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钟的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5467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钟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钟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钟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字钟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字钟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钟的设计.docx

《数字钟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钟的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钟的设计.docx

数字钟的设计

 

课题名称数字钟设计

所在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景德镇陶瓷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

班级:

姓名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20日

设计题目:

数字钟的设计

设计任务和要求

功能要求:

1.可通过数码管同时显示小时、分钟、秒。

2.电路具有校时功能。

 

设计成果

设计说明书一份

电路图一份

参考资料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目录

1、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4

2、振荡器及分频器...................5

3、时、分、秒计数电路........................................6

4、译码显示电路........................................7

5、校时电路...........................8

6、整点报时电路......................................................9

7、总体电路原理相关说明..................................10

8、总体电路原理图......................................11

9、元件清单;..........................................12

10、参考文献.....................................................13

11、设计心得体会......................................14

 

1、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

数字时钟一般由6个部分组成,其中振荡器和分频器组成标准的秒信号发生器,由不同进制的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计时系统。

秒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数,把累计的结果以“时”、“分”、“秒”的十进制数字显示出来。

“时”显示由二十四进制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构成,“分”、“秒”显示分别由六十进制计数器、译码器构成。

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振荡器及分频器

石英晶体的振荡频率为4MHz,不能用来作为数字时钟的输入信号,必须将它变为1s的脉冲信号。

所以,还要对时钟进行分频。

由图2可知,4MHz晶振的输出送到U1芯片分频。

U1芯片选用MCI406414级二分频器,由输出端Q14得到214分频的脉冲信号,fQ14=4MHz/214=4MHz/16384≈244.141Hz。

再经U2(仍选用MCI4060)芯片进行28分频,由输出端Q8可得到周期为1s的脉冲信号,fQ8=244.141Hz/256≈0.594Hz,其周期为1/fQ8=1/0.594Hz≈1.048s。

可以用U1芯片的Q12、Q13端为整点报时提供频率分别为1000Hz和500Hz的信号,因为fQ12=4/212MHz=4/4096MHz=976.56Hz,fQ13=4/213MHz=4/8192MHz=488.281。

图2振荡器及分频器

 

3、时、分、秒计数电路

有了秒脉冲信号,则可按照60s为1min,60min为1h,24h为一天来设定时、分、秒计数电路。

分和秒计数器都是模为60的计数器,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至少需要两片。

“秒”个位计数器的时钟CP信号是由分频器提供的周期为1s的脉冲信号,“分”个位计数器的CP信号是由秒计数器提供的进位信号,“分”计数器的进位信号送至“时”个位计数器的CP端。

它们的个位是十进制计数器,而十位是六进制计数器,其计数规律为00—01—…—58—59—00…,当计满60时产生一个进位信号。

因此,可选用一片双重BCD加法计数器CC4518。

采用反馈清零的方法实现六十进制计数器,其电路如图3所示。

“时”计数器是二十四进制计数电路,也可选用一片CC4518采用反馈清零的方法实现二十四进制。

其电路如图4所示。

图3六十进制计数器图4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4、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显示电路的功能是将“时”、“分”、“秒”计数器输出的4位代码翻译并显示相应的十进制数的状态,通常译码器和显示器是配套使用的,如果选用共阴极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器BS201/202,则译码显示电路可采用CC4511BCD七段译码驱动器。

其引脚排列如图5所示。

图5CC4511BCD七段译码驱动器引脚排列图

 

5、校时电路

校时电路如图6所示。

3个控制开关S1、S2、S3分别用来实现“时”、“分”、“秒”的校准。

开关处于正常位置时,分别接高电平,门3、门6、门8被封锁,校准信号不能通过3个门,所以“时”、“分”、“秒”的计数器按正常计数。

当按下S1至“校时”位置时,S1闭合,门3打开,由分频器CC4060送来0.5s的脉冲信号直接进入“时”计数器,使小时指示每0.5s计一个字,达到快速校时的目的,同时0.5s的脉冲信号送入“分”计数器的置0端,使“分”置0。

“时”校准后,放开开关S1。

图6校时电路

 

6、整点报时电路

整点报时电路如图7所示,包括控制门电路和音响电路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控制门电路部分。

当“分”和“秒”计数器计到59分50秒时,从59分50秒到59分59秒之间,只有“秒”个位在计数,而“秒”的十位,“分”的个位,“分”的十位中C=QC4=QA4=QD3=QA3=QC2=QA2=1不变。

将它们相与,即C=QC4QA4QD3QA3QC2QA2作为控信号,去控制门15和门16。

在每小时的最后10s内C=1。

门15输入端加有频率2048Hz的信号B(可取自分频器CC4060的Q4端),同时又受QD1和QA1的控制,即C在59s时,QD1QA1C=1,门16被关闭,门15打开,B信号通过门15;门16输入端加有频率1024Hz的信号A(可取自分频器Q5端),同时又受QD1和QA1控制,即C在51s、53s、55s、57s时,QD1/QA1C=1,门15被关闭,门16打开,A信号通过门16。

则Z=QD1QA1CB+QD1/QA1CA,即可实现前四响为1024Hz的低音,后一响为2048Hz的高音,最后一响完毕正好整点。

图7整点报时电路

 

7、总体电路原理相关说明

1.要求学生根据原理和芯片引脚图,分功能设计原理图,并根据接线顺序分步骤验证。

2.容易出现故障为接触不良。

a)集成块引脚方向预先弯好对准面包板的金属孔,再小心插入。

b)导线的剥线长度与面包板的厚度相适应(比板的厚度稍短)。

c)导线的裸线部分不要露在板的上面,以防短路。

d)导线要插入金属孔中央。

3.按照原理图接线时首先确保可靠的电源和接地。

4.注意芯片的控制引脚必须正确接好。

5.检查故障时除测试输入、输出信号外,要注意电源、接地和控制引脚。

6.要注意芯片引脚上的信号与面包板上插座上信号是否一致(集成块引脚与面包板常接触不良)。

7.为了便于测试,可将2Hz信号直接输入到各级计数器。

8.接校时电路时可接模拟信号输入(如1Hz和2Hz)测试输出信号的切换正确后,再将秒进位和分进位信号接到校时电路,再接校时电路输出到分计数器和时计数器。

从较时电路接入信号时,必须将原进位信号拔掉。

 

8、总体电路原理图

9、元件清单

元件名称

型号,参数

数目

石英晶体振荡器

32768Hz

1

十进制计数器

CC4518

3

共阴极七段译码驱动器

CC4511

6

四2输入与非门

74LS00

6

双4输入与非门

74LS20

2

14位二进制计数器/分频器和振荡器

CC4060

1

双D边沿触发器

74LS74

1

数码管

BS201

6

三极管

3DG4

1

电阻

100KΩ、200KΩ

1、48

扬声器

1

开关

3

参考文献

[1].彭介华主编:

《电子技术课程指导》,高教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吉祥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谢自美主编:

《电子线路实验.设计.测试》第三版.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7。

[4].大钦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电路实验、设计、仿真》,高教出版社。

[5].孙丽霞主编:

《电子技术实践及仿真》,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6].王传新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分析、调试、统合设计》,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

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数字钟的制作,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对一个程序整体的把握和控制,只有将子程序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设计的目的。

另外,在程序的调试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将困难一一克服,使程序编译成功,仿真实现。

同时通过这十几天的课程设计,使我们重新学习了模电和数电知识,学会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

感觉到知道的搜集和综合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还特别学会了protel画图软件。

当然仅仅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还远远不够的,现在学的只是个入门,但我对它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我会进一步深入去学习它,达到应用实践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