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99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与智慧人生 课件.docx

国学与智慧人生课件

课程简介

  国学智慧与人生(上)的学习内容将分为两讲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以人生的意义为重点,说明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这三点使得人生有意义,并分别针对着身、心、灵三方面,而灵是摸不着的,很难说清楚,所以要先多了解身心。

人生的意义还在于要开发潜能,在知、情、意三方面都要设法让我们的生命不断地成长。

并以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讲解与剖析。

  第二部分讲解了儒家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都有它特定的的时代背景,要有特定的条件来与之配合。

儒家就出现在春秋末期的乱世。

儒家思想把善归根为自己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也是因为如此孔子的志向才是十二个字: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之所以能够做到天下老年人都得到安养,做朋友的都互相信赖,青少年都得到照顾,是因为善就是我跟别人适当关系的实现。

因此,孔子要实现自己的人性,就必须把善加以实现。

所以,儒家的思想就变成一种人文精神,展现出来的时候要通过个人的力量来改善整个世界,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但它是一个目标,是一种理想。

它有人性论作为根据,这就是儒家思想基本的观念。

国学智慧与人生(上)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问题,首先讨论人生有没有意义,其次要说明儒家、道家还有《易经》的思想,以及它们回应问题的理论方法。

第一讲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第一节人生的意义在于三方面

  在大学教书三十年来,我的学生都很年轻,每年都有人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学生问到这样的问题,作为老师一方面很高兴,因为他们好学,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或者还没有进入社会,在谈论人生意义的时候需要各种例子进行解释,所以很多时候说不清楚。

通过长期的教学,我的体会是要让学生们了解一句话,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也就是说,不要立刻得到答案,答案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得到之后还要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

  到今天,我们进入社会已经有一定的时间,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和个人成就了。

具体地讲,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我们说,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从以下三点来说明人生的意义:

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一、有工作可以做,人生就有意义

  有工作可以做,就是每天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确实使得人生比较丰富、比较有趣。

德国一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说过,“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活着,却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现在我们有工作,每天起床的时候都要想今天要做的事,有了这样的念头,一天就不会觉得空虚、乏味。

有的学生抱怨每天上学辛苦,但是真正到不用上学、早上起来没地方去的时候,他们才会了解什么叫辛苦。

所以,有工作可以做是人生的第一个意义所在。

  有一次我坐公车,上车之后没有座位,只好站着。

我对面坐着两位女士,年纪都在40岁左右,她们正在聊天,其中一位说:

“我先生最近变成‘流氓’了。

  我们平时在搭车的时候,眼睛可以不看,耳朵却不能不听。

我一听“流氓”就有点紧张,因为他先生应该也是中年人,怎么会变成流氓呢?

这就好像是黑道之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又不太方便问。

旁边的女士说:

“你先生不是年纪不小吗,怎么会变成流氓呢?

”她说:

“我先生现在留在家里帮忙。

”现在,有些人讲话喜欢把一句话的前后两个字连起来,所以“留在家里帮忙”就简称为“留忙”。

,原来她先生中年失业。

中年失业是很辛苦的,也难得这位女士很有幽默感,把她先生讲成“留忙”。

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很多人会失业,失业了就没有工作。

当一个人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工作虽然也有压力、也很辛苦,但是至少生活有着落。

  我的一个公务员朋友,当了三十几年公务员之后退休了。

退休后的第一个月,他到处旅游,反正已经退休了,还有退休金。

但是第二个月,他就发现没地方上班很烦恼。

于是,他跟他太太说:

“从今天开始,你去买菜以前,请你先写一份菜单,我批了‘可’之后,你再去买。

”他以前当公务员的时候每天都批“可”,退休之后没地方批,只好批菜单,但他在菜单上批“可”也觉得自己很有贡献。

所以,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特定模式,退休之后也还是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

否则,退休以后重新安排生活是不容易的,因为过去没有准备好退休时候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现在不用上班,你就需要休闲的生活,休闲生活也需要安排。

所以,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需要经常问一下自己:

“自己有用处吗?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你觉得自己无用,就会觉得生命好像是多余的。

