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05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docx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练习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全国卷】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由此可知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

第2题,结合上题可分别计算出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

【答案】1.A 2.C

【地方卷】

  (2016年天津卷,5)读下图,回答第3题。

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2000年降低较快。

【答案】D

  (2014年福建卷,5~6)人口抚养比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4~5题。

4.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5.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

第5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的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

【答案】4.D 5.B

考点2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地方卷】

  (2018年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较多,这和当地多青壮年男性从事的产业结构有关。

政局动荡时,青壮年男性所占比例会下降,自然灾害对男女的影响区别不大,生育观念影响0~4岁婴幼儿的比重。

第2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多为重工业或采掘工业,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具有类似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北美、西欧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南美洲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1.C 2.B

  (2017年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第4题,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守农村,故人口迁移是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

【答案】3.A 4.B

  (2015年福建卷,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5~6题。

5.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口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差异最大,a方案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比c方案小得多。

第6题,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

【答案】5.D 6.B

考点3

人口迁移

【全国卷】

  (2018年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人口;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图中只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故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

重庆市位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答案】1.C 2.D

  (2016年全国Ⅲ卷,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故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产业转型升级。

第4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

第5题,“质量型”人才,技术水平高,主要分布在知识、技术等水平高的产业。

【答案】3.A 4.C 5.D

【地方卷】

  (2018年海南卷,10~11)常住人口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6~7题。

6.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7.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第6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

第7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根据材料“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可知,人口迁入较多,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6.B 7.C

8.[2018年天津卷,13(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解析】读图可知,攀枝花各地人口密度差异大;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其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答案】特点:

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2016年浙江卷,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9~10题。

9.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10.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9题,解答该题首先需要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同时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发展。

第10题,人口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并没有净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9.D 10.C

  (2015年山东卷,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1~12题。

1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第11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第1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乡的协调发展;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

【答案】11.C 12.A

  (2015年北京卷,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13题。

1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征。

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

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地的区牵挂远大于北方地区,说明南方地区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北方地区高;与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仅向北京、上海迁出的人口比例较高;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

【答案】C

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以我国的生育政策变化和人口数量变化及与其他地区对比数据为背景,考查“三率”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原因和规律

熟悉各类人口统计图,关注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应用基本知识和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以统计图形式呈现,考查人口问题判断、影响、原因和措施

人口迁移

以示意图或情景呈现,考查人口迁移方向、流量等特点,以及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2.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自然增长率>0(图中A~B段):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图中B点):

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图中B~C段):

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图中C点):

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

类型Ⅰ(“高—高—低”型)

类型Ⅱ(“高—低—高”型)

类型Ⅲ(“低—低—低”型)

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状况

速度

慢,波动较大

快,表现为前期加速后期降速

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4.人口增长模式空间差异

地区

代表地区

增长模式

原因

发达国家或地区

欧洲和北美

类型Ⅲ(“低—低—低”型)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亚非拉

类型Ⅱ(“高—低—高”型)

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中国

基本实现由类型Ⅱ向类型Ⅲ转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题。

1.该国人口增长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演变顺序一般为原始型(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和现代型(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甲、乙、丙、丁情况,可判断答案。

【答案】D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回答2~3题。

2.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省份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3.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积累实践经验成长起来的。

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少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少

D.研发人员数量偏少

  【解析】第2题,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

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完成中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而不是人口数量偏少;完成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答案】2.C 3.A

考点2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自然结构指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指人口的婚姻、家庭、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地域结构指人口地理分布。

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都会反映在人口结构上的变化。

总体而言,随着社会进步,人口结构也不断变化。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数量

持续高增长

保持相对稳定,欧洲甚至出现负增长

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儿童比重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问题的影响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等

劳动力不足,社会、家庭负担重

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生育,适度接纳海外移民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

一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状态。

  下图是每隔五年世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含预测),按年龄分为未满15岁、15~65岁、65岁以上三个区间。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表示的是(  )。

A.未满15岁的人口比重B.15~65岁的人口比重

C.未满65岁的人口比重D.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5.人口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老龄化使人口总负担系数逐渐升高

B.在图示的时间内老年负担系数和人口负担系数呈正相关

C.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D.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

【解析】第4题,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应该是15~65岁的人口比重最大。

第5题,读图可知,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4.B 5.C

考点3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易混辨析】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属于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主导)

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迁移难度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

  (3)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事例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地进行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战争

导致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拓展提升】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迁移与年龄段分布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拆迁搬家在2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分布相对较均匀

B.工作调动以45~49岁年龄段为主

C.随迁家属以65岁及以上年龄段为主

D.学习培训以14岁以下年龄段为主

7.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学习培训 B.随迁家属 C.工作调动 D.务工经商

【解析】第6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拆迁搬家在2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都占有一定比重,分布相对均匀;工作调动在20~49岁都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