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30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docx

1819第2章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重点)3.结合图文资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优势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丰富

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

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水陆交通便利

①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

②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消费市场广阔

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

(2)发展成就

19世纪中叶,鲁尔区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特别提醒]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田埋藏浅,煤层厚,开采条件优越,但鲁尔区铁矿资源贫乏,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石需要从法国等邻国进口。

2.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

(3)钢铁危机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特别提醒] 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间的内在联系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①改造传统工业: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②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业等。

③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自主诊断]

1.鲁尔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  )

2.鲁尔区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复杂。

(  )

3.鲁尔区煤炭危机主要原因是新能源的广泛使用。

(  )

4.鲁尔区对传统工业进行了关闭和搬迁。

(  )

【提示】 1.×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资源贫乏。

2.× 鲁尔区产业结构单一。

3.× 煤炭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二是采煤成本上升。

4.× 鲁尔区对传统工业采取的措施是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合作探究·攻重难]

鲁尔区的兴起和衰落

材料一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十字路口。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

二次大战时期,鲁尔区的重工业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

战后,鲁尔区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材料二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

材料三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

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

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鲁尔区

【思考交流】

1.鲁尔区兴起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临近铁矿区;③内河交织成网,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④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⑤德国及西欧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种变化对鲁尔区工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显著上升。

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煤炭市场萎缩,作为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鲁尔工业区在经济上受到很大的冲击。

3.鲁尔区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存在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对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环境恶化的原因:

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热污染等,生态环境破坏。

影响:

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用地紧张,使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致使鲁尔区的经济衰退。

4.“树没了,水干了,地陷了,矿枯了,人走了。

”这是许多资源型地区的真实写照。

请结合鲁尔区的发展历程,从内外因的角度来探讨资源型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提示】 内因:

区位优势的丧失,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传统产业衰落。

资源枯竭或开发成本上升;传统产业市场萎缩,竞争力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劳动力、土地价格成本增加。

外因: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的发展,使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以其低成本优势争夺传统产业的市场。

[归纳总结]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具体体现

影响

丰富的煤

炭资源

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

区较近

初期铁矿石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两地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钢铁工业成为鲁尔区的主导产业

便捷的水

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充沛的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广阔的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

2.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内因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外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鲁尔区的传统工业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新兴企业也因环境污染而不愿入驻;同时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不断被石油取代;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内外因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三方面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1)丰富的资源基础,如煤、铁、水源等资源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俄罗斯欧洲部分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与当地丰富的煤铁、充足的水源有关。

(2)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密西西比河、五大湖、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是依靠便利的海运条件发展起来的;中国辽中南、俄罗斯欧洲部分、英国中部等工业区皆水陆交通便利。

(3)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

传统工业区大多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有充足的廉价技术工人,面向国内市场的同时,又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如日本依赖于国际大市场。

1.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下图,回答

(1)~

(2)题。

【导学号:

57522072】

(1)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

A.①      B.②

C.③D.④

(2)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1)B 

(2)A [本题组考查德国鲁尔区的发展条件。

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交通便利。

德国经济发达,有高素质的劳动力,但劳动力成本高。

]

2.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工业区衰退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图示工业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资源枯竭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新技术革命冲击 ⑤世界性钢铁过剩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1)B 

(2)A [第

(1)题,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为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导工业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

(2)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加剧等导致图示工业区衰退。

]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材料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许多过去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基地不再辉煌,德国最大的传统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正是遭受了如此的命运。

然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遗产观念,认为产业遗产也是人类进程的历史见证。

鲁尔区的兴衰联结着几代人的生活,也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页。

因此,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

历经十余年的改造振兴,这个破败的大型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

【思考交流】

1.上述“奇迹”的出现,是德国采取了哪些措施的结果?

【提示】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治理环境、拓展交通等。

2.鲁尔区的改造对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提示】 传统工业区在现代生产关系下并非死路一条,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造,一样可以重焕光彩。

[归纳总结]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问题

措施

目的

单一的产

业结构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促使经济结构多元化,实施产业转型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新技术革

命的冲击

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为发展和引进新兴产业奠定基础

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用地紧张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腾出空间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适应新兴工业的环保要求

2.鲁尔区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措施

具体做法

效果

治污

措施

治理

河流

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解决水污染,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

治理大

气污染

全区建成了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各企业建立有害气体和灰尘回收装置

管理措施

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加强了人们的环保观念,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3.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2019年)及所学知识,完成

(1)~(3)题。

【导学号:

57522073】

(1)图中反映出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2)为了改变工业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

B.压缩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

(3)山西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B 

(2)D (3)B [第

(1)

(2)题,读图可以看出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后第三产业比重大大提高。

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的引入属于工业结构的调整。

第(3)题,要实现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治理环境污染,优化投资环境。

]

[图表解读·悟技巧]

[图表探讨]

鲁尔区工业的变化图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

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探讨1.由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三大类?

