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5777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

1.理解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2.掌握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3.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性。

(难点)

4.会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

(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旅游资源的形成

阅读教材P12-P19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体现

景观

典例

火山地貌景观

美国夏威夷的火山景观、冰岛的火山景观、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

花岗岩地貌景观

西岳华山的峭壁、黄山和九华山

砂岩地貌景观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福建武夷山

山水组合景观

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玉龙雪山和虎跳峡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影响:

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

(2)体现

①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景区

宏观层面:

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如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等。

微观层面:

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等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②文化遗产:

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人类遗产中的11座古城(其中有2座在我国)。

③红色旅游资源: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正误判断:

(1)火山地貌景观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  )

(2)砂岩地貌在中高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  )

(3)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文因素塑造的景区中可以体现。

(  )

【提示】 

(1)× 火山地貌景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2)× 砂岩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3)× 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

教材整理2 旅游资源分布

阅读教材P19-P23,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①地质基础

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密切关系。

如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由断层湖形成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原断层带上,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滇池、洱海等。

②自然地理条件

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

如寒温带和中温带是冬季欣赏冰、雪、雾凇奇景,鉴赏冰雪雕塑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旅游胜地的主要分布区。

海景旅游资源的分布都明显受到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如“三S”旅游所依托的是大海、沙滩、阳光三项资源的组合,主要集中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海滨地带。

(2)人文地理因素

①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②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③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3)社会认知因素:

随着时代发展,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变化,如:

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产生和发展。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之间的连线之东南较多。

(3)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为密集分布区。

(4)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正误判断:

(1)花岗岩山地地貌只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  )

(2)生物景观资源在水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常见。

(  )

(3)古代的政治中心多已衰落,一般不是旅游中心。

(  )

【提示】 

(1)× 花岗岩山地地貌在我国东部地区较多,但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2)√ 在水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植被茂盛、生物种类丰富多样,生物景观相对丰富。

(3)× 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使现在有些已经衰退,但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远古崇拜”情结的驱使下,人们求知古人生活、生产状况的欲望十分强烈,它们仍能成为旅游资源。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的形成

[合作探讨]

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客观存在和人类社会创造的美好事物,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国地域辽阔,有绚丽多姿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探讨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

桂林山水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 自然地理条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可溶性的石灰岩等。

探讨2:

据教材第12页图1-9 思考:

五大连池景区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景观?

是怎样形成的?

列举与该地景观成因相似的景观。

【提示】 火山地貌景观;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的火山景观、冰岛火山景观等。

探讨3:

李白诗: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

”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哪座名山?

该山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景观?

怎样形成的?

【提示】 九华山;花岗岩地貌;侵入的岩浆冷凝形成花岗岩体,经风化侵蚀形成花岗岩山地。

探讨4:

孔府、孔庙和孔林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人类活动。

[核心点击]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火山地貌景观

地貌

类型

分布

成因

火山

地貌

在以内营力为主

的构造带上

岩浆活动强烈,

岩浆喷出地表

(2)花岗岩地貌景观

分布

地区

形成过程

时间

地质作用过程

阶段

我国

东部

地区

距今约

1亿年

伴随燕山运动发生了广泛的中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断裂升降运动,并冷凝成花岗岩体

花岗岩

体形成

距今约

8000万年

差异升降运动使花岗岩体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花岗岩山地

花岗岩山

地形成

山地形

成至今

花岗岩抗化学风化能力强,但自身节理发育,在“球状风化”的物理风化下,形成花岗岩地貌景观

花岗岩地

貌景观

形成

(3)砂岩地貌景观

①砂岩地貌景观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砂岩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地位;二是砂岩地貌构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旅游资源。

表示为下图:

②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特性:

一是物质景象组合性;二是审美属性;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审美价值。

如下图所示:

(4)山水组合景观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人类活动

对景观的影响

结果

宏观层

面看

构筑城市

和村镇的

过程

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如山前平原、江河之滨、植被繁茂之地等,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创造了大量流芳千古的经典之作,成为旅游资源

微观层

面看

修建园林、

寺庙、宝

塔、陵墓

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体验评价]

1.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标出的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__。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

