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诗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933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6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哲理的诗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有哲理的诗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有哲理的诗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有哲理的诗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有哲理的诗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哲理的诗句.docx

《有哲理的诗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哲理的诗句.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哲理的诗句.docx

有哲理的诗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李商隐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刘延世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

——张舜民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戴复古终然投东意,万折不肯西。

——宋濂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翁格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袁牧虽红不是春。

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李世民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白居易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白居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闲云生叶不生根,满山晴日照乾坤。

——施肩吾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

——刘得仁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

——罗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名氏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杨朴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水流任急性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邵雍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无人挈入沧溟去,汝死那知天地宽!

——王安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自是世间无好手,古来何事不由人!

——方惟深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黄庭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

——陆游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陆游东家就食西家宿,世事何缘得两全!

——陆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在家儿女亦心轻,行路逢人总弟兄。

——杨万里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戴复古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定诸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罗与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到底不知因色误,马前犹自买胭脂!

——聂碧窗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法昭百千万锭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

——无名氏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方孝孺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林翰当歌莫放阳春曲,几处人家末起烟。

——王守仁直到海南天尽处,桄榔树下忆陶潜。

——袁中道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宋应星冷艳足为秋点染,从来多事是秋风!

——萧云从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汪琬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任锦心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任锦心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袁牧过来事怕从头想,高处人休往下看!

——袁牧朱门蓬户无分别,只要能容自在身!

——袁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预支五百年新意,过了千年又觉陈。

——赵翼才得顺风河又转,世间那得称心时!

——赵翼

培植一年开十日,人间富贵作花看。

——祁崭藻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乾坤清气一枝笔,不落人间得意场。

——郑珍去留一一归天择,物自争存我大公。

——黄遵宪绝无衣被苍生用,空负遮天作异红。

——丘逢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魏源日落风欲静,鸟啼人自闲。

白云如解事,成雨便归山。

——于谦昨日花簌簌,今日落如扫。

反怨盛开时,不及未开好。

——宋荦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瞑目思千古,飘然一烘尘。

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

——司马光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飞虫不畏人。

——刘基黄花无主为谁容?

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唐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覆雨翻云幻蜃楼,人生何处说恩仇。

戏场亦有真歌泣,骨肉非无假应酬。

——俞樾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

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

—龚自珍

 

1、《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字伯施。

初仕隋,后入唐,能文辞,工书法。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说,鸣蝉垂下口须,悠然自得地吸饮着清新的露水,凄切的响声

连绵不绝地从梧桐树上传递出来。

因为它立身高处,自然就鸣声远播,并不是借助着秋风往外散开。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表现其性情孤傲,格调清高。

说的是蝉,实际上是诗人自况,寄哲思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2、《破阵乐》——李世民

秋风四面足尘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李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李渊次子。

他常以隋亡为戒,较能任贤纳谏,励精图治。

文学艺术修养较深,现存诗近百首。

全诗意蕴深远,而且贯穿一种昂奋的主调。

本来,秋老风寒,尘沙扑面,征人离乡背井,

远行塞外,容易产生感伤的意绪和畏难的心理。

但此诗讲的却是:

哪怕是千里万里,海角天涯,只要不辞遥远,肯于迈开步子坚持走下去,时光早晚总会到达目的地的。

 

3、《中秋月》——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音乔),字巨川,高宗年间进士,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等朝,官至中书令。

诗中说,盈盈皓月挂上了秋空,人们都说今夜月明处处同。

其实,在那迢遥的千里之外,又怎知道没有阴雨和狂风!

