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83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

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一工程局中学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月月考)(解析版)

1.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1,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方案作为反应物,达平衡后,使C的浓度仍为wmol·L-1的配比是()

A.4molA+2molBB.3molC+1molD+2molA+1molB

C.3molC+1molD+1molBD.3molC+1molD

【答案】D

【解析】考查等效平衡的判断。

由于是体积和温度不变,所以要满足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1,则最初的投料应该是相同的。

BCD分别相当于是4molA+2molB、2molA+2molB、2molA+1molB,所以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其中AB是等效的,C的浓度是大于wmol·L-1,但小于2wmol·L-1。

C相当于增大了A物质的转化率,所以C的浓度大于wmol·L-1,答案选D。

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

2NO2(g)。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D能说明。

颜色深浅和浓度有关系,所以B能说明。

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所以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变化的,因此A能说明。

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C不能说明。

答案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2mol铁原子②1molFe3+③0.5mol氧④氨的摩尔质量是17g

⑤1L0.1mol/LNH4NO3溶液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⑥0.5mol氮气

A.①②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⑥D.都正确

【答案】B

【解析】略

4.下列关于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有机物B、都不溶于水

C、有一种气态物质,其余都是液体D、有一种是无机物其余都是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得生成物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而氯化氢是无机物,故A错误,氯化氢可以溶于水,故B错误;氯化氢,一氯甲烷都是气态物质,故C错误;氯化氢是无机物,而其他都是有机物,故D正确。

考点: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该考点是高考的常考考点,本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容易。

5.(2015秋•盐城校级期中)鉴别①硫酸镁②氢氧化钠③硫酸铜④氯化钾四种溶液,可用先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来鉴别剩余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蓝色试剂为③硫酸铜,与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②NaOH,剩余两种试剂中与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①,则另一种试剂为④,被鉴别出来的物质顺序是③②①④,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硫酸铜为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

6.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亚硫酸、苯酚溶液区别开,该试剂是

A.KMnO4溶液B.碘水C.溴水D.FeC13溶液

【答案】C

【解析】溴水和甲苯、四氯化碳发生萃取,有机层分别在上层和下层;与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生成,呈棕褐色;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褪色,同时分层,而与亚硫酸反应褪色但不分层;与苯酚生成白色沉淀;故选C

7.下图各装置中,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是(容器中均为稀硫酸溶液)()

【答案】D

【解析】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活性不同的两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

D项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故不能形成原电池。

8.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CO2=2Na2CO3+O2

B.2Na2O2+2SO3=2Na2SO4+O2

C.Na2O2+H2SO4=Na2SO4+H2O2

D.3Na2O2+Cr2O3=2Na2CrO4+Na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中Na2O2体现氧化性,A、Na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故不符合题意;B、Na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故不符合题意;C、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合价变化,Na2O2体现氧化性,故符合题意。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9.卤代烃能发生下列反应:

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

下列有机物可合成环丙烷

的是()

A.CH3CH2CH2BrB.CH3CHBrCH2BrC.CH2BrCH2CH2BrD.CH3CHBrCH2CH2Br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CH3CH2CH2Br与钠以2:

2发生反应会生成CH3CH2CH2CH2CH2CH3,A错误;B、CH3CHBrCH2Br与钠不会生成环状化合物,B错误;C、CH2BrCH2CH2Br与钠以1:

2发生反应能生成环丙烷,C正确;D、CH3CHBrCH2CH2Br与钠以1:

2发生反应生成甲基环丙烷,D错误。

答案选C。

考点:

卤代烃的反应

10.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

是弱电解质的是

A.常温下某

B.常温下0.1mol

溶液的pH=2.8

C.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D.

属于共价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常温下某CH3COONa溶液的pH=8,水解显碱性,为弱酸强碱盐,故CH3COOH为弱电解质,正确;B、常.温下0.1mol•L‾1CH3COOH溶液的pH=2.8,说明CH3COOH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正确;C、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则,盐酸制取了醋酸,所以醋酸为弱酸,弱电解质,正确;D、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有可能为共价化合物,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

11.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贮氢材料——镁铝合金。

这种镁铝合金具有特定的组成,其成分可表示为Mg17Al12。

其贮氢和释氢的原理可表示为:

Mg17Al12+17H2

17MgH2+12A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合金的熔点介于镁和铝的熔点之间

B.Mg17Al12是离子化合物

C.732g的合金能吸收380.8L氢气

D.熔炼制备Mg17Al12时需通入氩气,目的是防止金属被氧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要低,错误;B.镁铝合金Mg17Al12是金属晶体,错误;C.由于氢气的体积的条件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其物质的量的多少,错误;D.由于Mg、Al的活动性很强,所以熔炼制备Mg17Al12时需通入氩气,就是为了防止金属被氧化,正确。

考点:

考查贮氢材料——镁铝合金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为0.1NA

B.常温下,14g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NA个氢原子

C.2.3g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在常温和燃烧时,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D.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NA

【答案】D

【解析】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的物质的量为n(H+)=1L×0.1mol·L-1=0.1mol,A项正确;C2H4和C3H6的最简式相同,所含氢原子数为14g÷14g·mol-1×2NA=2NA,B项正确;0.1molNa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化合价都变成+1价,转移电子数相同,C项正确;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D项错误

13.X、Y二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

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Z2XB.Z2YC.W2XD.W2Y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元素原子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同理,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吸收的能量越多,说明元素原子越难失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弱,X、Y两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X放出的能量大于Y放出的能量.说明X得电子的能力强于Y,非金属性比Y强;Z、W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W吸收的能量大于Z吸收的能量,说明Z失电子的能力比W高,金属性比W强,因此,X、Z之间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推断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注意原子得失电子与能量的大小关系和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的联系,元素原子或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必然伴随有能量变化,就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金属性越弱。

14.市场上有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缺氧症状的便携式制氧器,利用过碳酸钠固体A(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和灰黑色固体B(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反应制得氧气。

某同学对A、B两种物质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在反应①中可能起催化作用B.设计③的目的是制取氧气

C.第②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D.白色沉淀D为CaCO3

【答案】B

【解析】略

15.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醇、甲酸、乙醇、甲酸乙酯几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

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时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甲酸乙酯和甲酸B.一定有甲酸乙酯和乙醇

C.一定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D.几种物质都一定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不能使Cu(OH)2悬浊液溶解,不含羧基、且能与NaOH反应,确定为甲酸甲酯,不能确定有无甲醇。

考点:

物质的检验。

16.(共10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A

2

D

E

G

I

3

B

C

F

H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酸性最强的是,呈两性的是;

(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

(4)在B、C、D、E、F、G、H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答案】

(1)Ne、F、F2、Na(每空1分,共4分)

(2)NaOH、HClO4、Al(OH)3(每空1分,共3分)

(3)HF(1分)

(4)Na、F(各1分)

【解析】有几条周期规律必须记住:

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变小(除去惰性气体元素),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相对的碱性减弱)。

同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变大,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增强(相对的酸性减弱)。

17.(12分)2013年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

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CO2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目前,由CO2来合成二甲醚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化学反应是:

2CO2(g)+6H2(g)

CH3OCH3(g)+3H2O(g)△H>0。

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判断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同时消耗1mol二甲醚

C.v(CO2)︰v(H2)=1︰3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2)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

2NO(g)+2CO(g)

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ΔH0(选填“>”、“<”)。

②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上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3)已知:

CO(g)+2H2(g)

CH3OH(g)△H=-akJ•mol-1。

①经测定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若某时刻、250℃测得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mol·L-1、c(H2)=0.4mol·L-1、c(CH3OH)=0.8mol·L-1,则此时v正v逆(填“>”、“<”或“=”)。

②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CO和2mol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压强比(P后/P前)

0.98

0.90

0.80

0.70

0.70

0.70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答案】

(1)①②B、D(2分,错选1个扣1分)

(2)①<

②(2分)

(3)①<(2分)②4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根据题给方程式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c(CH3OCH3)·c3(H2O)/c2(CO2)c6(H2);②A、容器体积恒定,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不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同时消耗1mol二甲醚,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作平衡标志,正确;C、没有明确正、逆反应速率,v(CO2)︰v(H2)=1︰3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D、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容器内压强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变化,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已达平衡状态,正确,选BD;

(2)①由图像可知温度为T1时反应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快,故温度:

T1>T2,温度为T1时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②根据题给信息知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不移动,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不变,图像见答案;(3)①根据题给方程式和数据计算Q=c(CH3OH)/c2(H2)c(CO)=0.8/0.4×0.42=12.5;由表中数据知250℃时K=2.041,Q>K,反应逆向进行,此时v正<v逆;②根据三行式计算,设转化的CO的物质的量为x,

