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12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5.docx

苏教版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5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的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单细胞动物)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其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进而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错误的说法是()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

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以二分裂的增殖方式来繁殖后代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答案】C

【解析】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A正确;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B正确;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以有丝分裂的增殖方式来繁殖后代,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C错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D正确。

【考点定位】抗疟药青蒿素的有关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最新科技成果,要求考生能从题给材料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类试题一般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征。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得到愈伤组织,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答案】D

【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故选:

D。

【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3.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

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

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将蘸过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然后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A错误;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B正确;涂布器灭菌时,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C正确;涂布时,涂布器可以不动,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D正确。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4.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测定的正确的表述是

A.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B.至少接种一种细菌

C.接种一个细菌D.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这些条件是:

一种细菌、恒定容积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定时测定细菌总数。

在这些条件下,才能测定出细菌的生长规律。

测定时只能用一种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变化规律表达微生物的生长;恒定容积是给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环境;液体培养基才能通过样品推测细菌总数。

若接种多种细菌,则会发生种间斗争而不能测定一种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在接种时,要保证一定的接种量。

5.某生物制品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中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

据此,以下的分析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温度控制不适,初级代谢产物转化成了次级代谢产物

B.溶氧不足,导致发酵生产过程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

C.通气量过多,改变了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

D.错误地表达了控制谷氨酸合成的基因,其内含子被转录,导致pH呈酸性

【答案】B

【解析】考查发酵工程的知识。

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如果是正常发酵,谷氨酸棒状杆菌不会产生乳酸,所以乳酸不是次级代谢产物。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没有内含子,p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产物是乙酰谷氨酰胺,所以D错。

当氧气充足时,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正常代谢产物谷氨酸。

当氧气不足时,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异常代谢产物乳酸或琥珀酸。

所以C错。

6.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包括四个时期,其中微生物的增长接近“J”型增长的是()

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答案】B

【解析】调整期是指刚接种到培养基中的细菌,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的调整或适应的过程,此时一般细菌不立即开始分裂繁殖。

对数期的细菌进入快速分裂阶段,细胞数目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增加。

因此,一个细菌繁殖n代,可产生2n个细菌,这时期细菌的生长接近“J”型增长。

稳定期细菌随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物质的积累、pH的变化等,细菌分裂速度下降,死亡数目逐渐增加,整个培养基的新增细菌与死亡的细菌数目达到平衡。

衰亡期细菌死亡率高于繁殖率,细菌数目在下降。

7.属于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有()

A.激素、色素B.抗生素、毒素

C.ATP、维生素D.青霉素、四环素

【答案】C

【解析】初级代谢产物有:

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次级代谢产物因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主要有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8.用稀释涂抹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A.比实际值高B.比实际值低

C.和实际值一致D.可能比实际值高,也可能比实际值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而样品稀释度无论多高都很难使其中的细菌都单个分布于培养基上,故计数结果比实际值低。

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稀释涂抹平板法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玉米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中和栽培中作了大量的研究。

如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繁殖原理上分析,A→D属于无性生殖

B.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

C.E→G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一般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即应用于大田生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D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从繁殖原理上分析,属于无性生殖,A项正确;植株D为正常玉米植株,而G是为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其染色体组数为正常玉米植株的一半,B项正确;E→G表示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项错误;E→F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的过程,由于单倍体植物长的弱小,高度不孕,所以其在大田生产中一般没有直接使用价值,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10.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其含有()

A.NaNO3B.KClC.酵母膏D.纤维素粉

【答案】D

【解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即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有纤维素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生存下来,而其他杂菌不能利用纤维素,而被淘汰,故选D。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基

【名师点睛】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11.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答案】C

【解析】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A、B项正确;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C项错误;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D项正确。

【考点定位】刚果红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12.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A.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对分离的菌种做进一步的鉴定

C.培养基中还缺乏酚红指示剂作细菌的营养物质

D.若指示剂变蓝我们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进入酚红指示剂后,氨可以使指示剂呈红色,据此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别尿素分解菌,B正确。

点睛:

熟记筛选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的步骤:

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

13.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所用培养基是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B.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C.每隔2d统计一次菌落数,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D.称取土壤、稀释土壤溶液、涂布平板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为了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只能含有尿素一种氮源,目的是淘汰不能分解尿素的其他微生物,A正确;样品的稀释度越高,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数目就越少,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B正确;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C错误;为了减少被杂菌感染的机会,在称取土壤、稀释土壤溶液、涂布平板都要在火焰旁进行,D正确。

考点: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

【名师点睛】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原理:

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

②方法:

用计数板计算。

③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①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操作:

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③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14.若将某种细菌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如下图),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具有抗生素A和抗生素A两种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A错误;在三组实验中,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而另一组实验是无细菌的条件,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此方案中包含三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一组空白对照实验只有细菌(用不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因此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正确;此方案中包含四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另外两组只含有抗生素,这样没法确定抗生素的作用,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特别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15.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

