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841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docx

夏季养猪解热之对策

2.1温度问题

     猪对温度有一定的耐受区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甚至诱发疾病,且不同阶段猪的最适温度各异。

     2.1.1高温及其危害

     当气温超过30℃时,70千克以上肥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超过35℃则可能发生高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若降温措施不力一时难以康复;妊娠母猪长期生活在35℃以上的高温、高湿的“桑拿”环境中可能早产、产出死胎或弱仔;高温还可导致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严重影响仔猪健康。

产后母猪易患子宫炎、阴道炎,发情不明显,受胎率降低;公猪性欲下降,精子品质不良,影响达三个月之久。

所有猪都易诱发胸膜肺炎、胃溃疡、皮肤病、风湿症等疾病。

     2.1.2高温时可采取的措施

     2.1.2.1降低猪舍内温度,创造舒适的小环境①在猪舍建筑结构上对小环境进行控制。

屋顶采用导热系数小的建筑材料,使热辐射不能穿过屋顶。

可采用加顶棚的形式,用中间的空气阻隔热辐射,也可将顶棚和屋顶之间变成通风屋顶,并设进风口和排风口,以降低辐射热向猪舍的传导;墙体可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猪舍地面的隔热性也是很重要,因为猪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地上的,20%的体热由此散发,具有绝缘特性的地面(例如绝缘水泥地面或漏缝地板)有助于降低热应激;在猪舍旁植树、搭建遮阳棚也可有效减少热辐射,显著降低舍内温度。

②猪舍通风降温。

通过自然通风可以带走舍内一部分热量,要做到自然通风良好,猪舍之间要保持一般为屋檐高度的3~5倍的距离,且猪舍要有足够大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此外还应有天窗和地窗。

但是,当舍内温度低于舍外温度时,自然通风的降温效果就很有限了,必须利用风机加强通风,在猪体周围形成适宜气流,促进猪体的蒸发散热。

③猪舍冷水降温。

可用喷雾降温或湿帘降温。

舍内喷雾降温配合使用风扇,一般每10~30分钟喷雾2分钟,可降低舍温2℃~3℃;湿帘降温法可使舍内降温达5℃~7℃。

冷水降温会增加舍内湿度,因此必须加强除湿。

④冷气降温。

使进入猪舍的空气预先经过有冷水、冰、干冰等致冷物的密闭容器,使空气变冷从而降低舍内温度,且不会加大舍内湿度。

此外,还可采用土和空气热交换的降温方法,让空气进入舍内之前,先通过地下隧道或冷却管道,冷却效果与管道长度、深度、导热性、通风流速、土壤性质等有关。

2.1.2.2提高猪的采食量①提高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

在保证饲料的全价性、适口性的前提下,根据夏季采食量下降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在日粮中增添油脂、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②改进饲喂方法。

猪对颗粒料的摄取量高于粉料,对湿拌料的摄取量高于颗粒料。

夏季应特别提倡喂湿拌料,一次不要拌得太多,避免剩料酸败变质。

食槽中的剩料要清扫干净,避免在料槽中长时间存放。

对于非自由采食的猪群,要少喂勤添,日喂4次甚至更多。

③重点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为了增加哺乳母猪采食量,分娩时按0.5~2.5kg/天饲喂,随后7~10天每天逐步增加0.5~0.7kg,之后任其采食。

饲喂量过早和过快增加都将导致母猪食欲波动,采食量低于预期水平。

妊娠期不可喂量过度,避免哺乳期采食量降低。

母猪哺乳期间应饲喂高能饲料,这样可以减少其体重下降幅度,缩短断奶至下次配种的间隔,提高下胎产仔数,对初产母猪效果尤为明显。

夏季在每天气温较低时(如早晨或夜间)饲喂。

     2.1.2.3降低饲养密度组群过大和饲养密度过高,均可加重热应激,因此夏季应尽可能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4.2公猪出现问题的危害及防止措施

     公猪出现问题的危害:

