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理论3.docx
《社工理论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理论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工理论3
社工理论3
现实疗法
现实疗法(RealityTherapy)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塞(WilliamGlasser,1925-)所开创的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
1961年,格拉塞在《心理健康还是心理疾病》一书中首次谈到现实疗法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实践尝试。
1965年,格拉塞的《现实疗法》一书问世,标志着现实疗法的正式推出。
在这本书中,格拉塞对传统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作了批驳,系统阐述了现实疗法的理论和应用。
自此以后,现实疗法就以其一些受欢迎的特色迅速受到咨询和治疗者的注重,并推广开来。
从基本倾向来看,现实疗法属于认知--行为的治疗,因而具有这一取向的若干特色。
它的理论明白易懂,符合常理;它依赖人的理智和逻辑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问题的解决;它注意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
它强调现在和将来,而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它反对以医学的或"疾病"的模式来看待人的心理困难,而强调人的自主自立,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些品质的作用;它也重视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主张咨询者要"卷入"(involvement)关系,但它不像以人为中心疗法那样让咨询者采取一种被动、支持的姿态,而允许咨询者更积极主动,更多一些指导。
由于这样一些特点,现实疗法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做人的工作的人士所掌握,而不是局限在少数受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手中(Gilliland,1984)。
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监狱、戒毒中心、社区和其它社会服务机构。
尤其是在学校咨询和辅导中大受欢迎。
事实上,格拉塞在学校咨询中做了大量工作。
他的《人人成功的学校》(Schoolswithoutfailure)提供了各种适用于课堂的现实治疗方法。
他还创办了"教育工作者训练中心"(ETC)等培训机构,举办讲习班、研讨会传授"人人成功的学校辅导方案"(SWF),直到现在,格拉塞每年还在美国和海外举办许多个讲习班。
基本理论
人格理论
现实疗法对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每个人都力求较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以达到一种"成功的统合感"(successidentity)。
格拉塞认为人有一些基本需要。
在早期理论中,格拉塞提出两种需要:
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感需要。
一个人需要爱人,也需要被人爱;需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是重要的,体验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80年代以后,格拉塞提到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存、归属、力量感、乐趣和自由。
这些需要都得到较好的满足的人,就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
与具有成功的统合感的人形成对照的是具有"失败的统合感"的人,他们相信没有人爱自己,觉得自己卑微渺小,没有能力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的问题也无能为力。
在格拉塞看来,有心理困难,需要咨询和治疗帮助的人就是具有失败的统合感的人。
一个总是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要满足他(她)的基本需要,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就必须在现实环境中有合适的行为。
只有他(她)做出合适的选择,合适的行为,他才有可能从与环境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他需要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她)自己,必须由自己对自己负责。