  有一次,我去一所养老院做演讲,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5岁。

在谈话的时候,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们年纪相差很远,没有什么好说的。

谈话结束之后,养老院的院长告诉我,几年前他们做过一个小实验,把老人家分成两组:

第一组每人发一个盆景,并负责照顾它,每天修剪枝叶、浇浇水;第二组什么事都不用做,专心养老。

几年之后,实验结果显示,在身体年龄相近的情况下,凡是要照顾花的老人都多活两、三年,就是因为他们有工作,要照顾一盆花。

所以,人活在世界上都会从年轻慢慢年老,年老不是坏事。

我常常跟学生说:

“你们很年轻,以为老师会羡慕你们吗?

不会的。

因为老师也年轻过,应该你们羡慕老师才对。

为什么呢?

因为你们能不能活到我这个年纪还不一定呢。

”所以,不要羡慕年轻,而要想到自己目前是什么样的情况,把握了今天就把握了所有的生命。

要把今天当作手段并进行奋斗,追求将来的成就。

今天变成一个手段,变成一个过渡的阶段,但是一定要等到有所成就才能感到快乐。

快乐只是一刹那的,中间的过程都是压力。

所以,我们要练习,让我们的心情每天都很开心,这样的心情才能保证做每一件事都非常踏实。

  谈到儒家,会讲到人与人的相处,我就从我跟父母的相处谈起。

我的母亲和父亲是上海人,他们到台湾之后,先后有七个孩子。

在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妈妈每天的工作很累、很辛苦。

她常常有一个念头,希望老年可以享福。

但是,天不遂人愿,母亲在50岁那年因为脊柱肿瘤切除手术失败,从此半身不遂,在床上躺了三十年。

为什么母亲可以支撑三十年?

因为她养成一个习惯。

我们兄弟姐妹任何一个人回家,妈妈就跟他讲另外六家发生的事。

所以我们兄弟姐妹聊天,常常会觉得有些话很熟悉,觉得是有人在造谣。

最后,我们发现这些话都是妈妈说的。

于是,我们联合起来跟妈妈说:

“您专心养病,不要担心,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问题,您不要费心了。

”本来我们是好意,希望妈妈不要操心,但此后回家就看到妈妈躺在床上一句话都不说,了无生趣。

我是学哲学的,反应比较快,就跟兄弟姐妹说:

“妈妈虽然生病了,瘫痪了,但她也需要工作,她的工作就是‘制造谣言’。

  之后,我们回到家,看到妈妈一个人不讲话,就主动跟妈妈说:

“快告诉我另外六家人在做什么?

”这样,妈妈又恢复了活力。

一个人一定要觉得自己有用,即使身体不好,也要觉得人生的存在是有一点用处的。

  有工作可以做,可以安身,可以养家糊口。

这跟“身”有关。

因为我有工作,有名片,在跟别人交换名片的时候,别人就会了解我的工作内容,否则来往会没有焦点。

二、有人可以关怀,人生就有意义

  有人可以关怀,是人生意义的第二个方面。

在汶川地震之后,很多人内心不由自主地涌出许多关怀之情。

在那一刹那,人就会觉得生命有意义,因为可以帮助别人。

在那个时期,每个人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整个社会的治安自动改善,很少有人在那个阶段还去做坏事,因为在自然界的灾难面前,人们会关心别人。

每天看电视里的画面,人们都会觉得很不忍、很不舍。

这叫做有人可以关怀。

  如果你平常只跟朋友来往,手机里都是好朋友的联络方式,一旦手机丢了就会觉得糟糕,找不到人互相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

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起起伏伏,这时就需要跟亲人、朋友、爱人分享各种生命的体验。

这个时候,有人可以关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们成家之后会有孩子,孩子慢慢长大开始上学,做父母的也就开始担心了。

孩子在小学阶段都非常可爱,没有什么问题。

中学三年,孩子就会开始产生压力。

我有一个当初中校长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初中的孩子变化特别快,初一很可爱,初二很可恨,初三很可恶。

