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36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docx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10月高一地理阶段性测试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小题,共80分

1.宇宙的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是

A.恒星和行星B.行星和卫星C.恒星和星云D.行星和流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是有物质组成的,组成宇宙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

组成宇宙的物质称之为天体,天体的种类很多,最基本的天体为恒星和星云。

除了恒星和星云外还有行星、卫星、流星体等星际物质。

所以,C对,ABD错。

故选C。

2.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现象的宇宙环境条件是

①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③八大行星都沿着各自公转的椭圆轨道和相同的方向围绕太阳运行,互不干扰

④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液态水⑤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运行

⑥地球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A.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现象的自身条件有:

①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④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液态水条件,①②④错,BC错;八大行星都沿着各自公转的椭圆轨道和相同的方向围绕太阳运行,互不干扰和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运行是地球的宇宙环境,③⑤对,A对;地球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不是生命存在的原因,⑥错,D错。

故选A。

点睛:

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天空中的大型客机B.陨星C.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D.宇宙中的气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形体,人类发射进太空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如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银河系,地球、月球和星云都是天体,陨星是落在地球上的物体,已经属于地球了,所以不能算天体,故A、B、C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天体的区分

4.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①彗星、流星、小行星②地球和月球

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仙女座河外星系

⑤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⑥木星和它周围的卫星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区别。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彗星、流星、小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不是天体系统,①错误;地球和月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天体系统,②正确;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没有相互绕转的关系,不构成天体系统,③错误;仙女座河外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比较近的一个星系,属于天体系统,④正确;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是七颗恒星,不构成天体系统,⑤错误;木星和它周围的卫星构成的行星星系属于天体系统,⑥正确。

故选B。

5.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是除物质之外的所有空间B.宇宙是无边无际空间的总称

C.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无限的D.宇宙有不同形态且处于运动之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宇宙的相关知识。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地理学的宇宙范畴是人类能探测到的最大的物质世界。

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150亿光年。

综上所述,ABC错,D对。

故选D。

6.太阳外部圈层与太阳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A.光球层—黑子B.色球层—黑子C.日冕层—耀斑D.色球层—太阳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外部大气圈层和对应的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自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主要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主要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主要出现在日冕层,A对,BCD错。

故选A。

点睛:

太阳活动的类型以及分布:

7.下图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行进中的赛车能源主要是汽油,是化石能源,来自太阳辐射能;煤球炉,烧的煤,是化石能源,来自太阳辐射能;太阳能电池,是收集太阳能发电,是太阳辐射能;地热发电,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形成的,不是太阳能。

选D正确。

8.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B.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C.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

D.煤、石油、核能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源;是地球地球、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B项正确。

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仅仅有二十二亿分之一,故A错;太阳辐射能与火山活动没有相关性,故C错;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核能形成与太阳能无关,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上述纬度因素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

B.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

C.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

D.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相比,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地形、下垫面、天气状况等有关。

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虽然较高,但是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强,而海南岛纬度低,但是降水量大,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辐射弱,A错。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太阳辐射强,B对。

两极地区虽然有极昼现象,但是极昼期,太阳高度小,且有极夜期,所以太阳辐射弱,C错。

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相比,海拔较低,但是由于阴雨天多,太阳辐射较弱,D错。

故选B。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10.太阳活动

A.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B.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C.与旱涝灾害有一定相关性D.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忽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

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

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所以黑子数目的多少才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的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多少千米处:

A.5B.17C.33D.2900

12.该地可能是下列________地方:

A.东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

【答案】11.A12.D

【解析】

11.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

地震波分横波与纵波。

在同一种介质中,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

根据地震波在莫霍界面经过时,速度明显增加,图示中地震波在5千米的地方速度明显增加,该处应为莫霍面,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莫霍面以上是地壳的部分,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海洋地壳比较薄,大陆地壳比较厚,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由莫霍面深度为5千米,得出该地应该位于地壳较薄的海洋上,D对,ABC错。

故选D。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4.图中的X处为:

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13.A14.B

【解析】试题分析:

13.从图中读出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A正确;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B错误;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

14.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大约为17千米,A错误;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大约在250千米深处,C错误;内核与外核交界4900千米深处,D错误。

【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

15.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岩石圈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D对。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包括地壳和地幔两部分,A错。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B错。

C错。

【考点定位】岩石圈范围,地球内部圈层。

16.某地震发生在海域上,此时震中附近船只上的人会感到

A.只有上下颠簸B.只有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产生的强大振动波影响地表;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水中的船只能感受到纵波,产生上下颠簸。

选A正确。

考点:

考查地震波。

17.下列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A.大气圈B.岩石圈C.生物圈D.水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水圈是地表连续而不规则圈层。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难度较低。

18.溶洞常形成于

A.沉积岩中B.变质岩中C.侵入岩中D.喷出岩中

【答案】A

【解析】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溶洞常形成于沉积岩地区。

故答案选A。

19.下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A.岩浆岩和变质岩B.沉积岩和岩浆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D.变质岩和岩浆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岩石类型的判断。

由图可见,甲处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而可判断其为沉积岩;而乙处在岩浆活动附近形成,乙处岩石的层理结构被破坏,判断为地下岩石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属于岩浆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

故选B。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和岩石的类型.