换一种说法,环境中总是存在社会评价、社会期望、奖励和惩罚的力量,一个人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必须依赖环境和他人,而他能控制的是他自己的行为,他能够决定自己做或不做、怎样做某些事情,使自己的行为既符合自己的需耍,同时又不剥夺他人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的机会。
这样的行为才是现实的,负责的行为。
心理困难的实质
在现实治疗者看来,不存在什么心理疾病,所有的心理困难皆源于失败的统合感。
正如前面提到的,发展出了失败的统合感的人感到孤独,与他人疏离。
他们的行为无益,无效,不能满足基本需要。
他们自责、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且认为自己无能力改变自己,不能承担责任。
他们倾向于让步、放弃、投降,习惯于接受失败。
这些都是心理困难者在症状后面的共同特点。
治疗的目标
现实治疗把这样一些东西作为治疗追求的目标:
帮助来访者认清什么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认清自己为什么需要这些;辅助他们对自己当前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评价,看看现有行为是否有益、有效、负责(对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言);协助他们选择负责任的行为,制订建设性的行动方案,以便作出改变,达到对自己生活的有效的控制。
因此,负责任的行为是现实治疗的核心目标。
负责任的行为的含义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在这样做的时候其行事方式又不剥夺他人满足他们的需要的可能性"(格拉塞语)。
治疗的重点
现实疗法认为行为包括四种组成成份:
行动、思维、情感体验和生理反应,根据格拉塞的行为控制理论,从控制的有效性或容易程度来说,比较容易控制的是行动,其次是思维。
因此,实现治疗把治疗过程的重点放在行动--可观察的行为上。
它并非完全不理会情绪感受,但它总是从情感与行动和思维的关系、联系的角度来谈论情感。
相信随着个人成功地控制其行动,情感体验也会随之改善。
格拉塞说,"我们不能够命令自己感到好受些,但我们总能够命令自己做得更好些,而做得更好些会使我们感到好受些。
"
更进一步说,现实治疗者关注的外显行为是当前的和今后的行为,而不是过去的行为。
他们认为人不能改变他的过去,关注过去的失败是浪费时间。
关注现在和将来才是建设性的。
因此,现实治疗者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来访者分析他(她)当前在做什么,他(她)的所作所为是否能有效地满足个人需要;帮助来访者设计新的行为,并随即付诸实践。
治疗过程
格拉塞在《心灵停泊所:
现实疗法的新方向》一书中阐述了应用现实疗法的八条原则。
这些原则构成了现实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行动指南。
这八条原则及其实施要领如下:
1.发展相互卷入的咨访关系现实治疗也非常重视咨询者和当事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它把这种关系叫做相互的"卷入"(invoIvement)。
在咨询者这方面,他要以个人化的、真诚的、理解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创造一种亲密、相互信任的关系气氛。
重点是让来访者感到咨询者信任他(她)有能力做出负责任的行为,感到咨询者对他(她)的接纳和尊重,从而体验到自我价值感。
但这种关系不能向来访者传递这样的感觉:
由咨询者对来访者负责,他(她)可以依赖咨询者,不必依靠自己。
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有意识地让来访者在思想上认清自己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一项必需的工作。
要让来访者明确地意识到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例如焦虑、痛苦、抑郁、人际矛盾等等),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例如愉快轻松、爱情、金钱、称意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2.探讨当前行为现实治疗者坚持把焦点集中在当前行为上。
如前所述,他们虽然也注意情感、态度等方面,但为了从较易控制的方面着手,则始终坚持以行为为中心。
如果讨论涉及到情感,那么现实治疗者总是设法使之与行为或行动联系起来。
假如来访者说,"我今天的心情糟透了,难受死了",咨询者不会问,"你能向我描述一下这种感受吗?
"而可能问,"你做了什么使自己这么难受?
"同时,咨询者也尽可能把重点放在当前的和将来的行为上,少涉及过去。
对上面一个问题,咨询者更可能问,"你能够做点什么,使自己感到好受一些呢?
