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848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苏教版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纲要求

全国卷五年考情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017·卷ⅡT31,2016·卷ⅢT31,2015·卷ⅠT4,2014·卷ⅠT6

2014·卷ⅡT31,2013·卷ⅠT5、T32,2013·卷ⅡT31,2012·卷T32

2.实验: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无考题

3.群落的演替(Ⅰ)

2014·卷ⅠT30,2013·卷ⅠT32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对应学生用书第202页)

[识记—基础梳理]

1.群落与物种丰富度

(1)群落

①概念:

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②组成:

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

③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④群落的类型

在整个生物圈中,地球表面因降雨量、温度等生态因子的不同,从赤道到北极依次有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2)物种丰富度

①概念:

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计算公式:

D=

(S:

物种数目;A:

样地面积;D:

物种丰富度指数)

③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a.选择样地时应考虑动物体型大小和活动方式。

b.工具:

在野外采集中型土壤动物时,需使用吸虫器、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主要使用筛子、镊子等。

2.群落中的种间关系(连线)

关系    特点    举例

A.互利共生a.一方难以单独存活α.狼与兔

B.寄生b.数量同步性变化β.噬菌体与细菌

C.竞争c.

γ.大豆与根瘤菌

D.捕食d.

θ.

【提示】 A-b-γ B-a-β C-d-θ D-c-α

3.群落的结构

(1)形成原因:

群落中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

(2)类型:

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主要特征是镶嵌型)。

(3)生态位

①概念:

是指自然生态关系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②意义:

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教材边角知识] 据教材必修3 P73的积极思维的事实中的图3-15分析,在实验中,两种草履虫之间竞争会使其中一种消失,但在自然环境中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试用生态位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 在实验中两种草履虫的生态位相互重叠,竞争激烈,使其中一种趋于绝灭,但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分化,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

1.判断正误

(1)一个生物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具有两种种间关系。

(√)

(2)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

(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

(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

(√)

(5)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提示】 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6)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

(7)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

【提示】 群落中存在分层现象。

(8)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提示】 乔木层疏密程度不同,透射光就不同,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所以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据图思考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

垂直结构。

B图:

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

①植物分层:

阳光。

②动物分层: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的主要特征:

镶嵌型。

[理解—深化探究]

1.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1)生物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常见形式:

举例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蛔虫与人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2)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

―→

说明:

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2.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3.对生态位的理解

(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

下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③结果:

a.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

b.生态位发生分化,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共存下来。

c.出现优势物种。

(3)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种间关系的判断

1.(2017·海南高考)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D [由题干分析知,新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由于乙抑制了害虫A的爆发,因此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乙生长状况良好,不受害虫A的抑制。

]

2.(2018·诸城测试)下图表示达到稳态的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A~L间隔时间相等,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的唯一的食物来源。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②可能属于食物网的第一营养级

C.种群②B~C段与I~J段的增长率基本相同

D.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①小

D [由图示可得,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增加而增加,随种群①的减少而减少,因此种群①为被捕食者,种群②为捕食者,故A、B项错误;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的个体数/原有的个体数,种群②在B~C段和I~J段增加的个体数基本相同,但原有的个体数不同,所以种群②在B~C段和I~J段的增长率不同,C项错误;种群①是种群②唯一的食物来源,且种群②个体数比种群①多,所以从能量流动来看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应该比种群①的小,故D项正确。

]

[技法总结]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

1.区分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

简单记为:

“同斗争,异竞争”。

2.区分竞争和捕食:

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

另外,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

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

3.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

(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

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为了降低某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D.共生

B [引入的真菌与原真菌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相似,故新真菌与原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导致原真菌数量减少,故这两种真菌之间应为竞争关系。

]

◎考向2 群落结构的类型及成因

3.(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

41780152】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D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就叫演替,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B正确;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关系,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空气、水、阳光、土壤等,D错误。

]

4.(2018·济南1月调研)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 [对于A区域来说,从山底到山顶,温度降低造成了植物分布的差异,对于B和C区域是由于光照强度的变化导致植物分布的差异;A处是由于海拔变化,引起地表植被的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处随水深变化,光照是变化的。

]

[误区警示]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群落存在空间结构,而种群具有空间特征但不具有空间结构。

如竹林中竹子只是一个种群,就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各个种群间具有不同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使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

3.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食物、栖息场所等。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A [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特征,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群落中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种群的分布受到水源、温度、气候等的影响,所以呈镶嵌分布。

]

考点二|群落演替

(对应学生用书第20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群落演替的类型

(1)概念:

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

(2)群落演替的类型(连线)

【提示】 ①—b、c ②—a、d

(3)演替过程

实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2.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①群落内优势种群的发展使内部环境不适应自身的发展,却为其他种群的发生创造了优势条件。

②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