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429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docx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

河南中医学院2005至2006学年第一学期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A)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题号

总计

得分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得分

评卷人

一、试题类型:

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

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温疫论》

2.“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

3.“肝火犯肺”是属于:

()

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

4.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C.冲脉为血海D.胃为水谷之海

E.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5.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

6.下列哪项不属于“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

()

A.小便失禁B.早泄C.浮肿D.滑精E.带下清稀而多

7.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

A.皮肤B.孔窍C.肌肉D.关节E.血脉

8.“命门火”实际上是指:

()

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E.以上都不是

9.卫气营血病位传变,下列何种形式为逆传:

()

A.卫分到气分B.气分到营分C.营分到血分D.卫分到营分E.以上皆非

10.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火”?

()

A.目B.舌C.口D.鼻E.耳

11.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

A.心B.肝C.脾D.肺E.肾

12.“诸风掉眩”皆属于:

()

A.风B.寒C.肺D.肝E.脾

13.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

A.肺与心B.肺与肝C.脾与肺D.肺与肾E.心与肾

14.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

A.饮食B.六淫C.七情D.瘀血E.疫疠

15.下列哪种说法欠妥?

()

A.气旺则津生B.津停则气虚C.气脱则津脱D.津枯则血燥

E.津亏则血瘀

得分

评卷人

二、试题类型:

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

(类型说明:

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6.中医的“证”包括:

()

A.病变的过程B.病变的原因C.病变的部位D.病变的性质E.邪正的关系

17.“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

A.生化作用B.滋润作用C.承载作用D.收敛作用E.受纳作用

18.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易变性

19.血的生理功能:

()

A.濡养B.调控体温C.温煦D.抗御外邪E.化神

20.肺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A.血的生成B.津液的生成C.气的生成D.津液的代谢E.血的贮藏

得分

评卷人

三、试题类型: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类型说明:

判断正确答案,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

21.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中,以肝肺肾最为重要。

(b)

22.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故“实而不能满”。

    (b)

23.“孤腑”即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

唯它最大。

 (A)

24.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均可使血行不畅而瘀滞。

     (A)

25.“中精之府”即肾。

由于肾藏精,为封藏之本,故称。

(B)

26.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A)

27.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

(B)

28.临床见肌肉消瘦、四肢运动无力,主要责之于肝气血不足。

(B)

29.因血能生气,所以大出血时可导致气脱。

(B)

30.六淫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侵入。

(A)

得分

评卷人

四、试题类型:

解词(每题2分,共6分)

(类型说明:

31.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2.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

 

33.通因通用

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又称以通治通。

 

得分

评卷人

五、试题类型:

简答题(共6分)

(类型说明:

34.营卫二气有何异同?

(3分)

 

35.肝的生理特性及其含义是什么?

(3分)

肝主刚脏:

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作用。

肝主生发:

肝具有生发阳气以启迪诸脏,调畅气机的作用。

得分

评卷人

六、试题类型:

论述题(共8分)

(类型说明:

36.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分)

37.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4分)

①脾胃:

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

②肺:

肺主行水。

③肾:

肾为水脏,主津液。

④津液代谢,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专业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

一、A型题(每题1分,共15分)

1B2C.3D4B5B6C7D8D

9E10B11E12D13D14D15B

二、X型题(每题2分,共10分)

16BCDE17ACE18ABCD19AE20CD

三、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21B22B23A24A25B26A27B28B29B30A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3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2.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

33.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又称以通治通。

五.简答题:

34.答:

同:

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

异:

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剽疾滑利,易于流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属阴,卫属阳;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气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

35.答:

(1)肝为刚脏:

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2)肝主升发:

是指肝具有升发阳气以启迪诸脏,调畅气机的作用。

六、论述题

36.答: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四点:

①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为水类,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邪致病,多有沉重重着的感觉。