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_。

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

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壶口瀑布属于自然景观。

(2)题,图示西部和中部属于黄土高原,其东部的太行山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云冈石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气温年较差大。

云冈石窟所在地区岩石坚硬、岩层稳定、地表水侵蚀能力弱使该石窟保存完整。

【答案】 

(1)壶口瀑布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原因:

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弱。

旅游资源的分布

[合作探讨]

材料一 景观各异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雾凇以我国吉林省最为著名,欧洲各国游人开展日光浴、海水浴和沙浴的理想场所——地中海,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古都西安……

材料二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探讨1:

影响各地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探讨2:

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科罗拉多大峡谷、吉林雾凇、海景旅游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 主要包括地质基础和自然地理条件两个方面。

分别受构造地貌、气候和海陆地形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探讨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属于人类的历史文化遗存。

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提示】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当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重大影响。

第二,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第三,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探讨4:

社会认知因素怎样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

【提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探讨5: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提示】 第一,分布广泛。

第二,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第三,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第四,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核心点击]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旅游资源

影响

因素

分布规律

实例

依托构造

地貌形成

的旅游

资源

地质

基础

与构造格局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大断裂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断层湖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构造带上

依托气候

条件的

旅游资源

自然地

理条件

有明显的地带

寒温带和中温带是冬季欣赏冰、雪、雾凇奇景,鉴赏冰雪雕塑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旅游胜地的主要分布区。

如在欧洲有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公园,“吉林雾凇”是中国自然奇景之一

海景旅

游资源

海陆地

形和气

候因素

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海滨地

美国的夏威夷、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欧洲的西班牙沿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的海南省等

(2)人文地理因素

人文地理因素

影响

实例

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一般来说,古都、古城及其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中国的八大古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

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

多分布在古代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古丝绸之路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

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这样的旅游资源多分布在人类活动稠密区附近

古代诗人的赞美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成为千古名楼

(3)社会认知因素

影响

实例

社会认

知因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旅游度假热的兴起,在城市外围人口密度较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涌现出众多的休闲度假村,使郊区旅游资源密度增大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分布特征

具体体现

分布广泛

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著名的旅游资源

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知名度高、开发效益较好的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南半壁

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是传统的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

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些旅游资源密集区域

旅游资源的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作为古代帝王行宫的骊山华清池,除了温泉等因素外,距离古都长安不远,交通方便,也是重要的构成因素

[体验评价]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1)云南滇池按成因属于________湖,下列与其成因类型不相同的湖泊是(  )

A.维多利亚湖   B.坦噶尼喀湖

C.青海湖D.西湖

(2)将下列我国重点旅游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在表中。

重点旅

游点

秦陵兵

马俑

九寨

承德

避暑

山庄

张家

敦煌

莫高

南方喀

斯特

开平碉

楼与

村落

省区

(3)图中呈现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云南滇池按成因属于构造陷落形成的构造湖,与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相同;西湖属于海迹湖。

(2)、(3)题,读图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分析回答。

【答案】 

(1)构造 D

(2)

重点旅

游点

秦陵兵

马俑

九寨

承德

避暑

山庄

张家

敦煌

莫高

南方

喀斯

开平

碉楼

与村

省区

陕西

四川

河北

湖南

甘肃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3)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呈现明显的片状或带状。

 从武夷山天游峰望九曲溪

[合作探讨]

探讨1:

按成因分类,构成武夷山的红色砂岩属于哪类岩石?

丹霞地貌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沉积岩;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丹霞地貌景观。

探讨2:

武夷山景观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哪些特性?

【提示】 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和非消耗性。

探讨3:

武夷山被列入哪类世界遗产?

在我国和它属于同一类世界遗产的还有哪些?

【提示】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读图指导]

由图中明确以下几点:

1.武夷山属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砂岩地貌。

2.砂岩地貌构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旅游资源。

3.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的“丹霞地貌景观”最有名。

[体验评价]

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

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描述的地貌景观属于(  )

A.火山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D.丹霞地貌

4.构成上述地貌的物质基础是(  )

A.片麻岩B.砂岩

C.石灰岩D.玄武岩

【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基础。

从材料中知,“红层峰林”“赤城层层”“云霞片片”是对丹霞地貌的描述。

第4题,丹霞山是在红色的砂岩基础上,经过长时期的风化侵蚀形成的。

【答案】 3.D 4.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旅游资源的形成

1.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1)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

(2)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所示景点即可回答。

自然旅游资源指的是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如图中的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人文旅游资源指的是自然环境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如图中的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庭。

(2)题,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奇峰怪石景观。

【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

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人文旅游资源:

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庭。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地貌被风化侵蚀。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

(任答两点即可)

对点训练2 旅游资源分布

2.读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哪些分布特点?

