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6133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9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docx

图说牛病防治新技术

第一章牛病的预防

第一节防止病原传播

一、牛场防疫体系的建立原则

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养牛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牛群数量不断增多,养牛场就需要不断地引入牛种,购入原料;与外界就自然经常的、广泛的、多渠道的交往,为疾病的传入提供了可能;病原体一旦传入就会造成疾病的流行,给养牛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都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除致病病原体外,还与营养,环境和管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单一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所以,养牛场应从场址的选择、牛舍的建设、免疫程序、防疫消毒制度

图气雾免疫机

和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制度的建立、疫病检疫检验、粪便处理和病死牛无害化处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危害。

(1)坚持以预防为主: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疫病流行情况有计划地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外来疾病侵入牛群,提高牛群整体健康水平;如受到疾病的威胁,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迅速控制和扑灭疾病的传播与流行。

(2)加强饲养管理,任何一种疫病的发生除有病原体外,还与环境,营养和管理有关,良好的环境,全价平衡饲料的供给及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牛群健康的保证,无论那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牛群健康受到损害引起疾病的发生。

二、牛场的选址建设和布局

(一)、牛场场址的选择

选择牛场场址,要因地制宜,并根据生产需图

要和经营规模,对地势、地形、土质、水源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多方面选择。

1.地势、地形

修建牛场要选在地势高燥,平坦,背风向阳,有适当坡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场所。

目的是为了保持环境干燥、阳光充裕和温暖,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成年牛的生产和人畜的防疫卫生。

低洼潮湿的场地阴冷潮湿,通风不良,影响牛的体热调节和肢蹄发育,还易于滋生蚊蝇及病原微生物,会给牛的健康带来危害,不宜作奶牛场场址。

山区建设牛场,应选在较平缓的向阳坡地上,而且要避开风口,以保证阳光充足,排水良好。

地面坡度不宜超过25%,一般以1%~3%为宜。

养牛场地形应开阔整齐,不应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

狭长的场地会因建筑布局的拉长而显得松散,不利于生产作业。

边角太多,

会影响牛场地面的合理利用。

场界拉长,会增加防护设施的投资,也不利于卫生防疫。

牛场场区面积要按照生产规模和发展规划确定,不仅要精打细算,节约建场,还要有长远规划,留有余地。

建场用地要安排好牛舍等主要建筑用地,还要考虑牛场附属建筑及饲料生产、职工生活建筑用地。

一般可按每头牛(中型牛场)160~186㎡确定生产区面积。

牛场建筑物按场地总面积的10%~20%来考虑。

2、.水源

养牛生产用水量大,稳定、充裕、清洁卫生的水源是奶牛场立足的根本。

选水源要考虑以下因素:

(1)、水量充足。

既要满足场内人畜饮用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还要考虑防火需要。

在舍饲条件下,耗水定额为每日成年牛100~120L;犊牛30~40L。

(2)、水质优良。

水源要洁净卫生,不经处理即能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NY5027一2001)。

(3)、便于防护。

要防止周围环境对水源的污染,尤其要远离工业废水污染源。

(4)、取用方便。

取用方便以节约设备投资。

有两类水源可供选择,一类是地面水,如江、河、湖、塘及水库等水源。

这类水源水量足,来源广,又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可供使用,但要选择流动、水量大和无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作水源。

另一类是地下水,水质洁净,水量稳定,是最好的水源。

降水,因易受污染,水量难以保证,所以不宜作牛场水源。

3.土质

牛场场地土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牛群健康和建筑物的牢固性。

作为牛场场址的土壤,应该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温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

沙壤土的透气透水性好,持水性小;导热性小,热容量大,地温稳定,有利于牛的健康。

由于其抗压性好,膨胀性小,适于建筑牛舍,是最理想的建场土壤。

沙土类土壤透气透水性强,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易于保持干燥。

但它导热性大,热容量小,易增温,也易降温,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牛健康。

一般可用于牛群运动场。

黏土类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吸湿性强,容水量大,毛细管作用明显,易于变潮湿、泥泞。

而牛舍内潮湿不利于牛的健康,因而不适合在其上建场。

4、周围环境

场区周围环境指的是牛场与周围社会的联系

应择场址要考虑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可靠;还要考虑当地饲料饲草的生产供应情况,以便就近解决饲料饲草的采购问题。

