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73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名篇名句默写(19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楔子残羹冷炙提防(dī)锲而不舍(qì)

B.罪愆负屈衔冤离间(jiàn)苌弘化碧(cháng)

C.刹那料俏春风罗绮(qǐ)繁文缛节(rù)

D戕害冠冕堂皇糟粕(bò)度长絮大(i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苏轼是一代文豪,也是一代书法名家,他常常以诗赠人,其诗又借其书法得以传播,诗与书相辅相成,深受后世推崇。

②词人想象着只要兰舟启碇,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沉沉、浩如烟海,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内心无比凄楚。

③“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四年多时间,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往往难以一帆风顺,当事业发展顺利、前景看好时,往往心气高,干劲足;当事业发展受挫、进退维谷时,则容易泄气松劲。

⑤西南联大,因苦如斯,尚能使大学精神不绝如缕;放眼当下,真正将涵养性情、孕育灵魂放在重要地位的大学又有几何?

⑥农贸市场关系千家万户,既是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莱篮子”,又是城市管理治理的一张“脸面”,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名片。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高分六号卫星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地观测,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

B.我们要发挥好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履行好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义务,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C.今天我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看到了我少年时代流过汗水的操场、有些陈旧的教学楼、老师们慈祥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

D.肉夹馍是一种广受喜爱的食品,某国总统访华期间,指定要品尝肉夹馍,食后大加赞赏,也因此名扬中外,被誉为中式汉堡包。

4.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写出恰当的句子,使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得到完善。

(4分)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中国人,所以,我要热爱中国。

(2)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

两人曾订有合同,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

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从事律师职业,总不打官司。

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

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概括风景,启下引出历史人物周瑜。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形象地描写了刘裕当年带兵北伐的风采,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有删改)

[注]①尊体:

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了尊体之说。

B.北宋词坛有人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超越前人。

C.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这种做法。

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由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起笔,转而引人文章的中心话题,即北宋词坛的尊体说。

B.第二、三段主要论述苏轼尊体,先述说苏轼对词风的改革,再着重分析他创作上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C.第四段重点论述李清照尊体,比较了李、苏观点和做法的不同之处,指出李清照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思想。

D.文章先指出尊体说的展开大致有两个层面,接着依次从两个层面分析,最后指明两个层面的关系及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了改革,这在当时堪称非常另类的表现。

B.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C.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特征,即音乐性。

D.苏、李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刘建超

间病房里住着两个女人。

略显白胖的女人看上去就是养尊处优经过大场面的人,言谈举止间有着一股说不清摸不透的派。

瘦女人是刚住进的。

医院床位紧,况且还是干部病房。

是胖女人住着寂寞,要求住个伴,得比她年纪大病也比她重些。

瘦女人知道自己是沾了胖女人的光,很感激地对胖女人笑了笑。

病房探望胖女人的人很多。

上午医生查完房,护士刚刚给打上点滴,就有人拎着大包小包看望胖女人。

胖女人对探望的人大都爱搭不理,有一句没一句搭讪着不冷不热的话。

探望的人却极具热心,几乎都关照医生护士要精心治疗护理。

这些人离开的方式也近乎一致,手机一响,不是有会议就是有项紧急公务需他回去处理,一边说着安慰的话,一边匆匆离去。

有时探望的人多,她便挤坐在瘦女人的床边。

瘦女人总是往里挪挪,尽量腾出些地方。

胖女人觉得过意不去,瘦女人善解人意微微一笑。

胖女人说,原打算住院能清静些呢。

瘦女人说,你的工作重要啊。

胖女人不屑地说,哪是我的工作,都是冲我老公的。

你说人家看你吧,平日就没个往,了挺尴尬,不吧又说不过去。

这种例行公事的应酬,没有更好。

瘦女人宽慰她说,也是你的人缘好哇,病了没人看没人探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胖女人露出笑容,那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喽。

瘦女人倒是挺清闲,几天中只有她的丈夫每天下午坐一会儿。

俩人悄悄地说着话,开心处俩人捂着嘴悄悄地笑。

男人的手始终握着瘦女人的手不松开。

男人走后,瘦女人会闭上眼睛,好像还在愉悦中徜徉。

睁开眼睛,便对胖女人笑一笑,笑容里还夹着一丝少女般的羞涩。

胖女人眼中流露着羡慕,瞧你们多好,还像一对年轻恋人。

瘦女人说,当教师的,嘴还行。

我就是被他那两片嘴骗上贼船的。

你俩是教师?

