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939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docx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

 

古诗和美文

 

六年级下册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①八阵图:

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②三分国:

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③石不转:

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

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

①霜草:

被秋霜打过的草。

②苍苍:

灰白色。

③切切:

虫叫声。

④绝:

绝迹。

⑤荞麦: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1(yìng)官:

犹当官,也指应付官府的赋税、徭役等。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混太清:

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涵虚:

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②云梦泽:

云梦,古泽名。

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③岳阳城:

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④济:

渡河。

⑤端居:

平常居处,闲居。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①冰:

形容极度寒冷。

2中笑:

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

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②适:

恰好。

③野情:

喜爱山野之情。

④惬(qiè):

心满意足。

⑤随处改:

(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⑥熊升树:

熊爬上树。

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⑦云外:

形容遥远。

⑧一声鸡:

暗示有人家。

译文

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

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①羞:

通“馐”。

②直:

通“值”。

③塞(sè):

阻塞。

3(jì)沧海:

远渡沧海。

济:

渡,过河。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上,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常记:

长久记忆。

②藕花:

荷花。

③争渡:

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释

①陆鸿渐:

作者友人,名羽,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誉为“茶圣”。

②虽:

一作“唯”。

带:

近。

郭:

外城,泛指城墙。

③野径:

村野小路。

④篱边菊:

语出陶渊明《饮酒》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⑤著花:

开花。

⑥扣门:

敲门。

⑦西家:

西邻。

⑧报道:

回答道。

报,回报,回答。

去:

一作“出”。

⑨归时每日斜:

一作“归来日每斜”。

日斜,太阳将落山。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①夹城:

城门外的曲城。

②幽草:

幽暗地方的小草。

③并:

更。

高阁:

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

高远。

④微注:

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4鸟:

南方的鸟。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山园小梅

〔宋〕林逋(bū)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①暄妍:

明媚美丽。

②疏影斜横:

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③暗香浮动:

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④霜禽:

寒雀。

⑤合:

应该。

⑥微吟:

低声地吟唱。

⑦狎:

(音“峡”),亲近。

⑧檀板:

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曲江二首·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释

①朝回:

上朝回来。

②行处:

到处。

③深深:

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④见:

现。

⑤款款:

形容徐缓的样子。

⑥共流转:

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译文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①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

②左迁:

贬官。

古人以右贵左贱,故称贬官为左迁。

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阳。

这首诗是赴潮州途中所作。

③蓝关:

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距长安不远。

《地理志》:

“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

④湘:

韩愈的侄孙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后四年,即长庆三年(823),韩湘进士及第,后为大理丞。

⑤一封两句: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后乃送佛寺。

朝臣无谏阻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

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

此诗即在赴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

潮州一作潮阳。

旧说潮州距长安八千里。

⑥秦岭:

在蓝田县内东南。

马不前: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⑦瘴江:

此泛指南方多瘴气之水。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蹇叔哭师语: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

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

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

他坚持说自己是“欲为圣明除弊事”,可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

后四句悲歌当哭,沉痛凄楚,却又慷慨沉雄,不卑不弱,境界宏阔,大气磅礴。

⑧侄孙湘:

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⑨朝:

早晨。

⑩九重天:

借指皇帝。

⑪潮阳:

今广东省潮安县。

⑫路八千:

形容潮阳离京城非常遥远。

⑬圣明:

指圣明天子或圣明的时代。

⑭弊事:

政治上的弊端。

指迎佛骨事。

⑮肯:

岂肯。

⑯将:

因。

⑰衰朽:

衰弱多病。

⑱惜残年:

顾惜晚年的生命。

这时韩愈已五十多岁。

⑲秦岭:

即终南山,山脉连绵,横亘陕西省南部。

⑳瘴江边:

充满瘴气(西南地区山林里一种能使人生病的毒气)的韩江边上,指贬所潮阳。

译文

一封奏章早晨上报给我们皇上,晚上把我降职到八千里外的潮阳。

本来是为皇上消除政治上的弊端,哪敢惋惜晚年生命把自身来思量?

低云横障秦岭,马儿插翅难飞翔。

知道你远道而来一定是有打算啊,好葬我的尸骨在瘴气弥漫的韩江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尊:

通“樽”,酒杯。

②一尊还(huán)酹江月,“还”建议读作huán。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

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

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

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①沁园春:

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②橘子洲:

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③舸(gě):

大船。

④同学少年:

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⑤遒(qiú):

强劲。

⑥遏(è):

阻止。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

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

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①选自《诸葛亮集》。

②夫君子之行: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

夫,句首助词,无实意。

③君子,德才兼备的人。

④行:

品格行为。

⑤淡泊:

心情恬淡,不慕名利。

⑥宁静:

指安静,精力集中。

⑦广才:

增长才干。

⑧淫慢则不能励精:

过度享乐和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

⑨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⑩枯落:

枯枝落叶。

文中指无所作为的人。

⑪接世:

对社会有用。

⑫庐:

简陋的房屋。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①摸鱼儿:

来自唐教坊曲《摸鱼子》,应是民间捕鱼时所歌。

②更(gèng):

愈加,再。

③长门事: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中写陈皇后失宠后,用百金为酬让相如作文以悟主上而终得宠。

此事与史实有出入。

④蛾眉:

喻美好的才情。

⑤脉脉(mòmò):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5楼:

高楼上的栏杆。

译文

再也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了。

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担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

我劝说春光:

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

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

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

那是因为陈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

你们不要高兴得蹦跳了,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

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

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守拙:

拙(zhuō)本义是“笨”,也作谦词,这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

“守”是“坚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

②榆柳荫(yìn)后檐: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

荫:

荫庇、遮蔽。

③暧暧(ài):

依稀,模糊,看不清。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梢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

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

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

“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

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亭亭:

耸立的样子。

⑨亵(xiè)玩: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⑩隐逸者:

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⑪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⑫君子:

道德高尚的人。

⑬噫(yī):

叹词,相当于“唉”。

⑭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爱好。

⑮鲜(xiǎn)有闻:

很少听到。

鲜,少。

⑯宜乎:

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经典美文(10篇)

《礼记·中庸》节选

君子之道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

一个真正的君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超越自己的本分。

如果富有则顺其自然,贪穷也没有什么,保持心态平和,和外国人相见友好对待,患难时也保持一个平常心,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自然怡人逍遥自在。

居于上位的人,不欺负在下位的人;在下位的人不攀援(过分地讨好)在上位的人;自己身正、心正,不求人,对他人没有抱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所以说君子心怀平正坦荡,来等待天道安排的使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想获得偶然的幸运。

孔子说:

“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

“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释

①既:

已经。

②绩:

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

这里是指织布。

③以刀:

用刀。

④故:

原因。

⑤子:

古代指你。

⑥斯:

这。

⑦立:

树立。

⑧是以:

因此。

⑨则:

就。

⑩旦:

早晨。

⑪夕:

泛指晚上。

(夜晚)

⑫事子思:

事:

侍奉。

子思:

人名。

⑬道:

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

“学习怎么样了?

”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

“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段布。

孟母说:

“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过年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

炕桌上呼卢喝雉,没有孩子的份。

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

“这是你的曾祖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