选择场址要考虑环境卫生,既不要造成对周围社会环境的污染,又要防止牛场受周围环境,例如化工厂、屠宰厂、制革厂等企业的污染。

规模牛场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并至少距离200~300m以上。

(二)、养牛场的布局

对于规模化生产的牛场,根据牛的饲养管理和生产工艺,科学地划分牛场各功能区,合理地配置厂区各类建筑设施,可以达到节约土地、节省资金、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有利于兽医卫生防疫的目的。

见图,养牛场布局效果图

1、养牛场的分区规划

划分奶牛场各功能区,应按照有利于生产作业、卫生防疫和安全生产的原则,考虑地形、地势以及当地主风向,按需要综合安排,一般可作如下划分:

(1)、行政管理和职工生活区。

对职工生活区要优先照顾,安排在全场上风向和地势最佳地段,可设在场区内,也可设在场外.其次是行政管理区,也要安排在上风向,要靠近大门口,以便对外联系和防疫隔离。

(2)、生产作业区。

生产作业区是养牛场的核心区和生产基地,因此,要把它和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开,保持200~300m的防疫间距,以保障兽医防疫和生产安全。

生产区内所饲养的不同牛群间,由于其各自的生理差异,饲养管理要求不同,所以对牛舍也要分类安置,以利管理。

规模化奶牛场可将生产区划分如下:

①、犊牛饲养区

犊牛舍要优先安排在生产区上风向,环境条件最好的地段,以利犊牛健康发育。

②、产房

产房要靠近犊牛舍,以便生产作业。

但它是易于传播疾病的场所,要安排在下风向,并

图奶牛舍外景

隔离。

③、育成牛、青年牛饲养区

育成牛和青年牛舍要优先安排在成年牛舍上风向,以便卫生隔离。

④、饲料饲草加工间及储存库

要设在下风向,也可设在生产区外,自成体系。

要注意防火安全。

(3)、兽医诊疗和病牛隔离区

为防止疾病传播与蔓延,这个区要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和地势低处,并应与牛舍保持300m的卫生间距。

病牛舍要严格隔离,并在四周设人工或天然屏障,要单设出人口。

处理病死牛的尸坑或焚尸炉更应严格隔离,距离牛舍300~500m以上。

2、养牛场的布局

根据场区规划,搞好牛场布局,可改善场区环境,科学组织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要按照牛群组成和饲养工艺来确定各作业区的最佳生产联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建筑物的位置配备。

根据兽医卫生防疫要求和防火安全规定,保持场区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一般规定奶牛场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和卫生间距均为30m。

此外,还要将有关兽医防疫和防火不安全的建筑物安排在场区下风向,并远离职工生活区和生产区。

为节省劳力,提高生产效率打好基础。

凡属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物,要尽量紧凑安排,以便流水作业。

场内道路和各种运输管线要尽可能缩短,以减少投资,节省人力。

牛舍要平行整齐排列,泌乳牛舍要与挤奶间、饲料调制间保持最近距离。

合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周围社会条件,尽可能地节约投资。

基建要少占或不占良田,可利用荒滩荒坡。

奶牛舍最好采用南北向修建,以利用自然光照。

为了不影响通风和采光,两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其高度的1.5~2倍。

场内各类建筑和作业区之间要规划好道路,饲料道与运粪道不交叉。

路旁和奶牛舍四周搞好绿化,种植灌木、乔木,夏季可防暑遮阴,还可调节小气候。

三、严格科学的卫生防疫制度

1、坚持自繁自养牛场或养牛户要有计划地实行本场繁殖本场饲养,尽量避免从外地买牛带进传染病。

2、引进牛时要检疫牛场和养牛户必须买牛时,一定要从非疫区购买。

购买前须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签发检疫证明书。

对购入的牛进行全身消毒和驱虫后,方可引入场内。

进场后,仍应隔离于200~300米以外的地方,继续观察至少1个月,进一步确认健康后,再并群饲养。

检疫可按国家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中有关规定执行。

即引人种牛和奶牛时,必须对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蓝舌病、地方流

行型牛白血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粘膜病进行检疫;引入役用牛和育肥牛时,必须对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检疫。