"对过去的行为进行讨论只在这样两种情况下才是合适的:
①为了证明过去行为的无效、无益;②为了给将要作出的行为改变寻找合适的行为。
探讨当前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判断这种行为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不是负责任的行为。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探讨实际上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需要背道而驰,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一步骤与下一步骤难以分开。
3.帮助来访者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行为的标准是看行为是否有助于满足自己的需要。
当然,还要兼顾行为是否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但评价不应由咨询者来作出,而是来访者的责任。
咨询者要尽量保持客观,只是鼓励、支持来访者做出评价。
但这不是说咨询者要消极被动一些。
事实上,来访者要客观地正视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常常比较困难,他们往往不能看出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的自损性质,有时会不自觉地为不适行为辩护,找借口证明该行为是必要的。
所以咨询者要积极主动地行事。
他们往往以质辩的形式设法迫使来访者作出客观的评价,其作法有些类似RET的辩论。
但有一点要注意,咨询者在这样做的时候始终要有真诚、关怀的态度。
4.帮助来访者选择、设计负责任的行为如果来访者肯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适当的,不负责任的,咨询者就开始帮助他(她)重新考虑现实、负责的行为,制订一个新的行为方案。
在做这件工作时,咨询者要注意这样几点:
首先,咨询者不能越俎代疱,有意无意地代来访者选择行为,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行为强加给来访者。
其次,要密切地参与选择、评价新行为的活动,如果来访者的选择不合理,引导他认识这种不合理。
第三,新的行为方案不能太复杂,太难,要注意其成功的可能性。
第四,坚持要求把行为方案以书面形式写下来,搞出一个类似行为合同一样的计划。
5.帮助来访者承诺履行行为计划让来访者承诺负责地履行行为计划,这种承诺是对他(她)自己,也是对约定的行为计划和对咨询者负责。
通常这需要做一些鼓励和强化工作,以激发来访者的行动动机。
在多数时候,咨询者要求把承诺以书面形式写入行为合同。
6.当来访者未能履行计划时,不接受任何借口和开脱如果来访者未能按计划行动,除了的确发现计划本身不可行,需要修改的情况以外,咨询者不接受任何解释和借口,他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坚决。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咨询者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但始终注意两点,一是坚持计划必须执行,二是避免生硬、攻击的态度。
咨询者很少去讨论行动为什么失败,而是问,"你觉得下一次应该怎样做就会成功呢?
"如果来访者显得对计划是口惠而心不至,咨询者会说,"如果你内心里的确不想做,那我不希望你觉得为了我你不得不做,我情愿听你直言,‘我不想做。
'"
7.不使用惩罚手段,但要求来访者承担行为后果现实治疗者坚决摒除对来访者运用惩罚。
如果来访者未能按计划去做,他(她)不会受到咨询者的责难、鄙视或任何别的惩罚,但他(她)应该承担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所导致的自然结果。
格拉塞认为惩罚有诸多弊端,其中最重要的是会强化来访者的失败感,以及无价值感和无能感,而这正是现实治疗力求消除的东西。
行为后果则不同,它是行为的逻辑结果,是自然现实的东西。
它使来访者认识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认识到个人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个认识不是外人灌输给他的,是现实教给他的。
行为后果对来访者同样有鞭策、激励作用,但不会有惩罚的那些弊端。
8.决不放弃在治疗过程中,当遇到困难、阻力时,咨询者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劲头,也鼓励来访者不要放弃。
格拉塞认为放弃不仅意味着承认失败,而且意味着接受失败。
咨询者如果放弃,其榜样作用会感染来访者,损害咨询关系,增加来访者的无价值感;而咨询者如果不放弃,同样可以通过榜样作用感染来访者。
如果的确是由于计划不周或者其它无法克服的原因导致行为失败,咨询者应该设法避免来访者把责任归咎于自己,防止他(她)因此而认为自己无能,自己不好,而应该客观冷静地从计划、外在条件方面找原因。
既不放弃,又不顽固地坚持不当的行动路线。
上述八条原则实际上也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过程结构。
不过,现实疗法要求治疗者要有灵活机变性,不要把这些步骤看成一个凝固不变的烹调手册。
在这八条原则中,卷入关系是最基本的原则,所有其它原则及其派生的策略和方法都要在真诚、接纳的个人卷入关系中来展开和实施。
创伤治疗
第一部分
识别PTSD(创伤后适应障碍)
第二部分
PTSD的处理与治疗
第三部分
EMDR(眼动疗法)对PTSD的治疗
第四部分
PTSD的自我康复
第五部分
地震引发PTSD的心理治疗
第七部分
PTSD调查问卷
针对儿童的团队治疗
一些相关知识
资料来源于:
著作
ArneHofmann《创伤的心身过程》
JonG.Allen《创伤的修复》
DavidNutt《PTSD的诊断、处理与治疗》
国际心理创伤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北京大学)
培训专家组
ArneHofmann霍夫曼:
欧洲创伤协会副主席。
JoanySpierings林琼妮:
荷兰精神动力型治疗师
FranzEbner弗朗兹艾富郎:
精神动力型治疗师,人类救助计划发起人。
EstherEbner艾思苔:
躯体治疗师。
ToddySochaczwsky索桃丽:
家庭治疗师,精神科主任,儿童心理治疗师。
SilkeMehler梅妮:
心理督导师和治疗师,儿童心理治疗师。
HelgaMatthe?