(2)说出我国西部风景名胜区较少的原因。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黑河-腾冲一线两侧地理环境的差异,联系人类活动。

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一些景点难以被世人认知和开发,从而难以成为旅游资源。

【答案】 

(1)①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②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和带状分布。

(2)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人类活动难以影响;地理位置偏僻,人们的认知活动较低,一些景点难以开发。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1现代旅游练习新人教版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快速增长点,也是近年兴起的“假日经济”的一个亮点。

据此完成第1~4题。

1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的时间是(  )

                

A.18世纪40年代B.19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2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开始于(  )

A.清朝

B.明朝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以后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促使现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素是(  )

A.旅行社的诞生

B.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C.产业革命使世界经济大发展

D.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4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经济

B.丰富物质生活

C.娱乐和消遣

D.丰富文化生活

解析:

20世纪50年代,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大发展是现代旅游发展的基础;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在现代旅游中占绝大多数。

答案:

1.C 2.D 3.D 4.C

5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是指(  )

A.旅游活动已成为全体公民生存必需的消费行为

B.旅游活动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C.发达国家的出游率达90%以上

D.发展中国家的出游率达50%以上

解析:

旅游活动大众化是指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使得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能够参与的消费行为。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是相对于古代旅游是少数人的活动来说的。

答案:

B

6下列活动最能体现旅游空间扩大化特征的是(  )

A.游桂林山水,看龙门石窟

B.观北京故宫,看泰山日出

C.进行太空考察,去南极探险

D.从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到夏威夷群岛

解析:

旅游空间扩大化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科技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们求知、探秘、猎奇欲望的增长是其发展的原因。

A、B、D各项活动不管是古代旅游、近代旅游还是现代旅游都可实现,唯有C项活动只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所以最能反映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答案:

C

7太空旅游说明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

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③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④旅游空间风险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太空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踪迹,既说明了旅游形式的多样化,也表明了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现代旅游没有旅游空间风险化这个特征。

答案:

C

8交通是人流、物流的桥梁,是区域资源、能源、产业联系的纽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旅客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旅客发送量与其人口数量的比值,又称为“人均旅次”。

图1是“我国xx年旅客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货物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货物发送量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单位:

吨/万元)。

图2是“我国xx年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

图2

(1)图1中,属于高收入高出行的是    (填序号);低收入高出行的是    (填序号)。

 

(2)图2中,属于高产值低密度的是    (填序号);低产值高密度的是    (填序号)。

图中①省区货物运输量大,请分析其产业结构与货物运输的关系。

 

(3)旅游业的主要特点:

          ;          ;          ;          。

 

解析:

(1)题,从图1可知,②所在区人均GDP和人均旅次都高,即高收入高出行,①属于低收入高出行。

(2)题,从图2看出③①分别为高产值低密度和低产值高密度,主要是①省区为我国能源和矿产基地、粮食和畜产品基地,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而向外运输量大。

第(3)题,旅游业的特点包括四点。

答案:

(1)② ①

(2)③ ① ①省区为我国能源和矿产基地、粮食和畜产品基地,以生产原材料、农产品、工矿产品为主,大量输往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运输量较大。

(3)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能力提升

1有关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活动不是自古就有,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B.古代旅游仅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

C.近代旅游仅局限在个体需求

D.现代旅游是大众需求,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解析: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古代旅游仅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

近代旅游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是群体需求。

现代旅游处在高级产业化阶段,是大众需求。

答案:

B

2下列关于现代旅游六要素及其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游”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B.“食”和“宿”是增加旅游收入的唯一途径

C.“购”是旅游活动的核心

D.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是“娱”和“购”兴旺的基础

解析:

在旅游六要素中,“游”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其他活动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