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5710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docx

故事作文教学的程序《故事读写起步训练》

故事读写起步训练

一、听力训练

听力,就是听、辨声响、音乐以及言语的能力。

其中听人言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是语文能力构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交际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社会中,人们对“听”的活动和“听”的能力不断深化,觉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是空泛地强调,或抽象地要求,是难以吊起其胃口的,怎么办呢?

只有具有魔力的故事能吸引他们。

他们对故事听起来聚精会神,欲罢不能,但是,如何听,听的时候注意些什么呢?

这就意味着“听”的要求与方法的问题。

(一)听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1.“听”的态度要端正。

儿童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制力差,当他们听到十分动人的故事时,就很有可能无法控制自己。

如插嘴,任意打断说话(故事)人的话。

这就要求儿童们会尊重别人,做到不要任意插嘴,积极主动地听人说话(或说故事)。

2.“听”的注意力要集中。

注意力,是指听者对说话人所说话语有意注意的能力。

在儿童听话(或听故事)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具有“意向”,主动去猎取言语的意识,同时要引导儿童具有稳定持久的注意力。

只有听话活动得到注意的支持,听话活动才能持续下去。

3.“听”中要注重记忆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儿童最大的弱点。

即使他们听了最有趣的故事,当时兴趣盎然,但过后不久,要他们来说却忘却了。

因此,我们的老师要注意引导儿童在听话(或听故事)时,要做到边听边记,记住言语中的关键的东西。

如,人物、时间、地点及情节发展过程,或关键词句等。

4.“听”时要认真思考

在听人说话或说故事时,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做到“耳有所闻,心有所思”,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情意识。

对所听的话语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助形象的思维,使自己受到启迪和感染,产生独到的体会和新鲜感。

听后要问一问,说话人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听后要独立

(二)听力训练的基本方法思考和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要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听录音(或读音)辨语音、语气、语调。

(1)听、辨语音。

在普通话中最易出错的一是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二是普通话中本身的声母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韵母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

如果不注意排除这些障碍,就会对“听”带来极大的阻碍,就会造成听不明,说不白,写不清的后果。

就普通话与方言看,比如把“学”读成“xi”,把“挖”读成“wāi”,把“解”读成“ɡǎi”等等。

对于这种最易读成方言的字,可采用方言与普通话读音对照的方法,先把方言读出来让大家听,再让大家想,这个字的读音普通话应该怎么读。

还可以列对照表边听边看。

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不会对所听的字的普通话的读音感到陌生了。

就普通话本身来看,声母中的平舌音与翘舌音、边音与鼻音在听时十分难以区别,例如“山(shān头)”与“三(san)头”“森(sēn)林”与“生(shēnɡ)成”;“老(lǎo)子”与“脑(nǎo)子”,“旅(lǚ)客”与“女(nǚ)客”等等。

还有韵母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更易混淆。

如“参观(cānɡuān)”与“猖狂(chānɡkuǎnɡ)”、“尽管(jǐnɡuǎn)”与“京广(jīnɡɡuǎnɡ)”、“船(chun)头”与“床(chunɡ)头”等一类的字词读音,可以用辨音比赛的方法,即一次读几对易混淆的字词,让他们边听边记,看谁听得最准,就定为“辨音大王”。

对于前后鼻音的区别,老师还可以采用笑话、幽默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帮助。

②听、辨语气、语调。

语气,是指说话的口气,通常以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法形式来表达。

语调,是指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的高低轻重的配置。

要想准确地听出说话人的话语意思,必须具有辨别语气、语调的能力。

平时我们说的“听话听音”就是听话语中的语气、语调。

如:

a)他已经来了。

(陈述)

b)他已经来了?

(疑问)

c)他已经来了!