多数猪场没有用公猪专用料,而是使用哺乳母猪料饲喂公猪,使公猪性欲下降,精子稀薄,死精、不成熟精子多。

7、8、9三个月份配种的母猪返情率高、产仔率低,是因为种公猪在29℃时会出现热应激,35℃时会造成两周后精液品质明显下降。

种公猪必须使用公猪专用添加剂或专用配合饲料;禁止使用霉变玉米;要特别注意的是热应激问题,在炎热的夏季公猪舍温度要保持在26℃左右。

高温对生猪的危害是引发热应激。

即是在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的适温区上限(如种猪、大猪高于23℃时)的影响下,猪因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生理机能障碍与行为机能的紊乱。

我国广袤的中部(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以及最近的地区,都处在北半球季风气候带,每年约有长达5个月平均气温超过23℃的季节,有长达三个月日平均气温超过28℃的时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这种持续高温气候正在延长,区域在扩大,连受海洋性气候调节的上海在2004年也出现近一个月平均气候超过28℃的高温气候。

至于南方各省,持续高温天气可长达7—8个月之久。

高温气候,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气候给生猪生产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生长速度与繁殖水平下降、疾病增多、淘汰率与死亡率上升、生产成本提高,已成为养猪业界,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在热季面临的巨大挑战。

全方位应对应激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度夏的第一要务。

如果说低温主要影响仔猪福利,那么,高温尤其是持续高温主要危害种猪与中大猪。

1.热应激发生的机理   猪是恒温动物,体温的恒定是靠产热(含体内代谢产热与从环境中吸收的热能)与散热的平衡来实现的。

猪的一切生命活动要靠体内产生的能量(生物热能)来维持,所产生之热与呼吸环境之热又要靠热传导、热辐射、对流与蒸发等方式散发出来,以维持体热平衡。

当环境温度在适温区,猪主要靠热传导与热辐射来散热。

当环境温度超过适温区时,有汗腺的动物主要靠蒸发来散热。

而蒸发是与空气中温度和空气对流速度密切相关的,湿度越大,空气对流速度越小,蒸发散热的效果就越差。

猪是少汗腺动物(只有鼻镜处有汗腺),因此,当环境温度超过超过适温区时,猪靠蒸发汗液来散热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猪就会本能地寻找凉水来滚泥,卧水、乃至滚尿液以及浅表喘息等方式依靠热传导与热辐射散发体热。

当这些行为得不到满足而又没有其他手段时,猪的体温就会上升,突破恒温界线。

因此,猪对热应激就显得格外敏感。

2.热应激的急性危害   由于环境温度骤然过高(35℃以上),体热难以散发,或者肌肉剧烈活动产热过多,导致体温剧烈上升,代谢率急剧加快,肝糖原迅速耗尽,出现心力衰竭、肺充血、肺水肿。

当体温达到42℃以上时,由于脑充血与脑水肿生理变化加剧,猪只出现惊厥、昏迷,进而导致呼吸衰竭、心衰死亡(急性中暑)。

这些常见于酷热天长途运输或长时间野外驱赶的过程中,猪场内少见。

因此,其危害性对猪场而言远低于热应激的慢性危害。

3.热应激的慢性危害   在长期的、非致命的高热或闷热环境影响下,猪为了适应生存,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与行为机能上的适应性强制改变,而这种改变对猪的生产与生长性能以及行为等方面均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公猪的繁殖性能下降。

公猪睾丸实质的温度一般在28℃以下。

这种温度一般是依靠睾丸动脉与静脉在精索内形成的复杂的锥形螺旋结构的血管网(睾丸蔓状丛)来调节的。

逆流热交换机制使动脉血在进入睾丸时被流出的静脉血冷却,它保证了精子的发育与成熟。

睾丸与阴囊裸露在腹腔外,高温环境可直接作用于阴囊与睾丸,使得睾丸温度失控,尤其是长期热应激直接影响精子的发育与成熟。

精子的发育与成熟约需55天,因此,热应激对公猪繁殖力的影响出现在热应激之后两个月,表现为精液量减少、异常精子增多、精子活力下降。

(2)母猪繁殖性能下降。

热应激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分泌的促黄体激素与促卵泡素减少,直接影响卵泡的发育;热应激使得体表血管扩散,大量血液向体表分布,使其对内脏血液灌注减少,血氧饱和度下降,卵泡的营养不足、卵泡液减少,从而致使卵泡发育受阻。