【提示】 主要有煤炭、钢铁、化工三大类工业部门。

探讨2.20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鲁尔区煤炭、钢铁、化学企业数量减少,增加了汽车、电子、石油加工、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工业部门。

探讨3.这两幅图对比说明鲁尔区为促进本区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哪种措施?

【提示】 这两幅图说明鲁尔区为促进本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企业关、停、并、转,并发展了新兴产业。

[读图方法]

阅读上图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注意两幅图所表示的时间。

(2)结合图例,找出不同时代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进行对比,找出两个时代工业部门的变化。

(3)结合教材内容探索不同时代工业部门出现变化的原因。

[读图训练]

阅读下列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门类和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2)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简述其原因。

(3)根据两幅图对比,鲁尔区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解析】 第

(1)题,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可知20世纪末钢铁、煤炭、化学企业减少,新增加了汽车、电子、机械等工业部门。

(2)题,钢铁工业明显集中到了西部,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进口铁矿石。

第(3)题,结合图例通过对比可知,20世纪末鲁尔区煤炭钢铁企业减少,高速公路、大学、科研机构增加。

【答案】 

(1)煤炭、钢铁、化学三大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减少;建立了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大型企业。

(2)向西部莱茵河沿岸港口附近集中。

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①煤炭开采减少;②高速公路增加;③大学、科研机构增加。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考查点1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西欧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工业区。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57522074】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  )

①丰富的煤炭 ②优质的铁矿 ③廉价的石油 

④充足的水源 ⑤便利的水陆交通 ⑥广阔的市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2.下列四幅示意图表示该地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正确的是(  )

1.D 2.B [第1题,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本区钢铁工业属于“移铁就煤型”,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石可从法国等国家获得;依据教材和图中信息可知,该区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第2题,煤炭可以作为化工、电力、钢铁的原料(或能源),但它并不是机械工业的原料或能源,故排除A、D项;钢铁不能作为化工工业的原料,故排除C项。

]

考查点2 鲁尔区的衰落

读图,完成3~6题。

3.图中H区是著名的(  )

A.萨尔工业区B.鲁尔工业区

C.巴黎工业区D.高新技术开发区

4.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H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  )

A.该区经过长期开发,已经无煤可采

B.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水能成为该国的主要能源

D.核能成为该国的主要能源

5.20世纪70年代,H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

A.印度B.中国

C.韩国D.日本

6.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F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

A.煤炭B.铁矿石

C.钢材D.机械

3.B 4.B 5.D 6.B [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得出H工业区为鲁尔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以及其他各国相继发展钢铁工业(如亚洲的日本利用临海优势和科技优势发展钢铁工业),对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基础的老工业区——鲁尔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读图可知,F河为莱茵河,鲁尔区主要是利用莱茵河优越的水运条件运进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

]

考查点3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60~8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据此完成7~8题。

【导学号:

57522075】

7.经济结构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了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就近获得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降低运费

C.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8.德国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③增加煤炭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7.B 8.D [第7题,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在荷兰海边建炼铁高炉都是为了就近获得铁矿石,可降低运费。

第8题,煤炭产业属于传统工业,应减少煤炭企业数量,扩大单个企业的规模。

]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58探索

【提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工业革命发源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由于缺乏创新机制,步入衰落。

相反,距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不远的利兹,由于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淘汰纺织、冶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而成为英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说明,城市(或地域)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及时进行产业政策、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我国的“煤都”大同,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转型的方向集中在旅游和煤炭的深加工方面。

教材P61读图

【提示】 从图上看出: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工业部门主要是煤炭、钢铁、化学工业三大类,且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多;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除煤炭、钢铁、化学工业外,又增加了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加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

工业门类增多,同时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这主要是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本区经济结构多样化的结果。

教材P62读图

【提示】 1.鲁尔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很小,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

2.在1984年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第三产业2019年在产业人口中的比重约是65%。

教材P64思考

【提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焦作市由煤炭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由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成功之路。

其主要经验是:

(1)组织实施战略性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如焦作市做强做大铝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焦作市先后投资30多亿元,实施了“四个战略性转移”,即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移;原料化工向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转移;煤矿机械向环保机械、粮食机械、汽车机械转移;水泥建材向新型建材、环保建材转移。

(2)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如焦作市先后投资5亿多元,开发建设焦作山水峡谷精品景观,形成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四大景区和十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

还通过举办大型旅游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

(3)治理污染,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如关、停、并、转30余家重污染企业,在市区北部太行山脉,实施大规模绿化,市中心城区拆旧建绿、拆墙透绿、园林绿地建设等。

焦作市的经验对中国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有重要借鉴意义。

资源型城市必然有资源枯竭之时,也一定有转型之路。

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须有战略性的思考。

教材P64复习题

【提示】 1.蕴藏着某种丰富的资源,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形成以该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这样的地区一般称为资源型地区。

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本区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济结构单一。

(2)随着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大增。

(3)开发资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原先资源型企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很多企业发展困难。

2.资源型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对策有:

(1)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逐步升级、优化;(4)拓展交通,美化环境;(5)发展教育、科技,繁荣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