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594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docx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

山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模拟题3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答案:

A

[解答]教育具有永恒性。

表现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有人曾提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______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

A

[解答]陶冶教育法是指班主任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办法。

3.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从中总结出别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能力的教育研究方法是______

A.个案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叙事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答案:

C

[解答]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概念。

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______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答案:

C

[解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盲人可以依靠触觉识别人民币、盲文,可以凭着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判断路况。

这是______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补偿

C.感受能力的差别

D.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

B

[解答]盲人虽然没有视觉,但其触觉和听觉却强于正常人,这是感觉的补偿。

6.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______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

D

[解答]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育性规律。

是教学的教育性的具体体现。

7.“学高为师”和“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______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答案:

A

[解答]教师的知识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学高为师”和“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的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

8.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这是在______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答案:

B

[解答]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安全感得不到保护,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杜威

B.结构课程论的主要倡导者是布鲁纳

C.结构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D.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答案:

C

[解答]结构课程论强调教学中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学科结构为课程的中心,而活动课程论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固定。

二者存在着本质差别。

10.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

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是______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

B

[解答]场依存型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这种认知风格的学生易受暗示,偏好于合作学习。

1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______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答案:

D

[解答]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______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答案:

D

[解答]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社会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发展变化决定于交往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13.学生在使用知识时能迅速地回忆起来,体现了记忆的______

A.准备性

B.稳定性

C.广泛性

D.遗忘性

答案:

A

[解答]记忆的准备性是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1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______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答案:

A

[解答]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因此,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

15.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侵犯了学生的______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答案:

C

[解答]未成年学生作为公民,享有《民法通则》赋予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二、判断题A对B错

1.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始于原始社会。

答案:

B

[解答]在原始社会,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奴隶社会,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答案:

B

[解答]把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准。

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答案:

B

[解答]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等内容,不单指钻研教材。

4.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答案:

B

[解答]接受性学习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研究性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优点,是不能抛弃的。

5.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一种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答案:

A

6.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答案:

A

7.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是责任分散。

答案:

B

[解答]这种现象是社会惰化。

8.板书是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语言活动方式,又称教学书面语言。

答案:

A

[解答]题干描述的板书的内涵。

9.课外、校外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其中,学校占主导地位。

答案:

A

[解答]学校是专职教育机构,同时,学校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所以说学校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应占据主导地位。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

答案:

B

[解答]教师用这首诗鼓励学生,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1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答案:

A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2.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活动的阶段包括:

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答案:

A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必要措施。

答案:

(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

(2)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

(3)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

(4)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育法规;

(5)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

(6)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7)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8)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答案: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3.简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案: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答案: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答案: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四、论述题

1.试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案: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和协调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试问:

2.什么是教学反思?

答案: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地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和分析的能力。

3.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

①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课程、学生等领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②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并利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③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④实施行动计划。

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4.从思维角度看,教学反思是一种什么思维?

答案:

教学反思是一种分析思维。

五、材料分析题

1.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

”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

我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

果然,一个孩子说:

“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

”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

“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

”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

“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

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

”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竞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

首先,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材料中这位教师在解答学生给出的问题时,并没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了自己心中答案的“引导者”,忽略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材料中这位教师急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而忽略了问题探讨的过程。

(2)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

从材料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3)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重在帮助和引导。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的引导要做到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而不是像材料中的这位教师“直接”给予“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