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916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脑能综合图、文、声一体的特点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练全方位的教学,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脑能综合图、文、声一体的特点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练全方位的教学,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

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应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能优化组合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四种基本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综合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交流协作、资源共享。

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教学方法简单,手段陈旧,依然采用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呢?

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采用声音和图像组合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要具备必要的教学硬件设备,即一台能够联网的电脑、音响、投影仪、大屏幕。

教师上课之前,也要认真备课,做好PPT课件,对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修饰。

比如,在其中加入英语标准的读音、影视文件,对要展现的字体进行颜色上的美化,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等等。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

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4小时后能记忆获知60%,3天后降为8%;单用视觉,4小时后记忆中留存62%,3天后降为15%;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4小时后保存记忆80%,3天后仍存留记忆60%。

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生记单词时,每一个单词旁都要插入一幅有意思的小图,并附有标准的读音,用鼠标一点,音响就会发出英语标准的读音来,并有插入图片的变化。

学生在跟着录音读的时候,头脑、视觉神经也受到了刺激,很快就记住了单词。

二、利用因特网,搜集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增加了教学内容

我们在准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

计算机与Internet联网后,可灵活、快速、高效调用国内外信息资源。

教师可以有效传递大量信息,综合训练各项语言技能,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信息社会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

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的平台上。

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的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所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纸杂志、原版读物等等。

这些网络资源涵盖了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通过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学生和老师都能快速得到想要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下载和打印相关教学资源。

三、QQ群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腾讯QQ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QQ群拥有大量的用户,其使用方便、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实时与非实时交互性等特性,可以很好地满足建立网络学习情境的要求。

在校学生大多都注册有QQ账号,而且长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手机的普及也使得QQ作业成为可能。

一)教学资源共享

QQ有文件传输功能,教师可以把与课堂上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及时传输到本班QQ群里,这些信息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超文本的材料。

同样,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学习资料上传,这样不仅节省了搜索资料的时间,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达到了资源的共享。

比如:

人教版选修八Unit5Meetingouranestors单元主题是考古学,我在讲到这一单元的时候相继在QQ群上传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埃及金字塔、秦兵马俑、木乃伊之谜等相关的文字及视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在QQ群内讨论非常热烈。

二)搭建课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

QQ群聊功能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语音的,可容纳几百人同时聊天,这给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交流的平台。

学生在QQ群内可以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而且,QQ可以保存所有文字聊天记录,学生可以在讨论结束稍后或者几天以后,再打开聊天记录,回顾讨论群相册允许成员上传自己珍藏的图片,个人的、集体的、搞笑的图片都可以,对于增进班内成员之间的友谊起着重要作用。

QQ群功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现的平台,一个合作互助学习的平台,一个自主探究知识的平台。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对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富于想象,敢于挑战传统习惯,不怕冒险,具有创造动机和探索精神。

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探究式的相互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比如,在QQ群内布置一篇英语作文,让每个学生都写一句话,然后顺着思路排列出来,就是一篇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持久的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能力。

总之,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能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0

3).

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育,201X(0

3).

陈诗颖,苏桂兰.英语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定位与思考.外语电化教学,201X(0

4).

对中职生开设音乐欣赏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中职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能够培养中职生的艺术性。

但是,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采用有效性方法,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到这门课程的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摘要】对中职生开设音乐欣赏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中职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能够培养中职生的艺术性。

但是,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采用有效性方法,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到这门课程的真正含义,达到教学的目的。

从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对教育方法进行优化、积极拓展实践活动等方面,解析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创新之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

中职音乐欣赏课创新理论实践教学设计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层面的限制,他们对于这个社会还没有正确的理解,对于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受到了很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不能正确认识音乐,也并不能完全理解和享受音乐这门课程。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品位,也能提高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学好音乐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文化素质以及审美修养。

中职的音乐教学需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并能很好地结合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这门课程,积极主动去学习,使音乐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中职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代教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音乐在素质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塑造品格、建立独特品位、提高审美修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中职教育中,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这些中职生的年纪较小,所学知识和所受教育不完善,因此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强化他们的情感认知,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这个时期也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所带来的作用具有可靠性、实践性和服务性。