因此在热应激的影响下,母猪表现为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排卵减少。

由于卵泡从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排卵需要100天左右,因此,热应激多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比对公猪影响的后续时间更长。

(3)对母猪围产期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热应激使其食欲下降,体能储备减少。

而分娩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因此,热应激下分娩常出现体能相对不足;加之在热应激时,子宫血流量不足,子宫释放前列腺素2α量下降,致使子宫阵发性收缩频率与力度下降,造成产程延长,导致滞产、死胎和虚弱仔增多、胎衣不下、产后感染几率上升;亦导致产后少乳无乳、便秘、子宫复原推迟、产后发情推迟、返情增多。

热应激还可引发流产。

(4)生长肥育猪生长受阻,料重比上升。

热应激可使生长猪本能地降低垂体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动,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下降、采食减少,因而生长减慢,料重比上升。

当气温从25℃开始每上升1℃时,采食量减少0.1—0.2Kg,日增重下降30—60g。

(5)行为紊乱。

为了散热降温,猪的自洁行为紊乱,在睡床处排尿,在排泄处卧睡,为了争夺地盘,咬斗行为增多。

猪群和谐的社群关系被破坏,导致生长缓慢,管理难度加大。

(6)猪体免疫力下降,发病率上升。

尽管猪对副肾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有较强的抗性,但长时间热应激造成的高水平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此引发蓝耳病、圆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升高已成为不少猪场的棘手之事。

(7)高温的间接影响。

高温高湿有利于吸血昆虫孳生,舍内蚊蝇增多,既吸血扰乱休息,又增加传播蓝耳病等疫病的机会;高温还有利于粪尿的快速腐败发酵,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如果通风不畅,易造成生猪呼吸系统黏膜的损伤。

养猪场夏季容易发生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由于夏季的高温,养猪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猪群出现中暑,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生长快的猪突然发生死亡,母猪乳房炎,无乳比例增加,受胎率和产仔数下降,仔猪断奶重减轻,公猪精液品质低下,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出现黄曲霉中毒现象,太阳灼伤,日本乙型脑炎,猪呼吸道病,小猪球虫病,猪应激综合症等疾病。

为了提高夏季猪场的生产性能,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环境方面

  1、加强通风,减少猪饲养的密度。

  2、在通风口处设置水帘,提高降温效果。

  3、用水降温,母猪可采取滴水降温,公猪、肉猪可采用定时淋浴喷头喷水降温,一定不要把冷水直接喷到猪身上,这样容易产生应激死亡。

  4、向猪舍棚及墙壁上喷水,可降低舍温2-3℃。

  5、在猪设周围种植遮荫的树木等,可降低舍温1-2℃。

  6、用农福或卫康进行环境消毒。

同时消灭蚊蝇。

  二、饲喂、饮水等方面

  1、饲喂、转群、去势、注射等工作应选择在一天中最凉爽的早上进行。

  2、饲料中拌呼诺玢或呼肠舒等药物,预防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及无乳综合症。

  3、饲料可采用湿拌料,但应注意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4、可补充一些青绿饲料。

  5、防止贮存的饲料发霉变质。

  6、饲喂后的剩余饲料及时掏出,放到阴凉处,防止发霉变质。

  7、饮水器要有足够的压力,母猪为1400毫升/分钟;肉猪为800-1000毫升/分钟。

贮水箱内的饮用水,贮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

  三、特别营养需要方面

  1、提高饲料能量浓度,在饲料中加油,但注意不要发生酸败,并提高饲料中的蛋白水平。

  2、降低饲料中粗纤维的用量,减少猪的体增热。

  3、饲料中增加Vc、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用量,增加猪对高温的抵抗力。

  4、在饲料中加小苏打,增加食盐的用量,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0.05-0.1%。