瘦女人点点头,市八中的。

胖女人兴奋地说,我也是八中的校友啊。

瘦女人仔细端详着胖女人,你是不是低我两届的小铁梅呀?

那次汇演你把假辫子给捋下,还随机应变唱打不尽豺狼决不把辫子留长。

胖女人笑了,那你是——瘦女人捋捋额前发丝,认不出吧,我给你们报过幕。

胖女人吃了一惊,你是被称为八中校花的靓靓?

你怎么变得,变化太大了。

瘦女人说,变老了变丑喽。

这就是生活啊。

胖女人说,当时好多男生追你,高年级低年级的都有,我们演出队的女生嫉妒得背后没少骂你呢。

瘦女人笑出声,现在我是扔到大街上也没人要喽。

身体也不行了,说倒下就躺进医院。

小铁梅,你还好吧,听说我住进这病房还是沾了你的光。

胖女人摇摇头,怎么说呢,生活是无忧无虑。

男人是当地的父母宫,别人都羡慕呢,我却越越觉得寂寞无聊。

我住院就是赌气,想让他陪陪我。

他只是头天转了一图,听医生说没啥病,这些天就见不到他了。

瘦女人宽慰她,管着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忙呗。

胖女人甩出一句,他有花花肠子了。

俩女人住了嘴。

探望胖女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各类礼品慰问品以及鲜花堆满了大半间屋。

瘦女人还是只有她的干巴丈夫每天下午陪陪她。

阳光明媚的上午,病房里显出一缕温馨。

忽然,门外涌进一群欢蹦乱跳的学生,吵吵嚷嚷围在瘦女人床边。

老师,你住院怎么不告诉我们?

我们是悄悄地跟着肖老师才找到这儿的。

大虎,你爸在这儿当院长,老师住院你都不知道,该罚。

孩子说着笑着闹着。

叫大虎的孩子挥挥手,老师,今天我们代表全班同学要组织一次阳光行动。

同学们,阳光行动开始。

孩子们欢雀着,把瘦女人的床抬起,瘦女人说,同学们,别闹,这是医院。

大虎说,我跟我爸说好了,他同意。

老师,你一个星期没下床了,我们陪你去沐浴阳光。

孩子们抬着床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翔。

瘦女人幸福地笑着,脸上却挂着晶莹的泪珠。

胖女人看着瘦女人空空的床位,心里也空荡荡的。

羡慕的眼神望着离去的孩子们。

忽然,胖女人掀去身上的被子,起身下床,她也要去晒晒太阳。

(选自《高叫你的名字》)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胖女人要求同病房住个比她年纪大病更重的病人,消解寂寞,而瘦女人心怀感激的健康心态,更反衬出胖女人心理问题的严重。

B.胖女人每天有那么多人热心看望,礼品等堆了大半间屋子,她还是高兴不起,这说明了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

C.小说的表达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胖女人的热闹和瘦女人的清闲对比,显示了她们不同的处境,进而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心情。

D.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孩子病房抬着老师去沐浴阳光,画面温暖,场景感人,这是引发下文胖女人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原因。

10.“羡”在文中有多方面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5分)

11.小说以胖女人起身下床,要去晒晒太阳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文言文阅读(31分)

(一)课内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节选自《苏武传》)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康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节选自《张衡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如引车避匿引:

调转。

B.会论虞常论:

判罪。

C.空以身膏草野膏:

肥料

D.连辟公府不就辟:

征召。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徒慕君之高义也

复举剑拟之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君因我降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十年乃成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是随侍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东西两汉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且鞮侯单于”中的“且鞮侯”是部落名称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被举荐任以官职。

1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文:

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你要见我做什么?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文:

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二)课外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

曾祖绾,为莱州胶水令,因家焉。

齐少孤,依外家刘氏。

举进士第一。

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

“得人矣。

”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

状元给驺,自齐始也。

钱惟演守河阳,请曲赐镇兵钱,章献太后将许之。

齐曰:

“上新即位,惟演外戚,请偏赏以示私恩,不可许。

”遂劾奏惟演。

太后大出金帛修景德寺,遣内侍罗崇勋主之,命齐为文记之。

崇勋阴使人诱齐曰:

“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

”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

太后崩,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裁制军国事。

阁门趣百官贺,齐使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

“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

”有飞语传荆王元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者,捕得系狱,连逮甚众。

帝怒,使齐按问之。

齐曰:

“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

”帝悟,遽释之。

蜀大姓王齐雄坐杀人除名。

齐雄,太后姻家,未更故,复官。

齐曰:

“果如此,法挠矣!

