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75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docx

神经内科护理基本知识160问

1、现病史采集中需要重点询问的问题是什么?

答:

要重点询问起病情况(时间、症状、缓急、诱因等)、主要症状及特点、病情的发展和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和疗效。

2、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史采集的内容有哪些?

答:

病史采集内容有:

患者神志意识情况、肢体情况、言语表达、皮肤情况、排泄功能以及患者或家属的其他主诉。

3、患者有头痛症状时,护士对其采集病史应注意询问和了解哪些情况?

答:

了解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疼痛的规律以及有无先兆及伴随症状。

4、眩晕的定义是什么?

答: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5、患者有眩晕症状时,护士对其采集病史应注意了解和询问哪些情况?

答:

了解患者发生眩晕的时间、持续时间、闭目是否缓解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不适。

6、抽搐和惊厥的区别是什么?

答:

抽搐:

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颜面。

惊厥:

痫性发作的主要形式,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

7、怎样做有抽搐症状患者的护理评估?

答:

观察抽搐部位、持续时间、频率等,并防止患者在抽搐同时受伤的保护性措施。

8、何谓意识?

答:

意识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

检查意识状态主要通过观察患者对言语及疼痛刺激的反应作出判断。

9、何谓意识障碍?

答:

意识障碍分为觉醒障碍和知觉障碍。

觉醒是产生知觉的前提,所以觉醒障碍多伴知觉障碍,但知觉障碍则不一定有觉醒障碍。

觉醒水平降低反映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损害。

知觉障碍则由于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感知、语言、情感、认知等高级皮质功能障碍,对自我及环境无意识。

10、觉醒水平降低的意识障碍分为哪几种?

答:

觉醒水平降低的意识障碍分为:

(1)嗜睡:

是指患者处于变态睡眠状态,能唤醒,醒后能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停止刺激后不久又入睡。

(2)昏睡:

较嗜睡深,患者处于病态深睡状态,需大声喊叫或给予疼痛刺激才能唤醒,醒后只做简单或含糊不清的答话,刺激停止后很快又陷入深睡。

(3)浅昏迷:

较昏睡更深,不能唤醒,对疼痛刺激可以放射性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等脑干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4)中度昏迷:

不能唤醒,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或仅有较弱的肢体屈伸活动,脑干反射可迟钝,生命体征平稳。

(5)深昏迷:

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瞳孔散大,脑干反射部分或全部消失,脊髓反射也可消失,四肢软瘫,可伴生命体征异常。

11、伴有知觉改变的意识障碍分为哪几种?

答:

(1)意识模糊:

又称朦胧状态,指在觉醒水平降低的基础上伴定向力和注意力障碍。

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减退,唤醒后虽能回答某些问题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答非所问或回答错误。

(2)瞻妄:

指在觉醒水平降低的基础上伴有突出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

常与昏睡交替出现。

12、特殊的意识障碍分哪几种?

答:

(1)去皮质综合征

(2)无动性缄默(3)脑死亡

13、去皮质综合征、无动性缄默与闭锁综合征、木僵状态、心因性无反应状态的区别?

类别

常见部位

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去皮质综合症

大脑皮质广泛受损

对自我及环境任何意识,存在睡眠觉醒周期,可睁眼,有无意识的眨眼、转动眼球、流泪、呻吟

缺氧性脑病、脑外伤后

无动性缄默

脑干上部、丘脑

对自我及环境无意识或意识严重受损表情及为淡漠,不言不语,无肢体活动

脑干病变

闭锁综合症

双侧桥脑基底部的网状系统

患者无目的地注视检查者及周围的人,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脑干的血管性病变脑桥的脱髓鞘病变、炎症和肿瘤

持续性的植物状态

大片脑损害

患者保存完整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心肺功能、对刺激有原始反应,但无内在的思想活动

脑损伤

14、何谓脑死亡,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

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不可逆转的的全脑机能丧失状态,或称过度昏迷。

脑死亡标准:

(1)先决条件:

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如药物中毒、低温、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临床诊断:

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呼吸暂停试验阳性)。

(2)确认试验:

脑电图平直,经颅脑多普勒超声呈脑死亡图形,体感诱发电位P14以上波形消失,以上3项中必须有一项阳性。

(3)脑死亡观察时间:

具备以上条件,观察12小时无变化,方可确认脑死亡。

15、何谓Glasgow昏迷量表?

