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93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docx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由达尔曼造假案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作为反映经济活动主要情况的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日益被世人所关注。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关系一家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效和整个资本市场的建设,甚至触及到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对达尔曼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对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Abstract

Withtheaccelerationofeconomicglobalization,thegradualintegrationoftheworldeconomy.Reflectthesituationasthemaineconomicactivityofthedistortionofaccountinginformation,increasinglyattractedworldwideattention.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notonlyrelationsbetweenacompanyanditsstakeholders,butalsoaffectthemodernenterprisesysteminthecountryandthecapitalmarket,theeffectivenessofthebuilding,andeventouchedonthenationaleconomicorderandsocialstability.Therefore,theaccountinginformationoflistedcompaniesinChinatheproblemofdistortionoffar-reachingsignificance.

Thepaperdescribesthebackgroundandpurposeofwritingthisarticle,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results,elaboratesthepresentstatusofaccountinginformationdistortion,andgivethethecompany'saccountinginformationdistortionDahlmancasebyanalysis.Atlast,thepaperoffersomesuggestions.

Keywords:

Accountinginformation;informationdistortion;ControlMeasures

 

前言

我国有句名言:

无信不立。

信从我国古代开始就被奉为为人处事的箴言,可见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我国的经济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保持着快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各方面的不完善和不和谐。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西方经济强国己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才刚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建设历程,其中还夹杂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健全上难免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拿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不断地治理和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不断出现跨国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案例,更令我国的会计诚信缺失有种“风声鹤峡”的感觉。

会计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最高的会计诚信度作为支撑点,现在这个支撑点出现了动摇和垮塌的风险,己经函需重塑,这样才能稳固支撑点,保证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1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会计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各国政府部门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更是成了全球性的命题。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造假事件频频发生,比较严重的如“PT红光”、“ST幸福实业”、“ST黎明”、“ST天颐科技”、“银广厦”、“华纺股份”、“麦科特”、“蓝田股份”等案件,导致投资者普遍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严重的怀疑,引发公司股票价格剧烈振荡,某些公司价值极度缩水,公司声誉一败涂地,众多中、小股民投资者损失惨重,严重挫伤他们的投资信心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而这必然束缚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能力,减少企业的资金流入,严重阻碍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本文正是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1.1.2研究意义

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所有者远离公司,经营者拥有控制权,其凭借内部管理者的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而所有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导致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在会计信息的占有和运用上,地位不平等。

出于追逐自身利益、避免被经理人市场淘汰、迎合所有者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要求等动机,经营者往往会利用信息、权力优势,采取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隐瞒不良经营状况等手段,不惜牺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损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市场传达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而会计信息,尤其是上司公司的会计信息,己成为瞩目的公共产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关系一家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效和整个资本市场的建设,甚至触及到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2理论综述

基于篇幅的考虑,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即会计信息失真概念、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1.2.1国外理论综述

国外学者将会计信息失真定义为财务报告舞弊。

Elliott和Jacobson(1986)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通过重大误导的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或贷款人)并可能损害投资者和贷款人的一种故意的管理舞弊”。

可见财务报告舞弊是一种故意的管理舞弊行为,且是一种带有危害后果的舞弊行为,但该定义中未涉及舞弊人员是否存在获取经济利益动机的事项。

之后,Schilit(1993)将财务欺骗定义成“故意隐瞒和扭曲实际的财务绩效和财务状况的行为或遗漏”依然强调了通过故意行为对相关财务后果的不实反映,并将财务欺骗分为了七种形式。

Bologna和Lindquist(1995)在其著作的《舞弊审计与法务会计:

新工具与新技术》一书中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是“(财务)报告舞弊牵涉故意错报财务价值,从而强化获利现象,达到欺骗投资者和信贷提供者的目的”。

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财务报告舞弊的获利性。

Howe(1999)比较了管理舞弊与盈余管理二者的概念。

他认为,企业为了获取高额的收益,除了管理舞弊,即通过向信息使用者发布虚假的财务报告外,采取创造性的会计处理方法,即盈余管理也可以达到获利目的。

从而将财务舞弊的范围扩大到盈余管理。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从属于舞弊行为,所以,舞弊学理论也可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动机。

