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11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docx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报告102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这是我们党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中央和省、市政府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从2004年到2010年连续出台7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重新修订施行和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都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社会上各类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

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农业技术、信息、金融和保险服务缺乏,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这次《决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住了当前影响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2011年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为了稳定和鼓励粮食生产的发展,专门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其中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措施,当前,我们永州市已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永州市现有耕地面积492.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7.3万亩,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658万亩,总产量274万吨,是全国粮食主产区。

近几年,由于受政策及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制约,农民种粮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种粮效益比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双改单”,各地普遍出现季节性抛荒和常年性抛荒,甚至连片抛荒。

据2011年5月明察暗访35个乡镇,发现连片5亩以上的抛荒91处,面积1692亩。

因此建立一个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对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对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二、项目建设概况

(一)项目建设内容

1、在道县、宁远、江华、江永、新田及蓝山六县建立500亩联体大棚水稻集中育苗基地。

2、建立五万亩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3、举办100期水稻高产技术培训,人次为10000人。

4、成立20个水稻专业生产合作社或联合会。

(二)项目建设地点

宁远、新田、蓝山、道县、江永、江华等,全部为双季水稻种植区。

(三)项目建设属性

新建

(四)项目建设的组织方式

以“湖南省凯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创建五万亩全程耕作机械化的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为基础,全面幅射、覆盖项目地六县的水稻粮食生产。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项目地目前已具备了项目可行的优势和发展基础。

永州是国家烟草局确定的全国八大烤烟优势地区之一,适宜种植烤烟的耕地达108万亩。

全市年烤烟种植面积60万亩,产量115万担,产值10亿元,成为永州农业支柱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烤烟产业发展,不惜投入巨资发展烤烟生产,在烤烟主产区南六县即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道县、江永、江华建设烤烟育秧联体大棚220个,面积达500亩。

烤烟育秧大棚实际使用时间为头年12月至次年3月上旬,其余时段闲置不用。

项目承担单位“湖南凯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大量的闲置烤烟育秧大棚,租用进行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解决农户一家一户早稻分散育秧因低温烂秧死苗等严重问题。

(二)项目单位已具备项目可行的物资和技术基础。

公司成立于2009年,经过二年多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在生产和技术等各方面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目前,公司拥有高级农艺师5人,专业技术人员22人,同时,与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南农大、隆平高科等高等院校(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协议,特别是在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水稻机械化插秧及科学生态种植等方面拥有较成熟的技术,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我们利用“水稻种子高温破胸机”破胸催芽,能够准确地把温度控制在38℃左右,使水稻种子的生理活动在最旺盛期,破胸迅速而整齐,最大化地满足水稻种子催芽的“快、齐、匀、壮”技术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

相反传统的破胸方法,一般是利用高温堆,通过不断增加温水来增加温度,温度控制不准确,还有很高的经验要求,费时、费力,且种子破胸慢并不整齐,影响水稻发育。

2、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

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540盘。

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

覆土平整。

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

3、利用“蒸汽育苗室”高温育苗,根据水稻生长要求,精确控制温度在32℃,48小时即可以萌芽,然后再移植温室大棚,这样生产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4、目前永州市的水田耕整地,仅是部分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N=0.63%;P=0.11%;K=0.85%;Ca=0.16~0.44%;S=0.112%~0.189%。

把作物秸秆进行机械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

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而这一技术项目单位已掌握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利用。

5、机械化插秧最大化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

近几年在永州市祁阳县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公顷为327元,人工插秧费用为850元,每公顷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523元。

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宜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

达到增产的目的。

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近1400元/公顷。

而这正是项目单位项目建设所要推广和应用的目标。

6、在水稻机械化收割方面,技术已成熟并得到推广利用。

传统收获水稻费时而且费力,且收割损耗大,机械化收获水稻只需要收割和运输两个过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这一方式已经被推广并利用。

(三)项目区资源优势明显

项目所在地属永州市,位于“湖广熟,天下足”鱼米之乡的腹地,湘江中上游,境内以低丘山陵为主,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8.4℃-19.1℃、降雨量1180mm-1350mm,地表成分为红色黏土、石灰岩、紫色页岩、砂岩为主,水源充实,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粮油作物生长。

该市是全国农业大市,共有稻田面积387.3万亩,年种植水稻650万亩左右,其中优质稻年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年产稻谷300万吨,粮食产量连续7年增收,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资源丰富。

自2010年以来,湖南凯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粮食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头雁作用,面向市场,组织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产。

2010年,公司直接发展订单粮食种植面积2万余亩,间接辐射农户发展订单10万亩,累计帮助农户增收4000余万元。

(四)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

项目区六县都毗邻两广,是粤、港、澳的后花园,是东盟的经济桥头堡,目前已经建成通车的洛湛铁路贯穿南北,以南六县道县为中心在建或即将通行的道贺、夏蓉、永兰、宁道等高速公路组成了一个连接全国各地的高速网络,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要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虽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产品交易成本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集体统一服务”的功能明显滞后,“分”有余,而“统”不足。

