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751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docx

新生入学教育之校史校情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之

校史校情教育

主讲董豪

寄语

  南工真诚地欢迎每一位求知者。

  迈入南工校园,意味着要隐去昨日头顶的荣耀光环。

你们会发现,在这里,生活将前所未有地展开,知识和信息将前所未有地涌来。

大学的三、四年,其实只是弹指一挥。

你们需要的是尽快地融入到这座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校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老师和学长们会告诉你们学习的重要性,会告诉你们这个年龄将面对的纷繁的选择。

更期盼你们懂得独立但不自私,自由但不放纵,宽容但不冷漠。

  希望你们学会宽容和关爱,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尊重他们的差异、权利与追求幸福的自由;希望你们去倾听,感受师长们的人格风范和殷切希望,从而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希望你们有独立的思考,在乱花迷眼的选择中,为自己的理想找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坚决地为之奋斗;希望你们有自由而高尚的灵魂,听从并追随自己的心灵,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希望你们承袭南工人的不甘示弱的傲骨与开拓精神;希望你们在挫折中仍坚守理想,在纷繁世界利害得失中仍捍卫一份真性情;希望你们勇于承担,戴上南工的校徽是荣誉,却更意味着庄严的承诺和需要担负起与之相应的责任。

  当你将要或者已经离开的时候,你将发现生命的纸张上已然涂抹上了最浓重而无悔的一笔。

一、南阳理工学院基本情况

   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多少个世纪前,她向世界奉献了张衡、诸葛亮、张仲景、范蠡等历史文化名人;二十世纪,她以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滋养了南阳理工学院这所新兴的高校。

  南阳理工学院坐落于南阳市风景秀丽的白河南岸,学院前身是1986年底为适应南阳科技进步和人才战略需要而创办的南阳大学。

1992年底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通过,由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为南阳理工学院。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阳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拥有工、管、文、理、法、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

  截至08年,学院设有10个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音乐系、商学系、外语系、建筑系、应用数学系;7个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文法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个部——体育教学部、政治理论教学部;72个本、专科专业。

现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62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4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289人,省管专家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0余人,另有60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学院兼职教授。

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8000余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占地面积1189亩,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

依靠自身力量规划设计,学院在河南省高校中率先建成校园计算机网,现有联网微机8000余台,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于同类学校。

学院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其中,先进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变频技术、PLC与工业控制网络、计算机软件、发酵技术、现代商务技能等实验实训中心(室)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图书馆藏书138.5万册,电子图书25.3万种。

近年来,学院省级科研项目立项和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数量均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院师生荣获过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三等奖、“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冠军等。

2008年在“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中,南阳理工学院位居河南省第9名,在省内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先后与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办学,联合招收赴新留学生,2006年与韩国青云国际文化山庄合作成立了“中原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并与韩国大邱艺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2006年开始招收中医学韩国留学生。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赢得良好声誉。

学院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

  南工人与时俱进,努力将学院建成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理、文、法、经、医、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多科性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豫西南乃至河南省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培育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最终,南阳理工学院建成一所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较高水平和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大学。

二、学校沿革

  南阳,二千年前即称"商遍天下,富冠海内"。

这里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医圣张仲景、科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商圣范蠡的故乡,是汉光武中兴的发迹地和诸葛亮的躬耕地。

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醒这块也曾沉睡的土地的时候,南阳理工学院应"科教兴国"战略而诞生。

1986年11月

原南阳地区行署决定创办南阳大学。

1987年5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筹建南阳大学。

成立了化工工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企业管理等3个专业和1个基础课程部。

南阳大学董事会成立。

1987年9月

南阳大学招收首届3个专业的128名学生。

10月7日,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

1989年1月

白河南新校址落成。

8月,由开办场地原南阳地区财贸干校迁入新校园。

1991年

成立了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生化工程系、企业管理系、工艺美术系等6个系,1个基础部。

实现9个专业招生。

新图书馆落成投入使用。

1992年1月

南阳大学与南阳电大分校合并。

1993年1月

国家教委致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在筹建6年的南阳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南阳理工学院。

同时,张仲景国医大学撤消建制并入南阳理工学院。

设立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生化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现代管理系、工艺美术系、数理力学系、国医国药系等9个系,15个专业。

1993年12月

与南阳电大分开办学。

1994年

撤消数理力学系,组建信息工程系。

1995年8月

南阳市政府批准实施千亩土地万人规模的南阳理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当年,学院设置14个专业,共有全日制专科学生近3000人,其中普通生1340人,生源范围实现跨省区突破,面向全国5省(河南、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招生。

1996年1月

第二届教代会通过的《南阳理工学院1996-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学院奋斗目标是:

到2010年,把学院建成豫西南培养高层科技专门人才的最主要的区域性中心综合高校。

全面启动院内综合改革。

院系调整。

化学工程系与生化工程系合并组建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与工艺美术系合并组建建筑与艺术工程系;撤消现代管理系,组建人文科学系;信息工程系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更名为机械与电气工程系;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实验中心。