3、建立系统的防疫制度

(1)谢绝无关人员进入养牛场。

必需进入者,须换鞋和穿戴工作服、帽。

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入场内。

出售牛、牛奶一律在场外进行。

不从疫区和自由市场上购买草料。

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也必须更换工作服和鞋帽。

饲养入员不得串牛舍,不得借用其他牛舍的用具和设备。

场内职工不得私自饲养牲畜或鸡、鸭、鹅、猫、狗等动物。

患有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人不得饲养牲畜。

不允许在生产区内宰杀或解剖牛,不准把生肉带入生产区或牛舍,不得用未经煮沸的残羹剩饭喂牛。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疫措施中,通过消毒杀灭病原体,是预防

和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

由于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一致。

对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疫病,以对饲料、饮水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消毒为主;对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疫病,则以对空气消毒为主;对由节肢或啮齿动物传播的疫病,应以杀虫灭鼠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平时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每年春、秋结合转饲、转场,对牛舍、场地和用具备进行一次全面大清扫、大消毒;以后牛舍导月小消毒1次,厩床每天用清水冲洗,土面厩床要清粪、勤垫圈。

产房每次产犊都要消毒。

消毒池的消毒药水要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浓度,一切人员进出门口时,必须从消毒池上通过。

4、消灭老鼠和蚊蝇等吸血昆虫老鼠和蝇、蚊、虻、蠓、蚋、螨等吸血昆虫,可能传播牛的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所以,应结合日常卫生工作,使灭鼠、灭蝇、灭虫工作常态化,尽量减少和阻断疫病的传播。

5、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

有计划地给健康牛群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抵抗相应的传染病侵害。

为使预防接种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掌握本地区传染病的种类及其发生季节、流行规律,了解牛群的生产、饲养、管理和流动等情况,以便根据需要制订相应的免疫计划,适时地进行预防接种。

此外,在引入或输出牛群、施行外科手术之前,在发生复杂创伤之后等,应进行临时性预防注射。

对疫区内尚未发病的动物,必要时可做紧急预防接种,但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被激化的病牛。

(1)、口蹄疫免疫在可能流行口蹄疫的地区,每年春、秋两季用同型的口蹄疫弱毒疫苗接种1次,肌肉图

或皮下注射,1~2岁牛1毫升,2岁以上牛2毫升。

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

本疫苗残余毒力较强,能引起一些幼牛发病,因此1岁以下的小牛不要接种。

对猪也有致病力,故不得使用本苗给猪免疫。

接种本苗的牛、羊和骆驼也不得与猪

接触。

(2)、狂犬病免疫对被疯狗咬伤的牛,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颈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50毫升,间隔3~5天。

免疫期6个月。

在狂犬病多发地区,也可用来进行定期预防接种。

(3)、伪狂犬病免疫疫区内的牛,每年秋季接种牛羊伪狂犬病氢氧化铝甲醛苗1次,颈部皮下注射,成年牛10毫升,犊牛8毫升。

必要时6~7天后加强注射1次。

免疫期1年。

(4)、牛痘免疫牛痘常发地区,每年冬季给断奶后的犊牛接种牛痘苗l次,皮内注射0.2~0.3毫升。

免疫期1年。

(5)、牛瘟免疫用于受牛瘟威胁地区的牛。

牛瘟疫苗有多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适用于朝鲜牛和牦牛以外所有品种的牛。

本苗按制造和检验规程应就地制造使用。

以制苗兔血液或淋巴、脾脏组织制备的湿苗(1:

100),

无论大小牛一律肌肉注射2毫升,冻干苗按瓶签规定的方法使用,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以上。

(6)、炭疽免疫经常发生炭疽和受该病威胁地区的牛,每年春季应作炭疽菌苗预防接种1次。

炭疽菌苗有3种,使用时,任选1种。

①无毒炭疽芽胞苗1岁以上的牛,皮下注射1毫升,1岁以下的0.5毫升。

②第二号炭疽芽胞苗大小牛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

③炭疽芽胞氢氧化铝佐剂苗或称浓缩芽胞苗为上两种芽胞苗的10倍浓缩制品,使用时以1份浓缩苗加9份20%氢氧化铝胶稀释后,按无毒炭疽芽胞苗或第二号炭疽芽胞苗的用法、用量使用。