父母会担心孩子崇拜偶像的问题。

小孩子对各种偶像都很有兴趣,崇拜偶像之后就不再好好念书。

这时候很多父母会采取比较严格的手段,绝对禁止孩子崇拜偶像。

  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也一样,存在崇拜偶像的问题。

我经常劝她,我告诉她偶像是假的,是媒体制造的。

我讲的很有道理,女儿自然辩论不过我。

她最后跟我摊牌说:

“如果没有这些偶像让我崇拜的话,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听了很震撼,立刻想到西方有一句话,叫做“打不过就联合。

”我打不过她的偶像,只好跟她的偶像联合。

我上街把女儿偶像的照片、海报、杂志访问等统统买回来送给她。

孩子到初中后,有时是不能跟他们沟通的,孩子不理睬,做父母的也没有任何办法。

但是这样又太过于放任,是不行的。

自从知道女儿崇拜歌星后,我就开始研究这个歌星。

很快地,我就发现这个歌星每天练唱6个小时以上,我就把资料拿给女儿看。

我说:

“你看到没有,你崇拜他,他每天专心练唱6小时以上,那你每天至少好好念书六小时以上,才能跟他一样。

”但女儿说:

“我只是喜欢听他唱歌,这跟我念书有什么关系?

”我说:

“人是一个整体,有台下的努力才有台上的表现。

”她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念书就比较用功了。

我继续研究这个偶像,发现这个偶像很孝顺,于是我又把资料给他看。

我说:

“看到没有,你崇拜的偶像很孝顺,你跟他学吧。

”她说: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喜欢听他唱歌。

”我说:

“人是一个整体。

”这就是教育,不能够完全针锋相对,要顺着他,再引导他,让他知道只是这样做还不够,要学就要学得彻底。

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如果有人可以关心的话,至少在升学考试的压力方面,会有些缓冲调节的作用。

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因为有人可以关心,常常觉得自己活着虽然有一点烦恼,但是也很快乐。

三、有痛苦可以受,人生就有意义

  人生有意义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点,叫做有痛苦可以受。

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句话,他们认为人生就是不要痛苦。

我们应该了解,人生其实就是两个字,叫做“改变”。

人生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今天与昨天不一样,明天与今天又不一样。

要注意,在不断改变的人生过程中,改变的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被动的改变,活着然后慢慢变老;第二种是主动的改变,因为有痛苦,所以开发潜能,改变自己。

如果只是被动地改变,活着慢慢变老,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位女作家的文章登出来后,别人寄给她稿费,稿费是邮政汇票,需要到邮局签字、取钱。

到邮局签字之后,邮局的小姐认出了这位作家,她称赞作家的小说写的很好,很令人羡慕。

作家很客气地说:

“会写文章有什么用呢?

头发都白了。

”这位邮局小姐说:

“可是我不会写文章,头发也会白啊。

”这就代表每一个人都会老,但至少你有专长可以写作。

自从听到这个故事,我就觉悟了。

有一些老朋友一见到我就说:

“几个月不见你怎么又胖了?

”以前,我听到别人说我胖就很惭愧,会解释说好久没运动、晚上吃宵夜等,好像胖是一种过错。

有了这种觉悟之后,我就不再解释了。

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又胖了,我会说:

“你错了,比起将来的我,现在是我最瘦的时候。

”如果有人说我头发越来越少了,我还是一样回答:

“你错了,比前将来的我,现在是我头发最多的时候。

”人总是会慢慢变老,所以我有一个习惯,从来不看过去的照片。

因为任何一张照片都比现在的我年轻,会越看越伤心。

所以,我们要把握今天,策划未来。

以上所讲的这些就是“被动的改变。

  需要强调的是主动改变自己。

现在,我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上课或者演讲,但小时候我是绝对不敢想我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我小时候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说话口吃,一句话讲半天讲不出来,字都讲不清楚。

那种痛苦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在痛苦里成长了。

痛苦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它强迫你开发潜能,让自己主动变得不一样,然后可以更好地掌握生命。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新搬来了一家邻居,邻居的一个小孩子说话口吃,他一说话大家就笑,因为样子实在太怪了。

