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逻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6099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逻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命题逻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命题逻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命题逻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命题逻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命题逻辑.docx

《命题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逻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命题逻辑.docx

命题逻辑

P,Q的析取,记以PQ,读作P或Q。

P,Q的合取,记以PQ,读作P且Q。

(PQ)(PQ)–异或

命题“如果P,则Q”称为P蕴涵Q,记以PQ。

如果p是假的就一定对,如果Q是真的就一定对

命题“P当且仅当Q”称为P等价Q,记以PQ

大写的英文字母P,Q,R,…等代表一个抽象的命题,或称为命题符号。

命题符号称为原子。

(1)命题与命题符号的区别:

①命题本身是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但命题符号本身不具有真假意义。

②命题不是命题公式中的语法单位,而命题符号是命题公式中的语法单位。

(2)命题公式是由命题符号、0、1、逻辑联结词、圆括号按照规定组成的有限

长度符号串。

(3)由于命题符号是抽象的,所以命题公式也是抽象的,本身不具有真假意义

v命题逻辑中的公式,是如下定义的一个符号串:

(1)原子是公式;

(2)0、1是公式;

(3)若G,H是公式,则(G),(GH),(GH),(GH),(GH)是公式;

(4)所有公式都是有限次使用

(1),

(2),(3)

得到的符号串。

例.(((P(QR))(01))(Q((S)R)))

五种逻辑联结词的优先级按如下次序

递增:

,,,,

G是公式,I是G的一个解释,显然,G在I下有真值,通常记为TI(G)

v例.公式G=(PQ)R的真值表中第二个解释就可以记为{P,Q,R}

v公式G称为可满足的,如果它不是恒假的。

v练习:

求满足公式(P→Q)→PQ的解释和弄假它的解释。

(考试题型)

v定义3.1.11称公式G,H是等价的,记以G=H,如果G,H在其任意解释I下,其真值相同。

公式G,H等价iff公式GH恒真。

公式间的等价关系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v1)(GH)=(GH)(HG);

v2)(GH)=(GH);

v3)GG=G,GG=G;(幂等律)

v4)GH=HG,GH=HG;(交换律)

v5)G(HS)=(GH)S,

G(HS)=(GH)S;(结合律)

v1)(GH)=(GH)(HG);

v2)(GH)=(GH);

v3)GG=G,GG=G;(幂等律)

v4)GH=HG,GH=HG;(交换律)

v5)G(HS)=(GH)S,

G(HS)=(GH)S;(结合律)

v公式恒真或恒假的证明。

例.(P→Q)→((Q→R)→(P→R))

=(PQ)((QR)(PR))

=(PQ)((QR)(PR))

=(PQ)((QPR)(RPR))

=(PQ)((QPR)1)

=(PQ)(QPR)

=(PQPR)(QQPR)

=11=1

v例.

(P→Q)→PQ

=(PQ)(PQ)

=(PQ)(PQ)

=P(QQ)=P1=P

v例.证明:

(PQ)(PR)(QR)=(PQ)(PR)

证明:

左=(PQ)(PR)((PP)(QR))

=(PQ)(PR)(PQR)(PQR)

=((PQ)(PQR))((PR)(PRQ)

=(PQ)(PR)=右

v练习:

(1)证明:

P→(Q→R)=PQ→R

(2)问:

(P→Q)→R与PQ→R是否等价?

v设Q是逻辑运算符号集合,若所有逻辑运算都能由Q中元素表示出来,而Q的任意真子集无此性质,则称Q是一个完备集。

{,},{,}都是完备集。

v证明{,}是完备集

v证明:

vPQ=(PQ)

PQ=PQ=(PQ)

PQ=(PQ)(QP)

=(PQ)(QP)

=((PQ))((QP))

v“”称作与非联结词。

PQ=(PQ)。

v称作或非联结词。

PQ=(PQ)

v证明:

{}是完备集

P=(PP)=PP

PQ=(PQ)

=(P)(Q)

=(PP)(QQ)

PQ=(PQ)=(PQ)