(感叹)

以上三句话都表示不同的语气,从不同的标点就可以区分开来,训练时由老师读,学生听,让他们通过听,能从不同的语气中辨别出应该使用的标点。

在读“他已经来了”这句话时,也可以有不同的语法读音,a)“他已经来了。

”这里强调了“他”b)“他已经来了”这里强调了时态词“已经”c)“他已经来了”这里强调人物的行为——“来”。

这三种读法,重音位置不同,所强调的对象就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有所不同。

这种辨别语气、语调的句子训练,可引导学生相互读、听,相互矫正。

还可以采用听后写句子,再读出所听、所写的句子,这种训练可用课前进行3分钟听辨比赛。

(2)“打电话”听话、传话

“打电话”听话、传话这种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一种听力训练的方式。

通常按全班已有的组为听话传话组。

老师将选择好的词句悄悄地告诉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同学,然后让这些同学一一地把这句话传递下去,再由每组的最后一个同学把这句话写下来(低年级同学可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

老师把每个组写下的句子收上来对照,看一看是否有漏字、加字现象,是否有听错字、词的现象。

对的给予鼓励,错的再由获得胜利的组出一道题。

即悄悄地选择一句话,要出了错的组,再一次传话,直到每个组传递正确为止。

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听时神情十分专注。

在进行这一游戏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年级的要求,从词语到句子,从短句到长句,从易听懂的句子到难听懂的句子,循序渐进,逐步训练。

(3)听谜语,猜谜底。

猜谜语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

“一位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老师念读时,学生不仅要听清楚每句话的读音,还要分析每句话的意思,并且要把几句话的意思综合起来进行推断。

以上那首谜语的谜底是“荷花”,学生大都能猜出来,但对于猜谜的方法,就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表示特征的中心词。

如以上的表示荷花的特征的词语有“水中央”、“粉红衫”、“绿船上”。

要引导学生把所听到的谜语快速地与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多猜谜语是培养听力的好方法。

(4)听故事,想问题。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但是他们最易犯的毛病是只听不想,即听即忘。

因此,在给他们讲故事前,必须向他们提出听的要求。

例如:

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②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什么?

③故事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④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等等,要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自己提出问题。

例如:

讲下面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换胆记》):

兔子胆小,在森林里老受欺侮。

他常常想:

要是能长个豹子胆多好啊!

豹子胆大包天,大家都不敢和他接近,怪没味的。

豹子想:

要是我换上兔子胆,也许大家会喜欢我哩!

这天,豹子把小兔找来,商量了一阵,相互将胆换了。

小兔换上了豹子胆,一时觉得自己比大象还大,走起路来也特别神气。

什么小鸟呀,山鸡呀,野鹿呀,全不在他的眼里。

一只小松鼠向他打招呼,兔子不但不理睬,反而冲上去要和松鼠打架。

松鼠一下子糊涂了,这小兔八成是吃错了药吧?

为了不发生争吵,松鼠爬到树上玩去了。

兔子见松鼠跑了,心理有说不出的痛快。

嗯!

该我当山大王了!

这时兔子看到一只大灰狼在树下睡觉,心想,哼,大灰狼,平日你在我面前耍尽威风,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

它后腿一使力,就蹦到狼跟前。

狼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这下可完了!

但它睁开眼睛一看,却放心大笑起来:

“哈哈!

人说守株待兔,我今天睡觉也能得兔啊!

真走好运了。

狼一张口就咬住了小兔。

正在这时,只听见一阵急骤的脚步声由远而近。

灰狼抬头一看:

啊——一头豹子冲过来了!

他连忙丢下白兔,夹着尾巴逃命了。

原来,豹子换上了兔子胆之后,碰上一只小狐狸,他吓得毫毛倒竖,掉头就跑,就这样来到树下,正好碰上了小白兔。

兔子见到豹子,连忙说:

“豹子王,现在我才知道,光有豹子胆,没有真本领,事情会更糟啊!

豹子也摇摇头说:

“唉,我也这样想,失去了胆量和勇气,力气和本领都用不上了。

我们还是把胆换回来吧!

