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732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docx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

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归纳与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国际钢铁贸易的新发展。

研究发现,尽管国际钢铁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国钢铁贸易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钢铁贸易“质”和“量”的不平衡,以及国际钢铁企业发展规模的不平衡;在贸易保护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频频运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加强本国钢铁市场的保护,对我国钢铁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构成巨大挑战。

  [关键词]国际钢铁市场 统计分析 钢铁贸易保护

  一、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钢铁产量的迅猛增长,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也随之扩大。

过去五年,全球钢铁贸易额由1999年的126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180亿美元,增长了%。

该期间除2001年全球钢铁贸易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出现较快增长。

如表1所示:

 

  2005年全球钢铁贸易额达3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

过去三年,全球钢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远远高于同期国际钢铁生产增长率,以及世界经济的增产率。

与此同时,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的份额也随之增长。

1999年~2002年,全球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份额约为%和%,2005年该数字分别增长到%和%。

图1给出了2000年与2005年世界主要产品贸易结构的比较情况。

其中,钢铁、化工、燃料矿物等三类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占世界商品贸易的%、%、%提高到2005年的%、%、%。

而其余七类产品的贸易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由此可见,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份额,世界钢铁贸易的增长都保持在相对可观的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世界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钢铁贸易在短期内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国际钢铁贸易发展不平衡

  尽管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国钢铁产业在“质”和“量”上的发展却较不平衡。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钢铁贸易“质”的不平衡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钢铁生产规模上迅猛扩张,但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以中国为例,2005年中国生产粗钢亿吨,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钢铁产业粗放经营的弊端并未改善,2005年钢铁全行业企业多达6686家,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其中消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落后的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粗钢产量最大的4家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仅为%,远远低于日本和欧盟的水平,也低于美国,根本无法发挥钢铁行业所特有的规模经济效应。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在螺纹钢、线材、中厚板等多达15个低附加值钢铁品种的生产上供大于求,而在冷轧薄板、镀层板、不锈钢板、电工钢铁等高附加值的钢铁品种上依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反观欧美等钢铁大国,虽然国内市场已趋近饱和,局部甚至出现萎缩迹象,但依然能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保持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顺差地位,表2列出了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产品出口情况。

从表中不难看出,除中国以外,上述各国高附加值钢铁出口产品的比重都远远超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韩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几乎是初级产品出口量的25倍,德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初级钢铁产品的出口比重都保持在个位数的水平上,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却接近或者超过50%。

特别是日本和美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几乎占到全部钢铁出口比重的60%,远远高于我国的%。

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处于竞争优势,其国际钢铁市场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

  地区和国家之间钢铁贸易发展“量”的不平衡

  2004年全球钢铁贸易量达26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

但从国际钢铁贸易区域分布来看,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不平衡。

欧洲、亚洲、北美洲分别占据世界钢铁进出口的前三位。

如图2所示:

2004年上述三个地区分别占世界钢铁进口的%和出口的%,而其他四个地区钢铁贸易额不到世界钢铁贸易总额的20%。

从钢铁贸易差额来看,钢铁贸易出现顺差的地区分别为欧洲、南美洲,以及独联体地区,逆差地区有北美洲、亚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

其中独联体和北美洲分别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净出口和净进口地区。

从国别构成上看,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韩国、乌克兰、美国、中国台湾、巴西及土耳其分别占据全球钢铁十大出口国地位,共计出口钢铁亿美元,占2004年世界钢铁出口额%。

欧盟、美国、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泰国、日本、土耳其及墨西哥分别为全球十大钢铁进口国,共计进口钢铁亿美元,占全年世界钢铁进口额的%。

根据以上统计发现,各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国家和地区占据世界钢铁贸易的绝大部分份额。

  图22004年各地区占世界钢铁进出口的份额

  国际钢铁巨头的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剧

  进入2000年以后,国际钢铁巨头纷纷掀起并购狂潮,世界钢铁生产逐步向“航母型”跨国钢铁企业集中,以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Steel公司为例。

通过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MittalSteel公司超过欧洲的Arcelor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号钢铁巨头。

年钢铁总产量从1997年的1090万吨一跃为2005年的6300万吨。

2006年6月,MittalSteel公司又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二的Arcelor公司,从而成为世界钢铁行业的“巨无霸”。

表3列出了2000年和2005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排名及产量情况。

从表中看出,国际钢铁生产向大型钢铁企业聚集的趋势尤为明显。

2005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Steel公司钢铁年产量为6300万吨,是2000年世界排名第一的POSCO公司产量的2倍多,2005年全球最大的5家钢铁企业年钢铁总产量甚至超过了2000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的总产量。

