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510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docx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

创建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材料

跨越--元坝区创建国家级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纪实

  近年来,元坝区委、区政府把畜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小区)为抓手,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新机制、新方法,形成了具有元坝特色的生猪产业发展“三企共建”模式,累计发展示范基地30余个,示范业主(农户)近XX户。

XX年10月,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元坝区为第五批国家级生猪农业标准示范区,该区选择发展势头较好、带动作用强的虎跳、明觉、文村3个乡镇作为生猪示范基地,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认真实施,狠抓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促进了生猪产业长足发展。

XX年1至10月,全区出栏生猪万头,同比增长%,实现猪业产值万元,分别占畜牧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

  XX年10月17日,元坝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顺利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验收,获得“国家级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认证。

10月28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烽在参观卫子沈家阁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后指出,元坝区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畜牧业发展,发展现代畜牧园区的理念新、思路好、机制活,前景广,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倾力打造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

  规模养殖,着力实施标准化生产。

按照“四化一型”的小区建设理念(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型),科学制定了《元坝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高规格建设生猪养殖小区。

坚持以政府引导搭台,招引业主规模建设,建立专合组织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严格执行圈舍建修“六分离六配套”原则,大力推广母猪限位妊娠、高位产床、仔猪保育等现代猪业设施设备,推行园区粪污集中处理、沼气集中供应和粪肥还田统一利用的环保型畜牧业模式,着力培育卫子沈家阁、石井铺新场、黄龙普照、张家刘庄、朝阳灯杆等高端现代生猪集中养殖示范园区,使其成为全区园区(小区)建设先进理念、先进机制示范、先进效果示范,引领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潮流,推动了全区生猪产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严格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五包、五不漏”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机制,高度重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全面推行仔猪骟割双免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积极推行驻场(小区)兽医制度,实施程序化免疫,全程监管和记录规模场(户)饲养管理、疫病诊疗、投入品管理、粪污治理等,建立生猪产品可追溯体系,先后获得省级和农业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猪肉产品出口62项指标中有61项获得日本国抽检合格认可。

沈家阁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为于元坝卫子镇,该园区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根本、以产业化经营为统领、以生态和谐为宗旨、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的现代畜牧业集成示范基地。

园区核心示范区占地600亩,招引务工回乡青年13人,相对集中分户建设标准化猪舍22幢,4800平方米,配置母猪妊娠限位栏168套,母猪高位产床68套,仔猪高位保育栏68套,全面投产可养母猪300头,自繁自养年可出栏优质DLY肉猪6000头,示范带动周边农户100户发展规模生产,全园区常年出栏在10000头以上。

园区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修标准、统一建筑风格、推行场址规划布局和圈舍建修“六分离六配套”原则,坚持人畜分离、猪场远离村庄、人口密集区和住户,突出粪污就地净化利用,将猪场相对集中分户建设在农田、森林及桑果园集中区,配套生物绿化隔离带;坚持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明暗隔离沟,减少污物排放和面源污染;坚持粪尿干湿分离,配套建设足够的升流式厌氧沼气池和干粪存储发酵塔,统分结合开展粪污整治,实行集中供气和粪肥还田,走资源再利用的生态循环发展道路;坚持料水分离,配套安装自动饮水器和自动喂料箱,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坚持母仔分离,配套建设仔猪专用保育栏和隔热顶,确保多产多活;坚持病健分离,配套建设病猪隔离舍和消毒室,确保生物安全,突出生态和谐发展,“人猪共荣”。

园区生产以国家质量体系ISO9000和食品安全HACCP认证为准绳,开展标准化生产。

园区统一饲养品种,以DLY和内四元肉猪为主体,对接生产高端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瘦肉型和地方风味型肉猪;统一饲料采购,严把投入品质量和卫生安全,通过协会招标采购,实行直销对接;统一技术规程,严格“定时、定量、定温、定质”,推行阶段营养和理想蛋白配方;统一疫病防制,实行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和地方传染病程序化预防接种制度,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着力打造出口基地。