别人笑完就算了,我笑完之后跟他学,一学就会,甚至比他还严重。

结果,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最怕的就是上学,因为小学老师很喜欢让学生念课文,一人念一段,一到我念全班就开始大笑,有时老师笑得最大声,所以我非常自卑,根本交不到朋友,因为交朋友就要讲话。

父母有七个孩子,对我也是爱莫能助。

那时候我八岁,但我有一个念头,认为考试考好一点别人就不会笑我。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动机,有动机才会有动力。

我阴错阳差地学会口吃,就想考试考好一点,别人就不会再笑我,于是我就拼命念书。

我从小念书都很主动,如果考试考不好就会觉得活不下去了。

我最喜欢考试,因为考试的时候不准讲话,这让我很放心。

口吃的情况延续了九年,一直到高二的时候一个老师对我说:

“你会念书没用,你不能讲话。

”他鼓励我参加口吃矫正班,这个班就是教人如何说话的。

我学了两个月才知道该怎么说话,不能着急,先深呼吸,还有各种技巧,慢慢地我恢复了正常。

九年的痛苦使得我在中学、小学时代没有一天是快乐的。

  这个痛苦改变了我的一生,至少体现在以下两点:

  1、我这一生都不会嘲笑别人。

因为我从小被嘲笑,知道被嘲笑的痛苦,所以我现在看到别人的各种状况,都不可能去嘲笑他。

相反地,我很容易同情他。

这样的一种心态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使我比较容易去体谅别人。

譬如我演讲、上课从来不迟到,因为我知道我迟到的话,就得让别人等,心里会过意不去。

这种心态使我懂得尊重他人,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交往时气氛就比较好,人际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我中学毕业之后,考大学的第一志愿就是哲学系。

所谓哲学就是把简单的说得很复杂,把懂的说成不懂的。

念哲学之后,上课经常全班打瞌睡。

老教授的一本讲义,十几年都一样。

他知道学生听不懂,也不勉强学生,因为他知道念哲学的学生即使听懂了,毕业也等于失业。

有一次一位同学上课没有睡觉,下课之后老师问他今天怎么没睡着,他说因为前面两节课睡太多了。

所以,我教书之后就下定决心,这一生说话一定要让别人听得懂。

如果没有过去的痛苦,今天我教哲学根本没有人听得懂。

哲学是很难讲得清楚的,让学生听不懂绝对比让他们听得懂容易百倍,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话说清楚,不然就浪费了说话的机会。

第二节完整的人生在于身、心、灵的整合

  人生有意义有三点:

有工作可以做代表“身”,工作可以安身,可以买房子、买车子,一家人过得快乐平安:

有人可以关怀代表“心”,情感可以自然地交流,有适当的发泄管道;有痛苦可以受牵涉到“灵”性的修养,也就是受苦的目的。

有身、有心、有灵,生命自然就比较深刻。

  有人说,“身”很容易了解,每个人都有身体,都需要一个位置,一个人坐了某个位置,别人就不能坐了。

身是互相排斥的。

“心”代表了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但是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心的作用可以维持多久呢?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很多人说,灵是看不到的,谁能证明一个人有灵魂呢?

灵魂是不可能像变魔术一样变出来的。

  但是,如果人只有身跟心,而没有灵的话,人生就会很麻烦。

如果人只有身跟心,人死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就什么都没有了。

现在医药科技发达,很有可能一个人身体尚健康,心智却已丧失了作用。

现在,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阿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也就是一般说的健忘症。

患有健忘症的话,心智就失去作用了。

我有一个同事,年纪跟我差不多,还不到六十岁就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了。

有一天他在书房,想去客厅拿一样东西,到客厅却忘了自己为什么来客厅。

他以为回到书房就应该能想起来自己刚才为什么来客厅,但是回到书房之后,他又忘了自己为什么回到书房。

这就代表心智功能丧失了,到最后会忘记所有的东西。

所以,人如果只有身跟心的话,显然无法解释人生,甚至连快乐都不容易。

  这几年,我很受瑞士一位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的心理学家的启发。

荣格在欧洲给很多人治疗心理疾病,从医三十几年,很有心得,很有经验。

在外国,人们一有情绪困扰就找心理医生,人们也参加心理医生的健保,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是很红火的,生意很好。

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叫做心理医生?