由于钢铁行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长期来看,大型跨国钢铁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生产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小型钢铁企业在与大型跨国钢铁公司的竞争中,生存空间将越发严峻。

  表3全球十大钢铁公司产量情况

  三、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区域外钢铁贸易而言,区域内钢铁贸易更为活跃。

以2004年为例,欧盟以1311亿美元的钢铁出口额占全球钢铁出口的%。

其中欧盟成员国内部钢铁出口达1039亿美元,占欧盟钢铁总出口的%,同时占世界钢铁出口额的%。

亚洲2004年钢铁出口额为652亿美元,占世界钢铁出口总额的%,其中亚洲内部钢铁出口465亿美元,占亚洲钢铁出口总额的%,占世界钢铁总出口的%。

可见,亚洲和欧盟钢铁出口的2/3流向内部市场。

从进口方面来看,2004年,欧盟钢铁进口额为亿美元,占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其中欧盟内部钢铁进口额高达亿美元,占欧盟钢铁进口总额的%,占同期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

由此可见,当前国际钢铁贸易中区域内贸易占主导地位。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内贸易壁垒已经大幅度降低,而区域间贸易保护不但未明显消除,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

由于钢铁行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不会轻言放弃,未来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还将持续。

  四、钢铁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1.钢铁产业是遭受贸易保护的“重灾区”

  由于钢铁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且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国家都视其为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统计资料,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在世界各国发起的2743件反倾销案件中有803件出自钢铁行业,占反倾销案件总数的%,位居所有行业之首。

同时期,世界各国发起的139件保障措施案件中涉及到钢铁行业的案件就达21件,占到案件总数的%,仅次于化工产业的25件,居所有行业保障措施案发起数量的第二位。

再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看,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1729件反倾销案中,钢铁行业就有572件。

占到总数的%,与此同时,在139件保障措施发起案中,实施保障措施的案件68件,其中有10件属于钢铁行业,占总数的%,仅次于化工和食品行业居第三位。

以下是1995年~2005年涉及钢铁行业的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和实施比例的统计情况:

由上表得出,钢铁反倾销案无论占全行业反倾销案的发起比例还是实施比例都相当高。

1995-2005年,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的年平均比例为%,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实施的年平均比例为%,在各行业中都是最高的,并且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钢铁反倾销案一旦发起,比其他行业的反倾销案更容易导致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实施。

这也说明各国对钢铁行业保护的程度可见一斑。

  表4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比例

  注:

资料来源于http:

///english/tratop_e/adp_e/adp_#statistics

  钢铁产业贸易保护实施情况较不平衡

  从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以及受害国的分布结构上看:

钢铁行业反倾销诉讼很不平衡。

美、欧等发达国家是运用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的大户。

无论反倾销案件发起数量还是实施数量,美国、欧盟和加拿大都位于世界前三甲。

尤其以美国为最,其钢铁反倾销发起和实施案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甚至比排在后面的欧盟和加拿大反倾销案件之总数还多。

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方面,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受害最大。

特别是中国,1995年~2005年中国共被发起了97件钢铁反倾销案件调查,75件被实施了反倾销措施,而同期中国只发起了5件反倾销案调查,这与其世界第三大钢铁进口国和第四大钢铁出口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有趣的是在以上国家中,南非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了“双高”现象,他们不仅是主要的钢铁反倾销运用国而且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反倾销指控对象,特别是印度,在过去十多年中,其反倾销发起案件总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运用反倾销最频繁的国家。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再也不是一味地处于被动“挨打”境地,他们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正不断增强。

  表51995年~2005年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家

  以及受害国家情况表

  注:

资料来源于http:

///english/tratop_e/adp_e/adp_#statistics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统计发现,尽管国际钢铁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各国钢铁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产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而以欧盟、日本为代表的传统钢铁强国凭借在生产成本、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储备上的优势,仍然在国际钢铁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从国际钢铁贸易的地区和国别分布来看,部分地区和国家占据国际钢铁贸易的绝大份额,而且随着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的日益加快,跨国钢铁巨头垄断国际钢铁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在钢铁贸易保护方面,国际钢铁市场的保护程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特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频频对国内钢铁市场进行干预,针对钢铁行业发起、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案件达到历史新高便是有力证据。

从过去的钢铁贸易争端中不难发现,我国是遭遇钢铁贸易保护最严重的国家。

可以预见,未来国际钢铁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如何增强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保护国内钢铁产业健康发展,将是我国钢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