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5077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docx

128模块数据设定规范V30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数据设定规范

128模块通用数据设定规范V3.0

 

主编:

杨永胜

副主编:

石嵩虎倪凯浩

编委:

许业友李杰李刚张长东

审稿:

刘军才子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技术支援部

固网产品工程部

前言

在《128模块基本数据设定规范V2.1》的使用中,工程师反映出来了一些问题,且随着交换机新版本的不断推出,老的规范已跟不上交换机版本的发展,因此固网产品工程部组织人员编写了《128模块通用数据设定规范V3.0》。

此规范是在《128模块基本数据设定规范V2.1》的基础上整理和修改的,鉴于6K版本的联机帮助的完善,本规范中对于各通用命令的解释将不再涉及,工程师在开局过程中对命令及各项命令参数有任何疑问,可以查询联机帮助。

在开局过程中请各工程师参照最新的128模交换机软件质量标准及开局指导书。

由于时间仓促,本规范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请各位工程师和用户在使用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固网产品工程部杨永胜联系。

我们将及时根据大家的意见和设备版本升级情况对本规范进行修订。

固网产品工程部联系方式:

EMAIL:

联系人:

杨永胜notes:

9710TEL:

2

 

二00三年四月

 

数据设定的总体原则

128模块目前有标准配置和紧凑配置两种配置方式,本规范以标准配置进行讲解,不涉及紧凑配置的特性内容及6K版本以后实现的新配置情况。

关于紧凑模块的内容,请参考公司关于128紧凑模块的相关文档。

第1节配置总体原则

1.1CCMHW配置原则以及典型配置

1.1.1CCMHW配置原则

CCM由BAC板和FSN板组成,左右两套BAC、FSN分别组成两个平面,负荷分担工作,其中每块BAC提供8条HDLC链路(即CCMHW),每块FSN提供16条HDLC链路。

BAC为必须配置,左右平面共2块。

FSN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应该配置多少块单板(但至少配置2块),且配置顺序为从靠近BAC的位置向两边扩容。

CCM和CPM、CNET、LIM、SPM等各框有HW链路相连,其中到CPM配置6条HW,左右平面各3条HW(如果配置了N对ISP板,则CCM到CPM配置6+2N条HW,左右平面各3+N条);到CNET有2条HW,左右平面各1条HW;到CPM和CNET的HW由BAC提供。

到每个接口框根据实际需求配置2、4、6或8条HW(一般配置2条或8条),分别和CCM的两个平面相连,每个平面1、2、3和4条HW(一般配置1条或4条)。

到每个业务处理框根据实际的板位配置6、8、或10条HW,分别和CCM的2个平面相连,每个平面3、4或5条HW,由FSN板提供。

一般原则为:

1)每个CCM平面给配置MHI板的每个LIM框提供4条HW,两个平面共8条HW;

2)每个CCM平面给配置下挂交换模块(包括SM、RSM、SMII)接口板的每个接口框提供4条HW,两个平面共8条HW;

3)若接口框全部配置的提供中继功能的(包括V5中继、PRA中继、支持LAPRSA组网的中继)的E16/STU板,则每个CCM平面给该接口框提供1条HW,两个平面共2条HW;

4)当业务处理框配置2对SPC板时,每个CCM平面给该业务处理框提供3条HW,两个平面共6条HW;

5)当业务处理框配置3对SPC板时,每个CCM平面给该业务处理框提供4条HW,两个平面共8条HW;

6)当业务处理框配置4对SPC板时,每个CCM平面给该业务处理框提供5条HW,两个平面共10条HW。

1.1.2CCMHW的分配顺序

1)CCMHW资源0、1、4、6、7已固定分配给CPM框和CNET框,一般无需更改。

在需要配置ISP板的情况下,需要增加ISP板所需的CCMHW,一般顺序为:

ISP配置在槽位13、14时,CCMHW配置为2;ISP配置在槽位15、16时,CCMHW配置为3;ISP配置在槽位17、18时,CCMHW配置为5。

2)固定将8、9、10、11号CCMHW分配给第一个带MHI的接口框,如果有2个带MHI的接口框,则将12、13、14、15号CCMHW分配给第二个带MHI的接口框。

如果本局没有带MHI的接口框,则此步跳过。

3)然后按框号由小到大的原则分配接口框的CCMHW。

优先分配需要4条CCMHW的LIM框,然后再分配需要1条CCMHW的LIM框。

由于一般最后一框LIM未配满,用户再扩容时一般从这框开始扩容,有可能会在最后这一框增加带模块的OBC等单板,这时此框需要4条HW,鉴于此,在CCMHW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为最后一框需要1条CCMHW的LIM框(不管是否满配)预留4条HW(但仍然只分配1条HW,其余3条预留,不分配给其他单板),且此框的起始HW号一定为4的整数倍(注意,这样就可能出现最后一框和倒数第二框之间还有几条CCMHW未使用,后面可能会用到);

4)再分配SPM框的CCMHW。

CCMHW号从紧接着上面的为最后一框LIM预留的HW号开始(4的倍数),按框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分配,每框中先分配BCC单板,然后分配SPC单板。

注意,主备用方式的单板仅需要一个CCMHW平面提供1条HW。

如果顺序分配后仍然有SPC或BCC未分配到HW,则考虑占用前面倒数第二框LIM和最后一框LIM之间未被占用的HW。

5)如果仍然还有单板未分配CCMHW,则在进行第三步时不再为最后一框LIM预留CCMHW,然后继续分配。

1.1.3CCMHW的典型配置

下面举例描述CCMHW的配置,设有以下配置情况:

LIM有3框,逻辑框号从下至上为4、5、6。

其中第4框有OBC带交换模块,需要4条CCMHW。

其余2框的E16和STU为纯中继,每框需要1条CCMHW。

带MHI的16号接口框配置如下,需要4条CCMHW:

SPM框配置如下,框号从下到上为20、21、22:

CCM平面的单板配置为每平面1块BAC、2块FSN,共能够提供40条CCMHW,则CCMHW应如下分配:

1)0、1、4、6、7已固定分配,无需更改;

2)带MHI的LIM框分配HW8、9、10、11;

3)其他需要4条HW的LIM共有1框,CCMHW为12~15;需要1条HW的LIM有2框,先分配5号LIM框,CCMHW为16。

由于CCMHW资源足够,为最后1个需要1条HW的6号LIM框预留4条HW,即分配CCMHW为20(4的整数倍,且21、22、23预留不分配);

4)再按SPM框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分配HW。

先分配20框BCC的HW,HW号为24,再分配第一对SPC,HW号为25,再分配第二对SPC,HW号为26。

接下来分配21框的HW,先分配BCC,HW号为27,再分配第一对SPC,HW号为28,再分配第二对SPC,HW号为29。

接下来分配22框的HW,先分配BCC,HW号为30,再分配第一对SPC,HW号为31,再分配第二对SPC,HW号为32。

1.2接口框的配置原则以及典型配置

接口框中的业务接口板槽位可以兼容C841OBC、C841RBC、C842E16、C842STU、C841MHI、CI01BTU0等单板。

一个接口框提供16个业务接口板槽位,根据业务接口板的数量和工作模式决定接口框的配置,基本原则是:

1)OBC、RBC工作在主备用模式下,每块单板只占用一个槽位;

2)OBC、RBC工作在负荷分担模式下,每块单板逻辑上占用相邻的2个槽位,且插在偶数槽位(槽位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0、1、……25,此处的偶数槽位是指2、4、6、8等槽位);

3)一个接口框所挂的模块数(SM、SMII、RSM等,不含TSM模块下挂的RSMII模块)不能超过31个;

4)STU占用两个单板槽位,占用四个槽位的话路资源,由于不推荐STU板配置为主备用方式,所以每个接口框最多只能配置4块STU板;