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经济的事。

强化了“统”的功能,真正实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双层经营中“统”的功能,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由于我国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产品交易成本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相当突出,一方面,随着永州市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对服务范围与质量也有更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农村地区呈现出农业兼业化、副业化,普遍存在“在家劳力不当家,当家劳力不在家”的现象,使先进农艺、农技推广和科技兴农难度加大。

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产销各个环节逐渐实现社会化,还可以按照市场需要,引导一家一户的生产向专业化、区域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完善现代服务业的客观要求。

永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有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业务性质的众多独立的经营单位,其共同的任务是向农业提供服务,包括为农业提供市场信息、金融信贷、生产资料、各种生产技术指导以及农副产品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服务,并以章程、合同或协议等形式与服务对象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产业群。

它是第三产业在农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必将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但服务组织自身可以吸纳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又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反过来又能促进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四)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低水平生产的农业产品,其卫生安全质量已经达不到目前人们的要求,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趋下降。

农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在于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及标准化生产水平的高低。

5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基础设施、物质装备、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先进水平,所以本项目不仅是农业科技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基地,而且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样板。

因此,本项目建设,对于提高永州市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是促进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各级各部门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企双赢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公司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实施该项目,基地每年可生产优质稻谷近5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15000万元,年可新增利润650余万元,从而有利于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五、项目实施方案及年度进度和目标

项目采用“经营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实施,项目计划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4年9月结束,分三年进行,各年的实施进度和目标为:

(一)项目准备、推广示范阶段:

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

1.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完成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审批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2011年11、12月至2012年1月全面完成烤烟大棚租用合同、新基地稻田租赁、水稻供种及集中育秧订单合同签订工作。

3.2012年2月利用公司在江华现有的一千多亩水田,另于道县、新田两县分别租赁一千亩水田用之于集中水稻育秧、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推广示范基地,并作好春耕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4.2012年3月至4月根据订单及自身公司示范基地面积,分别在江华、道县、新田搞好集中育秧工作,并搞好产前服务、举办五至十期水稻高产技术服务培训。

5.2012年3月初4月初完成10台(套)的农机具采购工作

6.2012年4月分别在江华、道县、新田举行三个基地春耕生产现场会,并搞好三千亩水稻示范基地春耕生产管理工作。

7.2012年5至7月,搞好产中服务工作,并搞好二季稻的集中育秧订单、争取2012年二季稻集中育秧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并逐步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械化耕作和收获。

8.2012年7月至8月初搞好基地等的收割及二季稻订单育苗的插秧服务工作

9.9至10月搞好当年二季稻的产中服务工作,并为2013年发展2万亩高产、高效水稻基地作前期准备工作。

10.10至12月搞好二季稻的收割服务、并为项目区2013全面推行水稻集中育苗、全面推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操作作准备。

11.根据水稻各生产环节,组织江华、道县各成立一个农机、育秧、水稻生产管理等专业联合会,以便更进一步为农民服务。

(二)项目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

1、在项目区全面推行水稻集中育苗、进行机械化生产操作,争取普及率达到50%以上。

2、公司新购置各项农机配套设施50台(套)

3、公司水稻基地发展到2万亩。

4、完成各项水稻农业生产的配套社会服务化工作。

5、在江华成立一个水稻管理联合会、其他五县各成立一个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水稻育秧专业联合会。

6、举行40期水稻高产技术培训。

7、进一步加强与湖南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工作。

(三)项目验收阶段:

(2014年)

1.在项目区全面推行水稻集中育苗、进行机械化生产操作,争取普及率达到90%以上

2.公司新购置各项农机配套设施100台(套)

3.公司水稻基地发展到5万亩。

4.完成各项水稻农业生产的配套社会服务化工作,农业社会服务化工作必须进入规范化服务。

5.进一步完善项目区农业产后服务机制,要使农民能增产、也能增收,同时加强与各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持部门的纵横向协作。

6.举行50期水稻高产技术培训。

7.2014年12月进行项目全面验收

六、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

(3)设备购置价格按设备现行市场价格或生产产家的报价估算。

(4)建设投资:

项目建设分项目体系建设投入和项目基地示范建设投入二个方面,以一个周期三年为依据。

2、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1352.5万元(详见附表一)。

建设期农业田间工程费用投资概算,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总的概算投入见附表二

建设期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投资概算见附表三

附表一:

固定资产投资概算表

项目名称

机械名称

单价

数量(台/套)

金额(元)

播种项目

水稻播种机

40000

30

1200000

耕田项目

耕整机

60000

25

1500000

插秧项目

插秧机

80000

40

3200000

杀虫项目

高效杀虫机

65000

25

1625000

收割项目

联合收割机

150000

20

3000000

烘干项目

水稻烘干机

150000

20

3000000

合计

160

13525000

附表二:

农业田间工程费用投资概算表

项目投资情况

数量

单价

金额(元)

备注

播种用软盘

1000000张

0.55/张

350000

费用投资按一个投资周期三年进行计算。

基地田租金

73000亩

350元/亩、年

25550000

大棚租金

200亩

10000元/亩

2000000

生产用肥料

5475吨

3000元/吨

16425000

生产用农药

73000亩

45元/亩

3285000

水稻种子

73000亩

80元/亩

584000

生产人员工资

73000亩

180元/亩

13140000

其他生产用具

100000

合计

61434000

附表三:

建设单位管理费用估算表

费用项目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业务费

200000元

管理人员工资

10人

20000元/年

600000元

办公费

150000元

基地技术支持

60000元

产品销售费用

100000元

项目验收评审

50000元

其他

100000元

合计

1260000

 

附表四:

开办及科技推广费用估算表(单位:

元)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科技培训

500000

技术服务费

100000

新技术推广

200000

新品种示范

300000

开办费

100000

合计

1000000

流动资金:

参照类似项目流动资金占用情况,结合项目的特点估算,在充分利用项目承建单位现有流动资金的基础上,流动资金需2000万元。

请求国家技术支持环节的开办及技术推广方面的资金主要是用于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估算需100万元。

3、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

其中:

企业自有资金1,592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已与农业发展银行签订了项目贷款意向书)。

七、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相关经济指标如下:

1、营业收入:

12,950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

依据项目实施方案,73000亩的基地稻谷收入:

73000亩*1000斤/亩*1.5元/斤,总收入为10950万元。

其他服务收入:

依据项目实施方案,按照“经营经营性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实施,一个周期估算可取得经营性服务净收入2000万元.

2、税前利润:

4,808万元

3、企业所得税:

1,202万元

4、净利润:

3,606万元

5、投资利润率:

35.8%

6、投资回收期:

1.13年

(二)社会效益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解放部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地种植业等行业,促进农村产业调整。

同时,一部分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参加城市建设和出国劳务。

改变农民靠土地吃饭的传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机械研发和生产的发展。

农机研发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将按照农民的需求必将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制出适合农民需要的先进的新技术、新机具。

由于购买力的增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会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换速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稳定发展。

1、有利于发展壮大优质稻主导产业

优质水稻是永州市七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据统计,永州市优质稻年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年产优质稻谷220万吨以上。

实施该项目,公司通过推广优质新稻种,综合运用测土配方、“稻鸭共生”、“猪-沼-稻”立体种养等生态种植技术和频振式诱蛾杀虫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生态优质稻,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贡献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

通过典型示范,有利于促进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壮大优质稻主导产业。

2、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实施该项目,公司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坚持“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原则,进行项目开发,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生产和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了有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依托、以基地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以开发“三品”食品为目标,发展现代农业,从而有利于推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3、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采用水稻工厂化催芽、机械化播种,机械扦插、机械化整地、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干燥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4、生态效益显著。

机械化育插秧将节省水稻育秧环节的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秸秆粉碎还田后,不用焚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能。

先进的管理工艺,水田组合机具的研制与推广,实现免、少、浅耕、施肥、插秧一体化作业。

改善土壤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八、项目组织与管理

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凯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属民营企业,现有股东7人,法定代表人唐亚洲,系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平泽村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多年,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经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

一是从事烟叶育苗,与烟草部门联合投产50余万元,建设40亩烟草大棚,年繁育烟草秧苗400多万株,纯收入6万元。

二是从事蔬菜产业开发,建设蔬菜基地1000亩,年纯收入40多万元。

三是从事生猪养殖,年存栏600头,出栏1000头,年平均纯收入60万元。

公司现有员工20人,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5人,职工15人。

2、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公司对项目的实施,拟实行董事长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项目实施阶段,成立三个项目部,即水稻育秧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和新品种推广发展中心,三个中心分别聘任三个总经理,三个总经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司以董事长为代表的董事会,总经理下设立专业服务或生产部门,公司所有的业务通过部门协作完成,公司将制订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日常加强员工对公司理念的认同,使其能自觉地服务公司利益,按照与公司一致的利益行事。

3、涉及项目建设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1)阳景爱:

湖南农学院果树专业本科毕业,执行中澳柑桔技术合作项目多年,担任过中澳柑桔技术合作项目果汁加工子项目中方负责人。

系出国留学归国人员,出国执行联合国南南合作项目2年。

现任市农业局副调研员,具有高级农艺师职称。

(2)秦新国: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历任市红壤办主任,市农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等职16年。

现任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具有高级农艺师职称。

(3)蒋丙松: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历任过市农业局粮油科科长,政策法规与科教科科长多年。

现任市农业局粮油科科长,具有高级农艺师职称。

(4)谢建华: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水稻品种繁育技术工作,任市种子公司经理多年。

现任市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具有高级农艺师职称。

(5)谢凌云: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毕业,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