  5、在饲料中加呼诺玢或呼肠舒等药物,提高猪群的抗应激能力。

  四、疾病方面

  应注意中暑、猪应激综合症、猪乙型脑炎、猪感光过敏、霉变饲料中毒、仔猪黄白痢、猪呼吸道病、母猪流产等疾病,做好预防工作,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时,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猪的体温恒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

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时,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

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夏季和初秋气温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

近年来中北部夏季气温也很高,超高的气温环境可导致猪的热应激,使养猪生产成绩大幅度下降。

有研究报道,环境温度超过28℃时,每升高1℃,每头猪的采食量下降约40g,增重减少30g,小、中、大猪分别比正常日增重减少6.8%、20%和28%。

据笔者调查,高温季节.肥育猪采食量下降l5~33%,日增重下降10%~34.5%。

可见,高温季节采取综合防控策略,降低热应激对猪生产的影响,是夏季养猪生产的重要内容。

  1热应激的主要临床表现

  猪只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热性喘气;公(种猪)性欲减退,精子数量剧减,活力降低;空怀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或屡配不孕;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率高、流产;临产母猪体温过高.可能造成早产、产死胎数增加;哺乳母猪采食低,泌乳量少,泌乳期失重增加.仔猪断奶体重轻,成活率低。

  2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适宜环境温度范围

  猪的温度适中范围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并随体重的改变而改变(见表3)。

 由于猪生活的适宜温度区域,受猪本身体重、地面状况、空气流速和环境辐射等的影响,环境温度调控中可依据实践情况调整。

3高温季节养猪综合调控策略

  3.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适宜环境温度范围,搞好防暑降温工作。

改善环境条件

  3.1.1加强猪舍通风

  在高温环境下,猪的血液流向皮肤,猪的体表温度很高,加强通风能增加热量从体表的散发,有助于散热。

具体措施:

将猪舍的南北窗全开(有地窗的猪舍打开地窗),猪舍温度仍偏高的.可以安装电风扇,加强通风散热。

  3.1.2减少热辐射

  热辐射包括看得见的太阳直射.还包括看不见的红外辐射。

为了减少太阳直射和减少红外辐射,建议猪舍周边种植高大乔木,必要时加挂遮阳网等。

  3.1.3增加猪体蒸发散热

  猪虽然没有汗腺,但可以通过将其体表弄湿,而到达蒸发散热的目的。

建议在一天最热的时间,为猪喷淋降温(有条件的猪场可安装喷雾设备.无条件的养猪户可用水管为大猪喷水降温)。

  3.1.4新建猪舍建议安装地板局部降温系统

  这类降温系统是指以地下水为媒介、在猪的躺卧区地板下部铺设多排水管的一种传导降温方式,适用于有地下水源、可以打井的地区。

  3.1.5有条件的猪舍,建议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降低栏舍内温度4~7℃(平均4.8℃),并可改善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缓解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

  3.2保证干净充足的饮水

  盛夏炎热季节,一定要保证猪只有干净、充足的饮水,且水温尽量保持凉快(最好采用山泉水或深井水)。

防止水管、水箱在太阳下暴晒,导致饮水太热。

  3.3合理调整饲料配方.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并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

①将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提高能量水平.添加油脂0.5%~3%。

②适当提高维生素的添加水平,补充VCl50~200g/t,VE80~100g/t。

③全价饲料(仔猪料除外)中添加0.2%~0.3%的小苏打,以缓和热应激导致的酸过量,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④选择品质好的饲料原料,降低粗饲料的比例(例如不喂或少喂草粉.减少糠麸),加工后贮存时间不宜太久。

⑤在饲料中添加具有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山楂、仓术、陈皮、槟榔、黄芪、六曲等。

⑥对于种猪,夏季可喂适量的青饲料,提高猪群食欲和抗应激能力。

⑦日粮中添加猪专用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如“热激灵”.以改善猪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缓解热应激。