以上各苗均在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7)、气肿疽免疫对近3年内曾发生过气肿疽的地区,每年春季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1次,大小牛一律皮下接种5毫升,小牛长到6个月时,加强免疫1次。

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约6个月。

(8)、肉毒梭菌中毒症免疫常发生肉毒梭菌中毒症地区的牛,应每年在发病季节前,使用同型毒素的肉毒梭菌苗预防接种1次。

如C型菌苗,每牛皮下注射10毫升。

免疫期可达1年。

(9)、破伤风免疫多发生破伤风的地区,应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大牛1毫升,小牛0.5毫升,皮下注射,接种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当发生创伤或手术(特别是阉割术)有感染危险时,可临时再接种1次。

(10)、牛巴氏杆菌病免疫历年发生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在春季或秋季定期预防接种1次;在长途运输前随时加强免疫1次。

我国当前使用的是牛出血性败血病氢氧化铝菌苗,体重在100千克以下的牛4毫升,100千克以上的6毫升,均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9个月。

怀孕后期的牛不宜使用。

(11)、布氏杆菌病免疫在布氏杆菌病常发生的地区,每年要定期对检疫为阴性的牛进行预防接种。

我国现有3种菌苗。

一种是流产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

只用于处女犊牛,即6~8月龄时免疫1次,必要时在怀孕前加强免疫1次,每次颈部皮下注射5毫升(含600亿~800亿活菌)。

免疫期可达7年。

另一种是布氏杆菌羊型5号冻干弱毒菌苗。

用于3~8月龄的犊牛,可皮下注射(用菌500亿/头),也可气雾吸入(室内气雾时用菌250亿/头,室外用菌400亿/头)。

免疫期1年。

以上两种菌苗,公牛、成年母牛和孕牛均不宜使用。

第三种是布氏杆菌猪型2号冻干弱毒菌苗,公、母牛均可用,孕牛不宜,以免引起流产。

可供皮下注射、气雾吸入和口服接种,皮下注射和口服时用菌数为500亿/头,室内气雾吸入为250亿/头。

免疫期2年以上。

因此每隔1年免疫1次,达到国家规定的“消灭区”指标时停止免疫接种。

气雾免疫是将稀释的菌苗装入特制的雾化器内,通过压缩空气的喷射,将液体菌苗雾化成直径10微米左右的粒子,被牛吸入而免疫。

室内气雾免疫时,将喷头由门窗缝伸入室内,保持与牛头同高,向四面均匀喷射,喷完后,让牛在室内停留20~30分钟。

室外气雾免疫时,须将牛群赶进四周有矮墙的圈内,对准牛头喷射,同时驱赶牛群,保证每头牛有均等机会吸入菌苗。

喷完后,让牛在圈内停留20~30分钟。

口服时,先用适量冷水拌湿精料,再拌人稀

释好的菌苗,充分拌匀,让牛采食,或者掺入少量饮水中,让牛饮服。

喂菌苗前,牛应停食或停饮半天,喂完菌苗半小时后,方可按常规饲喂。

用菌苗前后1周不得使用抗生素药物或含抗生素的饲料。

人对羊型5号弱毒菌苗有感染力,使用时应加强防护。

(12)、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苗。

接种时,按瓶签标明的原胸水量,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50倍,臀部肌肉注射,牧区成年牛2毫升,6~12月龄小牛1毫升;农区黄牛尾端皮下注射,用量减半;或以生理盐水稀释,于距尾尖2~3厘米处皮下注射,大牛1毫升。

6~12月龄牛0.5毫升。

注射后出现反应者可用“914”(新胂凡纳明)治疗。

接种后21~28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第二节发现病牛应采取的措施

1、发现病牛时,应及时隔离,尽快诊断,若为普通病,对病牛进行一般处理即可

2、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尽快确诊,并迅速上报。

必要时应通报友邻。

病原不明或自己不能确诊时,应迅速报告兽医或采取病料送往有关部门检验。

3、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措施。

立即对全牛群进行检疫,病牛隔离治疗或淘汰屠宰,对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进行药物预防。

