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课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46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课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必修课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必修课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必修课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必修课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课内.docx

《必修课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课内.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课内.docx

必修课内

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学生版)

一、重点实词

1、夜缒而出(缒: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3、又欲肆其西封(肆:

4、唯君图之(唯:

5、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7、失其所与,不知(与:

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

9、秦王购之金千斤(购:

10、诚能得樊将军首(诚:

1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12、秦之遇将军(遇:

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

1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

15、人不敢与忤视(忤:

16、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

17、愿足下更虑之 (更:

      )

18、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19、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2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怖:

21、使使以闻大王(使使:

22、北蛮夷之鄙人(鄙:

2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

24、图穷而匕(bǐ)首见(穷:

25、自引而起(引:

  )

26、复击轲,被八创(被:

27、乃欲以生劫之(劫:

28、如:

①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鸿门宴》

29、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30、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②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31、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②哙拜谢()——《鸿门宴》

③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

32、幸

①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②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33、去

①亡去不义()——《鸿门宴》

②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34、当

①当是时()——《鸿门宴》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35、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②故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36、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37、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38、素善留侯张良(素:

;善:

3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

;非常:

40、不如因善遇之(遇:

41、若入前为寿(为寿:

42、沛公则置车骑(置:

4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

4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

二、重点虚词

1、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郑以陪邻?

()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何以言之() 7、以刀试人() 8、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10、日以尽矣() 11、以次进()12、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13、具告以事()——《鸿门宴》

14、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15、还军霸上,以待项王()——《鸿门宴》

1、今急而求子()

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朝济而夕设版焉。

()

5、拔剑撞而破之()

6、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   ()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8、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9、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10、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2、拔剑切而啖之()

13、劳苦而功高如此()

14、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1、子亦有不利焉。

()

2、焉用亡郑以陪邻?

()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1、公从之()

2、是寡人之过也()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何厌之有()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7、秦王购之金千斤() 8、为之奈何() 9、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10、顷之未发() 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2、为之奈何()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乃1、乃欲以生劫之()2、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3、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为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3、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4、何辞为()——《鸿门宴》

因:

①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③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①长于臣()——《鸿门宴》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鸿门宴》

①然不自意()——《鸿门宴》

②不然()——《鸿门宴》

③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三、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

古义:

今义: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

今义:

3.吾不能早用子(子:

古义:

今义:

4.是寡人之过也(是:

古义:

今义: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

今义: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

今义: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

今义:

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

今义:

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

今义:

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

今义:

11.亦去之(去,古义:

今义:

12、秦王购之金千斤         (购:

古义:

今义:

1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

今义:

14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

今义:

1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古义:

今义:

1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古义今义)

1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古义今义)

18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古义今义)

19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今义)

20终已不顾                    (不顾,古义今义)

21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今义)

22诸郎中持兵             (郎中,古义今义)

23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义今义)     

24、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

今义:

25、约为婚姻(婚姻古义:

今义:

2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

今义:

2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

今义:

四、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6、秦王必说见臣:

          ()

7、今日往而不反者:

    ()

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9、卒起不意:

                      ()

10、秦王还柱而走:

              ()   

11、使工以药淬火:

              ()

12、日以尽矣:

                    ()

1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14、请辞决矣:

                     ()

15、图穷而匕首见:

             ()

1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

17、.距关,毋内诸侯()

18、要项伯()

1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0、不可不蚤来()

21、令将军与臣有郤()

22、.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23、不者()

五、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

3.晋军函陵 (军:

4.夜缒而出(夜,)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

6.越国以鄙远(鄙:

;远: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

8.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

9.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

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12.与郑人盟(盟,)

13、进兵北略地 (  北  :

  )

14、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

15、拔剑撞而破之(破:

16、樊於期乃前曰(前:

17、函封之(函:

       )

18、其人居远(远:

 )

19、太子迟之(迟:

 )

20、发尽上指冠(上:

21、使使以闻大王(闻      :

22、乃朝服(朝服:

  )

23、群臣怪之(怪:

24、箕踞以骂曰( 箕踞:

25、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

   )

26、籍吏民(籍:

27、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目:

28、若入前为寿(前:

29、道芷阳间行(道:

30、沛公欲王关中(王:

31、于是项伯复夜去(夜:

32、吾得兄事之(兄;)

3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34、头发上指(上:

35、道芷阳间行(间:

3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37、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38、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六、句式

(一)()

1、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6、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7、此天子气也。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9、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0、亚父者,范增也。

1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1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6、此亡秦之续耳。

(二)()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敢以烦执事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以试人

5、乃为装遣荆轲

6、欲与俱

7、待吾客与俱

8、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9、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10、愿举国为内臣

11、见燕使者咸阳宫

12、使毕使于前

1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4、献秦王

15、皆陈殿下

16、为击破沛公军

17、加彘肩上

(三)()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吾属今为之虏矣。

(四)(倒装句)

1、()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

(3)金千斤,邑万家

2、()

(1)夫晋,何厌之有?

(2)大王来何操?

(3)沛公安在?

(4)客何为者?