 

4、《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绝句成就很高,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所见:

一轮白日傍着远方起伏的群山冉冉西沉,流经楼下的黄河滔滔

滚滚奔腾而去。

寥寥十个字把望中的万里河山高度概括地收拢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

后两句由景及理,把诗篇引入更高境界。

这里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胸襟和进取不止的精神,也道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思美蕴。

 

5、《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字少伯,"七绝圣手"。

数任微官,屡遭迫害,多次被贬。

柴侍御--作者的友人。

武冈--今属湖南省。

离别本来是令人感伤的事情,可是在诗人的笔下却写得十分旷达。

你看,悠悠的流水,把这里同客人要去的武冈连在了一起;一路上,青山相连,自然是同云同雨;明月普照,分不出此乡彼乡。

所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令人感伤的了。

全诗蕴含丰富,韵味醇厚,格调高昂,读了使人振奋。

 

6、《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贞元年间进士,唐代杰出诗人。

其诗通俗清新,善于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在绝句创作上有很高成就。

诗人通过对朱雀桥边野草闲花蔓生,乌衣巷口一抹夕晖斜照,从前贵族堂前的燕子飞到寻常百姓家去做巢垒窝等现象的描述,寄寓了胜景不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本来景物十分寻常,描写也通俗浅显,但由于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创造出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7、《秋词二首》——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排云上:

冲霄直上。

诗中大意是,从古以来的文士,一到秋天就悲叹落寞与萧条,我却

要说秋天的景色胜过春朝。

看那晴朗的秋空,一只白鹤正排云直上,立刻把我的诗情引上了万丈青霄。

 

8、浪淘沙词(选一)——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迁客--指被贬官的人。

漉(音鹿),过滤。

诗人一生多次遭受谗言诬毁,艰苦备尝,终于

得到洗雪,现出清白正直的人格。

正如金子埋在沙砾之中,经过无限艰辛的千淘万漉,最后狂沙荡尽,始现真容。

此诗乃诗人自况,同时也含有普遍的警喻意义。

 

9、《与歌者米嘉荣》——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米嘉荣--唐元和、长庆年间的著名歌唱家。

凉州一一指《凉州曲》,原是凉州民歌,由西凉府都督进献朝廷。

事:

侍奉。

诗人说,能够唱出《凉州曲》意外之声的,旧人里恐怕只有米嘉荣了。

但是,这硕果仅

存者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近来世俗之见,往往只是看重新人而轻忽先辈,所以,逼得一些老艺人也只好染黑了胡须去侍奉那些年轻的后生了。

诗中有不平,有牢骚,隐含着讽刺。

 

10、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首句写景,杨柳青翠可人,江水缓缓平平,这是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环境。

次句写

耳中所闻,女郎听到了江上传来的唱歌声,因为是所倾心的人唱的,听来分外感到亲切。

三、四句写闻歌之后的心理活动。

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诗人巧妙地运用这双关隐语,把女郎听到情人唱歌时既喜欢又担忧的微妙复杂的情怀,写得生动、逼真。

 

11、《醉中对红叶》——自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杪(音秒)秋:

秋末,晚秋。

春:

这里指春色、春光。

自己长年嗜酒,犹如晚秋临风的霜叶,脸上总是红扑扑的。

但霜叶虽然也是一色艳红,但毕竟不是春色;人的醉貌尽管也是红颜,但终究失去了少年心态。

有人考证,作者此诗写

于江州被贬期间,寥寥二十个字,把政治上失意后借酒浇愁,情怀悒郁的心态,形象地反映出来。

 

12、《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

但能心静即身凉。

苦热:

酷暑炎热,也可解释为以酷热为苦。

恒寂:

和尚,作者友人。

禅室、禅房:

僧人居住的房屋。

诗人说,时值炎夏酷热,许多人都四出避暑,奔走如狂,唯独恒寂禅师在屋中静坐不动。

那么,是不是这间禅房很独特,滔天的热浪根本进不来呢?