4、被病牛和可疑病牛污染的场地、用具、工

作服及其他污染物等必须彻底消毒,吃剩的草料及粪便、垫草应烧毁,或进行其他无害化处理。

5、病牛及疑似病牛的皮、肉、内脏和牛奶,须经兽医检查,根据规定分别作无害化处理后利用或焚毁、深埋。

特别是死于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牛尸体,严禁剥皮或随便抛弃。

屠宰或解剖病牛应在远离牛舍的地点进行,屠宰或解剖后的场地、用具及污染图

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第三节慢性病牛群的更新措施

牛的慢性病主要是指结核、副结核和布氏杆菌病三大牛慢性传染病,牛群一旦感染,污染面广,感染率高,难以治愈,不易清除,若全群淘汰,经济损失很大。

因此,目前对这种牛群应采取一系列卫生防疫措施,培育出健康犊牛,以达到更新牛群的目的。

一、严格检疫,净化牛群

1、结核病牛群的净化根据牛群结核污染的程度确定检疫方法和次数。

对从未进行检疫的牛群及结核阳性反应检出率在3%以上的牛群,应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并结合点眼的方法,每年进行4次以上的检疫;对经过定期检疫污染率在3%以下的假定健康牛群,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方法,每年进行4次检疫;对犊牛群,以皮内注射方法,分别于生后20~30天、100~120天、6月龄时进行3次检疫。

所检出的结核阳性反应牛都立即调离牛群,进行隔离。

开放性结核病牛

立即扑杀。

如果经过连续3次检疫不再发现阳性反应牛,可认为该牛群已被净化,以后可按照健康牛群的方法进行检疫,即每年春、秋用皮内注射方法各进行1次检疫。

2、副结核病牛群的净化每年用禽型结核菌素或副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结合补体结合反应做4次检疫(间隔3个月)。

对检出的变态反应阳性牛,集中隔

离,分批淘汰;开放性病牛及时扑杀处理,逐步达到净化病牛群的目的。

补体结合反应阳性牛予以淘汰、扑杀处理。

3、布氏杆菌病牛群的净化布氏杆菌病疫区内的牛群,每年用凝集反应定期进行2次检疫。

检出的病牛严格隔离,固定放牧区及饮水场,严禁与健康牛接触,经检疫为阴性的牛,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如此坚持数年,即可逐步从牛群中清除布氏杆菌病牛,建立起无布氏杆菌病的牛群。

二、建立犊牛隔离场,培养健康后代

上述“三病”变态反应的阳性母牛,只要不是开放性的,都可以用来培育健康牛犊。

方法是:

犊牛出生后,立即用0.5%过氧乙酸消毒全身,送到远离病牛舍的地方专栏饲养。

先挤喂母乳3~5天,使犊牛获得母源抗体,增强抵抗力。

然后移至更远(离病牛场200米以上)的隔离牛舍,单独组群饲养。

此时,给犊牛饲喂健康牛的图

混合乳,如无健康牛牛乳,可用阳性反应牛牛乳代替,但必须经过80~85℃隔水加热消毒15~20分钟。

隔离期间,根据净化的目的进行检疫,即在出生后20~30日龄、100~120日龄和6月龄时做三次结核病检疫;在出生后1、3、6月龄时做三次副结核病检疫;在生后80~90日龄、4月龄和6月龄时做三次布氏杆菌病检疫。

凡阳性反应犊牛一律淘汰;连续三次检疫均为阴性反应者,于体表彻底消毒后,转入健康牛群饲养。

对布氏杆菌病阴性反应的犊牛,要马上接种布氏杆菌菌苗,并观察1个月,凝集反应阳转(免疫有效)后,方可转入健隶牛群。

久而久之,即可以这样培育的健康牛群取代病牛群。

第二章临床检查基本方法和程序

一、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临床检查是诊断牛病最基本的方法。

临床检查过程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嗅诊。

临床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两方面。

(-)间诊

通过询问的方式,向饲养员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经过、症状以及治疗情况。

问诊内容主要有下列几项。

1.发病及诊疗经过主要询问发病时间,开始发病时的主要症状、疾病发展的快慢、转变过程以及诊疗情况等。

诊疗经过的询问包括是否进行过诊断性治疗,曾诊断为何种病,用药情况。

2.饲养管理情况应了解饲料的种类、来源、品质、调制和饲喂方法等情况。

还应了解圈舍的保温、通风、防暑、光照条件以及饲槽、厩舍及牛体

图卫生条件等。

3.既往病史包括过去发病治愈等情况,以及本地区疫源和疫情等。

(二)视诊

视诊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

观察全身状态,如营养、精神、姿势、被毛、腹围等;注意有无某些生理活动异常,如呼吸运动、反刍、排尿排粪动作、排粪量以及性状等;体表各部分及口、鼻等情况,如皮肤颜色及有图