听完这个故事后,老师可问学生:

听了故事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你听了故事后懂得了什么?

这样经常训练,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忆的良好习惯。

二、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具体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因为说话是人类应用极为广泛,使用频率极高的一项重要语言活动,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手段。

在高交际化的社会中,要求人们学会文明社会的交际用语,把话说得使人愿听、爱听、且动听,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

(一)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1.说话要有自信心和自制力

自信心是说话者对自己的言语后果抱有成功把握的一种心理优势。

有了自信心就有了说话的勇气。

有了自信心说话者就能鼓舞自己大胆地开展说话活动。

自制力,是指说话者根据需要对自我情绪和情感进行调控的一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能力。

在说话的过程中,说话者面对自己所处的场面,有的因素对自己的情绪有利,如鼓励、赞扬、喝彩等,就会使自己兴奋和欢悦;有的因素对自己的情绪不利,甚至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如,发出讥笑、反对、不满的信息时,则会使自己感到忧虑和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说话者具有控制外来因素的影响,稳住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自己说话的水平,才能获得良好的说话效果。

2.说话要准确、流畅、生动。

在与人们交际的过程中,说话者能说的话要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感觉舒畅,且具有吸引力,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准确性:

是指说话者要把自己所说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在说话时语言正确、标准。

一是要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讲规范的普通话。

用词准确,造句符合语法规范,内容重点突出,中心明确,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此外,说话还要符合事理,叙事有条理、逻辑严密。

这些要求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流畅性:

指说话流利而不凝滞,辞达意畅。

在说话时,首先要做到语音清晰、语调柔和,节奏明朗。

话语中没有“嗯”、“这个”、“那个”之类的赘语和口头禅。

讲话时能运用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情达意,语调优美、自然、合度。

其次说话时能自如地运用口语和表达技巧,以求语言通俗、畅达、活泼。

总之在说话时运用标准语音,重音、停顿、节奏、语气等各种表达技巧就能做到语言流畅、犀利。

生动性:

指说话语汇丰富,句子多变,表达方法多样,有启发性,感染力。

在说话时能根据听众的心理,让听众能听懂成语、谚语、歇后语,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可感性、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除了运用恰当的修辞,比如:

比喻、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双关、拟人、夸张、反复等,还要运用恰当的态势语言,即说话者运用听者看得见的手势、动作、姿态和表情等,如手势的高低起伏,动作的节奏力度,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等,都能影响说话的效果。

3.说话要真诚、亲切、大方。

真诚,指说话态度坦白真诚,说真话,说心理话,以诚相见。

做到说话时,襟怀坦白,赤诚相见、推心置腹,语言自然流畅,得体自如;说话内容实在,没有空话、假话、套话。

亲切指:

说话态度亲近恳切。

一要做到谦逊谨慎,说话采取商量,向对方探询的态度,注意以理服人。

二是说话时要有礼貌,对长者说话,要以尊敬的礼仪相待,对平辈、晚辈以平等礼节相迎。

说话仪表端庄文雅,说话时认真观察听者的目光。

交流中,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

三是说话时应注意不大声叫嚷,要克服一些不好的习惯动作和不尊重人的话语。

大方指:

说话时不拘束,不俗气。

表现在当众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陈述个人主张,声音宏亮清晰,说话时不脸红、不扭捏、不怯场,不吱吱唔唔,不矫柔造作,交谈时态度从容,落落大方,坦然自若。

(二)说话训练的基本方法

1.模仿说话训练法。

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说话时,往往掌握不好说话的语调,也不懂得说话的姿态表情,设计一组意思相同,但语气不同的句子,由教师扮演身份不同的人物说话,配以合适的姿态、动作,让学生仿效。

在仿说训练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干净、利落,且表情准确,为学生说话作出良好的表率。