海丝:
EMDR疗法的执业者,人类救助计划发起人。
英文资料翻译
方新(北京大学心理专家)
盛晓春(原武汉中德医院心理专家)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医生
第一部分
(1)
识别PTSD(创伤后适应障碍)
定义:
外部事件触动个体——形成内部不良、片断、凌乱的信息——造成内心伤害。
但外部却完整无缺,他人无法看到,自己有时也不能觉察。
个体需要带着内在的创伤工作和生活,在一段时间后,或特定的板机效应下出现适应障碍和精神痛苦,被称为PTSD。
创伤的心身过程
严重的生活事件,比如遭遇暴力侵犯、危及生命的交通事故、在自然灾害和战争中死里逃生,被监禁、被折磨、持久被虐待的儿童也常常遗留心理创伤。
创伤的严重程度不一;一部分受害者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的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消化其创伤。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心理障碍。
这类障碍有时就象难以愈合的躯体损伤一样,年复一年,衍生出各种痛苦,明显影响当事人的社会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
精神创伤学是研究精神创伤及其后果的科学
与躯体创伤相对应,引起心理创伤的各种因素称为应激源。
而当事人在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各种障碍和健康问题则可以理解为经历应激所导致的后果。
(Post1997,Fischer&Riedesser1998),这一过程常常被描述为某种慢性疾病。
这种创伤的进程与顽固的伤口感染相似,它既可以通过受伤者的免疫力和外源性帮助而得以愈合,也可能因为这些因素太弱而转变成慢性感染、化脓,挛缩,并由此引发许多其他症状。
创口可以出血、化脓、伴发多种病原体感染。
它也可能表面上似乎已经愈合,而在深层形成一个感染灶。
即使创伤本身可以很好地愈合,但遭受严重创伤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显然要大得多。
因此,一个老练的外科医生不仅会关注创伤后的各种外部表现,同时不会忽视原发的创伤过程。
这一创过程既是产生一系列突出症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是既可能激发,也可阻碍愈合和康复的决定性因素。
在精神创伤学里,创伤过程这一概念具有相通的意味。
心理创伤的患者“创口”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严重心理创伤患者的主要诊断在不同的时期,也是可以变化的。
在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美国士兵身上,在儿童期遭受过性侵害的女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疾病的进程、症状和主要诊断多样和变化的背后,就潜藏着这样一个创伤过程。
创伤过程的进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创伤本身的严重程度,当事人当时的年龄,个性特征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等。
由于有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后面还会讨论它们各自在由创伤引发的种种慢性疾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要知道,“诊断”只是对受害者在某一时段精神状况的阶段性描述,是全面观察创伤过程的一个窗口,也是治疗师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遭遇来自患者的阻抗时应该与患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精神创伤产生的原因与分类
六大常见的原因:
1,突发事故(空难,车祸,外伤,登山遇险……);
2,自然灾难;
3,暴力犯罪;
4,性虐待或性暴力;
5,目睹亲人死去;
6,遭受慢性虐待或被亲人忽视。
PTSD的易感因素
1,创伤时的年龄。
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容易出现精神障碍。
2,以前的痛苦经历:
童年期的情感问题,战争、自然灾害等
3,过去的精神疾病史。
4,处于低社会阶层,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源。
