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19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docx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

目录

摘要1

1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3

1.1金融理财3

1.2理财现状4

1.2.1国外理财现状4

1.2.2我国传统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阶段5

1.3金融机构介绍8

1.3.1私人银行8

1.3.3独立理财咨询师、理财咨询机构8

1.3.4新兴银行、理财门户网站9

1.3.5零售银行9

1.4金融中介的发展9

1.4.1金融中介9

1.4.2金融脱媒的趋势10

1.5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11

1.5.1互联网金融理财11

1.5.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11

2余额宝简介12

2.1支付宝的产生与发展13

2.2余额宝的产生和发展13

2.3余额宝的运作模式16

2.4余额宝迅速发展的原因17

3余额宝与传统理财产品的比较18

3.1传统理财业发展现状18

3.2余额宝SWOT分析20

3.3余额宝对未来互联网理财的发展21

4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22

4.1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22

4.1.1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2

4.1.2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22

4.2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种类、特点及优势23

4.2.1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种类23

4.2.2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特点24

4.2.3与传统理财方式相比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优势25

4.4互联网理财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发展前景26

4.4.1挑战26

4.4.2机遇26

 

摘要

【摘要】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发展,引起了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一系列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讨论热潮,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对我国金融理财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对我国各类金融理财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从传统金融理财的萌芽阶段、兴起阶段、狂热的伪巅峰阶段,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针对互联网理财产品以余额宝为例,讨论与传统理财产品的优缺性分析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优势,如低风险、高收益、门槛低、灵活性强等。

最后,对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种类、特点、优势进行分析,最后对互联网理财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1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

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

理财分为公司理财、机构理财、个人和家庭理财等。

人类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动离不开物质基础,与理财密切相关。

1.1金融理财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迅速转暖升温,金融市场和产品日趋成熟和丰富,居民金融消费观念、模式逐渐转变,理财意识日益强烈,各种金融理财机构及产品应运而生,金融理财在我国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金融理财是金融业中已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即由专业的理财人员通过评估客户各个方面的财务状况、明确其理财目标,最终帮助其设计出合理、可操作的金融理财方案,使这个方案能够满足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实现其在财务上的自由。

(2)作为一项新兴的金融业务,金融理财是一种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它并不像其他金融服务,有固定的模式和严格统一的要求,而是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为客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理财方案。

(3)金融理财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信托四大部分,除此之外也包括基金、税务、期货等。

金融理财由受委托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在相关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进行。

这些专业性的金融理财受托人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为: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信托投资公司,此外还包括未经审批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财务咨询公司等。

受托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设计管理、信息披露、收益分配等事项均应在金融理财合同中列明,并履行告知说明义务,同时其经营行为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

在我国,金融理财的受托人大多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原因就在相比于其他金融理财机构,这些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大,信用度也较高。

1.2理财现状

1.2.1国外理财现状

国外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发展重点,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十分激烈。

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服务内容多样化、理财方案个性化、服务手段科技化、服务水平专业化、服务范围全球化的特点。

(1)理财业务品种多样化

信托、投资业务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丰富多样,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个人信托等各类金融服务,并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2)个性化理财方案

除了为客户提供种类丰富、应用方便的各种投资理财工具以外,根据客户的年龄、职业、收入、家庭等实际情况开展综合理财咨询,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理财方案,协助客户实现财务目标是国外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通用模式。

在这种个人理财模式下,金融机构充分挖掘并满足客户在人生中每个阶段的不同理财需求,把建立并维持"一生"的合作关系作为个人理财经营的重要原则。

以瑞士联合银行(UBS)为例,其个人理财业务覆盖一个人从婴幼年到老年的每一个人生阶段。

(3)综合化立体化销售和服务网络。

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金融机构扩展个人理财业务创造了条件,同时,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有机整合是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两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与目标客户实现沟通、达成交易的途径和手段日呈多样化、综合化、立体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营业网点、ATM等自助设备以外,客户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话、无线接入设备等多种途径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投资等理财业务。

