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97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重夯施工方案.docx

强重夯施工方案

CB01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

([2011]技案号)

合同名称:

合同编号:

致:

佛山市顺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宝郏段监理部

我方今提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宝郏段第五标工程(名称及编码)的: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措施计划

□工程测量施测计划和方案

□施工工法

□工程放样计划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

□专项施工方案

请贵方审批

承包人:

项目经理:

日期:

年月日

监理机构将另行签发审批意见。

 

监理机构:

签收人:

日期:

年月日

说明:

本表一式5份,由承包人填写。

监理机构审签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份。

目录

1工程概况1

2强重夯处理的目的、标准及编制依据1

3强重夯施工参数2

4强重夯施工程序2

4.1场地平整3

4.2测量放线3

4.3施工步骤3

4.4单点夯击次数控制标准4

5施工质量检验4

5.1强夯、重夯施工后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4

5.2施工质量检验:

4

6特殊情况处理5

7施工设备、机械、人员5

7.1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5

8质量保证措施7

9安全保证措施7

强重夯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2强重夯处理的目的、标准及编制依据

强、重夯法是通过功能转换原理达到加固地基目的的地基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土体强制压缩和挤密,土体被重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

强、重夯施工结束后,从夯击终止的夯面起至其下6m(重夯3m)深度内每隔1m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湿陷系数,并应满足处理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要求。

编制依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

(6)《设计通知单》编号:

PDS-2010-1;

(7)施工图纸:

3强重夯施工参数

3.1强夯施工参数如下:

3.1.1布点形式

夯点布置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布点,第一遍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夯点间距6.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第三遍满堂布置;

第一、二遍夯:

夯击能2000KN·m,锤重20t,底面直径2.5m,落距10m,每点10击;

第三遍夯根据设计要求及试验报告,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m的要求,夯击能800KN·m,采用锤重20t,落距4m,4击/点。

3.1.2消散期

按照强夯试验报告,强夯施工区每遍消散期均为3周。

3.2重夯施工参数如下:

3.2.1布点形式

夯点布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点,一夯挨一夯布置,夯击3遍,4击/遍,夯锤锤重3t,底面直径1.4m;

3.2.2夯击能及落距

桩号41+660.2~41+908.9,第一遍单击夯击能180KN·m,落距6m;第二遍单击夯击能210KN·m,落距7m;第三遍单击夯击能180KN·m,落距6m;

桩号41+908.9~42+408.9,第一遍单击夯击能270KN·m,落距9m;第二遍单击夯击能300KN·m,落距10m;第三遍单击夯击能270KN·m,落距9m。

3.2.3消散期

按照重夯试验报告,重夯施工区每遍消散期均为2周。

4强重夯施工程序

强、重夯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强、重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4.1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的范围不小于施工图纸标定的范围,用推土机将表土剥离堆存后,采用反铲、自卸车配合将表土运至临时料场统一堆放。

平整施工场地并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强重夯施工。

4.2测量放线

每遍夯击前后均需按施工图纸定位放线,用白灰洒出施工区域边线,并测量地面高程。

4.3施工步骤

4.3.1清表完成后根据编完号的夯点布置图放出夯点位置,并洒白灰做标记(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为50mm);

4.3.3测量夯前锤顶标高,确定相对零高度;

4.3.4将夯锤吊到规定高度,脱钩夯锤脱落自由下落;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记录与相对零高度差值。

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150mm,当夯坑底倾斜大于30°时,将夯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4.3.5重复步骤(4),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夯击能量、夯击次数以及每次夯沉量,保证强、重夯质量。

4.3.6换夯点,重复

(2)~(5)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4.3.7在第一遍强、重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后,测出地面高程。

4.3.8强夯一遍夯击结束3周后,按上述步骤逐点完成第二遍强夯夯击击数,二遍夯击结束3周后,调整夯锤落距到4m进行满堂夯(夯击能为800KN·m),完成第三遍夯击。