5,智力水平低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对应。
创伤的分类
Ⅰ型
创伤的诱发因素大多是急性重大危险事件
Ⅱ型
创伤的诱发因素经常是生活经历中慢性应激事件,如童年遭受的虐待与创伤、家庭暴力形成的创伤,长期屈从某种危险关系不能摆脱等。
对创伤的看法:
Freud:
典型的创伤后症状包括:
分离、自我伤害、与攻击者认同等。
Horovitz:
在创伤事件的过程中大脑无法加工和储存信息。
行为学派
1,创伤反应是条件反射和刺激的泛化。
分离状态是创伤后的一种对抗性反应。
2,恐惧是认知结构与环境同化的结果。
认知学派
创伤体验破坏了对安全的信赖,造成认知混乱。
神经生理学或医学概念
激素分泌异常,类似一种生理神经症,可以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治疗。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件有不同的反应
1、不同的适应方式。
(对应策略)
2、个体的经历,过去的创伤型经历。
治疗创伤不是孤立的,要了解病人早年的生活史,不能单纯治疗现在的创伤。
3、客观的生存环境。
是否安全与适合病人,是否有许多社会资源可以满足生活需求。
4、个人资源:
核心信念:
自我认识、控制、意义、社会网络、斗争的精神等。
创伤反应的过程(2008-06-1715:
57:
51)
type="text/javascript">var$tag='杂谈';var$tag_code='77859b641a3450983b8fc1a67e0cd438';标签:
杂谈
创伤事件后,首先的反应是震惊(shock),大脑一片空白。
继而产生分离和健忘(amnesia),完全或部分,短暂或长期的失忆。
这些症状来源于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然后,经过短暂的易感期后,出现创伤反应:
闪回,扳机(trigger)效应与适应障碍。
创伤后的分离症状
现实解体distortedawarenessoftime。
重复回忆theexperienceislikeafilm。
否认倾向feelingthatoneisnotactiveorinvolvedinwhatishappening。
自动行为automaticactionsand/orreactions。
失去躯体感reactingasiftheownbodyisnotinvolved。
片断记忆fragmentedorincompletememories。
分离反应的程度与无助感的严重度是判断PTSD的重要标准,如果持续存在说明需要进行系统的PTSD治疗。
创伤后的反应阶段
创伤事件——害怕、伤心、愤怒——自我防御(否认、失忆、退行)——闪回(反复出现创伤画面)——自我修复(Workthrough)梦、谈论、主动面对。
第一、二阶段也可以直接出现闪回。
也可能在事件发生后进入休克期,表现为情感反应过度、极端防御,完全拒绝(不接受治疗、开始酗酒),或表情淡漠。
也可能出现洪水期,很多症状同时出现,无法控制,出现严重的心身症状。
复杂的躯体症状进而出现人格变化,如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PTSD的关系
1、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个体儿童期几乎都有可以导致严重PTSD的经历。
2、儿童期的PTSD得到稳定后,不会形成边缘性人格障碍。
3、如果亲属关系好和社会有效的支持系统可利用的话,发展到人格障碍的可能性也不大。
创伤可以引发系列问题
一个重大创伤事件发生时(如战争中的难民或士兵)可以在当时就出现急性应激反应(F43.0),继之(两周到两月)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F43.1),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症候群(F32.1),很多年以后,或许患者发现,自己仍旧无法平息那些与创伤有关的念头、画面与感受,酒(甚至毒品)可以帮忙,于是他有可能染上酒依赖(F10.2)甚至毒品依赖。
医学、神经生理学对创伤的研究
创伤涉及的脑功能
日常生活中,人的大脑会接受门类不同的、大量的感官信息,这些信息依其重要性不同会被筛选、过滤,最后进入大脑不同的层面。
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大脑在每秒钟里只会允许少量信息进入意识层面(比如,在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会不会注意到此时你那里的皮温是多少?