Albrecht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

该理论认为舞弊产生有三个因素,即压力、机会和借口。

压力因素,是舞弊者的一种行为动机。

机会因素,是指企业舞弊行为能够被掩盖起来不被发现而逃避惩罚的可能性。

舞弊之所以存在,客观上是因为存在舞弊的机会,即内部控制存在漏洞。

借口因素,是指舞弊者舞弊的合适理由。

舞弊者的道德、品质、价值观,会促使其主动犯错,并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使之合理化。

Bologna和Wrens(1993)提出了另一著名的管理舞弊理论--GONE理论,G指贪婪greed,0指机会opportunity,N指需要need,E指暴露exposure。

他们认为舞弊因子包括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

其中个别风险因子包括特定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动机,一般风险因子包括舞弊的机会,被发现的可能性,发现后受惩罚的性质与程度。

当两种因子结合在一起,且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会发生。

Howe(1999)从实证角度证明,企业管理当局违背GAAP,发布虚假会计信息,在于需要报告比实际收益更多的收益,当企业无法实现其目标收益,在成本效益原则制约下,是达到目标收益的必然选择方法。

1.2.2国内理论综述

我国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学者们大多从会计人员遵从会计规则的程度、自愿度等角度论述会计信息失真。

谭劲松、丘步辉、林静容(1997)从会计信息产生失真的过程分析,将其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前者指会计事项本身不真实,而非会计人员人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后者指会计事项是真实的,由于会计人员的人为操作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吴联生(1998)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

规则性失真指会计规则本身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者故意违背会计规则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性失真指会计规则执行者在并没有故意违背会计规则动机的条件下而采用的不当会计规则执行行为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王跃堂(2001)把会计信息失真归结为两个方面,会计造假和会计操纵。

会计造假指企业违反了国家规定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等的违法行为,会计操纵是企业利用会计法律、法规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

张天西(1998)从会计学自身限制角度探讨了两点自身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会计确认对象的隐匿。

其次,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

刘峰从会计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方面,阐述了诱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有限责任形式使得其在承担有限责任的极小风险条件下能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从而客观上助长了从业者的冒险心理。

吴联生(2004)认为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存在。

我国学者大体从会计学自身的限制、企业外部监管力度、法律约束强度、会计人员素质等角度研究,以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对会计学本身限制的研究,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如对无法以货币计量的企业商誉、人力资源价值等的研究及以货币币值稳定为假设前提的货币计量属性的研究。

很多学者提出政企分开,政府部门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间接的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注册会计师应担负起其“经济警察”的监督职责,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有效的实行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起诉等。

雷又生、王秋红(2004)建议在如今道德沦丧的经济社会中,国家需要调整、完善法规使之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公正执法,加大执法力度。

吴联生(2004)强调加强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同时,通过改革会计机构人员组成、调整会计规则内部结构以及增强会计规则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提高会计的可操作性、一致性以及明晰性。

2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2.1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环境研究

会计活动离不开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也离不开社会经济环境。

2.1.1政府与会计信息失真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企业的管理已经从行政手段的直接管理到经济手段的间接管理,把行政权力下放到企业,但同时保留财产权利。

于是出现了政府扮演两种角色,即行政权力和财产权利的行使者。

当政府的功绩建立在企业业绩基础上时,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各行业部门的考核主要是依据该地区、该行业的经济增长情况、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情况、企业改制进展等来进行的,两种角色会重叠,出现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产生企业管理层对虚假会计信息的供给,从而易造成会计失真。

政府各部门之间在某些方面权责不明确,存在着权力的重叠及权力的真空地带。

如,在股票发行和上市上,至少有证监会、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在某些方面权责不清,其结果:

一是权利重叠、政出多门。

这种情况下,无法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失真。

二是出现权利真空地带。

某些领域没有部门去监管、也没有部门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在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卸责任,势必给会计信息失真留下空隙。

2.1.2企业与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转型中,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产权关系模糊和公司治理结构薄弱的问题。

从产权关系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人民委托国家来行使其财产权力,具体则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来行使,它们履行出资人的义务,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产权关系模糊,必然会使得一部分企业处于“内部人控制”下。

公司治理结构是制度化地保障企业各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系列契约安排。

当前,我国国有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内部形成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机构。

但运行中,往往董事会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管理者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官员”,董事会或总经理大权独揽。