项目

评分

项目

评分

睁眼反应

 

无言语反应

1

自动睁眼

4

运动反应

 

言语呼吸后睁眼

3

能按吩咐做肢体运动

6

刺痛刺激后有睁眼反应

2

肢体对疼痛有定位反应

5

刺痛刺激后无睁眼反应

1

肢体对疼痛有屈曲逃避反应

4

言语反应

 

肢体对疼痛有异常屈曲反应,如去皮质强直

3

清醒、有定向力(回答正确)

5

肢体对疼痛有异常伸直反应,如去大脑强直

2

神志模糊,对话可听懂(回答错误)

4

肢体对疼痛反应

1

言语混乱,仅有不连贯的词语可听懂

3

总分

15

难以理解的发声

2

 

 

16、语言障碍分为哪两类?

答:

语言障碍分为失语和发音困难。

17、何谓失语?

答:

失语指发音器官运动功能完好、视听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语言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大脑左侧半球的弥漫性或局灶性损害引起。

18、失语主要分为哪4种,其区别是什么?

类型

同义名称

临床特点

病变部位

Broca失语

运动型失语、表达性失语、非流利性失语

口语表达非流利性,理解基本正常,伴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书写障碍

左侧脑叶Broca区

Wernickes失语

感觉性失语、听觉性失语、流利性失语

理解障碍,口语表达流利性(伴错语),伴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书写障碍

左侧颞上回后部

传导性失语

 

复述障碍,口语表达流利型(伴语音错语),理解基本正常,伴不同程度的命名、阅读、书写障碍

左侧弓状束

混合性失语

全面性失语

口语表达非流利型,理解障碍,伴复述、命名、阅读、书写障碍

左侧额、颞叶或广泛皮质损害

19、失语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答:

失语的检查方法是:

(1)口语表达的流利性:

观察自发谈话是否流利,有无发音不准及语言节奏异常,有无找词困难、用词错误和语法错误。

(2)理解:

观察患者对口头和书面指令的理解力。

(3)复述:

令患者复述字、词组、数字,如无障碍,在复述语句,由简到繁。

(4)书写:

令患者抄写、听写、主动书写。

(5)命名:

出示患者熟悉的物件,让其说出名称。

20、何谓发音困难?

答:

发音困难是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发音不清而用词正确,与发音清楚用词不正确的失语不同。

21.发音困难的病因有哪些?

答:

发音困难的病因有:

①肌肉病变;②下运动神经元病变;③上运动神经元病变;④锥体外系统疾病;⑤小脑疾病;

22.眩晕与头晕的区别是什么?

答:

眩晕轻者公有摇晃或不稳感,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眼球震颤等症状。

头晕仅有头重脚轻感,无旋转感、摇晃感、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23.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区别是什么?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区别见表2-4。

症状

周围性

中枢性

眩晕

常为发作性、程度?

可不出现,若有一般较轻,常为持续性

眼震

有,方向固定,无垂直眼震?

可不出现,方向不固定,可出现垂直眼震

伴随症状

耳聋、耳鸣

常有

极少出现

脑干实质症状

一般有

24.耳鸣与幻听的区别是什么?

答:

耳鸣是耳蜗及声音传导通路受病理刺激所致,声音内容为无意义的各种噪声(如鸟鸣样声音、汽笛、隆隆声、机器样声音等)。

幻听属精神症状,声音内容为有意义的语言或音乐。

25.何谓晕厥?

答:

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多在直立位置发生,特点是短暂发作,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丧失,脉搏沉细、血压下降、无神经体征。

26.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答:

血管神经因素、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是晕厥最常见的病因。

27.什么是脑源性晕厥?

答:

由于脑血管病变、痉挛、被挤压引起一过性广泛脑供血不足或延髓心血管中枢病变引起的晕厥称为脑源性晕厥。

28.哪些疾病可引起脑源性晕厥?