)。
如果没有提醒,您或许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此事,即使皮肤的温度受体不断在发放信息。
如果您不是坐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并且因为有点冷而犹豫要不要把这篇文章读下去的话,皮温这种信息就显得并不重要。
另外,即使在进入意识层面的信息里,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在以后被回忆到。
剩下的绝大部分会因为被随之而来的新信息“冲洗”而被遗忘掉。
我们对这一过程的介绍可谓极其简略。
与之相关的大脑中枢有以下几个:
丘脑:
外界感知信息进入大脑的闸口
杏仁核:
(依其外形也可称之为扁桃体)是所谓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与情绪的加工处理和回忆有关。
在这里,信息的“重要性”被评估,并由此迅速激发焦虑、逃避、抗争等情绪和行为。
海马:
(依其外形而得名),也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时间与空间有关信息的摄取和回忆。
可以说它是大脑的资料库,其信息分门别类排列,不带情绪色彩,装载“实质性信息”(比如:
这座城市的火车站在哪儿?
)
额叶:
其功能繁多、复杂。
它主要负责多种信息的整合,以及对未来行为的计划。
由于它同时提供对过去信息的回忆,因此也是对未来进行计划的平台。
创伤中的生理变化
即使在适度的焦虑水平,如果杏仁核被强烈激活(比如给出一个暗示:
“这个信息十分重要”时,)海马区对于信息的回忆功能会有所加强。
一旦发生危及生命的创伤性事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受到影响,从而使信息处理的进程受到阻碍,并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系列相关症状。
按照Southwick等人的研究,我们将这些症状罗列如下:
肾上腺系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个体的争斗、逃逸等警觉水平提高,从而使得个体在面临危急情况时,生存的机会能够得到提高。
在创伤性疾病中,肾上腺系统增强焦虑、惊恐,对刺激的反应,以及与闪回现象有关的“情境性”回忆等途径,参与了创伤后适应障碍的形成过程。
皮质激素系统分泌出氢化可的松和促皮质激素的调节激素,它可以中止肾上腺素的作用。
但在创伤性疾病中释放激素的分泌可以通过焦虑惊恐、过度警觉而损伤特别是位于海马部位的神经细胞。
内啡肽可以造成痛觉缺失(比如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在抢救另外一位家属时,可以察觉不到自己的伤痛)。
但这一作用似乎也与分离现象有关。
另外比如多巴胺系统,它可能参与了过度警觉现象的形成过程。
还有
创伤性的记忆(2008-06-1716:
00:
58)
type="text/javascript">var$tag='杂谈';var$tag_code='0647f3833244b4ade2a1f1d07ff47d80';标签:
杂谈
创伤性回忆是一种零碎的回忆
创伤性事件发生以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如何?
为了研究这一课题,美国麻省综合医院调查了46位不同类型的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vanderKolk&Fisler1995),创伤类型涵盖了暴力、童年期性侵害、意外事故以及成年期经历战争等。
他的调查涉及到受害人在创伤发生后的不同时间里对创伤的回忆方式:
他研究了创伤刚刚发生时、在创伤程度最严重的时候、以及在进行调查三个不同的时点,并着重调查创伤回忆中有哪些元素参与,结果如下:
视觉由情景或由图像引发的结果。
情绪感受(比如难过的感受)
触觉身体感知的方式(比如是以冲撞还是以触摸的形式)
嗅觉作为嗅觉印象(比如焦糊气味)
听觉作为听觉回忆(比如枪击声、尖叫声)
叙事作为可以向人们讲述的创伤故事
这一研究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特别值得关注,并且与治疗有密切关系:
严重的精神创伤,在紧接事发之后,或在其痛苦程度最重的时候,往往也是最急切地寻求帮助的时候,主要以单一的、片段的知觉回忆出现。
回忆中出现的元素不一定总与创伤经历紧密相连。
所以,当事人可以出现与创伤经历毫不相关的回忆,如:
闻到焦糊味但事发当时并没有东西被烧糊。
画面回忆最为常见,但也有20%的受害人没有关于创伤的画面回忆。
凌乱、片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