第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普遍应用,金融机构借助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信息的进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使得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理财服务成为可能。

(4)从业人员专业化

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理财策划师已经成为热门职业,2001年美国"全美职业评价"排名第一的职业就是理财策划师。

而针对理财策划师的的各种认证考试、行业组织也很多。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国际理财策划师协会(FinancialPlanningAssociation,FPA),该协会负责组织对个人理财从业人员的认证考试、颁发从业执照、制定职业操守、理财策划师的从业行为进行监督规范等。

而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普遍把配备高水平、专业化的从业人员作为推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关键环节。

以汇丰集团为例,其推行个人理财服务的重要策略就是多元化的理财服务加上专业理财策划师。

(5)个人理财服务全球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的今天,许多跨国金融机构推行个人理财服务已经不在局限在一国或者一个地区,而是将其扩展到全球范围。

以荷兰银行为例,其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扩展到欧洲、美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2.2我国传统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阶段

(1)萌芽阶段(2001年以前)

2001年底以前均属于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理财”对于国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国民的理财意识以及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尚未形成,理财的手段非常单一,银行储蓄是最主要理财手段——甚至对很多人而言是唯一的理财手段。

证券、基金、保险等投资市场虽然开始逐渐形成,但影响甚微;金融市场的监管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受市场需求和监管两方面的影响,金融机构自身对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动力不足,一些早期的理财产品如证券投资基金和投连险,还都处于尝试时期,因此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普遍较为简单。

2001年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做出了全面开放金融行业的承诺,成为中国金融业进行改革的最大外生动力,中国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兴起阶段(2002年—2005年)

2002年以来,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银行、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等行业,纷纷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来提高综合竞争力。

随着这些行业竞争意识的增强,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社会宣传力度也不断扩大,公众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度日益深化,金融理财市场初步形成,金融理财业务悄然兴起。

从市场构成看,证券投资基金获得了快速成长,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理财市场的主体;保险理财产品则由于“退保风波”而一度陷入停滞,经过三年的低调运行而逐步复苏;信托理财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品数量、种类和资金规模显著增长;经过两年整顿的证券公司在2005年3月才开始推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与储蓄类似,但是收益率更高,成为居民储蓄的替代选择,产品数量和资金规模迅速扩大。

(3)狂热的伪巅峰阶段(2006年—2007年)

经历了早期的萌芽和兴起阶段,2006年我国理财业务步入“快车道”,此后的两年多时间,中国理财市场缔造了罕见的狂热繁荣局面。

2006年初,低迷多年的股市开始强势反弹,深证指数从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的2873.53点一路狂涨到2007年10月10日历史最高点19600.03,不到两年时间增幅达到682%。

难得一遇的股市大好行情,直接助推了理财业务井喷式增长。

据统计,2006年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超过130%。

在这样“暴利”的诱惑下,基金发行受到追捧,2006年成立的基金达到80多只,募集基金份额3200多亿份,新基金发售按比例配售成为常态。

同时,其他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

2005年只有11家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仅有593种,募集资金有2000亿元;2006年发行银行比2005年增加了15家,发行数量翻了一倍,募集资金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2007年有39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2404种,募集资金比2006年增加了1倍。

这一时期,理财产品之于社会公众的印象即“只要买就能赚,而且收益绝对高”,狂热的投资热情支持理财业务一路走向巅峰直至2007年10月。

对于这一时期金融理财业务呈现的繁荣局面,当时部分观点认为中国金融理财业务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部分观点认为繁荣局面的背后恰恰隐藏的是中国金融理财业务的诸多深层次矛盾。

然而此后的发展轨迹表明,此阶段的繁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狂热的发展格局实则是转瞬即逝的伪巅峰。

此外,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当时至少存在三方面因素决定了狂热的繁荣实际上只是表面的繁荣。

