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85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一:

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雷淑芬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学期的的重点及难点。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从生活情景引入,结合语文课文,以参观洞庭湖为线索,从而引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针对这堂课,值得我反思的地方有很多。

一、成功之举:

1、教学设计连贯、新颖。

以一个旅游主题贯穿整堂课,先是计算乘车人数,再到计算门票价格,最后欣赏洞庭美景,整堂课下来,学生都感觉十分愉悦,主动地学习,有目的地、积极地解决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

在课堂的结尾处,穿插的有趣的口诀歌,紧扣目标,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给本堂课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利用自制教具直观的展示,突破了重点。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小棒的引入大大帮助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摆小棒,再在黑板上展示,通过把十根小棒变成一捆,很轻易的就明白了为什么向十位进一,这个“一”是怎么来的。

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口头说出算理,边说边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计算法则,提高了计算能力及方法。

这也使我明白了,在教学计算时,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化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3、学生的思维让我大吃一惊。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此堂课上,我的学生展现的成果让我不得不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在动手摆小棒时,讨论如何计算35+37,原先我只预设学生只是能够从个位上的7上拿5个出来,加上另外一个5,从而凑十;但有的小组又想到从5里面拿3出来,反过来与7凑十;还有一些小组则把7和5都拿出来,一起算,得出12后,再拿10出来。

虽然可能对于老师而言只是简单的想法,一样的算法,但这却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结果,这让我既欣慰又感动。

二、不足之处:

1、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没有重点强调“计算式应先从个位加起”,此难点的突破过于简单,只是像看电影过了一遍,从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从十位加起的,也有忘记进位的。

2、在区分门票种类时,学生总也说不清有儿童票与成人票之分,其实意思很简单,在进行计划时,我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个环节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时,我的心里有些慌了,匆忙地就将答案告诉了学生,导致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以为就是要做题了,导致此环节过渡有些生硬。

3、没有掌握好时间,以至于有点拖堂了。

篇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

吴建海

授课完《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反思如下:

1很好地把握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解中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学生能够进行探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感受、体验知识,从而学会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首先创设小学二年级学生将要去大山包游玩的情景,接着出示交通工具——客车,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各种问题,这时教师选择几个有代性的问题,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2、重视计算方法多样化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在合作中学生想出了多种口算方法,其中有个学生提出这个方法:

把36分解成30和6,30+30+6=66<70,这样安排合理。

另一个学生的方法:

我的算法跟生1的不一样,我是在心里列竖式36+30=6670,这样安排合理。

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两种方法都行,但第二种方法更优

3、亲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本节课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放在乘车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办法把两位数变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就变成学生都会口算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了,顺利完成了口算技能的迁移。

同时,允许算法多样化,体现数学的个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4、练习形式多样化

活泼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掌握和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5、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摆小棒来进行口算,并能逐渐脱离小棒来说出计算过程,只是速度比较慢。

这节课是学生再次接触竖式,虽然算理相同,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数位对不齐,有的学生把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这部分同学出错的原因还是对于算理没有理解透彻,在练习中还要强调。

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32抄成23,把加号抄成减号;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这和学生平时的习惯有关,在平时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各种数学习惯的培养。

当然这些问题预先都有想到,学生不可能一

学就会,一会就不出错,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强调,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篇三: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反思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

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

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

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

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

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

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反思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学期临近结束,一年的新教师培训考核也随之而来,本次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

其中课堂考核是两位新教师为一组,由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以100分值来评定。

正由于临近期末的原因,数学教学内容只剩下一个单元统计,接下去都是总复习了。

争取了指导师的意见后,把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笔算这一内容作为课堂考核的课。

定下课题,我就集中精力,查阅网络上的资料,用心设计教学流程,必要时也找同事商量讨论。

接着进行了两次磨课,在指导师的细心的引导下,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一篇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

很快就迎来了5月24日课堂考核的日子,一起床就绷着筋,一鼓作气,在紧张与期待中上完

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导入新课,简洁有效;新课展开,环环相扣;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语言表达,轻重缓急,非常优美考核老师给的这些词,虽是简短几字,但给我了极大地鼓励,是对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极大肯定,欣喜若狂。

但其中肯定还存在种种不足,考核老师也一一指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要及时进行知识之间的必要沟通。

本节课先抛出算式36+30=,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道题学生用了①口算。

先算30+30=60,再算60+6=66。

②摆小棒。

先摆好3捆6根,再在3捆的下面摆好3捆,最后是6捆6根,就是66。

③列竖式。

先写36,再在3的下面写好3,在6的下面写好0,结果是66。

教师先肯定这三种方法都行,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又快又对的方法做下一题:

35+34,结果发现列竖式计算是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心甘情愿地接受列竖式计算。

但是已经学习的口算和摆小棒与这节课的新知竖式计算是不是一样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在知识的认知结构中,还不能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设计一个让学生去找找这三种不同算法的共同点是什么的环节。

经过讨论交流,发现相同数位对齐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这样一个比较、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促进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建构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头脑负担。

(二)要懂得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基础练习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6+42=。

这课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竖式计算,学生可能会认为6+4=10,所以6肯定写在2的下面,学生的错误率相对降低。

但细细一想,这并不是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算理,最好把题目改为:

5+42=。

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去犯错的机会,便可抓住错误进行辨析教学,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地方进行突破,可提高课堂效率。

特别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时很害怕课堂上学生的答非所问,最好学生一步步顺着教学设计走,使课堂行云流水。

但有时可以利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的有用信息,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

说到这,对某些老师说的课堂上只怕学生不出错误。

有了理解。

(三)要加强学科本体知识的学习。

在基础练习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先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列出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

我的情境是这样的:

动物园里有4只老虎,44只鸟,40只猴子。

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提出:

老虎和鸟一共有多少只?

老虎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

鸟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

这个环节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是仔细想想这三个加法问题,缺乏现实性。

老虎加鸟等于几只,算出来的答案是老虎的数量呢,还是鸟的数量呢?

如果题目改成小老虎和大老虎一共有几只?

这样算出来就很确切是老虎的数量。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理解知识,还要考虑知识的现实意义。

磨课促使我进步,望以后争取机会,多多锻炼。

反思三: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材隐含的理念: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购物来引发计算的需要和重要性;

(2)渗透估算初步;(3)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一方面验证估算有误差,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亲自了解口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4)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口算能力等。

教学目标包括

1、用已有的口算能力,探究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经历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