并不是。

只是因为禅师心定如冰,所以也就有身凉似水的感觉。

 

13、禽虫十二章(选一)——白居易

焦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焦螟:

古代传说中最小的虫类。

蛮、触:

《庄子》中说的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

诸天:

佛经中语,可以理解为无穷无尽的大宇宙。

下界:

指人间。

微尘:

佛经认为,人类所处的世界,与大宇宙相比,不过是一粒微尘。

诗中讽喻说,人们常常为一些极末微的事情争斗不已,宛如焦螟在蚊巢里杀敌,蛮、触

在蜗角中交争。

如果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把这些人和事放在茫茫宇宙里来观察,就会发现,这无异于是在一粒微尘里争雄斗胜,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

 

14、《自感》——白居易

宴游寝食渐无味,杯杓管弦徒绕身。

宾客欢娱童仆饱,始知官职为他人。

诗人感到,宴饮、出游、吃喝、眠寝,已经渐渐地变得十分乏味了,酒肉入肠,管弦盈耳,俗务缠身,也都毫无兴致,提不起来精神。

只博得宾客欢颜、童仆饱腹,原来是,高官厚禄于己并无裨益,不过是为了他!

从切身经历和实际体验中,写出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15、《涧中鱼》——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度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前三句写沧桑翻覆,实际是写朝廷(天池)的血火斗争。

置身山林,远离魏阙,像深涧游鱼那样,不遭争斗之祸,可以自得其乐。

 

16、《悯农二首》(选一)——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字公垂,无锡人,元和年间进士,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远的通俗诗,题材很普通,道理也是尽人皆知的,但它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它避免了概念化的说教方式,抓住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了"盘中餐"乃是农民含辛茹苦创造出来的人间至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意蕴深邃的格言。

 

17、《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元稹(音诊)--字微之,洛阳人。

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

秋丛--丛丛秋菊。

陶家一~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以爱菊闻名。

诗人说他像陶渊明一样,在屋舍周围栽种下丛丛菊花,每日里绕篱赏菊,流连忘返,直

到红日西斜。

不是在群芳之中独对菊花有所偏爱,只因为在百花中菊花最后凋谢,此花开后更无他花。

里面蕴含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言浅情深,意蕴深邃。

 

18、《离思五首》(选一)——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本诗为悼念亡妻而作。

首句的意思是,对于水来说,沧海是至广至大,无以复加的,所

以经过大海之后,一般的水就不在话下了。

语出《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

次句与首句同样,强调了事物的唯一性。

据宋玉的《高唐赋序》说,巫山的云为神女所化,茂如松

树,美似瑶姬。

因此,它是世间至美的形象,其他任何云彩都数不上。

两句用来隐喻妻子的

至美至善和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至深。

第三句接下来说,正由于夫妻关系是这样美好,因此对其他女色绝无顾盼之意。

对此,诗人予以形象化的表现,说自己草草地、仓促地走过花丛,总是懒于顾盼。

(依古义,"取次"可作次第地、挨个地解释,也可作仓促、草草解释。

)第四句承上进一步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君"指亡妻。

关于"修道",可作两种理解:

元稹本人确也尊佛奉道,但也可解释为修身治学。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用以解脱失去爱侣的悲痛,求得感情上的寄托,所以,它和追念亡妻是一致的。

 

19、《讽山云》——施肩吾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

施肩吾:

字希圣,唐元和年间进士,世称华阳真人。

赖:

仰赖。

首句说,滚滚腾腾的闲云有叶无根,实际是讲,混淆是非真相的"闲云"一般的流言蜚语,说得天花乱坠,却是全无根柢的。

这里的"闲云"也可以理解为拨弄是非的奸人。

次句说,山

云叠叠重重,常常掩闭了石门。

这是倒装句式,即"石门常被重重蔽"。

实际是说,尽管游言无根,但常常也能得逞,正路往往为之蔽塞。

三、四句说,多亏大风把它刮得一干二净,眼

前现出满山晴日,朗照乾坤。

这里表达了对铲除害贤妒能、蒙蔽视听的奸人的期望和谗言终会被揭穿、是非真相总能得以廓清的信念。

 

20、《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刘叉:

家境贫困,性孤傲,好任侠,曾为韩愈门客,后不知所终。

古时水:

比喻宝剑,因剑光闪闪发亮有似秋水明澈。

通篇都是以水比剑。

泻赠:

本是持赠,因喻以水,故称泻赠。

薄:

迫近。

诗人本来是手托宝剑,却说成一条古时候的秋水向着我手心流,本来是临行时脱手相赠,却说成"泻赠",仿佛由诗人手上又流泻到朋友掌中,颇为形象,饶有诗味。

诗眼在于最后的

嘱咐,说不要为了细碎的私仇小怨而仗剑泄愤,言下之意是要用它去建立奇功伟业。

大约与刘叉同时代的张祜,有一首《书愤》五绝,后两句说:

"平生莫邪剑,不报小人仇",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21、《瀑布联句》——杜牧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深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杜牧:

字牧之,长安人。

唐太和年间进士,著名诗人,向有“小杜”之称。

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联句:

赋诗时,人各一句或几句,合而成篇,称联句。

首句是说涓涓细流形成瀑布的曲折过程。

次句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志行高远之意。

第三句回到溪涧,照应首句。

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意在展示一往无前的决心与信心,为第四句说的必将大有作为进行铺垫。

 

22、《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晚唐重要诗人,诗善用比兴,华美精工,想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乐游原:

在长安东南,地势高敞,可俯瞰全城。

诗人因心情不佳,晚登古原,见夕晖灿

烂,美不胜言,遂慨叹光景虽好而黄昏将至,顿起美景不常之感。

也有的学者认为,"只是"

应解释为"就是"、"正是"。

这样,最后两旬的意思是夕阳最好是黄昏。

 

23、《嘲桃》——李商隐

无赖天桃面,平明露井东。

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无赖:

通常指放刁耍泼、品行不端的人。

这里把桃花拟人化,说它令人讨厌。

平明:

清晨。

露井:

上无遮盖的井。

拟:

想要。

前两句是描写,说了桃花开放的时间与地点。

"无赖"二字领起,讥嘲之意便已晓然。

三、

四句是叙述,春风吹绽了桃花,桃花不知感激,却反而要讥笑春风。

诗中含有很深的意蕴,似是借嘲讽天桃讥刺那些得意后负心的小人。

 

24、《月》——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触处明:

触照之处一片光明。

藏人带树:

月中有吴刚和桂树。

虚惆怅:

空自感伤,这里

 

罗隐--浙江余杭人,晚唐诗人。

因好讥讽世事,得罪权贵,十次应进士第,均不得中。

诗中说,那可怜的小蜜蜂,终朝每日飞去飞来,到处采花酿蜜,占尽了无限风光。

可是,到头来自己却是一无所获,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奔忙呢?

诗人慨叹自己劳苦终生,枉抛心力,以蜜蜂自况,抒发痛苦而失望的情怀。

 

27、《退居漫题》——司空图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司空图--字表圣,唐成通年间进士。

所撰《诗品》颇有影响。

诗中写的是暮春光景。

首句说,燕语呢喃,栖居梁上,曾经前来做客。

次句说,春光烂漫,催着百花盛开,转眼又将纷纷谢去,与赏花人告别。

二者一是已经过去的事物,一是即将过去的事物,总之,春光来去匆匆,令人感到惋惜。

三、四两句陡然峰回路转,说不要愁着春天已过,眼看新的春天就将到来。

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规律,使人心胸为之豁然。

 

28、《己亥岁》——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无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字梦征,安徽潜山人,唐昭宗光化年间进士。

己亥岁:

唐僖宗乾符六年。

这一年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获功,诗当为此而作。

泽国:

指江南一带水乡。

乐樵苏:

安心打柴割草,喻安居乐业。

凭君:

希望您,意在"请"与"求"之间。

诗人说,江南水乡全都卷入了战争,老百姓无法得以安生。

赶快行行好吧,可别再提封侯之事了,万堆骷髅造就了一将功成!