假设你跟心理医生约了早上九点看诊,看诊的时候医生问:

“你几点到的?

”如果回答九点整,他会说你属于强迫型人格;如果回答八点半,他会说你属于焦虑型人格,因为你太紧张了,所以要提早半个小时;如果回答九点半,他会说你属于抗拒型人格。

所以,跟心理医生约时间,不管准时、早到还是晚到,看诊的人心理都有问题,这样他才能够有源源不绝的病人,有的看一次病之后就要永远看病了。

所以,心理医师的效果很难讲的。

美国一些州政府规定,“在本州领有心理医师执照的医师,必须每半年互相分析一次。

”政府担心心理医师自己变成心理病人。

荣格在欧洲是很有名的心理医师,是高档医生,专门给社会上层人士治疗心理疾病。

三十几年之后,他总结出一个心得。

他说:

“我一生替很多人治疗心理疾病,我发现他们这些人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乐。

”这三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

显然,除了身跟心之外,还有一个决定人是否快乐的因素,那就是灵,灵与人生的意义有关。

人生的意义有身、心、灵三个方面,从任何一方面都可以着手,但决定的关键还是在于灵。

  在地震期间,很多人都捐钱、出力了,在捐钱的时候才知道过去努力赚来的钱是有意义的,因为钱用在了适当的地方,用在了需要的地方;在出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觉得平时养足体力的意义。

这个时候所强调的“灵”就是一种决定性因素,它让人知道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生绝对不是把前人的路再走一遍,绝对不是用“生老病死”四个字就能概括的。

这样子太单调了,还要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生。

人生在世,首先就明白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尽管人都是同一类生物,但单个的人是宇宙唯一的,是不可能重复的,双胞胎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节人生需要行动的配合

  人生的意义不只是了解,还需要有行动的配合。

行动的配合就是开发潜能。

一、开发潜能要不断地求知

  只要打开书本,就会发现新的观念;去参加讲座,就能学到新的东西。

这种观念会带来一种力量,增加人的理解能力。

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对发生的事如何理解。

人最怕的就是不能理解。

如果发生一件事不能理解,陷于困惑之中,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量完全被限制、被压制了。

如果理解的话,就可以采取某种行动,决定自己应该接受它,还是抗拒它。

这样才能显示生命的真实力量。

学习求知,就是要每天增加并了解新的知识。

知识简单地说是一种信息、资讯,它是片片断断的。

看报、上网、看新闻是不会增加知识的,它只会让你知道许多有趣或麻烦的事,比如全世界目前的经济状况、石油涨价等各种问题。

知道这种事情对人生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它缺乏系统的知识。

  掌握系统知识的人,即专门针对某一方面做了完整的了解,那种人也叫做专家。

  我们在平常学习的过程中,都希望成为专家。

但成为专家还不够,因为它只能分而不能合。

人的生命是一个整体。

有时候我们很难分辨对自己来说到底什么是重要的,通常,我们都会把要紧的事情用来取代重要的事情。

假设某天不小心感冒了,我就会认为健康最重要,因为生病了;恢复健康之后,就会认为赚钱更重要,因为现在健康了;赚钱之后会发现家庭更重要,因为只是赚钱而没有家庭,总觉得人生不太理想;家庭安稳之后,又会开始想其他的。

这就是人的实际生活,经常认为某个东西或某件事是现在最需要的。

但是,需要不等于重要,人一定要学习,在学习中了解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是真正重要的。

  这两年国学很热门,学国学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认为,不学国学也一样过得很好。

如果不学的话,就只是按照别人的方式学习、模仿。

看到成功人士表面上好像很快乐,你会觉得这就是真正的快乐。

只有等到自己努力赚钱之后才会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样的。

我们对于有钱人往往只看到他们要什么有什么的表象,但不要忘记,拥有的东西越多,获得的自由就越少。

西方20世纪中期最有名的学派叫做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拥有就是被拥有”。

如果我现在有一栋房子,我也同时被房子所拥有。

如果房子出问题,我会整天烦恼。

如果我有一辆车,我也同时被这辆车所拥有。

如果买了三辆车,就要顾虑三辆车的情况,也会很烦恼。

相反的,如果没有车,走在路上反而会觉得很自由,搭计程车不用担心车停什么地方、车有什么问题等。

这就是存在主义,正所谓——你“有”的越多,你“是”的可能就越少。

这里的“是”,就是指“做自己的自由。

  追求知识就是希望得到某些智慧。

什么叫做智慧?