CO(g)+2H2(g)

CH3OH(g)

起始量(mol)120

转化量(mol)x2xx

平衡量(mol)1—x2—2xx

根据表中数据知达平衡后P后/P前=0.70,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

等温等容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3—2x)/3=0.70,解得x=0.45,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45%。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8.某化学研究小组将锌片和铜片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形成原电池装置。

(1)若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极(填“锌”或“铜”,下同),溶液中的H+移向    极,铜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2)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铜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反应过程中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    g。

【答案】

(1)锌(1分);铜(1分);2H++2e-=H2↑(1分);

(2)Cu2++2e-=Cu(1分);0.1 (1分)

【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锌比铜活泼,所以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1)如果是稀硫酸,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锌,氢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铜电极移动,方程式为2H++2e-=H2↑。

(2)如果是硫酸铜,则正极是铜离子得到电子,方程式为Cu2++2e-=Cu。

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转移0.2mol电子,生成0.1mol铜,消耗0.1mol锌,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是6.5g-6.4g=0.1g。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从网上查得如下信息:

①钠能在CO2中燃烧。

②常温下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得到黑色的Pd。

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时,还原产物可能是碳,也可能是CO,氧化产物可能是Na2CO3。

为验证上述推断,他们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欲用上述装置组装一套新装置:

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能随意控制反应的进行)来证明钠能在CO2中燃烧并检验其还原产物,所用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

(2)若装置D的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C中有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装置D的PdCl2溶液中无黑色沉淀,C中有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有一位同学提出,钠的氧化产物也可能是Na2O,因此要最终确定钠的氧化产物是何种物质,还需要检验C中残留的固体是否含有Na2O,为此,他认为应较长时间通入CO2以确保钠反应完,然后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可确定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Na2O,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jcdabefg(e与f可颠倒)

(2)2Na+2CO2

Na2CO3+CO4Na+3CO2

2Na2CO3+C

(3)将残留固体溶于水,在所得水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向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残留固体中含有Na2O,否则不含Na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首先用F装置制取CO2,然后通入B,饱和碳酸氢钠除去HCl杂质,再通入A,浓硫酸干燥,通入C,与Na反应,最后通入D,检验产物,所以接口顺序为:

jcdabefg。

(2)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说明生成了CO,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2

Na2CO3+CO;装置D的PdCl2溶液中无黑色沉淀,C中有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说明生成了C,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

2Na2CO3+C。

(3)检验是否含有Na2O,应首先除去Na2CO3,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2CO3,利用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溶液显碱性进行检验,向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残留固体中含有Na2O,否则不含Na2O。

考点:

本题考查仪器的连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检验。

20.(16分)面粉增白剂主要包括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和过氧化钙两种物质。

其中过氧化钙(CaO2)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还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鱼池增氧等,还可以作为高温氧化剂。

已知:

过氧化钙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钙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

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钙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

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

实验一:

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1)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试剂B的作用是________。

(2)装置E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请在方框中画出装置图。

(3)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m1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SO2未被氧化、部分被氧化、完全被氧化的V——m1关系式。

未被氧化:

____________,部分被氧化:

____________,

完全被氧化:

____________。

若SO2完全被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2,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SO2反应的特点。

提出假设:

假设1:

反应后固体只有________,证明SO2未被氧化;

假设2:

反应后固体中只有________,证明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3是正确的,简要回答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5)实验过程中SO2的通入量直接影响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浓硫酸 吸收未反应的SO2(各一分)

(2)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分)

(3)V=7m1/30 0<V<7m1/30 V=0CaO2+SO2===CaSO4(5分)

假设1:

Na2SO3 假设2:

Na2SO4 假设3:

固体为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证明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3分)

(4)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即Na2O2将SO2部分氧化(2分)

(5)若CaO2有剩余,固体加水溶解时,过氧化钠能将SO32-氧化成SO

,检验出SO

时不能说明其是过氧化钠与SO2反应生成的(2分)

【解析】

(1)根据装置可知,A是制取SO2的。

但由于生成的SO2中含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也能和过氧化钙反应,所以装置B中的试剂应该是浓硫酸,用来干燥SO2;由于SO2和过氧化钙的反应中,SO2是过量的,所以为了防止SO2对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干扰,则装置D中应该盛放碱石灰,用来吸收未反应的SO2。

(2)由于氧气难溶于水,所以应该用排水法来测量氧气的体积,因此装置图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