2.观察说话训练法

观察说话,包括看图说话,观察实物描述,观察周围生活现象说话等。

看图说话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按照顺序,有条理地说出图意。

比如,观察时根据图画,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由人物到事物,或由事物到人物(景物图)。

如果是叙事图,就要引导学生从图画中观察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同时在观察中想象出画中人物所做的事情的经过。

观察实物说话时,也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

比如观察一个实物,就可引导学生从实物的形状、颜色、用途等方面进行观察练习说话;如果是水果或其他食物,还可以从味道等方面有顺序地进行体验练习说话。

至于观察社会生活说话,它适合于高年级学生练说。

比如说,对所观察到的社会某一现象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把这一现象叙述清楚,并且说出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种练习说话,难度较大,只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复述训练法。

复述训练法,一般适应于故事性强的内容。

在指导学生复述时,首先,引导学生细读原文,正确把握事情发生展的过程,掌握人物个性特点,不能增删或遗漏原作细节。

复述前,可引导学生根据原作材料的顺序——开头、经过、结尾的要点进行复述。

如《小马过河》的复述提示为:

“小马接受任务——小马遇到了小河(河边有老牛和小松鼠)——老马的开导——小马过河了”在复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提示学生把代表人物个性的关键词句恰当地运用到复述当中去。

4.答问训练法

答问说话,是学生机会较多频率最高的一项说话学习活动,在这种说话训练中,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答问的兴趣。

比如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或有争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答问内容正确,语言准确、简洁,不允许用一个字词“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或几个不连贯的词语来答问。

要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说话时有条理,有中心。

在学生答问时,老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比如先回答问题的结论,再说明根据(原由),或先说原由,再说结论。

同时注意答问时的仪表和神态,要做到落落大方。

5.讲故事训练法

训练学生说话,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其主要方法有:

(1)听故事,说故事结果。

有许多故事的结果是耐人寻味,引起听者寻根究底的。

如,听下面的故事,说说故事的结果。

狼送礼物

兔子病了,他的朋友小白羊、花公鸡,都买了精美的食物来看他,并叫他好好静养。

他收下礼物,又听了许多恳切慰问的话,病也似乎好多了。

过了几天,兔子的病基本上好了。

他正准备到洞外去散步,但是意外地来了一位客人——一只凶暴的狼。

他一见便倒退了两步,瑟瑟地发抖。

“兔老弟,你不用怕,今天我是特地来看看你的病的。

听说你已经病了好几天,一直躺在床上……啊!

你瘦多了,怪可怜的。

”狼微笑着,样子是蛮和气的。

兔子想了想,那只狼不来吃他,反而很关心他,胆子便大了起来,也不发抖了,便说:

“谢谢狼大哥的好心,我的病已经基本好了,只是没有力气,大概再过几天就会复原的。

“那我就放心了。

不过,没有力气,还得好好调养才是。

唔,这里有一把嫩青草,你可拿去当点心吃,补补身体。

”狼说罢,随手拿出一大把新鲜的嫩青草来,放在兔子的面前。

病后的兔子,不消说,最喜爱的就是这青草。

但当他还来不及说声“谢谢”时,狼却又向他说了:

“我还有事,要走了。

况且,你病后也不宜多说话。

你好好安心静养吧。

过几天有空,我再给你送青草来。

狼说完,转身便要走。

兔子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带着颤抖的声音说:

“多谢你的好意。

又过了几天,兔子的病全好了。

因为调养得好,身体反比以前胖了。

他很高兴,很感激那些来看过他的朋友,特别是那个狼大哥。

正当他庆幸自己身体康复的时候,那只狼又来了。

这回他自然不像上次见面时害怕了。

他招呼狼坐下,便说:

“谢谢你的青草,我的身体现在已经复原了。

可是今天,狼的态度却有点异样。

他对兔子说的话,丝毫不感兴趣。

沉默了一会儿,狼板着脸孔说:

“今天,我有点不舒服,食物又找不着,你已经很胖了,给我当点心吃吧。

”说完便扑了过去,一口咬在兔子的背脊上。

兔子拼命地挣扎,但哪能挣扎出来?

