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661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docx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冀教版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对简单图形的认识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

3、体验简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对简单图形的认识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简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课时】

3课时。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

2、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

【教学难点】

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积木、橡皮、砖块、粉笔盒。

【学习方式】

讲解、引导。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玩积木分类:

挑一挑将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挑出来。

1、小组活动,分积木。

学生可以搭一搭、摸一摸。

2、各自汇报

分的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一方面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面的特点。

           探究与体验

(一)教学例

11、摸一摸

2、印一印

3、描一描

4、比一比

5、分一分

6、议一议    

(二)教学例

27、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说一说

(1)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2)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用手摸一摸挑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可自由发言)

2、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面蘸印泥印在纸上。

3、印的同时沿着边描一描。

4、收集印、描出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感受。

5、按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图片分一分,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

6、联系生活,议一议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可举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7、结合前面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明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点,在印一印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在体上,通过描一描再次体验面在体上,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通过分一分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议一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的物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再次加深面与体的体验,同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实践与应用

1、生活中的“长方形”出示练一练1家庭厨房场景图。

提出问题:

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扩展:

你家厨房或客厅还有哪些物品?

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2、练一练2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方格纸,要求学生描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描的。

3、练一练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色,然后数一数。

运用图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交流。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图形,然后交流方法、比一比谁描的大谁描的小、评价。

 先说一说机器人身上都有什么图形。

学生自由涂色。

数出每种图形的数目。

结合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受面的大小。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总结评价、体验成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情况。

及时做好评价。

学生小组、全班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布置作业:

课本第68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画黑板上认识物体表面课本、课桌、文具盒、粉笔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三角形、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9~70页,认识三角形、圆。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三角形、圆,初步了解圆柱、球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三角形,圆的过程。

3、体验三角形、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重点】

能辨认三角形、圆,初步了解圆柱、球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体验三角形、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球、圆柱。

【教学方式】

讲解、引导。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情境引入:

美术老师做剪纸时,剩下许多好看的纸片。

这纸片的形状很多不同,还能拼出许多种图案呢?

下面我们把这些纸片,按你喜欢的标准分一分。

小组活动、分一分图形。

      巩固已有知识,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和圆辨认三角形和圆。

           探究与体验探究、体验、感悟:

1、总结学生的分法。

2、展示按形状不同分出的图形。

3、尝试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给长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图形也取一个名字,认识三角形和圆。

4、体验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圆的?

5、研究球和圆柱(1)出示球,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觉?

(2)我们爱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两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呢?

(近似的形状)(3)想一想如果把球切成两半,它的切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开的面的形状,验证学生的猜想。

 (4)摸一摸圆柱上面和下面什么形状?

小组想办法验证上面和下面的大小关系。

  

6、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画圆。

  1、汇报

自己分的标准2、讨论按形状的标准分出的图形各叫什么?

3、学生尝试个图形取名字。

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

 

4、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对一的说。

可以结合教室、身边的物品,页可以结合家中或自己看见过的物品。

学生观察,用手摸,发表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体验到球没有平平的面。

小组讨论、交流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的发挥想象,也可简要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

   小组活动(可以画、可以用纸印个印儿,再比较等学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只要有道理即可。

)   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认知冲突,引出三角形、圆的名称。

让学生感受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直观看,摸,让学生充分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体会体会球与圆的关系。

  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自己去思考、解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

       实践与应用   

3、实践与应用1、在方格图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摆一摆(1)用|、|、|摆一个三角形。

(2)试一试试一试,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

(3)扩展:

摆四个、五个……最少用几根小棒?

其中有什么规律?

(可放在课下去探索)4、游戏:

七巧板拼图游戏  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画,同桌比较一下大小。

学生涂色交流评价先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讨论:

最少的含义。

学生试着探索,同桌、小组比较、交流,看谁达到要求并且小棒用得最少。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布置作业:

课本第71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和圆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挂图认识物体三角尺、硬币、纸牌(圆形)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折、剪、拼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2~7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折剪、拼的过程,加深对圆形的感性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方法】

讲解、引导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激趣引入:

出示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

说说自己的感受。

看图讲故事,并分辨其中学过的图形。

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美感。

        探究与体验探究、体验、感悟:

1、先让学生亲自折一折折一折。

(1)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2)把正方形纸折成相等四部分。

(3)用长方形纸折成相等两部分。

(4)探索自己方法的可行性。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折成的两部分大小是否一样。

 2、剪一剪、拼一拼(1)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

(2)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4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4个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

   (3)按下图沿虚线剪开,用剪出的4个“扇形”拼成一个圆。

拼成的圆与原来的正方形比,哪个大?

你是怎么知道的?

  操作:

说一说折的方法,变成什么图形。

(对角折、对边折)方法同上。

操作:

说一说,怎样折和验证的方法(对角折、对边折、量一量画线折多种方法)   独自操作,交流做法,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组合作,先说说怎样剪下来,再去拼。

交流拼成的图形,让同桌看看,并说明自己的做法。

 学生独立拼图2、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拼图,可以拼成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拼,交流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拼图交流自己的理由通过折纸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感性认识,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去想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实践与应用   拓展创新:

用准备好的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说出用什么形状拼成了什么图案?

  独立拼图。

展示作品。

交流做法和作品意图。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布置作业:

课下动手剪一剪各种图形。

板书设计:

剪、拼、折 折纸: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剪纸: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