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290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docx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docx

文言文阅读

2009年高考题

史传类

五、(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

“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

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

“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

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会:

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

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动:

招致

答案D

解析D项“动”,总是,常常。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排除法,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③“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

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

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

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

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

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C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

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

”“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

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指麾”等词的落实;第

(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

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

(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

是”,“数”译为“几”。

【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

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

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

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

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

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

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

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

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

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

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

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

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

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

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

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

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

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

郡守不能决断。

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

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

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

有人对士兵们说:

“李密的军队在金墉,

离此仅二十多里地。

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

何必这样痛苦。

”士兵们都哭着说:

“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

”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

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六、(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

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

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

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

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爪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

“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

“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

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

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

报酬

D.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爨:

做饭

答案A

解析禀:

天赋,赋予。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①唯餐盐饭而已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①父抱笃疾弥年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①于母前,示有所啖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①原平乃拜而受之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A

解析B项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赚便宜;C项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计较私利;D项分别表明郭原平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和不愿麻烦别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

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

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

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

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

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

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答案C

解析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

“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

塘”。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译文:

答案

(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解析

(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

(2)注意“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

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

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

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

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

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

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

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

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

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

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

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

郭原平以种瓜为业。

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郭原平说:

“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

”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

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

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

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

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

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

有人问他说:

“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

”郭原平回答说:

“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

”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2008年高考题

史传类

一、(08北京)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

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延寿举手舆中曰: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①历召:

一一召请。

②学官:

学校。

③不殊:

没死。

④掾吏:

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

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

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

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

希望

答案A

解析欺负:

欺骗,对不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A.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B.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C.D.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B

解析A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

C项他们/你。

D项于是/乘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

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

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

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

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答案D

解析亏:

对……有损。

大化:

良好的社会风气;D句应译为:

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有损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③是吏民对韩延寿理政方法的反映,⑤是诸生代门卒的原因,⑥是骑吏父亲的做法,都与韩延寿理政特点无关。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D

解析D项“严格约束下属”错。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

霍光提拔韩延寿到颍川担任谏大夫。

颍川多豪强大户,难以治理。

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从此把这当作风气,百姓之间产生很多怨怒仇恨。

韩延寿想改变这种风气,教育百姓以礼让为先。

恐怕老百姓不听从,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摆酒设宴,亲自与人们相互应对,用礼节迎接,询问徭役、风俗及百姓所痛恨、困苦的,给他们陈述和睦相处、亲近友好、消除嫌怨的方法。

年长的人认为便利,可以推行,于是和他们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

几年后,韩延寿迁官为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韩延寿作为官吏,崇尚礼节仁义,喜好古代教化,所到的地方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官;修建学校,在春天、秋天举行乡间射戏,陈设钟器,弹奏乐器,倡导官职调动、宾主相见的礼节,等到汇集考试练习比武时,设置刀斧旗帜,练习射箭和驾驭车马的本领。

修建城墙,收取赋税,事先宣告它的日期,来期望一起完成这件事,官吏、百姓严肃畏惧而跟从。

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

乡里之间有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知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

刚开始人们好像觉得麻烦,后来都因觉得便利而安于他的管理。

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

有人欺骗或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

“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吗?

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

”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经抢救,人没有死,但因此成了哑巴说不出话来。

延寿听说了,对着掾吏流下了眼泪,派医官诊治,厚待他的家人。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

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

“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

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

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

”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手说:

“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

”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

门卒本来是个书生,听说延寿贤能,只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得志,所以临时当了门卒,韩延寿于是接待并任用他。

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天下名列第一。

五、(0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

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

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

“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昙首答曰:

“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

“仁者果有勇。

”高祖悦。

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

“卿弟何如卿?

”弘答曰:

“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

“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汝每事咨之。

”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

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

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

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

“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

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

亦何吴郡之有?

”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

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

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

“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曰:

“直是我家衰耳。

”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著作郎,不就就:

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诣:

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乃:

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

只是

答案C

解析“乃能屈志戎旅”的“乃”应译为“竟然”。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

昙首有识局智度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A.B.

一毫不受于人妇女不得为饰玩

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C.D.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答案B

解析A项“昙首有识局智度”是说昙首有才智度量,并不是受赏识,“一毫不受于人”是说昙首廉洁,而不是善治家。

C项“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是说昙首的功绩,而不是受赏识,“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是善治家。

D项“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是说昙首受赏识,而“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是说他“明大理”,而不是善治家。

而B项中“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是高祖对太祖说的话,可见王昙首受赏识,“妇女不得为饰玩”是昙首善治家的表现。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

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

诗,昙首先写成。

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