内、外部监督实际作用有限。

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形成“内部人控制”的重要原因。

在“内部人控制”下,会出现“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理人的利益偏好时,会计核算和监督不是以兼顾利益集团为核心,而是以经理人为核心。

会计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

企业的管理层可能基于自己的利益驱动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1.3社会审计监督制度与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社会审计监督领域存在如下问题:

(1)执业水平和执业质量低下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使得人员结构出现老龄化和年轻化并存的局面。

老同志的经验丰富,但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难以适应新事物不断出现的新时代。

年轻同志拥有丰富的会计、财务、金融、经济法、税法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其经验明显不足。

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低下和执业质量低下。

(2)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会计市场,存在严重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是行业垄断、地区垄断严重。

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与其原来所兴办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藕断丝连”的联系,他们会将其所管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股份制改组审计等业务交给这些事务所。

在这种情况下,被指定的事务所难免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他们往往听命于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

二是低价承揽客户。

低价的审计收费使得一些事务所在实际进行审计时,必须考虑成本,于是该执行的审计程序不执行。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监管不力

其表现在:

一是监管人员的胜任能力有限,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人员中极少有真正从事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

二是处罚力度不严。

尽管在历次的清理整顿中处罚了一大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些存在的重大问题,后果恶劣的会计造假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图2.1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环境

2.2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表现:

(l)资产不实

会计核算计量、确认随意性大,未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处理经济活动。

采用创造性会计处理方法,调节企业利润等指标造成企业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严重出入、不实。

部分企业违规处理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2)负债不实,债权、债务不对应

首先,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未能按照规定手续办理,手续不合法,三角债关系错综复杂,人为地增加企业之间的债务纠纷。

其次,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及时,导致出现大量的呆账坏账。

有的企业甚至人为调节账目,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以达到减少营业收入,逃避纳税等非法目的。

(3)盈亏不实

首先,有些企业不及时确认收入,在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等科目中挂账,以收据在往来账户中结转,以隐瞒、转移收入,甚至伪造票据,虚列收入。

其次,有的企业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人为调节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

例如,郑百文财务舞弊案中,该公司上市三年中通过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元。

(4)资本不实,资本公积金来源虚假

一些企业在申办注册时,注册资本巨大,为了应付注册会计师的验资,借入资金,验收后再归还,导致注册资本虚假、不实,实际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随意抽调资本。

有的企业虚盈实亏,无利分红,蚕食资本金。

还有的企业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等等。

(5)税金不实,少计漏提,侵占流转税款

一些企业少计漏提,侵占国家税款,逃避纳税。

表现在,企业在增值税上,多列进项,扩大抵扣项目,通过关联交易任意降低计税价格,隐匿收入,违规冲抵消等手段逃避税收;在企业所得税上,任意挤占、违规摊销成本费用,收入挂账甚至不入账,不按责权发生制原则结转成本、费用和收入;在消费税和营业税上,弄虚作假少计漏报应税收入。

(6)资金不实,银行账、现金账、往来账等资金账务时有空挂漏失

与银行不按期对账,与业务往来单位不及时核对应收应付账款,造成现金账与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实不符。

(7)披露信息不实报喜不报忧,夸大业绩,回避隐患,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人。

(8)财务分析指标不实

特别是在选用会计资料作综合性分析时,有的时点数据和时期资料计算口径不一致,缺乏不比性,导致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

(9)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

如乱设滥用会计科目,导致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令人费解,以至失真;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这种低劣的会计环境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会计信息状况。

3达尔曼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实证分析

3.1公司背景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7月经西安市体改委(市改字[1993]95号文)批准,由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西安新城工商总公司和西安石油机械厂共同发起,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创立时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股,其中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以实物资产及土地使用权折股2000万股,西安新城工商总公司和西安石油机械厂按每股2元的价格分别认购500万股和50万股;社会法人、公司内部职工以每股2元的价格分别认购2235万股和125万股。

1995年公司对全体股东按10:

1比例送股,送股后总股本为5500万股。

该公司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

1996年西安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发[1996]105号文),核准该公司为西安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6]385号文和证监发字386号文)批准,公司于1996年12月17日至12月25日,在西安市通过“全额存款、按比例配售、余款转存”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A股2100万股,发行价7.3元每股,首日开盘价19元每股。