(5)籍何以至此

3、()

(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佚之狐言于郑伯

(4)嘉为先言于秦王

(5)燕王拜送于庭

(6)使毕使于前

(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8)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9)具告以事

(10)长于臣

(11)因击沛公于坐

(12)得复见将军于此

必修二文言知识点

一、重点实词

1.匪我愆期

2.将子无怒

3.乘彼垝垣

4.泣涕涟涟

5.以我贿迁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7.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8.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9.謇朝谇而夕替

10.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11.谣诼谓余以善淫

12.偭规矩而改错

13.竞周容以为度

14.宁溘死以流亡兮

15.忍尤而攘诟

16.退将复修吾初服

17.高余冠之岌岌兮

18.忽反顾以游目兮 

19.堂上启阿母

20.何意致不厚

21.谢家来贵门

22.逆以煎我怀

23.适得府君书

24.采之欲遗谁

25.何时可掇

26.青青子衿

27.枉用相存

28.性本爱丘山

29.乌鹊南飞

30.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3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6.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38.不能喻之于怀

3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0.七月既望

41.举酒属客

42.纵一苇之所如

43.凌万顷之茫然

44.击空明兮溯流水

45.倚歌而和之

46.不绝如缕

47.苏子愀然

48.正襟危坐

49.侣鱼虾而友麋鹿                

50.方其破荆州

51.固一也之雄也

5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4.下江陵

55.顺流而东也                        

56.舞幽壑之潜蛟

57.泣孤舟之嫠妇                      

5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9.有碑仆道

60.何可胜道也哉

61.盖音谬也

6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63.往往有得

二、重点虚词

1.以我贿迁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4.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之

纵一苇之所知

目遇之而成色

扣舷而歌之

惟江上之清风

7.而

倚歌而和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耳得之而为声

8.其

其声呜呜然

方其破荆州

9.然

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

10.其

⑴始舍于其址。

⑵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其孰能讥之乎?

⑾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⑿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三、古今异义 

1.泣涕涟涟

古义:

今义:

2.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

3.秋以为期

古义:

今义:

4.三岁食贫

古义:

今义:

5.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古义:

今义:

6.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

今义:

7.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今义:

8.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今义:

9.偭(miǎn)规矩而改错

古义:

今义:

10.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今义:

11.可怜体无比(

古义:

今义:

12.涕落百余行

古义:

今义:

13.感君区区怀

古义:

今义:

14.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古义:

今义:

15.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古义:

今义:

16.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古义:

今义:

17.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

今义:

18.妾不堪驱使

古义:

今义:

19.共事二三年

古义:

今义:

20.汝岂得自由

古义:

今义:

21.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

2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

23.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

 

24.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

  

今义:

2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今义:

26.俯仰一世

古义:

  

今义:

  

2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今义:

28.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

29.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

3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

3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

3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3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今义:

四、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7.岁亦莫止 

8.彼尔维何 

9.

狁孔棘 

10.偭规矩而改错 

11.忳郁邑余侘傺兮

12.进不入以离尤兮

13.芳菲菲其弥章 

14.延伫乎吾将反

1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16.箱帘六七十

17.蒲苇纫如丝

18.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19.府吏见丁宁

20.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2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2.悟言一室之内

23.趣舍万殊

24举酒属客

2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6.山川相缪

27.杯盘狼籍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

槌床便大怒

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夫婿

仕宦于台阁

头上玳瑁光

交广市鲑珍

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

始舍于其址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2)名词作状语

謇朝谇而夕替 

夙兴夜寐 

孔雀东南飞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理实如兄言 

朝成绣夹裙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其黄而陨 

固前圣之所厚 

千万不复全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火尚足以明也。

(2)形容词作名词

三岁食贫 

何方圜之能周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常在于险远。

(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哀民生之多艰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便利此月内 

3.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数词的使动用法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5.动词作名词

而其见愈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动词的意动用法

戒之慎勿忘 

五、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逼迫兼弟兄

六、句式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不遑启居,狁之故

3.非为织作迟

4.汝是大家子

5.死生亦大矣。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9.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此余之所得也

12.出置前窗下

1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相与枕藉乎舟中

18.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9.引以为流觞曲水

20.引以为流觞曲水

21.映带左右

22.悟言一室之内

2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2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6.有碑仆道

27.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8虽体解吾犹未变亏

29.为仲卿母所遣

30.今日被驱遣

31.渐见愁煎迫

3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3.渺渺兮予怀

3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6.凌万顷之茫然

37.客有吹洞箫者

38.秋以为期

39.不吾知其亦已兮 

40.何言复来还

41.誓天不相负

42.君既若见录

43.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44.何为其然也

45.而今安在哉

46.徘徊庭树下

47.仕宦于台阁

4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9.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50.不能喻之于怀

51.亦将有感于斯文

52.当其欣于所遇

5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54.月出于东山之上。

55.徘徊于斗牛之间。

5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8.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虚词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

3.吾尝跂而望矣()

4.金就砺则利:

()

5.声非加疾也:

()

6.而闻者彰:

()

7.假舆马者:

()

8.非利足也:

()

9.非能水也:

()

10.而绝江河:

()

11.故不积跬步()

12.无以至千里:

()

13.骐骥一跃:

()

14.驽马十驾:

()

15.锲而舍之:

()

16.金石可镂()

1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8、吾尝跂而望矣()

19、蟹六跪而二螯()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3、是故无贵无贱()

24、小学而大遗()

25、君子不齿()

26、圣人无常师()

27、作师说以贻之()

2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9、而耻学于师()

30、其皆出于此乎?

()

3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3、不拘于时()

34、学于余()

35、去来江口守空船()

36、如听仙乐耳暂明。

()

37、莫辞更坐弹一曲()

38弦弦掩抑声声思()

39、凡六百一十六言()

40.河内凶(  ) 

41、王好战,请以战喻(  )

4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

4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其时

4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45、斧斤以时入山林()

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