=((PQ)(PQ))=(PQ)(PQ)

v设G,H是两个公式。

称H是G的逻辑结果(或称G蕴涵H)当且仅当对G,H的任意解释I,如果I满足G,则I也满足H,记作GH

符号“”和“=”一样,它们都不是逻辑联结词,因此,G=H,GH也都不是公式。

是一种偏序关系。

证明:

v自反性:

任取公式G,有GG恒真,因此,GG。

v反对称性:

若GH,HG,则GH,HG恒真,

从而,(GH)(HG)恒真,即,GH恒真,

v故G=H。

传递性:

若GG1,G1H,则对G,G1,H的任意解释I,若I满足G,则由GG1知,I满足G1,再由G1H知,I满足H。

因此,GH。

设G1,…,Gn,H是公式。

称H是G1,…,Gn的逻辑结果(或称G1,…,Gn共同蕴涵H),当且仅当(G1…Gn)H

设S={PQ,QR,PM,M}则下面的公式序列:

M,PM,P,PQ,Q,QR,R

就是从S推出R的一个演绎

基本蕴含式

1.PQP

2.PQQ

3.PPQ

4.QPQ

5.P(PQ)

6.Q(PQ)

7.(PQ)P

8.(PQ)Q

9.P,QPQ

10.P,PQQ

11.P,PQQ

12.Q,PQP

13.PQ,QRPR

14.PQ,PR,QRR

例设A=(RP)Q,B=PQ,证明A蕴涵B。

证明:

证明AB恒真。

((RP)Q)(PQ)

=((RP)Q)(PQ)

=((RP)Q)(PQ)

=(RQ)(PQ)(PQ)

=1

✓利用一些基本等价式及蕴涵式进行推导

例设A=(RP)Q,B=PQ,

证明A蕴涵B。

证明:

由基本等价式可得:

A=(RP)Q

=(RP)Q

=(RP)Q

=(RQ)(PQ)

=(RQ)(PQ)

由基本蕴涵式2.PQQ可知,

(RQ)(PQ)(PQ),即A蕴涵B。

✓任取解释I,若I满足G,往证I满足H

例.设A=PQ,B=(RQ)((PR)Q),

证明A蕴涵B。

证明:

任取解释I,若I满足A,则有如下两种情况:

(1)在解释I下,P为假,这时,

TI(B)=(RQ)(RQ)=1,

因此,I亦满足B。

(2)在解释I下,Q为真,这时,

TI(B)=11=1,即,I亦满足B。

综上,I满足B,因此,A蕴涵B。

✓反证法,设结论假,往证前提假

(即证明HG)。

例设A=(RP)Q,B=PQ,

证明A蕴涵B。

证明:

假设存在解释I使PQ为假,则只有一种情形:

P在I下为真,且Q在I下为假,

这时RP在I下为真,故I弄假(RP)Q。

因此,(RP)Q蕴涵PQ。

KEY

v证明{(PQ),(PR),(QS)}SR

1.PQ规则1

2.PQ规则2,根据1

3.QS规则1

4.PS规则2,根据2,3

5.SP规则2,根据4

6.PR规则1

7.SR规则2,根据5,6

8.SR规则2,根据7

v证明{P(QS),RP,Q}RS

1.RP规则1

2.R规则3

3.P规则2,根据1,2

4.P(QS)规则1

5.QS规则2,根据3,4

6.Q规则1

7.S规则2,根据5,6

8.RS规则3,根据2,7

v定义3.1.18原子或原子的否定称为文字。

v例.P,P是文字。

v有限个文字的析取式称为一个子句;有限个文字的合取式称为一个短语。

v特别,一个文字既可称为是一个子句,也可称为是一个短语。

v例.P,PQ,PQ是子句,P,PQ,PQ是短语

v有限个

(1)短语的析取式称为析取范式;有限个

(1)子句的合取式称为合取范式。

文字也两者都是

vP,PQ,PQ,(PQ)(PQ)是析取范式P,PQ,PQ,(PQ)(PR)是合取范式。

vG=(P(QR))S

=(P(QR))S

=P(QR)S

=P(QR)S…………….(析取范式)