  3.4加强饲养管理

  3.4.1合理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方式

  高温季节喂料以清晨和晚上气温较低时为宜,尽量避开正午时间饲喂;饲喂方式以拌湿料喂猪为宜。

  3.4.2降低饲养密度

  夏天.猪为了散热,身躯须充分伸展.饲养密度大不利于猪的散热。

一般饲养密度以降低1/4~1/3为宜。

  3.4.3要保持圈舍卫生,及时清扫栏舍内粪便、污物,增加消毒的密度,并做好消灭蚊蝇和鼠害等工作。

本文来自:

养猪巴巴网()详细出处:

夏季高温对猪可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但常被养殖者忽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生产中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0℃以上的持续高温对妊娠前期(1—30天)、妊娠后期(90—114天)的母猪影响较大,可致使母猪受胎率明显下降、死胎增多,严重者流产。

哺乳期的母猪采食量骤减甚至拒食,泌乳量下降,掉膘严重,乏情,“回头”个体增加。

淘汰率升高,母猪患产道疾病的概率增加,同时严重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

      二、夏季高温对种公猪的影响。

种公猪对高温热应激十分敏感,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持续72小时达33℃时,15天之后,种公猪精子活力下降,同时死精、畸形精子比例增加,要恢复到正常,需要在热应激消除后至少50天以上,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高热季节配种。

      三、夏季高温对生长育肥猪也有较大影响。

一般认为,生长育肥猪的最佳温度为16—21℃,当环境温度超过最佳温度的5—10℃时,头日采食量明显下降,据测定可下降200—400克。

因此,使生长育肥期延长,出栏推迟。

鉴于夏季高温对养猪生产的不良影响,养猪生产者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各自的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方便、廉价、适合当地的防暑降温方法。

夏季养猪该注意啥?

来源:

来自互联网  编辑:

兽药招商网  发布时间:

2010-6-2513:

50:

44  阅读数:

138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气温变化大,加上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自我调节体温能力差,导致体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害而发病。

另外,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及传播媒介的繁殖,更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几率。

因此,夏季要加强的饲养管理,改善的饲养环境,科学合理搭配,积极作好疫病防治,以增强抗病力,提高生产能力,成为夏季成功养的关键。

   暑降温灭蚊虫

   

(一)加强饲养管理:

1.采取遮阳与绿化措施,降低舍内的温度。

2.在舍内安装空调、电扇、换气扇等通风,保持舍内通风,而使舍降温。

另外,通风还可减少舍内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3.可采用屋顶喷水、湿帘等方式用水降温。

4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一个能饲养10头的栏,夏季可减少到8头。

5.改变饲喂方式。

夏季白天气温高,食欲下降,采食减少,可采取早、晚喂食,避开中午高温时候。

喂湿拌料,每次不宜太多,以吃尽为准,若有剩料应清除干净。

白天可投喂青绿多汁(如菜叶、鲜西瓜皮)和0.9%食盐水。

但是,调节喂食时间应循序渐进,随着温度的变化逐渐调整,不能突然改变。

6.仔转群或出售,应安排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气候凉爽时进行;适当调整母分娩时间,尽量避开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产仔;母产仔舍尽量不要用过多冷水冲圈,防止湿度过大。

   

(二)调整配方:

高温季节容易发生霉变,群采食量减少。

因此,一方面要杜绝用霉变,另一方面还要调整配方,保证适宜的营养水平,确保群摄入足量的营养。

具体措施:

1.选择新鲜优质、适口性好的,适度提高日粮的蛋白质水平,降低配合日粮中粗纤维的比例,以减少体热的产生。

2.高温环境下机体内维生素的代谢加强,适度增加日粮中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以缓解热应激对的影响。

建议配合日粮中按每100公斤添加30克维生素C、20克维生素E、25克碳酸氢钠。

3.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如山楂、苍术、陈皮、槟榔、黄芩、神曲等,这些中药可以缓解炎热环境对商品的影响,提高增重和利用率。

   (三)加强卫生管理:

1.清洁圈舍。

2.驱杀蚊蝇,夏季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是由蚊蝇引起。

可通过打扫、清洗等方法保持舍清洁卫生,降低臭味;在舍周围种植蓖麻或夜来香,驱灭蚊蝇;在舍或其周围喷洒驱蚊蝇的药物;以及培养发酵产生蚊蝇的天敌或分解有害物质的菌群净化环境,减少蚊蝇的滋生。

   夏季常见病防治

   

(一)中暑:

多见于膘情较好的育肥和肥,白天12:

00至14:

00气温高时易发。

病发病突然,口吐白沫或呕吐,呼吸急促,脉搏快速,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倒地不起,四肢痉挛等症,若不及时治疗易死亡。

治疗先把病转移到阴凉安静处,用盐酸氯丙嗪2~3毫克/公斤体重,肌注,每日3次。

同时用清洁冷水擦洗颈部、背部及全身。

忌用安乃近,安痛定等退烧药。

预防可在中添加0.5%碳酸氢钠和0.04%维生素C,缓解热应激;或饲喂新鲜西瓜皮和适量白糖;中药用茯苓30克,薄荷20克,连翘20克,菊花25克,金银花25克,黄芩20克,淡竹叶40克,共研细末,拌水或拌料喂服,每日1剂,连用3天。

   

(二)乙脑:

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主要表现妊娠母流产、产死胎,公睾丸肿大,少数有神经症状。

主要通过蚊虫的叮咬经皮肤传播。

蚊虫不仅是传染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主要在夏季至初秋,80%的病例发生在7~9月份。

本病感染率高,发病率较低(20%~30%),病死率也低,死亡常由并发症引起。

感染母分娩时,其典型特征为母产出大小不等的死胎。

在大多数公中,损伤是暂时的,随后完全康复,但偶尔感染严重的公成为永久性不育。

流行地区,定期注射乙脑,提高的抗病能力。

一般对后备公母在本病流行期前一个月(五月初)注射乙型脑炎弱毒免疫,第二年加强一次,免疫期可达3年。

阳性场后备母、种公,可在配种前20~30天加强免疫1次。

   (三)附红体病:

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

病表现全身发红,耳尖、尾尖、四肢内侧发紫,体温升至40℃以上,尿少而浓,粪便干燥,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

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许多形状各异的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呈菠萝状、齿轮状。

治疗用血虫净(贝尼尔)3~7毫克/公斤体重,每日1次,连用5天。

长效土霉素20~30毫克/公斤体重,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

群体预防用土霉素2克/公斤料拌喂,连用2周。

也可用氟苯尼考等防治。

   (四)链球菌病:

春、夏两季多发,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

败血型危害最大,病体温升至41℃~43℃,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点,病公可见包皮内积尿,积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常见于1~3天死亡。

治疗可交替用以下药物:

红霉素5~10毫克/公斤体重;或环丙沙星5毫克/公斤;或庆大霉素3000IU(国际单位)/公斤体重;肌注,每日2次,连用5天。

预防用灭活苗,4~6个月后二免。

   (五)弓形体病:

多见于3月龄仔,6月龄以上的发病较少。

夏、秋季节多发,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

以流感症状为主,体温升高40.5℃~42℃,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四肢内侧及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个别只还有僵直现象等,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粘液或血液,怀孕母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或死胎。

磺胺类药物治疗,连用3~5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夏季养猪要注意防暑降温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科学养猪逐渐得到普及,要养好猪,对影响猪快速生长的各种因素都应充分考虑,在炎热的夏季,搞好猪的防暑降温,也是养好猪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为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在此温度范围内,猪的饲料利用率高,增重快,若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猪体发生热应激反应,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而且,在炎热的夏天,猪还极易发生中暑,因此,在养猪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高温对养猪的危害,并要采取一定的防暑降温措施。

1、猪舍建造应科学合理。

猪舍应建在通风开阔地带,选用建筑材料时,应充分考虑隔热性能,如用空心砖建造墙体,顶棚建有隔热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