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577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 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必修I第二章第7讲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讲义

第7讲 地球的结构

考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①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②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深度

波速

A波

B波

C

莫霍面

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面

地面下2900千米处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提示

 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教材金句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球内部各圈层结构

1.(2018·绍兴期末)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

A.6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60千米

答案 C

2.(2018·台州试题)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核与地幔以古登堡面为界

B.岩石圈的范围包括上地幔和地壳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铝

D.大洋地壳中常常缺失硅镁层

答案 A

3.(2018·浙江百校联盟猜题卷)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球温度的垂直变化B.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

C.物质组成的形态变化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答案 D

(2018·浙江学考模拟)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

据此回答下题。

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  )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

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地幔。

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如下图:

2.地球的外部圈层特点

分布

与人类的关系

特点

相互关系

大气圈

包裹地球

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随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水圈

海洋、陆地、大气水和生物水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具有液态、固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

生物圈

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共同组成地球的生态系统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教材金句

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圈。

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1.(2018·龙游模拟)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大气圈B.水圈

C.生物圈D.岩石圈

答案 C

读下图,完成2~3题。

2.有关①~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③④属于外部圈层

C.②圈层密度最大

D.③圈层物质在不断循环运动中

3.②圈层的主体是(  )

A.生物B.各种岩石C.海洋D.冰川

答案 2.B 3.C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5题。

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 4.B 5.B

课时训练

1.(2018·台州市书生中学试题)近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一起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尝试。

仅从地壳厚度考虑,本次试验地点最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印度洋

答案 D

(2018·义乌群星外国语学校试题)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7月4日12时25分在吉尔吉斯斯坦(39.45°N,73.25°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据此回答2~3题。

2.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

答案 2.A 3.A

4.(2018·安吉县上墅试题)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是(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台湾岛D.马里亚纳海沟

答案 A

(2018·浙江选考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为大气圈B.C为水圈

C.E、F合为岩石圈D.A、B为生物圈

6.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下地幔B.软流层C.图中D层D.图中G层

答案 5.B 6.B

(2018·金华一中试卷)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B.B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

C.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D.D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

8.在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B.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

C.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D.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

答案 7.C 8.C

9.(2018·金华十校调研试卷)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物质以化合物存在B.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

C.软流层处横波不能通过D.地核物质可能是铁和镁

答案 B

(2018·台州市全国市级联考)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率先利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监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

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

完成10~11题。

10.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

11.“地下明灯”计划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

A.土地利用规划B.地壳运动监测

C.矿产资源勘探D.土壤肥力调查

答案 10.B 11.C

(2018·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试题)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莫霍面等深度线分布图”。

完成12~13题。

12.图中M的数值应是(  )

A.40B.42C.44D.46

13.若沿北纬30°绘制地壳剖面图,则厚度最大处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四川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马里亚纳海沟D.青藏高原

答案 12.C 13.D

14.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7年6月5日,“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了2017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8航次)第7次下潜,这也是本航段截至目前采集生物样品最多的一次下潜。

此次下潜共取得近底海水16升,变质岩53.8千克,海参3只、海星1只、海绵1只、海蛇尾3只、未知物种1只。

(1)在材料一图上标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答案 

(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渗透 影响 (4)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15.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A到E的平均波速大于A到B的平均波速。

16.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

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____千米。

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 

(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解析 第

(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

(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