5)虽然MHI板与OBC、RBC、E16、STU等板槽位兼容,但是在标准配置的模块中,MHI板必须配置在共享资源机架的2个接口框中(16、17框);而OBC、RBC、E16、STU、BTU等板必须配置在接口机架的12个接口框中(4~15框);

6)BTU占用两个单板槽位,每框都可配置8块BTU单板(不分主备用和负荷分担,完全独立)。

BTU单板实际只是在接口框中取电,在业务上和QSI没有多少关系,但BTU板的状态需要QSI板上报;

7)受到CCM的配线资源限制时,要求尽量将交换模块配置在同一个LIM框中,尽量避免将出中继的E16/STU和带交换模块的OBC/RBC/E16/STU等板插在同一个接口框中;

以下示例中和OBC同框的E16是带SMII模块用的,其余的E16/STU板是出中继的。

8)在一个局内既有OBC、RBC,又有E16、STU的情况下,单板的摆放原则为:

首先根据单板数量和接口框数量及SM模块的容量决定OBC(RBC)采用主备用方式还是负荷分担方式,安装机框号从小到大、一框内槽位号从小到大优先摆放OBC,然后是RBC,然后是带SMII模块的E16/STU。

在接口框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将出中继(包括NO.7、NO.1、V5、PRA/PHI、LAPRSA)的E16/STU放到有OBC或RBC的LIM框中,即使带模块的单板未放满一框,出中继的单板也要另起一框。

对于出中继的STU和E16板,为了保证每半个LIM框中既有电口(E16/STU),又有光口(STU),建议每半个LIM框先放4块E16再放1块STU,如上图;在目前128模块接口框槽位充足的情况下,OBC/RBC建议全部采用负荷分担方式放置;

9)当E16板配置75欧姆的中继电缆(即配置匹配阻抗为75欧姆的DRCA时),可以满配置LIM插框,也可以满配置整个LIM机柜;当E16板配置120欧姆的中继电缆(即配置匹配阻抗为120欧姆的DRCB时),也可以满配置LIM插框,但一个LIM机柜中最多不超过32块,建议此时在遵循上述第8条的描述的基础上,尽量将这样的E16板与STU、OBC、RBC等单板配到一个机柜中。

10)LIM框不管配置什么类型单板(目前存在的:

STU、E16、MHI、BTU、OBC/RBC),最多配置两块电源板。

1.3OBC/RBC的配置原则

C841OBC单板是40M光接口板,连接C&C08AM/CM与SM的光接口单板,可以工作于主备用或负荷分担的方式,可以根据组网和单板工作方式灵活配置,配置原则:

1)主备方式下,一对OBC可以带2个B1标准交换模块(主备光路,每个模块512TS)。

假设所带交换模块总数为m,则OBC需配数目n=[m/2]*2;

2)负荷分担方式下,一对OBC可以带2个B2交换模块(光路负荷分担,每个模块1024TS)。

假设所带交换模块总数为m,则OBC需配数目n=[m/2]*2;

3)对于SM模块,其2条光路必须落在同一个LIM中;

4)C841RBC是远端光接口板,带RSM,其配置方式与C841OBC相同,且槽位兼容。

RBC必须分别使用和OBC板不同的内部光纤和所带的SM连接;

5)标准配置方式中OBC/RBC板必须配置在接口机柜所属的12个(4~15号)LIM框中。

1.4E16/STU下挂SMII模块时的配置原则

E16提供16路E1口、C842STU提供63路E1口,配置为模块间话路时,每块E16板最大可提供16*31=496TS的模块间话路资源,每块C842STU板最大可提供63*31=1953TS的模块间话路资源,并无主备工作方式。

为了模块/局点安全性,配置一般应尽量采用交叉连接,每块E16/STU带多个模块/局点的部分链路,并使同一模块话路、通信链路分散在不同的E16/STU板上。

可以根据组网和单板工作方式灵活配置,其配置原则:

1)受CCM硬件的限制,一个LIM框,最多只能配置31个SM/SMII模块(1个LIM框中,SM模块与SMII模块数之和<=31);

