:

2月的2.5℃是怎样画的?

5月的11℃为什么画在一格的中间?

全班评价:

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

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需要改进?

师:

说一说:

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折线统计图?

师小结: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2、解决问题,分析折线统计图

师:

想一想,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发现这些信息的?

自己先想一想,再小组讨论。

生1:

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我就看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生2:

如果以10℃为分界线的话,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有5,6,7,8,9月,共5个月,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有1,2,3,4,10,11,12月,共7个月。

生3:

从折线下降的程度,我看出气温下降最快是在11月,下降了59℃。

师:

如果你给小亮的旅游计划提出建议的话,你想说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

(先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二十七第2题

(1)回顾:

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按什么顺序画?

(2)根据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绘制,全班订正。

指出描点不准确、跳跃连线的错误。

(3)独立观察,思考: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全班交流,评价。

回答题后的4个问题,重点让学生从点的高低与线的倾斜程度上进行分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七第3题

(1)师:

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运用非常多,下图就是张叔叔的汽车去年前6个月的用油量记载。

(出示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

(3)全班交流,订正。

(4)你从图中还得到了什么信息?

请描述一下张叔叔前6个月用油情况,估计一下张叔叔用油的趋势。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折线统计图

(2)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科书第98~99页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掌握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网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中的价值与优越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自1984年以来,中美两国参加夏季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统计表,餐馆经营状况统计表,网格图(或画有网格图的小黑板),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

前面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生1:

从折线统计图上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幅度或变化趋势。

生2: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差不多,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相对应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生3: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师:

大家归纳的很完整,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其实,我国自1984年开始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6届比赛,在这6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

请看,这是中国与“金牌大户”美国在这6届比赛中,获得金牌数的情况。

(出示:

1984~2004年奥运会中、美金牌数统计表)

师:

这是关于什么内容的统计表?

你最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内容?

生:

这是关于1984~2004年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统计表。

我最想了解中国在哪年的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最多。

还想了解中国金牌的增长情况。

……

师:

大家想了解中国与美国获得金牌数的情况,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来整理数据更好一些呢?

生:

折线统计图。

2、学生尝试,得出绘制方法

师:

你准备怎样绘制这张折线统计图?

生1:

我准备绘制成两张折线统计图,一张是中国的,一张是美国的。

师:

赞成吗?

生:

赞成。

师:

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

我认为可以把中、美两国这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的情况画在同一张折线统计图上。

师:

有人觉得要画两张折线统计图,有的人认为可以只画一张折线统计图。

哪种方便、简洁?

生3:

我觉得画成一张的要好一些。

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画?

师:

我也赞成把中、美两国这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的情况画在同一张折线统计图上。

只是现在不知道方法。

没关系!

我们大家再想一想,也可以与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甚至还可以在网格纸上去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师: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画的?

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的?

生1:

我想既然是画折线统计图,那方法还是应该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差不多。

我就先把它想成只有美国的金牌数量统计,就根据美国的金牌数量多少在统计图中对应的位置打上小点,把它连起来。

再把它想成只有中国的金牌数量统计,就按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画1984~2004年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统计表。

这样,在这张折线统计图里既有1984~2004年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统计,又有美国的。

我在画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师: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大家看到了这张统计图,有什么想法呢?

说一说。

生2:

我觉得不知道哪条表示中国的金牌数,哪条表示美国的金牌数。

生1:

我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谢谢你!

不过我可以在上面的折线上标注“美国”两个字,在下面的折线上标注“中国”两个字,这样就清楚了。

生3:

我的想法和第1个同学的差不多,不过我不是在折线上写字来进行标注,而是用线的颜色来进行区分。

生4:

我是用实线和虚线来区分的。

师:

大家刚才的想法都很好。

其实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折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

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师:

刚才同学们学会了用图例的方式去区分两条折线,还知道先画美国的金牌数量,再画中国的金牌数量这样的绘制顺序。

你还可以按什么顺序绘制这两条折线呢?

生1:

我还可以先绘制中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美国的金牌数量。

生2:

我先在1984年所对应的轴上绘制出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1988年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最后按这样的方法去绘制其他年份的中国与美国的金牌数量。

师: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我们确实可以运用刚才同学们所总结出来的顺序去绘制:

一是先绘制美国和中国金牌数量的任意一条折线,再画另一条;二是先在同一个年份上分别找到美国和中国金牌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再分别将美国与中国对应的点顺次连线。

3、揭示课题

师:

像这种,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

而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4、讨论并交流

师: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看出这些信息的?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1:

1984年奥运会美国的金牌数比我国多得多。

生2:

在1988年以前,中国与美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差距非常大;从1988年~2004年,中国与美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差距在逐步缩小。

生3:

在2004年奥运会上,我国与美国的金牌数非常接近,我估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数量可能会超过美国。

……

5对比分析,找优点

师: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

……

师: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完成课堂活动。

1、回顾: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地方?

2、出示课堂活动:

杨叔叔是一家餐馆的新任经理,他得到一张该餐馆今年前10个月的经营状况统计表。

提问:

营业额是什么意思?

支出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怎样计算每月是盈利还是亏本吗?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后,教师简单小结。

提问:

如何帮助杨叔叔清楚地看出餐馆前10个月的经营状况?

3、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全班订正,评价。

4、观察统计图,你能从统计图得到什么信息?

根据统计图,你给杨叔叔在管理、服务、菜品宣传上有什么好的建议?

重点指导学生从两条折线上比较分析盈利与亏本情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了解?

还有什么问题?

折线统计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单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制作方法及意义。

 

第3课时折线统计图(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练习二十七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它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取价值体验。

2、能结合事例,制作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3、在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1: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也是一种整理数据的方式。

生2:

我知道折线统计图有单式的和复式的。

生3:

我还知道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生4: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

……

师: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制作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2、根据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分析折线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1、旅游小助手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师:

出门旅游,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天气情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出示重庆与昆明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并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评价,集体订正。

师:

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对打算到这两个城市旅游的游客有什么好的建议?

师:

对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教师充分让学生交流旅游建议。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在旅游出行方面的价值。

2、折线统计图分析报告

(出示练习二十七第3题)

师: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旅游出行,更能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情况。

(出示某地2006~20012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师: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

从2006到2012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得多。

生2:

从2006年开始,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生3:

从2006年到2009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最突出。

师:

如果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让你写个简单的2006~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分析报告,你能写吗?

师:

先把自己的分析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在小组内写出一个简洁、全面的分析报告。

(小组交流,全班评价各小组的分析报告是否简洁、全面)

师:

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我们看出了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变化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甚至会超过农村。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发豆芽

【活动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

【活动目标】

通过发豆芽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先做一次实验。

学生分组准备黄豆、绿豆各100g,以及发豆芽的器皿。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

你自己发过豆芽吗?

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

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

揭示课题:

发豆芽。

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

1、提问:

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

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

对最后的记录如何分析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

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

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4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提问:

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

为什么?

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情况?

三、学生分组活动

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

2、教师提出要求:

(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5个人。

(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

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

时间大约是6天。

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行及时督促与检查。

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

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

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五、观察、记录、分析

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

(大约6天时间)

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每天进行记录)

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

六、总结反思

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

注:

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