=P(QR)(S(QQ))

=P(QR)(SQ)(SQ)(析取范式)

=(PS)(QR)

=(PSQ)(PSR)……(合取范式)

v对于P1,…,Pn的任一个极小项m,2n个解释中,有且只有一个解释使m取1值。

v设命题公式G中所有不同原子为P1,…,Pn,如果G的某个析取范式G’中的每一个短语,都是关于P1,…,Pn的一个极小项,则称G’为G的主析取范式。

vd)对于所有不是关于P1,…,Pn的极小项的短语使用同一律,补进短语中未出现的所有命题原子,并使用分配律展开。

KEY

v求G=(RP)(Q(PR))的主析取范式

v解:

G=(RP)(Q(PR))

=(RP)(QP)(QR)

=(PR)(PQ)(QR)

=((PR)(QQ))((PQ)(RR))((QR)(PP))

=(PQR)(PQR)(PQR)(PQR)

判断公式G=(PQ)(QR)(RP)是否恒假?

解:

G=(PQ)(QR)(RP)

=(PQ)(QR)(RP)

=((PQ)(QQ)(PR)(QR))(RP)

=(PQR)(QQR)(PRR)(QRR)(PQP)(QQP)(PRP)(QRP)

故公式G不是恒假的。

判断公式G=(PQ)PQ是否恒假?

解:

G=(PQ)PQ

=(PQ)PQ

=(PPQ)(QPQ)

故公式G是恒假的。

1.把公式化成主析取范式

公式恒假时,主析取范式没有极小项;

公式恒真时,主析取范式有全部极小项。

Ø极大项有如下性质:

⑴n个命题原子P1,…,Pn有2n个不同的解释,每个解释对应P1,…,Pn的一个极大项。

⑵对P1,…,Pn的任意一个极大项M,有且只有一个解释使M取0值.若使M取0的解释对应的二进制数为i,则M记为Mi。

⑶任意两个不同的极大项的析取式恒真:

MiMj=1,i≠j。

⑷所有极大项的合取式恒假。

Ø极小项和极大项的关系:

mi=Mi,Mi=mi

Ø从一公式A的主合取范式(PQ)求其主析取范式的步骤为:

⑴求出A的主合取范式中没有包含的所有极大项。

PQ,PQ,PQ

⑵求出与⑴中极大项下标相同的极小项。

PQ,PQ,PQ

⑶将⑵求出的所有极小项析取起来,即得A的主析取范式。

(PQ)(PQ)(PQ)

例.若(PQ)(PQ)(PQ)为一公式H

的主析取范式,

H=H

=((PQ)(PQ)(PQ))

=((m0m1m3)

=(m2)

=M2

=PQ

为H的主合取范式。

v例求公式G=P→(Q→R)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真值表法和公式推导法)

主析取范式:

G=(PQR)(PQR)(PQR)

(PQR)(PQR)(PQR)(PQR)

=m0m1m2m3m4m5m7

主合取范式:

G=PQR=M6

v利用主合取范式与主析取范式可求解判定问题

主析取范式:

公式恒假时,主析取范式没有极小项(G’=0);公式恒真时,主析取范式包含所有极小项。

主合取范式:

公式恒假时,主合取范式包含所有极大项;公式恒真时,主合取范式没有极大项(G’=1)。

v证明等价式成立

由于任意公式的主范式是唯一的,所以可以分别求出两个给定的公式的主范式,若二者主范式相同,则给定的两公式是等价的,否则,给定的两公式不等价。

例判断P→(Q→R)与(PQ)→R是否等价。

证明:

利用求主合取范式的方法来判断。

由前知,P→(Q→R)的主合取范式为:

M6。

下面求(PQ)→R的主合取范式。

 (PQ)→R

=(PQ)R

=(PQ)R

=(PR)(QR)

=(P(QQ)R)((PP)QR)

=(PQR)(PQR)(PQR)

=M2M4M6

二者的主合取范式不相同,因此,这两个公式不等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