1997年10月

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

1998年

撤消建筑与艺术工程系,成立建筑工程系和工艺美术系。

至1998年底,先后成立了建筑设计研究所、网络中心、计算中心、CAD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化技术研究所、中込语言研修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

1999年

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对院内教学机构调整。

撤消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工艺美术系更名为艺术设计系。

形成目前的院系格局。

2000年

年初新征180亩土地、投资2亿元的校园扩建一期工程项目开始实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部分专业开始举办本科教育。

专业数量增加到27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到6223人,生源范围扩大到全国19个省(区、市)。

2001年4月

院党委提出“132”发展战略。

第三届教代会通过《<南阳理工学院1996-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总体方案>第二阶段(2001-2005年)实施计划(“十五”计划)纲要》。

2001年9月

学院设置3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个。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超过7082人,其中本科生413人,专科生6669人。

生源范围扩大到全国22个省(区、市)。

扩建校区部分投入使用。

2004年5月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阳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

学院设有10个系,2个教学部,1个成人教育学院,1个软件学院。

2005年

原南阳一师并入理工学院成立基础教育学院,6月24日基础教育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撤消数理教学部成立应用数学系。

2006年3月

学院党委对二级机构进行调整理顺,对处级和科级干部进行调整和聘任。

全院设置党政管理机构17个,群团组织机构2个,教辅及后勤服务机构7个,基层教学单位17个。

2006年12月

学院建校近20年来首次党代会成功召开,选举出由安身健、姚锡远、黄荣杰、郭建生、刘荣英、刘振山、黄林江、董至仁、周礼春等9名委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南阳理工学院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出由黄林江、赵中然、李晓彦、卢志文、李厚刚等5名委员组成的中共南阳理工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三、现任领导

校党委书记安身健

主持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

院长、党委副书记姚锡远

主持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

校党委副书记刘建

负责校党委常务工作;分管组织(统战)部、人事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政治理论教学部、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联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校党委委员、副院长郭建生

分管教务处、科研处、国际交流处、招生就业处、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建筑设计院和校医院。

联系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刘荣英

分管财务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学生生活服务中心。

联系商学系、软件学院。

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黄林江

主持院纪委、工会全面工作;分管监察处、审计处、工会、保卫处、物业服务中心。

联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外语系、土木工程系。

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周礼春

主持党委组织(统战)部全面工作。

联系艺术设计系、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院长助理陈世云

协助刘建同志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助郭建生同志分管招生工作。

联系音乐系、体育教学部。

院长助理肖泽昌

协助刘建同志分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联系建筑系、应用数学系。

院长助理张伟

主持院长办公室全面工作。

联系文法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

 

四、机构设置

机构分类查看

党政管理机构

∙党委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纪委(监察处)

∙人事处

∙教务处(实验设备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财务处

∙科研处(高教研究室)

∙国际交流处

∙招生就业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校友总会办公室)

∙保卫处

∙基建处

∙后勤管理处

∙审计处

∙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群团组织机构

∙工会

∙团委

教辅服务机构

∙计算机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图书馆

∙学报编辑部

∙建筑设计研究院

后勤服务机构

∙物业服务中心

∙学生生活服务中心

∙校医院

 

五、系情简介

一、系情介绍: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成立于2000年5月,设有四个普通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我系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助教17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36人。

目前在校学生1200余人。

我系下设四个教研室:

电子信息技术教研室、自动化技术教研室、电气技术教研室、电工电子技术教研室,承担我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及全院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课程。

现有大学物理与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电子信息控制技术及电气技术四个实验中心共计20个实验室,拥有设备资产约500万元,其中PCB制版设备为德国进口,在国内高校属于领先水平。

2003年大学物理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通过河南省实验室水平评估,现为南阳理工学院实验示范中心。

一流的实验设备是实现我系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坚固基础,为我院电子、机电、计算机、生化类专业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验场所。

建系以来,我系在“厚德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的激励下,始终重视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最具发展潜力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南方外资、高新企事业单位的广泛青睐,教学效果显著。

我系学生在2001年代表学院参加的“索尼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我系教师在2003年“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荣获优秀征题奖,2007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省级奖项5个,2008年获第九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

2008年我系有16名毕业生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近几年我系的科研工作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该系教师完成科技立项18项,其中16项通过省科委技术鉴定,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实现横向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CN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

已完成院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正在进行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是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

我系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六、系师资队伍介绍

电子信息教研室骨干教师介绍

高有堂

高有堂: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10生,河南周口人,教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

曾主持和完成省部级科学研究课题5项,和企业研究单位横向课题7项,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2项,曾指导学生参加“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等大型国家级赛事中获得一、二奖多项。

本人曾获得“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优秀征题奖,“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优秀辅导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9篇,编著出版教材5部。

陈华敏

陈华敏:

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3月出生,讲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南阳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现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

主讲课程:

《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技术》等;参编教材两部;发表论文7篇;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教改项目三项;参与的科研项目《电工多用表的开发研制》曾获南阳市科学进步二等奖,曾获院级优秀教案一等奖、三等奖,学院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院教学优秀奖等\等奖。