该股一经发行就得到了各方追捧,媒体将其誉为“中华珠宝第一股”,广大投资者的热情使该股的配售比例竟为3.673‰,本次发行共募集资金14700万元。

1997年4月23日,达尔曼公司因每10股送10股的举措,股价最高冲到了51.7元,上市不过四个月,涨幅竟高达270%。

1998年在每10股送5股的情况下股价冲至47元。

2001年2月,达尔曼最后一次因配股从股市融资2.1亿元后,市场行情开始急剧下跌。

虽然如此,达尔曼还是从股市上成功“圈”走近5.78亿元现金,总市值已高达29亿元。

公司董事长许宗林也曾于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以6亿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豪。

在2001年10月中国宝石协会向社会、消费者推荐品牌活动中,西安达尔曼公司达尔曼牌成为首批十六家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名品牌之一。

相关媒体对该公司更是吹捧有加,例如,某媒体曾这样写到:

对市场极其敏感的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在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后,及时、迅速地调整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新制定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高科技,外向型”的发展思路,开始将资金转而大量地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相关产业。

经过几年的调整和稳步发展,一个以珠宝首饰为主、经营包括高效农业、环保建材、高科技和旅游度假产业的新型达尔曼公司已经崛起在辽阔的陕西关中大地。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会计造假行为立案调查。

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止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消了上市以来的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

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1元面值,以0.96元收于跌停板位,创出中国A股市场成立以来股价的最低纪录;2004年12月31日,“ST达尔曼”以0.91元收盘。

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其成为因未按期披露中报而被停止上市的国内首家上市公司。

3.2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达尔曼虚假陈述、欺诈发行、银行骗贷、转移资金等行为是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会计舞弊和证券违法行为。

在上市的八年时间理,达尔曼不断变换造假手法,持续的编造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主要舞弊行为如下:

3.2.1虚增销售收入,虚构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达尔曼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种虚拟的状态下进行的,是不折不扣的“皇帝的新装”。

每年,公司都会制定一些所谓的经营计划,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一些核心人员根据“指标”,按照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制作虚假的原料入库单、生产进度报表和销售合同等。

为了做得天衣无缝,对相关销售发票、增值税发票的税款也照章缴纳,还因此被评为当地的先进纳税户。

公司在不同年度虚构销售和业绩的具体手法也不断变化:

1997-2000年度主要通过大股东翠宝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虚构业绩,2000年仅向翠宝集团的关联销售就占到了当年销售总额的42.4%。

2001年,由于关联交易受阻,公司开始向其他公司借用账户,通过自由资金的转入转出,假作租金或其他业务收入及相关费用,虚构经营业绩。

2002-2003年,公司开始利用自行设立的大批“壳公司”进行“自我交易”,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

年报显示,这两年公司前五名销售商大多是来自深圳的新增交易客户,而且基本都采用赊销挂账的方式,使得达尔曼的赊销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3年的55%。

经查明,这些公司均是许宗林设立的“壳公司”,通过这种手法两年虚构销售收入4.06亿元,占这两年全部收入的70%以上,虚增利润1.52亿元。

3.2.2虚假采购,虚增存货

虚假采购,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公司虚构业绩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

达尔曼虚假采购主要是通过关联公司和无关联地“壳公司”来实现的。

从年报可以看出,公司对大股东翠宝集团的原材料采购在1997-2001年呈现递增趋势,至2001年占到了全年购货额的26%。

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期末存货增加了8641万元,增幅达86.15%,系年末从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购进估价1.06亿元的钻石毛坯所致,该笔采购数额巨大且未取得购货发票。

后经查明,该批存货实际上是从“壳公司”购入的非常低廉的锆石。

从2001年公司开始披露的应付账款前五名的供货商名单可以看出,公司的采购过于集中,而且呈加剧状态。

到2003年,前五名供货商的应付账款占到全部应付账款的91%。

3.2.3虚构往来,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为了伪造公司盈利假象,公司销售收入大大高于销售成本与费用,对这部分差额,除了虚构往来外,公司大量采用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等手法转出资金,使公司造价现金得以循环使用。

此外,还通过这种手段掩盖公司资金真实流向,将上市公司资金转匿到个人账户,占为己有。

据统计,从上市以来达尔曼共有大约15个主要投资项目,支出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