智慧就是从整体和根本来看我们的人生。

所以,在开发潜能的时候,首先要“知”。

学习儒家的目的,不只是知道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大部分是文言文。

今天我们训练《论语》,天下人开始念《论语》,希望小孩子也念《论语》,是希望在做人处世方面没有问题。

但是,怎样念《论语》才能正确了解其中的意义呢?

只是《论语》的第一句话,在理解的时候就有困难。

  有一次我在学校教书,课堂上有三百名同学,我问他们有没有念过《论语》,他们回答说都念过一些,至少第一句话念过。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问他们:

“什么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当时三百多位同学没有一个人举手,因为学生认为老师问题太简单的话,其中一定有诈,所以不能随便举手回答。

经过再问鼓励,有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说:

“学了以后时常去复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这位同学讲完之后,我问同学们赞成不赞成他的观点,有没有人要进行修正,结果三百多位同学没有人进行修正。

于是我又问同学:

“请问各位同学,从小学念书到现在念大学,学了以后时常复习而觉得高兴的,请举手。

”结果三百多人都没有举手。

  这代表什么呢?

要么孔子乱说话,要么我们乱念书。

两千多年的经验证明,孔子是不可能乱说话的,所以只可能是我们乱念书。

我们把“学而时习之”理解为“学了以后时常复习”,其实孔子不是那个意思。

古代的“时”不是“时常”,而是“适当的时候”。

所以,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要在适当的时候去印证、去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比如我今天学到孝顺,这是不能到处练习的,练习孝顺一定要对父母。

假设我今天学了游泳,也是不能满街练习的,要在有游泳池的地方才能练习。

所以,学习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地方进行练习,这才叫做“时”。

儒家最重视“适当”,所以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也”。

他认为圣人中孔子是最特别的,他能判断出适当的时机。

不管做任何事,昨天做是对的,今天做就不一定对;对张三这样做是对的,对李四就不一定对,要注意判断适当的时机。

儒家思想不是教条,需要有智、仁、勇三大德,智代表理性思考。

所以,念国学只是背是没有用的,因为古代文言文的理解与现在的白话文不一样,学习要从资讯到知识再到智慧。

二、开发自我潜能要平衡情感

  关于情感,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一)亲情是命胜于缘

  亲情是命胜于缘,一家人是命中注定的,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父母、子女是无法选择的,只能接受,接受之后要慢慢适应,尽管有时候压力很大。

一家人在一起,可能八字相冲,星座不合。

所以,谈到亲情的时候,一方面有温暖,另一方面也有压力。

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父母总是要求考试成绩,但他们怎么都考不好,除非作弊。

当然,作弊是错误的行为,不能采取。

那怎么办呢?

我只好劝这些学生,让他们回去跟父母报告:

“根据专家的研究,孩子书念得不好,有一半是遗传的问题。

”这么说之后,父母就不会怪孩子书念得不好了,如果要怪,他们要先怪自己。

从这一点可以知道,亲子关系是命中注定的,要了解它、接受它,而不是去抱怨,一家人要互相体谅、互相容忍。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一位老先生五代同堂,有人问他:

“您好福气啊,五代同堂真是不简单,有什么秘诀吗?

”老人家不讲话,只是拿纸写了一个字,叫“忍”。

“忍”字就是一把刀插在心上。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五代同堂有多么幸福,其实并不一定。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只从表面观察别人、羡慕别人,从外面看是看不准的。

每一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家庭、孩子、夫妻或者兄弟姐妹,我们要尽量了解家庭是我们的命,既然大家在一起,就要好好相处。

好好相处不是完全没有原则,而是让你能够尽量从情感的角度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