乔建良

乔建良: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生,副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取得科研成果奖2项,参与出版教材3部。

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EI收录5篇。

田思

田思:

男,汉族,1967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图像融合及相关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工作。

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取得科研成果奖2项,参与出版教材3部。

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

牛军

牛军:

男,汉族,1971年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目前参与国家973计划子课题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曾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级鉴定成果2项,地级鉴定成果3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4项并出版专业教材2部。

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5篇。

李鉴

李鉴:

男,汉族,1976年生,中共党员,河南南阳人,讲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在是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编教材3部,发表专业论文10篇,其中有3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

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参与省科技厅科研项目2项。

张宏伟

张宏伟:

女,汉族,1967年生,无党派人士,本科,高级实验师。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由SCI收录,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三项。

专业领域研究方向:

电子设计自动化硬件设计检测及软件编程设计。

主讲课程: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电视机原理与技术、电子CAD。

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优秀论文奖和先进教职工等多项荣誉。

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骨干教师介绍

朱清慧

朱清慧:

女,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生,河南社旗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现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主任。

专业领域研究方向: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专业特长:

控制系统设计。

主讲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和专业英语等课程。

曾获院级教改成果奖、教改论文奖、省市科技进步奖、先进教职工及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黄大勇

黄大勇: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生,河南南阳人,讲师,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智能检测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编教材3部,发表专业论文10篇,其中有4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

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参与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曾荣获院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主持和参与院级教改项目2项,科研项目3项,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等奖。

张戈

张戈: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生,讲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及智能仪器测试方向;主讲《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等课程。

参编教材一部;发表论文5篇;参与市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曾获院教学优秀奖以及优秀教改论文奖等\等奖。

郭建昌

郭建昌: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

先后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院级项目一项。

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和通信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张燕

张燕:

女,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生,讲师,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微电子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型半导体器件开发及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主讲《微电子技术基础——双极、场效应晶体管原理》、《微电子技术专业英语》、《通信原理》等课程,参与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已发表相关科技论文四篇。

尉乔南

尉乔南:

男,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生,助教,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

本科专业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方面为电子技术;主讲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光学工程;曾电子类论文两篇。

自动化教研室骨干教师介绍

翟天嵩

翟天嵩:

女,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副教授,硕士,现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助理。

主要研究方向:

智能控制与智能仪表。

专业特长:

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主讲课程:

伺服系统、自动化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

发表各类专业论文二十余篇,编写教材三部,参加省级科研项目并通过省级鉴定三项。

曾荣获院级教学优秀奖,南阳市科技进步奖,省级科技进步奖,以及“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工”等荣誉称号。

盖晓华

盖晓华:

女,汉族,1967年生,山西浮山人,副教授,硕士,自动化专业教师。

专业领域研究方向:

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

主讲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过程控制工程等课程。

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刘叔军

刘叔军:

男,汉族,1962年生,黑龙江宝清人,教授,硕士,自动化专业教师。

专业领域研究方向:

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

主讲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和智能控制等课程。

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殷华文

殷华文:

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过程控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5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项,南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建设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伺服运动控制实验室等;获学院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次,专业教学之外注重对学生孝悌忠信品德的培养,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孝经》、《大学》、《老子》等中华文化经典,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等奖。

崔世林

崔世林: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生,讲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图像处理,主讲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先进控制等。

参编教材两部;发表论文20篇;先后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科研项目2项,主持院级项目一项。

田斐

田斐:

女,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生,讲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主讲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Ⅰ、自动控制原理Ⅱ、自动控制系统等,研究方向为交直流电机的运动控制系统。

发表学术论文10篇,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教改项目一项,先后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校级科研项目一项,主要从事自动化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田金云

田金云: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生,讲师,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过程工程;主讲课程:

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自控原理,检测技术;参加横向项目3项,发表论文5篇。

刘忠超

刘忠超: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生,讲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

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信息技术与网络应用。

主讲课程为控制系统CAD、MATLAB和专业英语等。

曾获院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RoboCup公开赛中型组比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刘勇军

刘勇军:

男,汉族,1979年生,重庆通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毕业,本科,学士学位。

现从事可编程控制器的实验教学及实验研究工作。

电气教研室骨干教师介绍

张凤蕊

张凤蕊:

女,汉族,1970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副教授,硕士,现任电气技术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

专业特长: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的研究及设计。

主讲课程:

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等。

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编写教材四部,参加省级科研项目并通过省级鉴定多项。

曾荣获院级教学优秀奖,南阳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称号。

卢峥

卢峥:

女,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生,讲师,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讲课程:

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专业英语、MATLAB仿真应用等,研究方向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电机的运动控制系统。

发表学术论文5篇,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教改项目一项,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肖东岳

肖东岳: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生,助教,郑州大学电气技术专业毕业,本科,学士学位,现从事电子电气工程系电气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教学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气设计及CAD,电气测量。

陈居现

陈居现: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生,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