音乐教师应该通过专业的知识、丰富的课外活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接纳音乐,主动感受音乐,积极学习音乐,从一段段音乐故事中去体会其真实内涵和意义,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高雅的品位和对音乐独特的见解。

二、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模式现状

教育部已经针对课堂教育的新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落后、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不注重跟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由于学生对所学音乐的背景故事和其真正内涵无法掌握,导致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去听,不能更好地去思考,去用心感受。

音乐老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不去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喜好和看法,甚至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零交流,不去理会这些中职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不专心听讲的现象。

此外,多数音乐老师不能做到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不能将一段音乐给予学生直观的画面感受,而是采用板书的方式讲解,然后再播放音乐,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深意,更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探索中职音乐课程创新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的新课标对学生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认为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中职的创新教育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只是单纯地将音乐灌输给他们,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听觉上的疲劳,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如何采用积极有效的新方法进行教育,成为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利用学生都喜爱的乐于接受的音乐去跟学生沟通,这样便于他们对课堂形成积极的响应,才能达到音乐陶冶情操、塑造情感思想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多媒体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在教育中也不例外,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将视觉很好地与听觉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极端具有深刻背景含义的音乐,但是由于中职生在很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并不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含义,由此并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讲述音乐的来源,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背景故事,让学生们首先对这段音乐感兴趣,再结合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去静静地感受这段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黄河》这首音乐,教师首先介绍音乐产生的背景环境和音乐内涵,再借助多媒体播放,通过画面、色彩、音乐,让学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这首音乐的磅礴气势。

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更有吸引力。

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教师要想通过完善教学设计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得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倾向、对教学方式的看法和建议,掌握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从而通过这些方式去接近学生,便于学生接受,产生兴趣。

教师在上课中,还应该用参与式的方式积极和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上课的态度,让学生站起来交流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想表达的情感。

通过运用参与式的方式,教师不用再单纯地播放音乐。

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听音乐画画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创造力,让他们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从一段音乐中感受到的东西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要与老师多讨论、多交流、多沟通,主动去感受一段音乐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品德。

三)拓展教学实践活动,完善教育目的

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听得再多,说得再流利,没有投入到真正的实践中,都不算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实践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音乐教育的实践性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和表现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和个人能力,从而更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可以由老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和表演,提升自我表现力和发挥音乐的熏陶作用。

例如,《白毛女》这个音乐故事情节,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中进行表演,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去更好地诠释这首音乐剧,去表达出其认为的最好的表达形式,表达出对这首音乐剧的理解和看法;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同学们和老师去点评,哪个地方表现得好,哪里还需要进步,也可以让其他小组表演其他音乐剧,两组进行比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更认真地去准备和表现。

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出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度。

通过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能领会和体验欣赏音乐美所带来的全新的感受,逐步培养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让他们能在课下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听音乐,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结语

现当代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教育,哪个科目的教育,都应该好好对待,认真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的教育尤其重要,这是学生思想、三观形成,品德塑造的最重要时期,音乐教育是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中职音乐欣赏课程关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性设计是根据职业中学音乐课程属性来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师、学生、教材这三方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在职业中学中实施音乐教学;通过分析音乐教程、学生兴趣偏好、实施可行性三方面因素来制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合理性的教学步骤,科学地利用音乐资源,注重音乐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高建华.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读与写,201X

(9).

岂立娜.音乐教学目标与音乐教学设计.考试周刊,201X(1

6).

邹阳.音乐教师与新课程:

小学低年级学段.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

3.

内容简介:

艾柯无疑是当代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之一,百科全书式人物。

他自己也曾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过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现象,提出符号的等值特点以及个人的推理演绎能力可以使艺术家打通壁垒。

他说:

在极其多样化的笔头活动之间存在有很深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艾柯无疑是当代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之一,百科全书式人物。

他自己也曾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过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现象,提出符号的等值特点以及个人的推理演绎能力可以使艺术家打通壁垒。

他说:

在极其多样化的笔头活动之间存在有很深的、有时是秘密的联系。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说我作为大学教授、小说家和记者并没有根本上的差别。

不能否认的是,专一的刺猬与好奇的狐狸端赖个人的精神气质,艾柯本人是那种善于发现联系、兴趣好变的人,他承认:

我总是在同一时间里展开不同的东西,并试图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能够保持持续联系的网络。