答:

脑源性晕厥的病因有:

⑴弥漫性脑动脉硬化时,脑供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在低界水平。

当血压突然下降或心律失常或体位改变而未能立刻适应时,脑供血进一步减少,收起晕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动脉粥样斑块的微血栓形成或动脉痉挛而出现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也可能引起晕厥,特别在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时。

TIA会出现偏瘫、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但晕厥并不常见。

⑵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高血压如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患者如短时间内血压突然升高,可发生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称高血压脑病,有时伴发晕厥。

该型晕厥持续时间长,常伴神经系统体征和视乳头水肿。

⑶脑供血血管异常也可诱发晕厥。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颈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大动脉。

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相应症状。

上肢剧列运动,椎动脉通过侧支逆流至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导致纵断面系统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⑷延髓病变如肿瘤、空洞症,第四脑室囊虫、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可能影响到心血管中枢。

某些抗精神病药和镇痛药对心血管中枢直接抑制作用。

这些病例常伴有直立性低血压。

⑸偏头痛:

个别偏头痛发作前数分钟可有意识丧失。

神志不清发展慢,从不突然发病,可能有梦幻状态。

清醒后有剧烈头痛,多位于枕部。

多见于青少年女性,与月经有关。

发生机制可能是基底动脉痉挛致脑干缺血或多巴胺受体反应过度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29.晕厥如何分类?

答:

1、心源性晕厥

⑴心律失常:

①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与停搏、病窦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等。

②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③长QT综合征。

⑵、器质性心脏病,①急性心排出量受阻,左室流出道受阻,如主动脉瓣狭窄、左房黏液瘤、活瓣样血栓形成等。

右室流出道受阻,如肺动脉瓣狭窄、原发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

②心肌病变和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法洛四联症等。

2、非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晕厥。

⑴神经介导性晕厥:

①血管迷走性晕厥;②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③情境性晕厥,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吞咽性晕厥;④疼痛性晕厥;

⑵直立性低血压。

⑶脑源性晕厥:

①脑血管病,脑动脉弥漫性硬化(希尔德病),短暂性缺血发作等;②脑血管痉挛;③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盗血;④延髓心血管中枢病变;⑤偏头痛。

⑷血液成分异常引起的晕厥:

①低血糖综合征;②贫血;③过度通气综合征;④高原性或缺氧性晕厥。

⑸精神疾病所致晕厥:

癔症、焦虑性神经症等。

30.晕厥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

⑴晕厥发生于坐位或直立,且有明显诱因者,考虑血管抑制性晕厥(单纯性晕厥)或直立性低血压。

前者多由于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疲劳等引起,晕厥前常有短时的前驱症状;后者多发生持久站立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某些患者体质虚弱或服用冬眠灵氯丙嗪、降压药物后,多无前驱症状。

⑵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诱发晕厥,伴有抽搐、心率减慢、血压轻度下降者,考虑颈动脉窦综合征。

⑶在剧烈咳嗽之后或睡中醒来排尿时发生晕厥,考虑咳嗽或排尿性晕厥。

⑷晕厥发生于用力时,考虑重症贫血、主动脉瓣狭窄或原发性肺动脉高血症。

⑸晕厥伴有心律失常、发绀、面色苍白、心绞痛者,考虑心源性晕厥,如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阵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肌梗死等,若反复发生晕厥或癫痫样抽搐,并有二尖瓣狭窄征象者,应考虑左房黏液瘤或左心房巨大血栓形成,其晕厥常发生于体位改变时.

⑹晕厥们有肢体麻木、偏瘫、偏盲、语言障碍等症状,考虑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⑺晕厥有失眠、多梦、健忘、头痛病史,考虑神经衰弱,慢性铅中毒性脑病。

31、感觉障碍有哪些表现?

答:

(1)感觉过敏:

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异常增高。

(2)感觉减退和感觉缺失:

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异常下降。

(3)感觉倒错:

对外界刺激产生错觉。

(4)体感异常和疼痛:

机构内部参数各种不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病人感到体内有牵扯、挤压、撕拉、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却不能明确定位。

32、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要作腰椎穿刺检查?

答:

腰椎穿刺(简称腰穿),就是通过腰椎间隙穿刺测定颅内压,并获取脑脊液进行检查的方法。

在CT问世以前,诊断脑血管疾病,腰穿基本上是必需的。

自CT检查广泛医用以来,虽然腰穿检查相对少了一些,但CT检查仍不能完全代替腰穿检查。

有些脑血管疾病还必须通过腰穿,才能诊断和鉴别诊断。

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症状是,究竟是蛛网膜出血,还是脑膜炎要进行鉴别诊断,这时,CT检查就不能为力了,而腰穿检查却能一目了然。

同时,如果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腰穿是放出5-10ml脑脊液,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除可减轻头痛外,还能避免蛛网膜下腔粘连的后遗症。

另外,腰穿术中还可以直接测定颅内压,术后化验检查脑脊液成分等。

33、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脊液有何特点?

