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727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浙江专用.docx

浙科版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浙江专用

学考章末检测卷(九) 

第九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D.内环境

D [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D正确。

]

2.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A.血液B.体液

C.组织液D.细胞内液

C [由于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因此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组织液。

]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D [①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

4.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肾小管内的液体B.消化道内的液体

C.突触间隙的液体D.线粒体内的液体

C [肾小管内的液体是原尿;消化道内的液体是消化液;线粒体内的液体位于细胞内液,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A、B、C均错误;突触间隙内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正确。

]

5.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C.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

D.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C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A正确;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B正确;神经元胞体上的短突起称为树突,长突起称为轴突,C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可产生兴奋并能将兴奋沿轴突传送出去,D正确。

]

6.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

A.血浆B.组织液

C.淋巴D.细胞内液

A [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中,A正确。

]

7.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的合成B.受精作用

C.H1N1病毒的增殖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D [血浆蛋白的合成在细胞内核糖体上进行,A错误;受精作用在输卵管或体外进行,B错误;H1N1病毒的增殖在宿主细胞内进行,C错误;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在内环境中进行,D正确。

]

8.蝎毒能选择性地破坏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用适量的蝎毒处理蛙坐骨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并测量,膜电位的变化是(  )

A.有去极化、无复极化B.无去极化、有复极化

C.无去极化、无复极化D.有去极化、有复极化

C [钠离子通道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关,适量的蝎毒处理蛙坐骨神经,会抑制去极化过程的发生,也就没有复极化,C正确。

]

9.能分泌生长激素的腺体是(  )

A.下丘脑B.甲状腺

C.垂体D.性腺

C [能分泌生长激素的腺体是垂体,C正确。

]

10.下列病症中,由于激素缺乏引起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抗维生素D佝偻病

C.巨人症D.呆小病

D [呆小病是一种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病症。

]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

A.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D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

]

12.冬泳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右图曲线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④汗液的分泌量

A.②③B.①④

C.②④D.①③

A [在寒冷条件下,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

同时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促进新陈代谢,使各组织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

]

13.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调节激素调节控制腺垂体

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对肌肉增生有重要作用

C.神经垂体分泌的催产素有强大的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D.神经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D [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分泌相关的促激素;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物体生长、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催产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分娩;促甲状腺激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

]

14.下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

B.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C.在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属于反射

D.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四个突触,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 [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A项错误;①为感受器,能接受一定的刺激,而不是各种刺激,B项错误;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在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项错误;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四个突触,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率大于在突触处的传递速率,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项正确。

]

15.如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家兔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②A、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③B的变化对A有反馈调节作用 ④B物质是由睾丸分泌的

A.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

C.①③④正确D.②③④正确

C [切除睾丸后,B激素含量下降,说明B激素是雄性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脂质;A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能是由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

]

16.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B [骨骼肌细胞一般有多个细胞核,A错误;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神经突触,也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B正确;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为神经末梢膜,突触后膜为肌肉细胞膜,二者表面积不同,C错误;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需要足够量的神经递质,D错误。

]

17.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B [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ATP,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

]

18.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不收缩

B.电刺激坐骨神经,同时腓肠肌收缩

C.电刺激腓肠肌,腓肠肌收缩

D.电刺激腓肠肌,肌膜上测不到动作电位

C [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收缩,A错误;电刺激坐骨神经,由于兴奋的传导、传递需要时间,腓肠肌不会同时收缩,B错误;电刺激腓肠肌,可在肌膜上引起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D错误。

]

1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D [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

]

20.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

C.①②D.②⑤

A [腰椎部位受伤,可能伤及反射弧五个环节中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

该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正常。

]

21.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D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的外流所致的,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K+浓度下降,K+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以引起内负外正电位的逆转或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D正确。

]

22.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C错误。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D正确。

]

2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B [人体内的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或器官合成并分泌的微量有机物,故A正确;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代谢起调节作用,故B错误、C正确;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故D正确。

]

24.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注:

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TSH的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增高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使TSH量减少,故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A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产热,在寒冷室外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进入医院立刻抽血体检,甲状腺激素指标会偏高,B错误;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的稳态不会失衡,D错误。

]

25.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C [该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示意图。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②)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③),且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少,故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A项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促甲状腺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B项正确;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③)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会减弱,下丘脑、垂体通过增加①②的分泌量,促进甲状腺激素(③)的分泌,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③)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D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26.(6分)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________,结构________(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________。

【解析】 

(1)①~⑤表示反射弧相关结构,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判断②是传入神经元,结构③为反射中枢,结构①为感受器;

(2)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静息时C处膜内电位为负电位,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后,该处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恢复为负电位;(4)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应在A与B的中点,中点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A、B两点,A、B两点同时产生动作电位又同时恢复静息电位,因此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

【答案】 

(1)反射中枢 ①

(2)单

(3)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4)A与B的中点

27.(7分)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__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________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

【解析】 

(1)下丘脑分泌的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并直接调节细胞代谢的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激素A和B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元素,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与成熟有赖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所以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病。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增加 增强

(3)增加 脑

28.(7分)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

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_______大量内流而形成________电位。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由于体温调节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其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寒冷条件下,人体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沿传入神经元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分析、综合后再沿传出神经元传递到各效应器,引起相应的反射活动。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当人体处于高温外界环境中时,主要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

神经产生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大量内流,从而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 (3)皮肤冷觉感觉器→传入神经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元→甲状腺 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Na+ 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