 

29、《长门怨》——刘得仁

争得一人闻此怨,长门深夜有妍姝。

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

刘得仁:

晚唐诗人。

长门怨:

乐府楚调名。

长门,汉宫名。

陈皇后得宠于汉武帝,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怨。

争:

怎能。

一人:

指帝王。

妍姝:

美女。

雨露:

恩泽,借喻得宠。

荆钗:

荆条做的头饰。

诗中以失宠后妃的口吻说,怎样才能使皇帝听到我这种怨语,晓得在深夜的长门宫还有一个失宠的美女呢?

咳,若是早知道最终落到这种可悲的境地,当初真不如荆钗布裙,嫁给一个普通的农夫!

既是悔恨之言,也是警语,是悟境。

 

30、《赏春》——罗邺

芳草如烟处处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

罗邺:

晚唐诗人,屡试不第。

因诗人韦庄上奏朝廷,死后得追赐进士出身。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赞芳草和春风来讽喻世态人情。

头两句说,芳草如烟,不管是

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

后两句转入春风,点明主旨。

以拟人手法,写

春风年年都来查点人间万事,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春风身上看不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

 

31、《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一首中唐时的流行歌词,作者已不可考。

歌女杜秋娘曾演唱过,有的选本遂把她题为作者,是不确的。

这是一首劝人莫负好时光的说理诗,但用的却是形象性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诗中说,奉

劝各位不必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而应该珍视少年时代的金色年华。

正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就应该摘取,不能等到叶落花飞再去折摘空枝。

 

32、《七夕》——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杨朴:

字契元,号东野逸民,郑州人,善歌诗。

曾隐居嵩山后被宋朝召出。

乞巧:

民间习俗,妇女七夕穿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诗人说,不晓得牛郎意向如何,却须邀请织女舞弄金梭。

不过,织女年年总要传给人间智巧,又哪知人间的机巧已经太多!

"巧"字双关,民间乞的是智巧,而人世间所患的是机巧、狡诈。

诗人巧妙地把二者缀在一起,用以讽喻世情。

 

33、《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

字希文,苏州人。

宋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

他以文臣而兼武将,守延安时颇有威名。

其诗时有寄托怀抱、讽喻世态之作。

作者慨乎其言地说,来往江上的人没有不称赞鲈鱼味美的,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捕得鲈鱼委实不易,可以说它是渔人用生命换来的。

谓予不信,那就请看:

风波簸荡,江涛汹涌,渔人驾着一叶扁舟出没其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啊!

 

34、《杂诗》——遇贤

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遇贤:

宋初长洲东禅寺诗僧。

诗人说,面对着涛深浪恶的扬子江头,无论谁都会认真对付,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希望,将来到了风平浪静的地方,也都能像在情况险恶的扬子江头那样仔细、用心。

言浅意深,颇富哲理。

其实,何尝只是行路,对于处理世事也同样有借鉴意义。

 

35、《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

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诗词均有很高成

就。

诗中说,画眉鸟在山林间随意飞翔,鸣声宛转,悦耳动听。

可是,当把它锁进精美、华

贵的笼子里,再听它的鸣声,就觉得赶不上自在飞翔时那样动听了。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咏物诗,通过描述画眉鸟在笼中和林间鸣声的差异,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36、《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江西南丰人,以散文著名,列在"唐宋八大家"里。

解:

懂得。

这是一首讽喻诗,通过柳枝乱舞、飞絮颠狂的性格化描写,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诗中说,柳枝倚仗着东风的吹拂回黄转绿,作势张狂,它只懂得扬花吐絮,遮天蔽日,可哪里知道,还有严霜飞降,枯叶凋零那一天!

出语冷峻,足令得意忘形者惕然深思。

 

37、《清夜吟》——邵雍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邵雍:

字尧夫,人称康节先生,河北涿县人。

北宋道学家,精象术之学。

诗中写了两种情境:

一是净,凉夜深沉,纤云不见,碧空澄澈,月到天心;二是静,四

野无声,万籁俱寂,一池春水上突然有轻风掠过,显现出细细的波纹。

两种情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