一是市场因素。

这一时期,市场中理财工具总体较为匮乏,因此一旦出现回报好的理财产品,资金往往迅速聚集,而当时回报好的产品即股票和与股市高度相关的基金业务。

然而,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狂热的上涨实际上是一种被资金“挟持”下的上涨,市场本身缺乏稳定性,泡沫的积聚以及后来的破裂最终引致了不久以后的市场低迷。

二是投资者心理因素。

当时,投资者的投资并非处于对市场及产品的理性判断,而是基于单一逐利目的下的盲从选择。

国际经验表明,从成熟市场来看,一基金投资回报在15%左右就已经非常好了,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股市三五天的涨幅就能超过这样的收益。

面对如此畸形高回报,投资者的收益期望持续膨胀,许多对于股市基金一无所知的民众经不住诱惑纷纷入市,很多的投资者往往忽视所投资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和内在价值,短期投机、一夜爆富的心态强烈,投资的盲目跟风特征明显,而这无疑反过来进一步助长了市场泡沫的膨胀。

三是金融机构自身因素。

客观地讲,这一时期多数金融机构自身的服务水平尚处于低端。

一方面缺乏专业的产品设计人才,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高端客户服务人员,尚无法根据客户不同条件为客户量身打造理财产品,至于服务环境的硬件设施如高端理财室、财富中心等的建设,当时也均处于起步阶段。

金融机构服务的相对落后使得其在合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方面力不从心,从而客观上加剧了市场的盲目虚假繁荣。

(4)低谷阶段(2007年末—2008年)

2007年12月24日,浦发银行公告其理财产品“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到期收益率为零,首开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先河,此后东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先后爆出同类事件。

这让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意识到理财产品的风险特性。

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开始波及到国内金融理财业务市场。

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到2008年的最低点1664点,中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速降过程,2008年上半年A股“荣获”全球股市跌幅冠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下跌幅度超过72%,最多时市值缩水达到22万亿,被市场称为“十八年不遇大股灾”;国际金价从1032美元/盎司跌至681美元/盎司,投连险最高缩水一度达到52%。

诸多当初狂热的投资者在这个阶段因为此前的盲目投资损失惨重,也是在这个阶段,国民理性理财的意识开始觉醒,部分投资者开始主动了解理财知识,同时媒体、政府监管机构及各种金融投资机构关于理财知识的宣讲和普及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很快有了极大的市场影响力,“风险”二字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为日后理财市场的复苏并朝健康方向发展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5)缓慢复苏、稳步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经过了惨痛的洗礼后,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2009年投资者的信心企稳回升,国内市场逐渐回暖。

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经济进入下行期后,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趋于保守,到了2009年,保守的投资倾向有所改变,股票、基金以及房地产等投资方式占居民理财份额的比重不断扩大。

据《卓越理财》发布的《2009金融理财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相对来讲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策略,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又回到了储蓄,而在2009年上升到第一位的是股票。

股票、基金、房地产投资这几项在2009年新增的比率比较明显”。

此外,这一时期黄金日益成为投资市场的焦点,国际金价冲破1000美元大关,从每盎司801美元最高冲到每盎司1226美元,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投资的关注热点,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理财产品。

房屋不动产市场投资群体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宽松货币政策更促其回暖,通胀预期使其强势反弹。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储蓄、基金、及一些风险低、期限短的理财产品仍是投资者的主要方向。

进入2010年,物价持续上涨,如何抗通胀成为理财的主题。

这一年股市不太景气,基金不如人意,房地产遭遇连续调控,市场观望情绪明显,其他理财产品表现也相对比较一般,总体来说金融理财市场平稳中缓慢上升,但贵金属的表现却依旧抢眼,黄金持续前一年的涨势,并突破1400美金/盎司,白银更是异军突起全年涨幅超80%,成为市场的焦点,贵金属理财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

1.3金融机构介绍

1.3.1私人银行

诸如CreditSuisse、SGHambro等传统意义上的私人银行(矩阵中的右上端)是定位于极端富裕阶层(净资产在百万甚至一千万美元以上)的。

由于为这一阶层的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很高,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经验和品牌影响力,私人银行开始向下拓展市场空间,将服务范围或者目标市场延伸到日益扩大的大众富翁阶层。