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秽浊不清。

如湿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

②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故为阴邪。

水湿之邪重

着粘滞,侵入人体,留滞不化,易滞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的升降。

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不畅,故常见到胸闷脘痞、胀满等症状。

外感湿邪,最易损伤或阻遏脾阳,导致脾阳不振,水湿内停,易见腹泻,水肿等症状。

③湿性粘滞。

粘滞。

即粘腻阻滞之意,湿邪犯人,其粘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指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涩滞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涩滞不畅等;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长,易反复等。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为病,多见于下部的症状,如下痢、带下、淋浊、下肢水肿等。

37.答:

①脾胃:

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

②肺:

肺主行水。

③肾:

肾为水脏,主津液。

④津液代谢,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逐条展开论述,否则扣1/2的分)"

 

河南中医学院2005至2006学年第一学期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B)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题号

总计

得分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得分

评卷人

一、试题类型:

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

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

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

2.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

A.心神不足B.髓海空虚C.肝失疏泄D.肝升太过E.神不守舍

3.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

此因:

()

A.恐则气下B.悲则气消C.惊则气乱D.喜则气缓E.怒则气上

4.肝在液为:

()

A.涎B.涕C.汗D.泪E.唾

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谷气

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

A.汗B.尿C.粪D.呕吐物E.呼气

7.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

A.心主血脉功能B.肺主气的功能C.脾主运化功能

D.肝的藏血功能E.肾的藏精功能

8.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府:

()

A.脉B.女子胞C.三焦D.胆E.脑

9.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

()

A.心主血脉功能B.肾主骨的功能C.脾主运化功能

D.肺主气功能E.肝主筋的功能

1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

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

11.“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

()

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

D.治标E.以上都不是

12.被称为“生痰之源”的脏器是:

()

A.肺B.脾C.肾D.心E.肝

13.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

A.心B.肺C.脾D.肝E.肾

14.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

()

A.寒邪伤于肌表B.寒邪入中经脉C.寒邪自内而生D.寒邪直中脏腑E.寒邪侵及血分

15.热因热用适用于:

()

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证C.真寒假热证

D.阳偏盛的实热证E.阴偏盛的实寒证

得分

评卷人

二、试题类型:

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

(类型说明:

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6.过劳包括:

()

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C.房劳过度D.安逸过度E.饮酒过度

17.中医称肺为:

()

A.娇脏B.气之本C.水之上源D.华盖E.气海

18.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A.血液的运行B.津液的输布C.津液的代谢

D.气机的调畅E.血液的生成

19.气虚可进一步导致:

()

A.血虚B.血瘀C.出血D.水停E.津泄

20.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轻扬开泄B.善行数变C.主动D.易耗气伤津E.为百病之长

得分

评卷人

三、试题类型: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类型说明:

判断正确答案,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

21.证,是对机体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概括。

 (B)

22.“孤腑”即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

唯它最大。

(A)

23.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

 (B)

24.火、暑、燥之邪伤人,均能导致津液耗伤。

     (A)

25.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A)

26.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

 (B)

27.“中精之府”即肾。

由于肾藏精,为封藏之本,故称。

(B)

28.“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B)

29.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均可使血行不畅而瘀滞。

(A)

30.“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

(B)

得分

评卷人

四、试题类型:

解词(每题2分,共6分)

(类型说明:

31.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生理状态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可协调,故称为心肾相交。

3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

此法适用于疾病的部分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

32.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

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无邪”。

得分

评卷人

五、试题类型:

简答题(共6分)

(类型说明:

34.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3分)

答:

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特征。

如行痹的关节痛游走不定。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35.肺主宣发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

答:

1)呼出体内浊气。

(2)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3)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得分

评卷人

六、试题类型:

论述题(共8分)

(类型说明:

36.肝的主疏泄功能在消化过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4分)

答:

(1)调节脾升胃降。

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将精微吸收转输,将糟粕排出体外,是以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来概括的。

肝的疏泄正常,气机通畅条达,有助于脾升胃降,以利消化。

疏泄失常,影响脾的升清,则为眩晕,飧泄;影响胃的降浊,则为呕逆,腹胀,便秘等。

(2)分泌与排泄胆汁。

胆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

疏泄功能正常,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胆汁量少而稠,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或黄疸等症。

 

37.试述“津血同源”和“血汗同源”及其临床意义。

(4分)