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

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烧灼管口一周。

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立即将接种环抽出。

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⑥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斜面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

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烧灼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⑤③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⑦⑥

【答案】B

【解析】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面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烧灼管口一周;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立即将接种环抽出;⑥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曲线;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烧灼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故选B。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接种过程

16.高压蒸汽、火焰灼烧、酒精依次杀灭哪些部位杂菌

A.培养基、接种环、手B.接种环、培养基、手

C.高压锅、培养基、接种环D.培养基、高压锅、接种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高压蒸汽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火焰灼烧常用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的灭菌,酒精则用于杀灭手部位的杂菌。

考点:

考查灭菌的不同方法。

点评:

难度较小,熟记灭菌的方法。

17.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手、接种针要分别用高压蒸汽、火焰灼烧、酒精进行无菌处理

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

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AB

【解析】培养基、接种针、手要分别用高压蒸汽、火焰灼烧、酒精进行无菌处理、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平均值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所以A、B选项符合题意。

18.耐热性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质粒B.芽孢C.细胞质D.核糖体

【答案】B

【解析】,芽孢是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芽孢形成过程中会合成大量的能使芽孢中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形成稳定而耐热性强的凝胶的物质,有很强的耐热性。

19.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自生固氮菌

A.④②③B.④③①C.④①②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固氮菌的氮源是氮气,所以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④固氮细菌可以生长;霉菌是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后,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放线菌,但是不抑制真菌,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出②霉菌;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霉菌,所以可以筛选③放线菌,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支持特定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分离培养基,利用这个原理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20.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答案】C

【解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1.平板划线操作时划出了五个区域,适宜培养后,观察结果是()

A.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增加

B.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

C.五个区域内的菌落数差不多

D.中间区域较多,两端区域较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出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即菌落。

因此,除了第一次划线样品中获取菌种,以后的每次划线都是从上一次划线获取菌种,从而达到稀释分离的目的,最终得到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为菌落,故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所以B正确。

考点:

平板划线法

【名师点睛】平板划线法注意事项:

(1)接种环的灼烧

①第一次划线前:

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

②每次划线前:

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③划线结束后:

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再进行操作,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2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愈伤组织③形成根、芽④脱分化⑤再分化⑥植物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④⑤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④脱分化→②愈伤组织→⑤再分化→③形成根、芽→⑥植物体。

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植物的组织培养

2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

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应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故A项错;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PH应有所不同,故C项错;在以尿素为唯一尿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故D项错。

考点:

本题综合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知识。

24.下面不属于分离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固体培养基B.都需要一定种类的无机盐

C.都需要葡萄糖作为碳源D.都要调节P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离微生物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用的是MS固体培养基,故A正确。

它们都需要一定种类的无机盐,故B正确。

植物组织培养基不用葡萄糖是一定的蔗糖,故C错误。

都要调节pH,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5.下列哪些特征与微生物代谢不符(   )

A、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         B、能迅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严寒、酷暑中代谢均异常旺盛     D、代谢异常旺盛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一般是单细胞生物,而细胞又是非常微小的,因此微生物的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正是由于微生物的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它才能迅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使得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因此选项A、B、D都与微生物的代谢相符;微生物在严寒、酷暑中代谢均很微弱,因此选项C是与微生物的代谢不符的。

应选C。

二、综合题

26.(12分〕某厂对苹果进行深加工的菌种得由筛选及生产流程如图甲所示.

〔l)苹果压榨过程中加入酶可提高榨汁率;图甲中发酵罐I进行的代谢反应式为;发酵罐II需接种菌,与发酵罐I相比,需要不断通入。

(2)图乙表示发酵罐I、II中主要物质的变化,曲线代表酒精的变化.可用试剂检测酒精的有无。

(3)为获得用于生产的理想的酵母菌种,需向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进行选择培养,培养时平板须倒置,可防止;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

【答案】

(1)果胶

(2分)醋酸氧气

(2)②酸性重铬酸钾(3)酒精和酸培养基表面冷凝水过多而造成其他微生物的渗透(2分)培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可能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l)苹果压榨过程中加入果胶酶可提高榨汁率;图甲中发酵罐I进行的代谢反应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关系,所以应写出葡萄糖在酶催化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反应式。

发酵罐II要产生醋酸,需接种醋酸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2)发酵罐I中开始有氧气,几乎不产生酒精,之后氧气消耗完,酒精产生越来越多,之后在发酵罐II中接种醋酸菌,酒精逐渐变为醋酸,则酒精量逐渐减少为0,所以图乙中曲线②代表酒精的变化,检测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看是否出现灰绿色现象。

(3)理想的酵母菌应选则耐酸和乙醇的菌种,所以应在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和酸进行选择培养,培养时平板须倒置,可防止培养基表面冷凝水过多而造成其他微生物的渗透;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培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可能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以及微生物的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7.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

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的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

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 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