他苦苦哀求也没有用。

他想:

今天反正没命了,便忿忿地说:

“我病了,你送青草来,我以为你是真心待我的,因此我改变了过去对你谨慎的态度,毫无戒心地跟你亲近。

但到此刻,方知你送青草给我,无非想早点养胖我,给你当点心吃。

啊!

狼呀狼!

你这是为了自己而援助别人的假慈悲,可惜我知道得太晚了……”

说故事的结果时,要引导学生,从两个面来思考:

一是自然的结果,即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理所当然的结果。

如,《狼送礼物》的自然结尾里毫无疑问是兔子的后悔和愤怒,狼原形毕露,兔子被狼吃掉;二是意外的结果,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让学生思考可能得出兔子的金蝉脱壳或意外的原因。

如此时恰好老虎来了,狼被吓跑,结果兔子没有被狼吃掉。

(2)听故事说人物特点。

无论是什么故事中都有典型的人物形象。

在听完一个故事后,学生往往会发出评价,××太狡猾,××太凶狠,××聪明极了,×××……如,听下面的故事,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想做好事

一个星期天早晨,小尤拉醒了。

他看看窗外,阳光灿烂,天气很好。

尤拉很想做点什么好事。

他坐下来,想:

“假如妹妹掉进河里,我就去救他!

”妹妹恰好走来了,央求说:

“哥哥,带我去玩吧!

”尤拉不耐烦地说:

“走开,别扰乱我,我在想着做好事呢!

”妹妹受了委屈,不高兴地走开了。

尤拉又在想:

“假如狼来咬奶奶,我就用抢打它们!

”恰好奶奶讲话了:

“尤拉,帮我把饭碗收拾收拾。

”尤拉回话说:

“你自己收拾吧,我可没功夫!

”奶奶摇摇头,叹了口气,收拾好饭碗,一步一摇地送进厨房里。

尤拉又往下想:

“假如家里的小狗掉在井里,我把它捞起来!

”狗恰好走来了,它摇摇尾巴,好像说:

“给我点水喝吧,小主人!

”尤拉对它头上打了一下,骂道:

“滚开,别打搅我想好事!

”小狗合上嘴,夹着尾巴走开了。

小尤拉想了又想,始终想不出有什么好事可做,就到妈妈那里,问:

“我能做点什么好事呢?

”妈妈抚摸着尤拉的头,说:

“带妹妹去玩,帮奶奶收拾饭碗,给小狗喝点水。

这不就是做好事吗?

小尤拉听了,呆呆地站了一会儿,说:

“好,我就去带妹妹玩。

小尤拉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小尤拉想做好事,又没有真正懂得做什么样的事才是好事,结果有许多需要做的好事从他的身边溜走了。

在听了故事,说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时,不仅要抓住特点,而且要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把反映这一特点的理由说清楚。

(3)听说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十分短小而又精辟的。

学生十分喜爱。

听下面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说一说给别人听,并能说出其含义。

掩耳盗铃

春秋末期,晋国范吉射逃离了晋国。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的家时见到一口钟,就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把钟敲碎,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敲钟,当——第一下敲下去,洪亮而悠长的钟声就响起了;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

他想:

“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抢走,我要被抓住。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他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都听不见,其他的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这个故事十分可笑,学生很容易记住,并想讲给别人听;也容易懂得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

偷钟的人非常愚蠢、可笑,自欺欺人。

引导学生经常搜集一些成语故事,相互听说,学生口语能力会迅速提高。

(4)听故事说感想。

听后对故事的情节弄清楚了,甚至能讲给别人听这还不够,如果能听了故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那就更好。

如,听下面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想。

不自量的蜻蛙

小青蛙看见一头大水牛,吓了一大跳,说:

“多么大的怪物啊!