重夯一遍夯击结束2周后,按上述步骤逐点完成第二遍重夯夯击击数,二遍夯击结束2周后进行第三遍夯击。

4.4单点夯击次数控制标准

4.4.1强夯夯点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重夯夯点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mm,若强夯大于50mm,重夯大于20mm,继续夯击,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4.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4.4.3不因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

5施工质量检验

5.1强夯、重夯施工后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强夯、重夯试夯结束后,应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6m(重夯3m)深度内每隔1m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湿陷系数,并应满足处理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要求。

5.2施工质量检验:

5.2.1检查强夯、重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5.2.2强夯、重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7~10天,在夯实范围内每500~100㎡面积内各夯点之间任选1~2处,自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6m(重夯3m)深度内每隔1m取1~2个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湿陷系数、天然干密度,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6特殊情况处理

6.1强、重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造成破坏;

6.2对强、重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为避免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根据情况采取挖减振沟的防振措施,减振沟的一般尺寸为深3m,底宽1m,边坡1:

0.7,起始位置位于强夯外边缘线外4m;

6.3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弹簧土、坑塘洞穴部位,导致施工难度大或影响施工质量的渠段,根据具体情况上报相应施工方案,如降水、换填等,依据批复的方案进行处理;

6.4在降雨前将夯坑推填平,并使夯击区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雨后对现场积水要立即排除。

7施工设备、机械、人员

7.1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7.1.1强夯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表1强夯投入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

1

液压履带式起重机

RL38

2

良好

2

铸钢锤

20t

2

良好

4

GPS

南方

1

良好

5

水准仪

S32-32X

2

良好

6

塔尺

铝合金

2

良好

7

推土机

T220

2

良好

8

轿卡

2t

2

良好

 

表2强夯主要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强夯机司机

2

2

测量员

2

3

记录员

2

记录夯沉量

4

力工

6

挂钩、扶尺

5

推土机司机

2

6

司机

2

运送人员、设备

7.1.2重夯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表3重夯投入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

1

液压履带式起重机

YTQU60

3

良好

2

铸钢锤

3t/1.4m

3

良好

5

GPS

南方

1

良好

6

水准仪

S32-32X

2

良好

7

塔尺

铝合金

2

良好

8

推土机

T220

2

良好

9

轿卡

2t

2

良好

表4重夯主要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重夯机司机

3

2

测量员

3

3

记录员

3

记录夯沉量

4

力工

6

挂钩、扶尺

5

推土机司机

3

6

司机

3

运送人员、设备

8质量保证措施

8.1设立全面质量保证体系,下设专职质检机构—质检部,质检部内设各专项工程质检工程师;

8.2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施工中应检查夯锤落距、夯击遍数及顺序、夯点间距、夯击范围、前后两遍间歇时间等,确保单点夯击能量符合要求;

8.3详细记录夯点的夯击次数及每击夯沉量;

8.4强、重夯施工中在每遍夯击前,对夯击点放线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夯点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用填料将坑底整平;

8.5施工过程中按要求检查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坑周围隆起量等;

8.6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记录。

做好施工中的检测和记录工作;

8.7地表及夯坑内不得积水,凡夯坑中有积水时,均需及时排除,防止积水浸泡土体,影响下道工序的施工;

8.8雨天禁止强夯施工,晴天时,夯坑尽量裸露晾晒,使土层含水量加速蒸发。

严禁夯坑内带水作业。

8.9严格规范要求和工艺要求作业,强化质量控制,避免返工现象。

9安全保证措施

9.1作业人员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劳动组合;

9.2必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9.3进入现场必须携带规定的安全防护用品,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工作区域;

9.4吊机起重臂活动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9.5夯机驾驶室前要安装安全防护网,测量仪器应架设在距夯机30m以外的地方,夯锤下落位置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距离为20m;

9.6强、重夯施工过程会产生过大震动,要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

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振措施。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会同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勘查,制定相应减震措施。

9.7施工时要随时观察机械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9.8施工按计划有序进行,保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9.9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环境。

9.10每一遍夯击完成对其试验区域采用彩旗圈围,并设“禁入”警示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