37.答:

津液与血液,都源于水谷精微所化生。

同时,津液能变化为血液,血液也可以变

化为津液,二者互相转化。

故曰“津血同源”。

津血同源,而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伤津液,津液伤损则血液必虚,故曰“血汗同源”。

临床意义:

如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大量渗入于脉内,则形成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

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

若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

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峻剂。

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

"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专业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

一、A型题(每题1分,共15分)

1B2C3A4D5C6D7D8C

9C10D11B12B13E14D15C

二、X型题(每题2分,共10分)

16ABC17ABCD18AE19ABCDE20AC

三、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21B22A23B24A25A26B27B28B29A30B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31.心肾相交——生理状态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可协调,故称为心肾相交。

3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

此法适用于疾病的部分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

3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

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无邪”。

五.简答题:

34.答:

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特征。

如行痹的关节痛游走不定。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35.答:

1)呼出体内浊气。

(2)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3)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六、论述题

36.答:

(1)调节脾升胃降。

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将精微吸收转输,将糟粕排出体外,是以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来概括的。

肝的疏泄正常,气机通畅条达,有助于脾升胃降,以利消化。

疏泄失常,影响脾的升清,则为眩晕,飧泄;影响胃的降浊,则为呕逆,腹胀,便秘等。

(2)分泌与排泄胆汁。

胆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

疏泄功能正常,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胆汁量少而稠,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或黄疸等症。

37.答:

津液与血液,都源于水谷精微所化生。

同时,津液能变化为血液,血液也可以变

化为津液,二者互相转化。

故曰“津血同源”。

津血同源,而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伤津液,津液伤损则血液必虚,故曰“血汗同源”。

临床意义:

如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大量渗入于脉内,则形成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

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

若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

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峻剂。

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

"

河南中医学院2008至2009学年第1学期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A)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题号

总计

得分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得分

评卷人

一、试题类型:

A型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类型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

以示正确答案。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内经》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

A.心B.肺C.肝D.脾E.肾

4.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

A.脉B.女子胞C.三焦D.胆E.脑

5.五脏功能中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的是:

()

A.肾B.脾C.肺D.肝E.心

6.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

A.冲脉、督脉B.任脉、带脉C.阳跷、阴跷D.冲脉、任脉

E.阴维、阳维

7.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

A.浮络B.孙络C.经筋D.别络E.皮部

8.脾其华在:

()

A.口B.唇C.发D.面E.爪

9.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

()

A.排出体内浊气B.宣发卫气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

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1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

A.心B.肺C.脾D.肝E.肾

11.与脾胃升降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

A.心B.肝C.膀胱D.肾E.肺

12.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A.精B.气C.血D.津E.液

13.“诸风掉眩”皆属于()

A.风B.寒C.肺D.肝E.脾

14.“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

()

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E.三因制宜

15.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

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

E.久利脱肛

16.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

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

17.下列哪项不属于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

A.气候反常B.环境污染C.社会因素D.暴饮暴食E.饮食不洁

18:

血府是指:

()

A.心B.脉C.脾D.冲脉E.肝

19.主热的脉象是:

()

A.涩脉B.濡脉C.沉脉D.数脉E.浮脉

20.面色青主病:

()

A.心B.肝C.脾D.肺E.肾

21.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

A.汗B.尿C.粪D.呕吐物E.呼气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

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

23.以降为顺的脏腑是:

()

A.胃B.肾C.胆D.脾E.肝

24.大肠传导作用是何种功能的延伸:

()

A.肺的肃降B.胃的降浊C.小肠的受盛D.小肠的化物

E.小肠的泌别清浊

25.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

()

A.脉B.脑C.髓D.女子胞E.胆

26.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

()

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

27.一身气机的枢纽为:

()

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以上均非

28.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

29.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

()

A.经别B.经筋C.正经D.奇经E.别络

30.既属于病理产物,又属于病因的是:

()

A.疠气B.六淫C.七情D.瘀血E.劳逸

31.脾病传肾属于:

()

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

32.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

()

A.元气B.卫气C.宗气D.营气E.谷气

33.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