私人银行在为高端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百万富翁阶层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私人银行可以轻而易举地增加客户数量,扩大市场份额。

1.3.2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

GoldmanSachs,MerrillLynchHSBC,JPMorganChase等投资银行或者资产管理公司(矩阵中的左上端)也是个人理财市场上一类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与私人银行类似,他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以公司客户为主要目标市场,降低了服务对象的资产数量标准,将一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个人客户纳入到服务对象。

1.3.3独立理财咨询师、理财咨询机构

在个人理财市场上分一杯羹的还有独立理财咨询师以及类似的理财咨询机构,其目标客户是财务知识缺乏、需要理财指导的大众富裕阶层。

独立理财咨询师(理财咨询机构)主要通过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建议,收取手续费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佣金维持经营。

1.3.4新兴银行、理财门户网站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EGG、Virgin、iii.co.uk等以网上银行、在线理财业务为主的新兴银行和理财门户网站成为个人理财市场的新锐。

这些新兴银行和理财门户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专门为那些拥有相当的财务知识、能够自主投资的新一代富裕阶层提供综合经济信息、网上账务管理、网上投资、理财咨询等个人理财业务。

1.3.5零售银行

个人理财市场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传统的零售银行。

象Barclays,LloydsTSB等零售银行正在充分发挥在个人金融市场上客户基础广泛、业务品种丰富、网点分支机构众多的优势,纷纷推出集银行业务、理财咨询、增殖服务等与一体的"贵宾银行"服务(PremierBanking),向高端个人客户群体提供个人理财业务。

以英国的Barclays的为例,虽然Barclays拥有自己的私人银行(BarclaysPrivateBank),仍然面向大众富裕群体推出了"贵宾银行"服务(PremierBanking)。

1.4金融中介的发展

1.4.1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资金融通过程中,在资金供求者之间起媒介或桥梁作用的人或机构。

JohnG.Gurley和EdwardS.Shaw将金融中介机构分为两大类:

货币系统和非货币的中介机构。

货币系统作为中介机制,购买初级证券和创造货币;非货币的中介机构只履行购买初级证券和创造对自身的货币债权的中介作用,这种债权采取储蓄存款,股份,普通股票和其它债券形式。

JohnG.Gurley和EdwardS.Shaw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从最终借款人那里买进初级证券,并为最终贷款人持有资产而发行间接债券。

主要功能“是在盈余单位把未支用的收入向赤字单位转移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在贯彻这一功能时,它们有助于提高投资和储蓄水平,并在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中最佳地配置稀缺的储蓄”。

对于中介存在的原因,学界普遍认为是以下两点:

其一,基于金融中介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其二,金融中介具有的专业的信心处理能力能够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一方面,金融中介机构利用了借贷款中规模经济的好处。

从贷款方面看,中介机构从事投资或经营初级证券投资,其单位成本可以远远低于大多数个人贷款者的投资。

仅就其资产规模而言,就可以通过多样化大大降低风险。

它可以调整期限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

从借款方面看,有着大量存款人的中介机构可以正常地预测偿付要求的情况。

由于规模经济的重要性,中介机构的资产和负债是高度专业化的,这种专业化提高了他们的竞争能力,有助于增加他们生存的机会。

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也促成了金融中介的产生。

MishkinF.S.指出,这其中包含两类不对称信息和昂贵的信息产品。

第一类信息不对称是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企业家对他们的投资具有信息优势,其他投资者为获取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另一类不对称信息,是关于投资项目的已实现利润。

企业家能够毫不费力地了解投资项目的利润,而其他投资者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

信息生产在技术上具有专业性的特点,使得一些个体有可能成为其他投资者的代理人,其生产信息并且获取报酬。

这样的安排存在固有的问题:

投资者如何确保他们的信息传递的代理人尽了最大努力。

当代理人成为金融中介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这类多融中介可以从公共投资者那儿筹集资金投资。