园区以村党支部为载体,组建猪业协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宣传党和国家相关鼓励发展政策,扑捉市场前沿信息,组织园区业主与铁骑力士集团、雨润食品开展饲料、肉猪直销对接和订单生产,统一园区生猪品牌注册,统一协会销售,实行分户经营,独立核算。

园区生猪实行自繁自养,并充分利用沼液和猪粪肥等天然资源,与钏琰冻干食品公司联合开展欧洲葱生产,核心户常年存栏母猪15至30头,户均年出栏优质肉猪300至500头,户均常年稳定纯增收3至5万元。

园区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养猪纯收入200万元,种葱收入100万元,就地新增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

目前,园区核心户圈舍建修、养殖设备安装、水、电、路、电讯及治污工程已完工90%,XX年10月底全面投入生产营运。

其他在建的园区也将于明年初投产运营。

  创新机制,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

持续深入开展“三企共建”产业化经营模式,坚持以小(园)区建立的猪业合作社为纽带,引联以玉田种猪场为主的种猪繁育企业、铁骑力士牧业集团为主的饲料销售企业、广元福润公司为主的肉类加工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整合和借助“三企”强大的市场调控、信息通达、资金实力的优势,合力建设生猪产业发展基地,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基地农户通过“三企共建”机制,可以享受购买种猪低于市场价50元/头,享受饲料直销供应带来的低于市场价300-500元/吨或赊销饲料,享受肉类加工企业保护性收购价格和高于同期收购执行价元/公斤,享受合作社直销生猪减少中间环节利润30-50元,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增值,养殖户每出栏1头生猪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净增利润80-100元,达到生猪养殖的最低利润点,最大限度保护了养殖户的利益,形成了从猪源购买、饲料供应、饲养管理、产品销售完整的产业链。

在生猪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元坝区着力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成功引进了全国肉类加工龙头企业整体收购了川北肉联厂,组建了广元福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国家先进的加工生产流水线,并成功进行了一、二、三期技改扩建,年加工生猪能力达80万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猪肉产品认证和中国质量论证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远销俄罗斯、香港、日本等地,公司总部雨润集团也在香港成功上市,其产业发展龙头作用愈来愈显现,为全区生猪产业的更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公司与基地农户签定生猪收购合同,实行订单收购,并对签约农户实行当日24小时收购价格最高限额的保护性政策,确保项目农户真正从项目上获得效益。

二是狠抓基地,大力发展养殖小区。

全区已建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80个,其中生猪示范园区5个。

累计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户3500余户,占全区养猪总户数的%,其中1000头以上场(户)140个。

规模饲养户出栏生猪占全区出栏总量的40以上。

三是优化品种,全力提升生猪品质。

建立起了以玉田、天雄、沙坝、沈家阁、文村等5个外二杂母猪制种场,基础母猪群达到700头,年可向社会提供外二杂母猪6000头以上,优质商品仔猪7000头以上,为全区生猪品种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完善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猪业专合组织,先后组建猪业合作经济组织8个,发展会员农户近XX户,在协会的带动下,有效地实现了生猪良种、良舍、良法、良料、良防、良销的对接,架起了养猪农民与市场联接的“桥梁”,受到会员农户的广泛认同。

五是回引业主,积极发展招商猪业。

区政府把猪业发展列为全区对外招商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敲门招商、项目推介等方式,积极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培育猪业经济业主大户,目前全区累计回引兴建2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业主达到230户,年出栏生猪达万头。

  整合项目,多渠道化解资金缺口。

一是用好用活项目资金。

坚持项目资金打捆使用,整合产业化扶贫、新村建设、农村交通、土地治理、农村能源等项目资金,把资金重点投向确立的明觉、虎跳、文村3个项目示范乡镇,重点支持农民自己办不到的,必须用项目资金解决的圈舍修建、沼气建设、种猪引进、人居环境改造、交通条件及技术培训等,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是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生猪产业涉及的用地、用林、用电等问题实行最大限度的优惠,减收或免收有关费用。