无出汗,体表有无创伤和肿胀,可视黏膜的颜色和有无水疱、溃疡,内眼角、鼻腔、阴门等有无分泌物等。

(三)触诊

触诊所感觉到的病变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种。

1.捏粉样感觉稍柔软,如压生面团样,指压留痕,除去压迫后慢慢平复。

见于组织间发生浆液性浸润时,如皮下水肿。

2.波动性柔软有力,指压不留痕,行间歇压迫时有波动感。

见于组织间有液体滞留且组织周围弹力减弱时,如血肿、脓肿等。

图触诊3.坚实感觉坚实致密,硬度如肝。

见于组织间发生细胞浸润时(如蜂窝织炎)或结缔组织增生时。

4.硬固感觉组织坚硬如骨,见于骨瘤。

5.气肿性感觉柔软稍具弹性,并感觉有气体向邻近组织逃窜,同时可听到有如在耳边捻发音。

见于组织间有气体集聚时,如皮下气肿、气肿疽、恶性水肿等。

(四)听诊

通过听取牛体发出的音响推断内部器官的病理改变,常用于心、肺及胃肠功能检查。

听诊可分为直接听诊和间接听诊。

前者常用于咳嗽、气喘、磨牙等的检查;后者应用较多,特别是心、肺及胃肠音响的检查。

间接听诊常与叩诊结合应用,以判定被检查器官是否膨大或移位,以及与其他器官的界限。

 

(五)叩诊

根据叩打奶牛体表所产生的音响的性质,以推断被叩打的组织和深在器官有无病理改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多用于确定胸壁有无疼痛、肺后下缘的界限、胸腔中液体的多少、肺部病变的范围与性质;心脏的大小、肝脏或脾脏的界限,腹水的有无及皱胃变位疾病等。

按是否使用器械分为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

间接叩诊法包括手指叩诊法和槌板叩诊法。

叩诊音,根据被叩诊组织是否含有气体,分为清音(含气组织振动时发出的声

音)、浊音和钢管音。

广义的清音包括正常的肺叩诊音、鼓音和过清音3种,狭义的清音仅指正常肺叩诊音而言。

广义的浊音包括相对浊音(半浊音)和绝对浊音(浊音或实音)。

钢管音是皱胃变位后叩诊出现的声音。

(六)嗅诊

嗅诊是借助嗅觉对动物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出的气体及皮肤气味进行辨别的诊断方法。

如尿毒症,皮肤和汗液带有尿味;奶牛酮病时,呼出气体、汗液或排出的尿液有芳香甜气味等。

二、临床检查顺序

临床检查顺序也叫做临床检查方案。

是指在临床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系统、有目的地对病牛进行

全面检查,是避免遗漏主要症状和产生误诊的有效手段。

因为造成误诊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项目漏检所致。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对病牛一般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查。

(-)病牛登记

病牛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病牛所在牛舍号、名称、耳号、年龄、特征、发病日期、初诊日期等。

(二)病史调查

包括疾病史、生活史调查。

疾病史主要调查发病时间、病后表现、过去是否患过同样疾病,附近相邻牧场有无类似疾病发生,以及治疗情况。

生活史包括饲养管理情况、防疫卫生制度贯彻情况等。

(三)现症检查

现症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主要是观察整体状态,如精神、营养、体格、姿势、运动、行为等。

测定体温、脉搏和呼吸次数。

被毛、皮肤及表在病变。

眼结膜的检查,体表淋巴结的检查。

2.各系统器官的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器官的检查,消化系统器官的检查,泌尿、生殖系统的检查和神经系统的检查。

3.实验室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