【名师点睛】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和岩石的类型.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和岩石的类型.

21.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板岩

C.砂岩、页岩D.片麻岩、石灰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

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板岩和片麻岩属于变质岩,C对、ABD错。

故选C。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若A代表沉积岩,则①表示

A.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C.外力作用D.岩浆活动

23.若②表示变质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不可能是沉积岩B.A可能是岩浆岩

C.①表示重熔再生作用D.①不可能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答案】22.C23.B

【解析】试题分析:

22.据图可知,若A代表沉积岩,能够形成沉积岩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所以①表示外力作用,故C项正确;其它作用不能形成沉积岩,故A、C、D项错误。

23.若②表示变质作用,三类岩石都可能发生变质作用,A可能是沉积岩,故A项错误;A可能是岩浆岩,故B项正确;①若表示重熔再生作用,则A是岩浆,不可能再发生变质作用,故C项错误;①可能表示岩浆活动,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三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A.堆积作用B.地壳运动C.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

25.贺兰山从成因看属于

A.褶皱山B.火山C.断块山D.无法判断

【答案】24.B25.C

【解析】试题分析:

24.读图,根据图示岩层运动状况分析,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堑构造,B对。

堆积作用、侵蚀作用是外力作用,不是地质构造成因,A、C错。

变质作用可以使岩石类型变化,不能形成地质构造,D错。

25.贺兰山岩层相对两侧上升,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从成因看属于断块山,C错。

褶皱山、火山无岩层明显错动和位移,A、B、D错。

考点:

地质构造及地貌成因。

26.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主导作用D.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

【名师点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类

能量源

表现

结果

地质作用

内力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演讲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高低起伏

外力

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趋于平坦

27.喜马拉雅山脉不断长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C

【解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如:

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故选C。

28.下列地形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三角洲B.黄土高原C.海沟D.沙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不同的地质作用导致不同地貌的形成。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黄土高原和沙丘则是由风力搬运沉积而成,它们都由外力作用而成。

海沟是由板块之间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A.长江三峡B.桂林山水C.黄山怪石D.天涯海角

30.从图中看最有利于该地貌形成的条件是

A.岩石具有可溶性B.地面平坦C.气候干燥D.植被稀少

【答案】29.B30.A

【解析】

29.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是石灰岩受外力作用发育而成的峰林,属喀斯特地貌。

长江三峡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桂林山水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B正确;黄山怪石主要是花岗岩岩体因受内外因素作用,沿垂直断裂长期崩落风化,形成的,C错误;天涯海角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再加上海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错误。

30.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等沉积岩经溶蚀等外力作用形成,故形成的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

故答案选A。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①B.②C.③D.④

3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答案】31.C32.D

【解析】

3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之后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较强,因此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即③。

32.雾是水汽凝结所形成的,因此夜间温度低利于雾的形成。

若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散热快,地面附近温度低,容易形成雾,因此D正确。

33.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阴天的白昼天空仍然明亮B.白天的气温晴天比阴天高

C.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D.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阴天的白昼天空仍然明亮,是因大气的散射;白天的气温晴天比阴天高,是因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大气的散射;而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是因晴天的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弱,与大气对大气削弱作用无关。

故选C。

考点:

大气的削弱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大气削弱作用的表现,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题中四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34.从上海到北京,飞机进入稳定飞行后,窗外晴空万里,下方云海茫茫。

此时飞机处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稳定,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5.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通常北半球的河流往往是

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南岸侵蚀,北岸堆积D.北岸侵蚀,南岸堆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

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通常北半球的河流往往是在流水的惯性影响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于不能确定河流的流向,所以不能分清南岸和北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故选A。

36.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名称是

A.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C.亚欧板块D.印度洋板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的构成。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同属于印度洋板块的陆地还有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故选D。

37.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干旱区的风蚀蘑菇B.暴雨形成的冲沟

C.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D.北方沙尘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所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属于风化作用,C对;暴雨形成的冲沟,属于流水侵蚀作用,B错;干旱区的风蚀城堡,属于风力侵蚀作用,A错;北方沙尘暴属于风力搬运作用,D错。

故选C。

38.渭河谷地对应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渭河谷地在华山以北,属于断层中下降的那部分----地堑;后有黄河的支流渭河流经,流水的搬运沉积起一定作用。

【考点定位】考查地质构造。

【知识拓展】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

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39.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

A.河口三角洲B.沙丘C.风蚀蘑菇D.云贵高原

【答案】B

40.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黄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A错。

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流水的侵蚀下切形成的,B对。

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蚀地貌,C对。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D对。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_____________大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名称)板块。

(2)据新浪网报道2014年9月到12月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一带多次发生地震,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云南、四川地震多发的原因?

(3)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_____,从地形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4)乙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

(5)丙处是否适合建水库?

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太平洋

(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3)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冲积扇  流水沉积

(5)不合适 此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影响水库建址安全且水容易下渗。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及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属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