三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

区信用联社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年出栏生猪在50头至100头不低于3万元、出栏生猪在100头至300头不低于5万元、出栏生猪在300头至500头的大型养殖场不低于7万元、出栏生猪在500头以上的特大规模养殖场不低于10万元的信贷标准,切实加大了对生猪产业发展的扶持。

四是激活民间资金。

鼓励区内有实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养殖户争当业主,领办或联办规模养殖场,把闲散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增加对产业的投入。

五是引联企业参与。

鼓励龙头企业、饲料厂商参与生猪产业基地建设,把生产车间前移,服务前靠,与养殖户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配套,全区累计投入标准化基地建设资金6460万元,占计划投入的%。

  强化服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利用“元坝畜牧”信息网,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生猪市场行情,有效地规避因信息不畅引起的压级压价等现象,通过畜牧产业形势分析、新闻发布等手段和形式,吸引陕西、安徽、重庆等地客商参与全区生猪等畜产品流通,打破行业垄断,活跃流通市场。

积极组织外出参观和通过召开畜牧业现场流动会观摩,学习区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开拓干部、农民视野,鼓励和支持畜牧行业技术人员创办或联办科技示范养殖场,给养殖户以现身说法,言传身教,促进了畜牧经济由传统粗放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

  多方联动,共推产业持续发展。

区政府专门成立生猪产业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生猪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设计、目标制定和考核奖惩等。

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委农工委等部门加强对各乡镇生猪发展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查督办,严格实行跟踪问效。

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联挂龙头企业制度,协助企业解决好用水、用电、流动资金等具体困难,积极帮助达产生产,使企业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继续深入开展副县级领导及区级部门帮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和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联系养殖大户活动,深入养殖户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区新闻媒体加大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的宣传报道力度,大造声势,带动发展,营造全区上下共推生猪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再鼓干劲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天道酬勤。

通过标国家级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全区生猪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农村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启动了畜牧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全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步伐。

生猪品质持续优化。

全区常年存栏能繁母猪3万余头,其中外血良种母猪1万余头,内三杂母猪万余头。

全区瘦肉型生猪覆盖面达到98%以上,其中外三元杂交面达到30%,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达到62%以上;现代猪业初具雏形。

突出以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狠抓规模大户培育,强力推进小区建设步伐,全区生猪产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散养向集中规模饲养的现代畜牧业转变;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

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组建了广元福润公司,融资建成了广元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川北种猪场,引联加工企业、种猪繁育企业、饲料供应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形成元坝特色的“三企共建”产业模式。

累计培育文村、虎跳、玉田、明觉、黄龙等猪业经济专合组织8个,发展会员农户XX余户;建设理念日臻成熟。

总结提炼了小(园)区建设“六分离六配套”、“六对接八统一”等技术规范,科学制定了《元坝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和《元坝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严格执行粪污治理配套措施与圈舍修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启动的“三同时”原则,广泛推广农业循环利用,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谈到元坝区创建国家级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取得的成功经验时,元坝区区长张寿于告诉记者: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第二,制定技术标准,规范操作程序。

建立健全了全区生猪标准体系,从选种、兽药、饲料、用水、防疫、饲养、屠宰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对元坝生猪生产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第三,注重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牧。

我们与四川农大、省畜科院、草科院、绵阳铁骑力士牧业集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协议,不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深造,总结提炼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五统一”管理模式,标准化圈舍修建“六分离六配套”技术规范,生猪标准化饲养“八推八化”技术规程,有效增加了生猪产业的科技含量,为生猪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区委区政府多方想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项目投入力度。

第四,注重机制完善,实施产业化运作。

成功引进南京雨润集团收购原川北肉联厂组建了广元福润食品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亿元完成三期技改扩建,年屠宰生猪能力达80万头以上,成为引领全区乃至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第五,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项目投入。

第六,坚持规模经营,着力打造标准化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小区)。

第七,强力实施源头管控,确保动物防疫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