上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天主教的氛围浓郁,13岁的艾柯就参加了天主教行动青年团,还在方济各修会做过一段时间的修道士。

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对天主教神学的圣师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发生兴趣。

虽然是从宗教和形而上学进入,出口却在美学之中。

艾柯在美学教授、存在主义哲学家路易斯・帕莱松(LuigiPareson)的指导下,于1954年完成了博士论文《圣托马斯的美学问题》,专论阿奎那美学的丰富性、广阔性、复杂性和原创性。

当时克罗齐的美学风行一时,而克罗齐对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持负面评价,因此艾柯的研究大有向权威挑战之意。

有意思的是,艾柯虽然研究阿奎那,但在美学方面却并不打算追随其后,他反对阿奎那提出的美的三个标准与事物内部性结构有关的看法,他最感兴趣于阿奎那的,其实是对方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对知识进行全面吸收和综合的能力。

同时,艾柯一生中多次提到自己对导师帕莱松欠下的文债,这是因为帕莱松对于形式与诠释的看法,影响到艾柯后来的开放的作品理论。

从恩师那里,艾柯继承了两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艺术的特征在于活动的同时发明活动,解释就是作品形式无穷的表象与接受者个人无穷观点的相汇。

毕业之后,艾柯进入了新闻传媒的世界,在位于米兰的意大利国营广播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同时,他开始与一批前卫的作家、音乐家和画家交往。

在从中世纪到先锋艺术的跨越中,艾柯发现了一个人物:

詹姆斯・乔伊斯。

乔伊斯之所以吸引艾柯,不仅因为他以《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成为现代文学偶像,更是因为青年时代的乔伊斯也是一名新托马斯主义者,与艾柯一样,所以有惺惺相惜之意。

艾柯敏锐地发现:

阅读乔伊斯的作品,我们可能会发现乔伊斯使用的大量术语来自中世纪传统,很多辩论也与中世纪文学和哲学相一致。

更为关键的是,乔伊斯原本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后来世界观发生转变,转而以怀疑的目光看待经院哲学中稳定和有限的宇宙,逐渐走向无序的、无中心的、无政府主义的世界观。

在艾柯看来,正是乔伊斯本人的全新世界观成为《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灵魂,混沌成为理解当代世界的基点。

更进一步,艾柯又发现,乔伊斯脱离新托马斯主义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中世纪,在乔伊斯笔下始终存在着一种对中世纪秩序世界的乡愁,它往往以象征的方式潜藏在作品的结构之中,比如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之于《尤利西斯》。

恰恰是这样的两个世界――中世纪的和后现代的、消解结构却又呼唤结构的――构成一个混沌的世界。

在某种意义上,认识到混沌也就是认识到中心的丧失,认识到对立共存的各个维度,认识到传统与先锋的复杂纠葛,至此,艾柯的美学观点已经初步定型。

在广播公司工作的岁月里,艾柯监制了电子音乐唱片《乔伊斯颂》,他关于乔伊斯的研究从文章、书中的一个章节,逐渐扩张成一本书,后来定名为《混沌美学:

乔伊斯的中世纪》(196

6)。

83年,艾柯和妻子雷娜特・蕾姆在一起演奏

64年,对大众传媒持批判态度的马尔库塞和持乐观态度的麦克卢汉分别发表巨著,艾柯也发表了《启示录派与综合派》。

在后来所写的序言中,艾柯将马尔库塞列为启示录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危言耸听、预言媒体所带来的世界末日;他又将麦克卢汉列为综合派的领袖――他们乐于融合其中,对媒体的发展基本上持乐观态度。

艾柯自己是个综合派,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到了八九十年代,便自然发展为对电子计算机和万维网的热爱。

他特别同麦克卢汉在《古腾堡星系》一书中的观点,即印刷术所提供的线性思维方式,通过电视图像或其他电子设备,即将被更加整合的认知和理解方式所替代,而这种媒体环境吸引着接受者的积极参与。

有16年之久,艾柯担任米兰一家期刊社的非文学类栏目编辑,也为另外几份报刊撰稿、开设专栏,同时广泛接触正统学者少有涉猎的大众文化,比如007系列、柯南道尔、超人和小红帽。

但他并没有将文化价值等级模糊化,按照他自己的话说:

对米老鼠的仔细分析有利于理解为什么普鲁斯特比较复杂。

65年,他发表文章《詹姆斯・邦德:

故事的结合方法》,标志着他向符号学领域的进军。

以《不存在的结构》(1968)、《符号学原理》(197

5)、《符号学与语言哲学》(198

4)等著作,艾柯成为蜚声世界的符号学家。

他在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符号学讲座,支持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符号学大会的召开,并担任一系列学会领导职务。

艾柯对符号的热爱也是始自中世纪研究。

按照艾柯的同道人、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Lotman)的分析,中世纪文化结构有高度的符号性,把各种事物都看成是表达某种更重要的东西的符号,这种文化蔑视物质,重视符号和它表征的东西。

所以,欲理解中世纪必须先理解它神秘复杂的符号体系。

经过中世纪美学研究和当代文化研究两个阶段之后,业已形成的开放而综合的美学观要求艾柯全面地、深层地将这两个领域打通,而作为工具的正是最小的文化单元(ulturalunit)――无所不在的符号。

艾柯追求符号学的科学化,所以他的符号学理论是从传统的语义分析开始的,但与那些追求纯化主义的学者不同,他提倡综合主义。

针对昔日由所指与能指构成的二元符号模式,他发展了解释符概念,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三元符号模式。

艾柯认为:

语义分析问题不得不越出语言范畴而诉诸文化语境,也就是说语义要受制于历史的、社会的各种惯约,即文化场。

是以,在学术界,艾柯的符号学理论被称为历史符号学,也叫文化逻辑学。

所谓二元的也就是单维度的、封闭的,三元的则是多维的、开放的。

对此,艾柯经常用一个比喻:

辞典和百科全书。

二元符号模式好比辞典,能指和所指构成一个有极强组织结构的意义空间。

三元符号模式如同百科全书,它注意到用来解释定义的词语同样有待于被解释,于是构成一个融合同一性、矛盾性和多义性的意义空间,意义在不同的语义场中跳跃,在不同的历史时空里发生关联。

在这里,寻找意义的行为每一次都引向一个解释符串,引向更多的符号,永远不会终止。

相对于辞典式的语言王国,艾柯的符号世界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王国。

由此出发,艾柯区分了三种迷宫:

第一种是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阿莉阿德涅的线绳可以直接连接入口、中心和出口;第二种迷宫以迷路为象征,面对岔路不断选择、碰壁之后不断折返,最终找到出口;第三种迷宫则既无外部又无内部,各个节点以一切可能的方式联合、扩张,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网状结构,百科全书就是这个没有中心的网状迷宫。

艾柯将符号过程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设想为这种迷宫结构,认为它有五个特点:

一、网状结构;

二、无限的、可以多重解释;

三、不仅有真理,也有虚假的、想象的、传说的诸般内容和主题;

四、永无完成之日,只能作为一种调节性观念存在;

五、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不可能组织成一个完整系统。

毋庸置疑,艾柯的符号学是非常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符号学。

20世纪人文学科有三次大的范式的转移,即语言学转向、符号学转向和阐释学转向。

从70年代末开始,以《读者的角色》为标志,艾柯提出经验作者、经验读者等概念,正式步入阐释学领域。

作为后现代主义大潮中的一员,对多元化的肯定、对终极意义的消解、对主体性的提倡,一直都是艾柯各种学说的主要特征,所以他自然是支持阐释,支持开放的作品中的读者角色,但是面对当代批评晦涩、神秘、牵强附会、学院气浓等弊端,面对后现代主义的后遗症极端虚无主义,他毅然在《阐释的界限》及《阐释与过度阐释》中,提出了过度诠释的问题。

在他看来,如果诠释者的权利得到了过分夸大,种种离奇又无聊的阐释便可能毫无节制地一拥而上,这就是过度阐释,是阐释的癌症。

他指出:

批评对于文学的阐释不是无限的,丧失了鉴定的尺度必将导致阐释的失控,无限的衍义只能扰乱文本的解读。

批评的尺度应该是作品,批评阐释的是本身所隐含的意图(thetextualintention),也就是在文化习惯和阐释传统中所获得的规定性。

事实上,某些阐释的确比另一些阐释更为合理或者更有价值,因为一方面,作者让读者去完成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