2)一个E16板可提供16个E1接口,一个C842STU板可通过传输设备提供63个E1接口,每个E1接口包括32个TS,其中TS0用做同步时隙,其余31个TS,可用于模块间的信令链路通道或话路的通道,这些时隙是可以分配的资源,可以从BAM上通过数据设定来进行分配(“SPM模块E1端口配置表”、“E1端口配置表”和“SMII模块信令链路配置表”);

3)一个SM/SMII模块有2条模块间信令链路,每条模块间信令链路的带宽,可以为2/4/8/12TS四种情况之一,可以由用户设定。

缺省值为:

通信带宽配置表

模块间话路数

按1:

4收敛的模块容量

(折算成用户端口数)

缺省的链路带宽

0~255

0~1023

2TS

256~511

1024~2047

4TS

≧512

≧2048

8TS

实际工程中,一般将主备用SM模块的通讯带宽设为4TS,负荷分担的SM模块通讯带宽设为8TS。

对于SMII模块,当其折算后的用户端口数大于1024,则将通讯带宽设为4TS;当其折算的用户端口数小于1024,则将其通讯带宽设为2TS;但是考虑到扩容问题,SMII模块的通讯带宽可以一律设为4TS。

4)一个SMII模块的2条信令链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要求必须配置在2块E16/STU板上,这样当坏了一块E16/STU板时,只会使某SMII模块的一条信令链路中断,另一条信令链路仍能承担该模块全部的通信流量;

5)一块E16/STU板上,可以配置多条SMII模块的模块间信令链路。

每条信令链路都必须开始于板上的某个E1的1号时隙,并占据连续的2、4、8、或12个时隙;这样,单纯从这一点看,1块E16最多可以配置16条信令链路,1块STU(C842STU)板最多可以配置63条信令链路;

6)由于硬件的限制,一块E16板上,只能出一条信令链路HW到QSI板。

所以在一块E16板上,作为信令链路的时隙数的总和不能大于31个时隙(不是32个时隙,因为在E16板到QSI间的信令链路HW中最后一个时隙用做一号中继的信令收发)。

从第5点可以看出,信令链路最小是2个TS,因此,一块E16板上最多可以配置15条信令链路;

7)由于硬件的限制,一块C842STU板上,只能出一条信令链路HW到QSI板。

所以在一块C842STU板上,作为信令链路的时隙数的总和不能大于32个时隙。

从第5点可以看出,信令链路最小是2个TS,因此,一块C842STU板上最多可以配置16条信令链路;

8)作为信令链路的时隙,不能再作为模块间话路的通道。

主机软件在分配模块间话路时,会根据配置数据,自动屏蔽掉这些做为信令链路的时隙;

9)一个SMII模块的模块间话路,在做配置数据(即设定“E1端口配置表”)时,是以E1为单位来进行分配的。

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要求一个SMII模块的模块间话路,必须尽量对称地分布在成对的E16/STU板上(对于E16板,如果可能,最好是相邻的成对的单板)。

这样当坏了一块E16/STU板时,只会影响某SMII模块的部分话路,不影响全部业务。

另:

话路E1在每对E16/STU板上对称配置的目的,是这样配比较清晰易记,不是必须的规则;

10)一个SMII的2条信令链路,不能一条在E16上,一条在STU上。

但话路无此方面的限制。

E16/STU板作为SMII配置的限定条件,一共就是这些。

掌握了这些规则,SMII的配置也并不复杂(比32模块简单)。

将规则归纳一下如下:

1)1个LIM框中,SMB模块数、RSMB模块数与SMII模块数之和不能超过31个;

2)1个E16板上的信令链路条数不能超过15条,且必须分布在不同的E1上;

3)1个STU板上的信令链路条数不能超过16条,且必须分布在不同的E1上;

4)1个E16板上的各条信令链路的时隙总数不能超过31个TS;

5)1个STU板上的各条信令链路的时隙总数不能超过32个TS;

