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927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新版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

A.

向碱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长期使用硬水洗涤衣物,会使衣物变软

D.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方式中,其中吸附的净化程度最高

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9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甲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甲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3

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CO2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所以能够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就是CO2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5.下列家用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白醋

C.芝麻油

D.白砂糖

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食物腐烂

B.牛奶变酸  高粱酿酒

C.火药爆炸   海水晒盐

D.冰雪融化  酒精挥发

7.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开来的是()

A.CuSO4, BaSO4, MgSO4

B.AgNO3, Na2CO3, NaCl

C.Na2SO4,K2SO4,KNO3

D.NaOH, NH4NO3, NaCl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10.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是同种元素

B.①②表示的是离子

C.①和②能构成化合物NaCl

D.①②③④的化学性质都相似

1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1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钴元素CO

B.4个氢原子2H2

C.铵根离子NH4+

D.氮分子N

13.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14.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A.O2

B.P4

C.C60

D.CS2

15.下列“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纯净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说氧化物

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6.推理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两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某物质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某物质的水溶液中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则该物质一定是碱

D.某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7.今年3.15期间,媒体报道了市面上一些不法厂商使用的调和汽油中含甲缩醛,会污染环境。

甲缩醛化学式为CH2(OCH3)2,有关甲缩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

C.由三个非金属构成

D.1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8.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能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A.明矾

B.活性炭

C.氯气

D.硫酸铜

19.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多选题

21.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分析和实验中,合理的是

A.变质原因: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B.检测变质:

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或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证实部分变质:

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納

D.除去杂质:

向溶液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至完全反应后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22.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B,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A.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A剩余9g                 

A.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B.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

2

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

2

三、填空题

23.“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一个_____.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

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填“原子”或“分子”),在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

(3)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下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是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

24.回答下列问题:

(1)安全飞艇内充填的气体为___(填化学符号),用该气体充填飞艇的原因是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净水器中的活性炭主要起________作用,小卵石和石英砂在净水时起________作用。

四、实验题

25.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硫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要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B、D、F组合制取二氧化碳(D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中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进入;

(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由于该反应十分剧烈,必须严格控制反应速率,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26.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_____,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若只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_____。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反应前后改变的是_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

六、推断题

2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关系:

甲+乙→丙+丁。

(1)若甲和乙发生中和反应,在农业上丙可用来选种,打开盛有甲的浓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则甲为______。

若甲、乙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若甲广泛应用于制造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丙是蓝色沉淀。

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甲物质的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甲、丙是氧化物,丁的溶液呈黄色,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

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由于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故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中和,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以确定此次实验是否酸碱恰好中和。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同学们做出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

猜想二:

有Na2SO4和NaOH;

猜想三:

有_______;

猜想四:

有Na2SO4、H2SO4和NaOH。

有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___,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_______

溶液不变红

猜想二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个洁净的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_______

猜想_____不成立

(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通过分析,同学们认为只需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便能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理由是___________。

29.现有A、B两种银白色的金属,某同学想要探究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设计实验)

取大小相同的两块金属,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盐酸,操作与现象如表:

实验

试管1

试管2

操作

现象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慢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思考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