答:

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脑脊液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做腰穿检查脑脊液,对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情转归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检查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是本病的特点,也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比头颅CT扫描更可靠。

CT检查阳性者不必做腰穿即可确诊,但CT阴性者仍需做腰穿协助诊断,出血少者不必,脑脊液可呈浑浊状态;出血量多则呈粉红色或鲜红色。

蛋白质增高与否决定出血的多少。

出血量大,蛋白质增高明显;血糖增高时,脑脊液中的糖也增高。

(2)脑出血病人的脑脊液,在发病后6小时,80%以上脑实质出血均破入脑室。

脑出血后因脑内血肿形成,血肿周围的脑组织水肿及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等原因,而造成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可达200mmH2O以上,同时,由于脑脊液中混入了大量的血液,蛋白明显增高。

(3)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进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细胞数、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脑脊液通常透明无色,这时重要的鉴别点。

但是严重脑梗死,如果在病灶软化之前血液再通,则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脑脊液可能为血性或黄色,脑脊液中可出现多核细胞增多,一般在发病24小时以后,3-4天达最高峰,尤其是脑表面的梗死更易见到。

34、为什么指导腰椎穿刺病人平卧6小时?

答:

(1)因为脑脊液4-6小时循环1次,故4-6个小时以后脑脊液生化指标及压力均恢复原来的水平。

(2)脑脊液总量平均为150ml,其产生速度平均每分钟为0.35ml,按脑脊液总量150ml计算约每8小时可更换1次。

由此可见脑脊液更换迅速,说明腰穿时抽取1ml的脑脊液对身体是不会产生任何损害作用的。

(3)去枕平卧休息金额防止腰穿后低压性头痛,病人可适当饮水。

35、什么是瘫痪?

答:

任何对脊髓或马尾的压迫,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脊髓的横切面,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松弛,称完全性截瘫;有部分功能存在,称不完全性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双上肢有神经活动障碍,称四肢瘫。

36、瘫痪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

瘫痪的原因:

(1)单瘫:

多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肿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

多为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脑肿瘤、脑脓肿、脱髓鞘病及皮质下白质中的胶质瘤等影响内囊部位病变,除偏瘫外还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3)交叉性:

常见于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肿瘤、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

(5)周围神经性瘫痪:

多为肌萎缩性侧束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

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

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瘫痪)等。

37、瘫痪如何分类?

答:

临床上将瘫痪分为癔症性瘫痪和器质性瘫痪两类。

前者心因引起,即癔症性瘫痪。

器质性瘫痪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肌病瘫痪。

(1)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有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损而引起。

(2)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是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根、脊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引起。

38、如何判断肌力?

答: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分类法:

0级肌肉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运动,即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尚不能对抗地心的引力而抬起。

3级肢体能对抗地心引力而抬起床面,但尚不能对抗外界阻力。

4级能对抗部分阻力,但较正常位差。

5级正常肌力

39、静脉注射甘露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静脉注射甘露醇的注意事项有:

(1)甘露醇遇冷以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的覅,应使用过滤器的输液器。

(2)输液的观察:

对高龄、昏迷、慢性病患者在静脉输入甘露醇时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和渗出、输液处皮肤颜色等,对有陪伴的患者也应介绍甘露醇外渗的严重性,请予注意以期望早发现、早处理。

当发现输液部位有可疑渗出时,即使回血良好,也应停止在该处继续滴注甘露醇,局部予以妥善处理。

(3)血管的选择:

血管应粗、直、弹性好、回流通畅、无静脉瓣且易固定、便于观察的静脉。

不宜选细小、弯曲的末梢静脉穿刺,穿刺时用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成功后滴入50-100ml后换上20%甘露醇注射液。

输液时间已超过24小时的静脉通路,在输入甘露醇时要慎重,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

(4)外渗的处理:

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和外渗,应立即给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

渗漏液少时,在渗漏后24小时内给予热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同时密切观察红斑及硬结进展情况,或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镁离子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使血管舒张。

40、瘫痪的护理有哪些?