6)1条E1提供的可用于模块间信令链路或话路的时隙资源数不能超过31个TS;

7)1个SMII模块的信令链路带宽,有2/4/8/12个TS四种取值;

8)1个SMII模块的2条信令链路,必须配置在2块E16/STU板上;

9)1个SMII模块的模块间话路,必须尽量对称地分布在成对的E16/STU板上(对于E16,如果可能,最好是相邻的成对的单板);

10)话路必须采用交叉连接方式,E16最小配置单元是一对。

在允许的情况下,STU也最小配置一对;

11)一个模块的信令链路与模块间话路,只能配置在一个LIM框中,不能跨框配置。

对于SMII模块,其信令链路所在的E16/STU板,及其各条模块间话路E1所在的E16/STU板,必须在同一个LIM框中;

12)在标准配置下,匹配阻抗为75欧姆的E16板可以满配置LIM插框,也可以满配置整个LIM机柜;阻抗为120欧姆的E16板由于出线限制,一个LIM机柜中最大可以配置32PCS,对E16板在该机柜中的槽位分布没有特别要求,建议每个插框中最好不要超过8块E16板;

13)标准配置方式中E16/STU板必须配置在接口机柜所属的12个(4~15号)LIM框中。

掌握以上原则,灵活配置E16/STU。

每个SMII需多少路E1,要考虑SMII收敛比和链路带宽。

1.5E16/STU作为SPM组网时的配置原则

E16提供16路E1口、STU提供63路E1口,配置为局间话路时,可以根据组网和单板工作方式灵活配置,其配置原则如下:

1)一个E16板可提供16个E1接口,一个STU板可提供63个E1接口,每个E1接口包括32个TS,其中TS0用做同步时隙,当E1作为一号中继电路使用时,TS16也不可使用,其余时隙可用于局间的信令链路通道或话路的通道,这些时隙是可以分配的资源,可以从BAM上通过数据设定来进行分配;

2)作为局间信令链路的时隙,不能再作为模块间话路的通道;

3)从组网高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到同一个局向的中继电路应尽量分担在至少两块E16/STU板上,且在配置给SPM模块管理时,也应尽量配置在至少两个SPM模块中,确保不会由于某一块E16/STU的故障或某一个SPM模块的故障,造成到某一个局向通讯全部中断;

4)一块E16/STU板上的E1建议配置给同一个SPM模块,目的是使配置数据更简洁明了;

5)在配置SPM数据时,建议尽可能将每半框E16/STU板提供的局间中继配置给同一个SPM模块,使得配置数据看上去更简洁明了。

例如将4号接口框左半框的所有E16/STU板上的所有E1都配置给20号业务处理框的左边一对SPC板管理;

6)一块E16/STU板可以同时带SMII模块和支持SPM组网。

例如,可以将某一块E16/STU板上的第0、1路E1用来带SMII模块,同时第3、4路E1作为出局中继;

7)提供SPM组网方式时,E16/STU板上的多路E1可以做不同的用途。

例如,可以将某一块E16/STU板上的第0、1路E1用来支持TUP业务,同时第2、3路E1支持ISUP业务,第4路E1支持PRA业务,第5路E1支持一号信令业务,等等;

8)SPM组网与TSM组网在同一个局中可以并存。

例如,可以配置1号模块为SPM模块、30号模块为TSM模块,且1、30两个模块均有信令链路到同一个目的信令点、均有中继电路到同一个局向;

9)带SMII和出局中继可以在同一块E16/STU上,用于带SMII的中继E1不需要SPC处理;

10)到目前交换机开局版本为止,STU板不支持一号信令,E16板可以支持一号信令;

11)受接口框处理能力的限制,每个接口框最多只能有四块E16板处理一号信令;

12)一块E16/STU板可以同时带CPCRSP方式用户,E16/STU用来连接SPM和RSP框,每个E16板引出16个E1,每个STU板引出63个E1,上面承载话路和链路,RSP可以配置1条E1、2条E1、4条E1、8条E1。