在这种契约结构下,金融中介的报酬取决于信息生产的准确性,由此上述道德问题得到了解决。

因此,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自发产生的金融中介是因对事前项目评估成本的节约而产生的”。

1.4.2金融脱媒的趋势

金融脱媒,具体表现为跳开所有的传统金融机构中介人,而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完成资金在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体外循环。

实际上就是资金融通的去中介化,因此也被称为金融非中介化。

从理论上分析,随着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特别是随着资本需求的超强劲增长,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凸现,而银行的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制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从1933年至1966年9月,美国出台Q条例促使银行纷纷出现利润下降,市场不断萎缩,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即出现了所谓的“银行脱媒”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提高和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金融脱媒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一个全球性趋势。

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脱媒,一般单纯的是指银行这个中介媒体从金融活动中的退出。

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从银行到券商,再到保险和基金,金融脱媒已不仅仅局限于银行范畴了,而是整个金融机构的脱媒。

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来看,第一,人们在技术手段上,实现需求匹配的方法极其便利;第二,人们脱媒后,获得了更低的成本;第三,互联网的透明与技术升级,使得人们获得更为安全的投资机会。

金融机构面对的对手在便捷性、成本、收益三大方面均出现明显的超越时,金融脱媒的力度就会大于以往。

因此,包括P2P、众筹、余额宝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之所以能够在近期如此火爆,事实上也是符合了金融脱媒的大趋势和内在逻辑。

1.5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

1.5.1互联网金融理财

互联网金融理财是在传统金融理财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媒介(分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两种方式)实现的金融活动。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中,无论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例如余额宝),还是通过电商平台,其理财产品主要还是针对第三方理财机构。

因此,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是对传统理财模式的有效补充。

它将金融理财活动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以实现潜在投资用户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直线交流,有效地提升了理财活动的便捷性,降低了理财主体双方间的理财成本。

而在传统理财模式中,理财用户若选购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产品,则往往需要由银行介入操作并以此向理财机构收取手续费。

这无疑加重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成本负担,并且这些费用最终也将会由理财用户分摊买单。

所以,这也促使理财市场上的投资主体大多会选购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该部分约占理财市场总量的70%)。

无论是在金融理财市场还是互联网领域,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所体现的创新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具有业务创新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以互联网络为支撑,以潜在网络投资用户为对象,是一项新型的理财业务;另一方面,它还具有市场创新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开辟了新的理财渠道,使得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理财理念,得以在国内数亿网络用户间传播并得到进一步宣传,并且理财市场的战略增长点也逐渐由实体市场转移至虚拟市场。

1.5.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1)萌芽发展阶段(2007—2011年)

起初,P2P网络借贷于2005年在英国产生,由于该模式比传统金融业灵活便捷、投资回报利率高,因此很快在全球得到复制。

两年之后,我国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成立。

根据和讯网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累计共成立的20家P2P公司,有效投资者不超过3万人,累计交易金额仅5亿元。

因此,在这一阶段内,互联网借贷平台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或爆发式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移动端互联网普及、互联网普及程度和金融理念等方面的客观制约。

因此,我们将这一阶段定义为萌芽阶段。

早期的互联网金融掘金者,大多都是技术出身,并不是没有在公司发展架构和整体产品设计上做出长远打算,但是由于在债权交易实战方面缺少经验,加上国内个人信用机制和信用数据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各个平台坏账高起。

加之介于整个客观大环境,P2P萌芽阶段的发展并没有引起传统金融业和监管机构的注意,这就给予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机会和消化不良的喘息机会,也为下一阶段的爆发式的野蛮增长埋下了伏笔。

这里面提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因为互联网金融当时是适当分散综合的平台,在拥有客户群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进行卖理财产品、借款和众筹等金融行为的,监管当局也并没有必要在2014年对众筹和P2P划分得过于明确。

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讲,也许更多是基于监管的便利,但这也扼杀了平台的功能。

(2)爆发增长阶段(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