”连忙跑回家去告诉叔叔。

“有我这么大吗?

”叔叔问。

“嗯!

比你大得多呢。

”小青蛙说。

叔叔连忙吸了一大口气,把肚皮胀大了一点说:

“没有这么大吧?

“还要大呢?

”小青蛙说。

大青蛙使劲再吸了一口气,把肚皮胀得像皮球一样说:

“这回它一定比不上啦!

“叔叔,不要再胀了,还差得远呢!

”小青蛙说。

可是,小青蛙的叔叔还是拼命地吸了一口气,结果,“嘣”的一声,把肚皮胀破了。

小朋友,你们对小青蛙叔叔的做法与结果是怎么认识的?

听了以上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引导学生认识青蛙的做法——见识短浅,自不量力。

谈感想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找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起来才有说服力。

(5)仿照故事说话。

这也叫仿说故事。

就是要求学生听完一个简短的故事后,根据故事的特点(体裁、语言等特点)仿说故事。

如,听下面的故事,试一试,编一个短小的故事:

扫帚和墙壁的对话

一天放学生,小刚背起书包最后离开教室,忽然听到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一阵细微的说话声。

他仔细一听,原来是几把扫帚正在和墙壁说话呢。

墙壁说:

“扫帚弟弟,我的脸本来是白白的,可是,有一位朋友用铅笔在我脸上画了一个小人儿,你瞧多难看呀!

扫帚哭着说:

“墙壁哥哥,他们对我更不好。

昨天有两个小朋友打架,他们折断我的手和脚,拿了当武器。

我现在还痛呢!

小刚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想了想,朝传达室走去。

当小刚拿着抹布、修理工具返回教室时,他看见两个高年级的少先队员,一个正在抹去墙上的小人儿,另一个正在修理扫帚。

不一会儿,两个少先队员抹干净了墙壁,修好了扫帚,走出了教室。

小刚走到教室门口,听到了教室里墙壁和扫帚欢快的笑声。

小刚想:

“我今后一定要向高年级少先队员学习,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根据以上的故事,模仿时要确定好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命好题目,比如《桌椅的对话》《粉笔与黑板刷的对话》。

编的故事中要有完整的情节,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要注意故事的特色。

如《扫帚和墙壁的对话》这个故事的最大特点是以人物的对话为故事的主要情节。

因此,在编说的时候,对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一定要重点练说。

此外,还有听寓言说寓意。

听故事解难题,举行故事会等,都是训练学生说话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指导学生把自己听来的,读到的或编写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是一种训练说话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讲故事时要做到:

①所选故事情节曲折、有吸引力;②所选故事适合听众(同学)的口味;③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先要熟悉故事的内容,对故事的线索、前因后果以及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等要弄清楚;④要引导学生把现成的文字材料变成口头语讲述。

千万不能像背书一样。

在讲述故事时,可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表情和动作。

6.口语交际训练法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与情境中的人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

(1)能用普通话说话;

(2)要说适合交际情境中人物身份的话。

即遇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3)说话时要有礼貌,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三、阅读训练

“阅读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读者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阅读与作文:

教学理论与实践》第1页,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阅读具有三个特点:

①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中提取信息;②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③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

阅读训练要根椐《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训练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所谓阅读的主动性,是指具有强烈的阅读动机,能够不靠外力产生阅读行为,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立体意识积极进行阅读。

阅读要有良好的态度,阅读时,肯动脑筋,善动脑筋,能集中注意力,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深入钻研读物。

2.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阅读的自觉性,是指阅读者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从事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并主动地支配自己的阅读行为,要求学生阅读要具有目的性。

有没有阅读的目的,对阅读的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时有了明确的目的了,就可以稳定阅读的注意力,决定阅读自觉性程度。

阅读的目的表现在阅读的行为上,比如:

阅读者根据自己确定的阅读,制定阅读计划,安排阅读内容,确定阅读活动,能围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