RSP对于带RSP框不多而且以后只要小规模扩容SPM模块,建议使用E16引出,较STU而言有更高的稳定性,对于所需要E1的数量大于64个E1或者将来需要大的扩容,根据具体情况,建议使用STU板;

13)因RSP有互助功能,建议RSP板双配,并将链路分配在两块E16或STU上承载,所以用于带RSP的E16板或STU板至少保证要有两块;

14)一框RSP逻辑上一定从属于某个SPM,不能跨模块,但由于一个模块管理的E16/STU可以在不同的接口框,因此一框RSP可以跨接口框,即RSP的上级单板RDT可以在不同的接口框中。

1.6BTU单板的配置原则

CI01BTU单板出一个155M的SDH电口或光口,包括63个E1。

BTU单板不能用于带SM模块,只是用于宽带用户的接入,通过传输对接用户框中的BSL宽带用户板。

每块BTU单板可带16块BSL单板。

BTU单板通常用于已有窄带交换机,想通过窄带交换机出宽带用户的场合。

一个接口框可以满配置8块BTU单板。

BTU单板可以和其他接口框单板(OBC、E16、STU、MHI、RBC)混插使用。

1.7MHI配置原则以及MHIHW典型配置

1.7.1C841MHI配置原则

C841MHI是多HW转换接口板,该板将本框内QSI板送达该槽位的16M话路转换为2M或8M话路,其中2M话路通过框间配线提供给SPM框内负责处理协议的CPC板,提供七号、V5等链路必须的话路资源;8M话路通过框间配线提供给SRM框内的SRC/SPT板,不仅提供资源通道所需的话路资源,同时还包含MHI板和SRC/SPT板间的HDLC链路。

C841MHI板工作于主备方式。

C841MHI板的配置原则如下:

1)C841MHI板完成16M到2M的转换,下挂CPC板;或者完成16M到8M的转换,下挂SRC/SPT板;支持同时下挂CPC板和SRC/SPT板;

2)C841MHI板在全部下挂CPC板时,每对C841MHI板满配置下可下挂16块CPC板。

(从理论上计算,C841MHI板应能将4个16M转换为32个2M;但是由于后出线的限制,C841MHI板只能将2个16M转换为16个2M,而另两个16M浪费掉);

3)C841MHI板在全部下挂SRC/SPT板时,每对C841MHI板满配置下可下挂4块SRC/SPT板。

(这是由于C841MHI板能将4个16M转换为8个8M,每块SRC/SPT板需要使用2个8M);

4)C841MHI板在支持混配模式时,每对C841MHI板满配置下可下挂3块SRC/SPT板和8块CPC板。

(即将4个16M转换为6个8M和8个2M);

5)C841MHI板支持上述三种配置模式,在实际配置时,考虑到资源的利用率和组网安全性等问题,一般优先选用混配模式同时下挂SRC/SPT板和CPC板,采用混配算法后仍未有上级单板的单板(SRC/SPT或CPC)使用纯2M或纯8M配置中的一种。

例如全局配置了2块SRC、2块SPT、8块CPC,则先配置一对MHI板使用混配模式,带2块SPT板、1块SRC板和8块CPC板;再配置一对MHI板使用纯8M配置模式,带剩余的1块SRC板。

MHIHW的配置顺序如下:

MHI以组为单位提供HW,且顺序为从左到右(即组号从小到大),优先用混配模式为SRC/SPT提供HW,且HW号从0开始从小到大分配。

由于每块SRC/SPT需要8条HW,因此,SRC/SPT板的起始HW号一定是8的整数倍(包括0)。

如果仍有SRC/SPT没有HW资源,则再利用下一组MHI的HW。

且这一组MHI是否采用混配模式需要视以下情况决定:

前面几组采用混配模式的MHI,为SRC/SPT提供HW后,剩余的HW能够为所有需要MHIHW的CPC提供HW,则本组采用纯配模式,否则采用混配模式。

分配CPC板的MHIHW顺序为:

先分配10、13槽位的CPC,然后按槽位号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