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55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docx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她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经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

1角色不当。

2角色冲突。

3角色不清。

4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

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

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

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

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

2理论素质。

3知识素质。

4道德素质。

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

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

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

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

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2新闻事实是客观发生的事实而非记者策划的事实。

3新闻事实是总体与局部都真实的事实。

4新闻事实是本质真实的事实。

策划新闻事实与新闻报道策划的区别:

1从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和职责来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其首要职责。

2从两者的运行轨迹来看,新闻策划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策划或导演新闻却是建立在唯心论的基础上。

3从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来看,新闻策划是利用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策划。

组织报道,以期达到某种报道效果,而策划或导演新闻,则是为达到某种新闻效果而人为的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

4从两者的运行结果来看,新闻策划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效果,而策划或导演新闻虽然在竞争一开始吸引了部分受众,但从长远利益来看,由于它不合理的配置新闻资源,使之背离了新闻价值规律,将无助于提升甚至有损于新闻媒体品格,有损于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的度:

是事物保持某种特定质的量的界限。

如何把握新闻采访的度:

1客观准确的反映事物的内在价值。

2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即报道的火候。

3保持新闻信息的平衡。

信息不平衡的表现主要有:

1报道事实时突出一点无视其总体背景,造成所报道之事实与其所处的总体背景不对称。

2对一个单位或地区的报道充分和集中,对其它单位或地区的同类信息基本不涉及造成同类信息的地区或单位间的极度不平衡。

3对有争议的事实或现象有明显的报道倾向,只报道记者欣赏赞同的事实,不报道记者反感或反正确事实,造成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甚至不真实。

改变信息不平衡的报道方式和方法:

1“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是一种正确掌握新闻调控,运用新闻规律的新闻传播艺术。

2还必须注意报道的常态避免跟风炒作。

如何理解新闻采访的时间:

1实际上主要涉及如何认识新闻采访的时效性的问题。

2并不是只有第一时间发出的新闻才是最好的新闻。

如何理解新闻采访的空间:

主要是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即记者采访的位置问题。

新闻报道的角度要求:

1报道角度的“新”与“准”2新闻角度的“小”与“巧”

采访的对象:

是新闻事实的叙述者阐释者也是意见信息的表示者。

采访对象的特点:

1繁杂性。

2代表性。

3能动性。

如何选择采访对象:

1要选择最接近新闻事实的人。

2要选择与事件相关的、具有公信力的机构或者专家作为采访对象。

3从不同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4要选择愿意说,善于表示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的类型:

1积极配合型。

2对抗阻挠型。

3态度冷漠型。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矛盾:

具体表现为“取与舍”的矛盾,“深与浅”的矛盾,以及“真与假”的矛盾。

协调深浅矛盾的关键:

在于在交谈中获得愉悦,加快有浅入深的进程。

1要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寻找相似点拉进心理距离。

采访对象提供虚假信息的原因:

1采访对象因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说谎。

2因不希望卷入麻烦而不惜牺牲事实真相。

3被人收买利用或者受到威胁等。

记者的交往圈及其特点:

1上层是个强大的信息场。

2中层是各方信息汇聚和传播的中介。

3基层是原态的富矿区。

如何深入基层:

1用脚深入基层。

2用心深入实际。

3建立采访基地。

新闻发现:

既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以及找到事实中值得传播的要素。

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敏锐的识别事实中所含新闻的意识和能力。

公众兴趣的构成要素:

新鲜,重大,接近,显著,冲突,趣味,人情味

新闻事实的宣传价值要素:

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适宜性。

新闻发现的本质:

1是记者对社会的认知。

2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新闻发现的两重境界:

显性新闻和隐性新闻

如何培养训练新闻发现能力:

1新鲜感与探究欲。

2观察意识与观察力。

3广博的知识和新闻灵感。

4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发现新闻的途径:

1深入实际信息观察—从生活中寻找新闻。

2捕捉会议中的公众兴趣点—从会议中寻找新闻。

3转准政策热点、工作重点和难点—从工作中找新闻。

4在生利用新闻资源—从已发信息中想寻找新闻。

5重视读者来信,来电和来访

—从读者送来的信息中找新闻。

采访准备在采访中的作用:

1明确报道思想,找准采访突破口。

2了解采访对象,缩短双方距离。

3熟悉采访领域,减少盲目和失误。

4找准问题要害,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5制定采访方案,增强采访的计划性。

6节省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

采访准备的内容:

1认识新闻事实的时空价值。

2熟悉要采访的领域。

3研究采访对象的档案。

4查找背景资料。

5拟定采访方案提纲。

6采访事物准备。

访问的价值:

过程是获得新闻材料的过程、是认识深化的过程、是验证材料的过程。

问题的设计原则:

1问题要具体。

2问题要特别。

3问题要有新意。

4问到关键点。

问的有策略。

提问的方式:

1正问法。

2反问法。

3侧问法。

采访时倾听的方法:

1听出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2听出个性语言和弦外之音。

3听出不经意中流露出重要信息。

4倾听时思考和互动进行。

新闻发布会的提问技巧:

问题要集中。

2善于“考问”3多准备几个问题

开座谈会采访的好处:

1节省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

2互相启发,开启采访对象的思路。

3互相争论,有助于记者辩证地认识事实。

4当面验证,提高材料的真实性。

开座谈会的弊病:

1互相推诿。

2一边倒现象。

3难以深入。

开座谈会的适用空间:

1熟悉情况,寻找线索。

2广泛搜集具体真实材料。

3搜集各方面反应(行为反应、观点反应)

主持座谈会的技能:

1事先通知对方座谈的内容。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的人员。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4善于引导,不轻易下结论。

5善于在座谈会上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现场观察的作用:

1观察能看清事实的真实面貌,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2观察能获得亲身感受,增强新闻主题的变现力。

3观察能搜集新素材,获得新发现。

4观察能获得丰富的过程,细节信息,增强新闻的主动性。

现场观察的目标:

1观察变化:

新闻是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变动、变化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2观察特点:

主要是指观察人或物特有的、与众不同的表现。

3观察小插曲:

是指哪些在整个场景中不占主要地位、看起来微不足道、很细小的部分。

4观察现象背后:

记者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观察,宗人要细心地观察每一个细节,但看到的依然是事实的表象、外在的东西。

现场观察的方法:

1全景式观察:

观察目标对象首先要从总体上去把握,进行全景式观察,获得总体印象。

2特写式观察:

能使记者对报道对象观察得更清楚、更具体。

3多感官配合观察:

要求记者观察时要调动眼睛、鼻子、耳朵和手脚等多种器官,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状态。

体验式采访分类:

1显性的体验式采访:

(1)是新闻记者长期坚持的一项传统。

(2)是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

(3)能提供真实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体验式采访的方法:

1选好体验对象。

2细致观察3全身心投入与参与。

4与体验对象交流。

体验时不能忘了记者的角色。

隐性采访:

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不暴露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也有人称之为暗访。

类型:

侦查性。

体验性。

验证型。

积极作用:

1排除干扰,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2感知深切,增强新闻的说服力。

3培养记者扎实的采访作风。

隐性采访要注意的问题:

1选好隐性采访的题材。

2选好隐性采访的方式。

3暗访须与明察结合。

4隐性采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5隐性采访应接受道德的制约。

6隐性采访必须学会保护记者自身的策略。

电话采访的适用空间:

1远距离事实的采访。

2对已报道事实的跟踪采访。

3对热点话题的小范围调查。

4对具体问题的个别访谈。

电话采访的方法:

1提前预约采访。

2设计拟提出的问题。

3用语言创造交流的氛围。

4切实做好电话采访的核实工作。

5要学会利用电话簿。

网络采访的特点和优势:

1采访手段更方便更快捷。

2采访范围更广泛。

3采访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4采访成本更低廉。

网络采访的方式:

1经过电子邮件采访。

2用即时通信工具采访。

3网上调查。

4网上搜找新闻线索。

5报道资料查询。

网上采访的合理利用:

1对网上信息要作进一步采访。

2网上采访要辅以其它采访手段。

采访方法:

1上下结合

(1)自下而上的下上结合一般被用为1对来自基层的事实进行验证。

2对事实合理性进行评价。

3评价事实的显著性价值。

(2)自上而下的上下结合,一般被用为1验证信息的真伪。

2位综合信息寻找具体的注脚和解读。

3位政策信息寻找反馈信息。

2点面结合:

(1)由点而面的店面结合

(2)由面而点的店面结合

3交叉采访4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

主要目的着眼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

抽样调查中问卷如何设计:

既要反映调查的目标,又要便于调查者回答。

1问题不宜太多2问题简单明了3问题要客观不要使用带倾向性或诱导式的问题答案应该选择客观性的4也能够设计少量的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的问题,以开阔调查者的思路和视野。

新闻失实的表现:

1完全失实。

这种时事新闻表现为新闻的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

它既可能表现为“无中生有”,对完全没有的是随意编造。

2部分失实。

表现为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但也存在一部分不真实。

有以下几种表现:

1事实发生的事件随意改动。

2事实发生的地点随意挪动。

3事实相关的任务随意变换。

4是似是而非地编造具体事实。

新闻失实的原因:

1新闻来源有误。

只要指为记者提供线索或素材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提供了虚假信息。

(1)出于私人目的,故意隐瞒事实而提供假信息。

(2)信息提供者知识一个中转站,把道听途说当做亲身经历。

(3)信息提供者并非故意造假,因认识能力有限,提供了假信息。

(4)信息提供者是刊登离奇新闻的国外媒体。

2记者采访不到位。

许多新闻的失实还在于记者采访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采访。

(1)记者采访不到现场。

(2)按计划写新闻而不是根据事实写新闻。

(3)记者采访路线有误。

(4)记者认识水平有限导致判断失误。

(5)记者有意改变事实。

核实方法:

1检验消息来源。

2到新闻现场去。

3问的详细些。

4改进认识方法,提高认识水平。

事件新闻:

事件新闻所报道的对象是一个个完整的事件,有明确的起止事件,有具体事实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这种事实主要为现时发生的事件。

其中有突发性事件新闻和预发性事件新闻。

非事件性新闻:

所报道的对象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没有明确的起止事件,没有具体事实的方式、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1)非事件新闻常常表现为一类现象、一种综合事实或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