答:

(1)心理护理:

疏导患者,使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

(2)认真做好褥疮的防治工作。

(3)预防泌尿道感染:

每日清洗外阴和肛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排尿困难者,定时按摩膀胱,切忌不可重压。

尿潴留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必要时遵医嘱作留置尿管,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4)预防肺部感染: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冬天及温度变化是注意保暖。

(5)预防胀气及便秘:

鼓励患者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少食胀气食物,如土豆等。

(6)预防跌伤、烫伤和冻伤:

瘫痪伴神志不清者,给予床栏保护,避免跌伤;应用热水袋的水温不可超过50℃,并加套使用,避免烫伤;高热采取冰袋物理降温时也需要加盖毛巾等置于腋下或腹股沟处,避免冻伤;寒冬季节及时采取保暖措施,更换床单时关窗关门,避免受凉。

(7)预防肢体畸形、痉挛,促进功能恢复:

瘫痪肢体要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可用护足或枕头撑足掌。

按摩肢体,协助患者作被动性功能锻炼,每日1~2次,活动量逐步递增,运动功能开始恢复时,应鼓励患者早期做肢体及躯干的功能锻炼,并积极提供方便于患者。

41、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1)痉挛(spasm)泛指肌肉或肌群的各种不随意收缩,临床可分阵挛性和强直性两种。

阵挛性痉挛是肌肉快速而短暂的收缩于松弛反复交替发作的节律性不自主运动;强直性痉挛为持续较久的肌痉挛,可间有一定的正常松弛期。

强直性痉挛见于破伤风、手足抽搐症、狂犬病、土的宁中毒等。

全身性痉挛为惊厥。

(2)抽搐(tics)是肌肉协调的、重复的、快速的抽动,可分为运动性和声音性两种。

运动性抽搐如瞬目、牵嘴、扭头、舞蹈样动作;声音性抽搐如喉鸣、发哼声及尖叫声等。

其特点除发作突然、短暂,变化不定,游走等,起病前患者有感觉性质的前驱症状,如觉得某处痒、不适,而抽搐可解除这些感觉;病人可以暂时抑制其发生,但此时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其他工作,且病人一旦放松,抽搐可重现。

精神紧张时增加,集中注意力或其他活动时可减轻。

原发性抽搐,多见于儿童;继发性抽搐可见于围生期脑病、卒中、头部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也可由某些药物引起,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3)肌阵挛(myoclonus)是指肌肉或肌群快速而短促的闪电样不自主收缩,可以是同步的或不同步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弥漫性的或局部性的、节律性的或非节律性的。

多发生于肢体和躯干的肌肉,也可以出现于面、颊、舌及咽喉肌。

轻度的肌阵挛不引起关节运动,但严重者则可产生肢体的阵挛性运动,或使病人突然摔倒在地。

(4)对张力障碍(dystonia)某些职业中技巧性比较高的动作持续时间较久后引起的张力障碍性痉挛,以往称为职业性痉挛,如在书写时发生的书写痉挛、由打字引起的称打字痉挛。

(5)震颤(tremor)躯体某部分不自主地、有节律性抖动。

常见的有:

1)静止性震颤(statictremor)出现于静止时,运动时减轻或消失。

见于基底核病损的释放症状,如震颤麻痹(shakingpalsy).

2)姿势性震颤(postrualtremor)震颤出现于身体主动地保持某种姿势时,而在运动及休息时消失。

一般较静止性震颤细而快。

较常见的姿势性震颤有:

生理性震颤(发生于应用肾上腺素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状态等)、扑翼样震颤(见于全身性代谢障碍、急性感染等)、特发性震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意向性震颤(intentionaltremor)又称动作性震颤。

震颤在动作时出现,在动作终末,愈近目的物时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

(6)舞蹈样运动(dance-liketremor)是一种快速、不规则、无目的、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动作,可发生于面部、躯干及肢体,由基底核病变引起。

多见于儿童的脑风湿病变。

(7)手足徐动(athetosis)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可重复出现且较有规则,系由纹状病变所致。

42、家中有患者突然惊厥时怎么办?

答:

(1)将患者移到安全的地方。

(2)松开患者的衣服,让其采侧卧位。

(3)将纱布缠在筷子上,让患者咬住,以防咬舌。

勿将纱布塞得太深,以免窒息。

(4)如有呕吐物,可将患者的脸侧向一边,并把口中东西挖出来。

(5)患者呼吸停止或嘴唇、脸色发紫时,要立刻做人工呼吸。

(6)记录患者痉挛开始及结束的时间,以便向医生报告。

(7)如有发热,可以用冰袋冷敷头部。

(8)紧急救医。

43、什么是共济失调?

答: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在正常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

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及平衡。

44、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1)共济失调可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来观察,如穿衣服、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行动等。

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不行时不能沿直线。

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衡。

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调步态。

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

患着常常说:

“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

”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