”明日,入奏事曰:

“齐雄恃势杀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

”帝曰:

“降一等与官可乎?

”齐曰:

“以恩废法,如朝廷何!

”帝勉从之,乃抵齐雄罪。

契丹祭天于曲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文忠。

颍人见其故吏朱寀会丧,犹号泣思之。

齐方重有风采,性谦退,不妄言。

有善未尝自伐。

丁谓秉政,欲齐附己,齐终不往。

少与徐人刘颜善,颜罪废,齐上其书数十万言,得复官。

颜卒,又以女妻其子庠。

所荐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后率为名臣。

(节选自《宋史·蔡齐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家焉家:

安家

B.顾宰相寇准曰顾:

回头。

C.举进士第一举:

考中

D.遽释之释:

解释。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B.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C.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D.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齐不畏权势,仗义执言。

钱惟演驻守河阳,请求朝廷额外给他增加一些钱饷,章献太后当即准奏,蔡齐却上表弹劾钱惟演。

B.蔡齐正直清明,品质高洁。

太后修景德寺,命蔡齐作文记述此事,罗崇勋暗中使人引诱,蔡齐却不为名利所动,迟迟不肯撰文。

C.蔡齐处事公正,据理力争。

太后的姻亲齐雄,未经赦免,便恢复官职。

蔡齐坚决反对,皇帝勉强听从,最后让齐雄抵罪。

D.蔡齐庄重有范,谦逊退让。

他不妄言,有善不自夸。

丁谓执政,想要蔡齐依附自己,蔡齐最终也没有如丁谓所愿。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

(2)齐雄恃势杀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17分)

(一)课内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0~21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

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了快慰。

21.下列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它们与上阕的“愁”字呼应,使上下阕由浅人深,浑然一体。

B.“人比黄花瘦”为“帘卷西风”渲染环境气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词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C.“人比黄花瘦”巧妙地将满面愁云的憔悴的思妇和被萧瑟的秋风摇撼的瘦弱的菊花相比,情景交融,意境凄苦。

D.词句由花瘦而延及己瘦,写人瘦胜过花瘦,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二)课外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

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

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

②长卿慢世:

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

慢世:

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2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5分)

23词的最后两句“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英雄,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新中国成立前,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独立斗争的艰苦岁月,千千万万的英雄拋头颅、洒热血,为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又有许多英雄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得全国人民的岁月静好。

可是,我们也看到侮辱、亵渎英雄烈士的事件时有发生:

2017年8月7日,4名身穿二战日军制服的中国年轻人,在著名的抗日纪念地上海四行仓库拍照留念。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日碉堡抗日先烈的英灵前摆造型拍照。

2018年5月5日,“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含有戏谑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内容的短视频,其中含有对烈士侮辱性质的言辞。

网络上,个别人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叫嚣“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将英烈保护上升到法律高度。

以上关于英雄的话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选择一个角度,亮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锲qiè。

C料峭。

D粕pò)

2.A(①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②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改为“烟波浩渺”或“烟波千里”。

烟波浩渺: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③浓墨重彩:

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④进退维谷:

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指进退两难。

⑤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改为“传承不绝”。

⑥休戚相关:

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改为“息息相关”。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3.B(A成分残缺,在“观测”后面加上“能力”。

C搭配不当,“看到”“笑声”不搭配,“笑容”后面加上逗号,把“和”改为“听到了他们”。

D偷换主语,结构混乱,在“也”前面加上“肉夹馍”)

4.①每一位中国人都要热爱中国

②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③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

(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③分别给1分)

5.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C(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7.C(“指出李清照继承了苏轼的思想”无中生有)

8.D(文章没有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的内容,“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