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638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x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是对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掌握基本

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为具体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服务。

本章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1、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掌握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3、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个重要的概念

主试与被试

主试(experimenter)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

理学资料。

被试(subjec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三、发展性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一)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二)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发展心理研究既要遵循科学,又要遵循伦理、道德

(一)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law age)、生理年龄(physiological age)、心理年

龄(mental age)、知觉的年龄。

(二)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年幼儿童被试

青少年被试

中老年被试

(三)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1.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实验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2.被试对主试的影响: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

3.被试自身因素的影响

4.社会环境对被试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原则

(二)特殊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生态化原则

(一)客观原则

在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客观的原则。

确定客观指标是贯彻客观原则的重要表现,在确立客观指标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客观指标包括常模、研究范围、课题性质、试题测定的根据、记分或评定成绩的依据及

其注意事项等。

2.客观指标显示为心理的各种外部表现,它能够被研究者所测定和分析。

3.客观指标以发展参数为依据。

(二)特殊性原则

重视人的心理发展的特殊事实与个体差异。

考虑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教育性原则

一切关于人的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原则,不允许进行损害被试身心健康的研

究,不允许向被试提出与教育目的相矛盾的图片、问题、作业等。

违反教育性原则的实例

登尼斯夫妇(1941)为了研究社会刺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竟把一对孪生子隔绝人世的养

育了 12 个月。

这一项大胆的实验是由当时在弗吉尼亚大学的维恩.登尼斯进行的。

他从巴

尔的摩市一位贫困的妇女手上得到两个孪生姐妹,德尔和蕾,当时他们都还只有 5 个星期

大。

登尼斯在他妻子的帮助下,把这两个女婴在家里养了一年多。

他的计划是要剥夺对他

们的一切刺激和学习,看看哪些行为方式是与成熟一起自发产生的。

在一篇期刊文章中,

登尼斯报告了他如何进行该实验的情况,一点也没有感到不安或者内疚。

头 6 个月里,当着婴儿的面,我们一直挂着脸,既不笑也不皱眉头,从不跟他们玩,不抱

他们,也不逗她们玩,除非这些行为是进行实验所必需的…..为了限制她们练习坐立,婴儿

一直放在婴儿床上躺着睡,不准她们翻身。

在 11 个月的时间里,她们还不能看见对方。

(婴儿床中间隔着一第帘子。

登尼斯说,结果显示,“婴儿在第一年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这可以从像大笑、

啃自己的脚和听到声音后大哭起来这些行为中看出来,跟正常抚养的同龄婴孩没有什么两

样。

不过,在像爬行、坐立和站立这样一些行为中,她们就远远落后于其它孩子了。

14 个

月后,登尼斯让她们接受了一个时期的训练,经过训练之后,他说,她们很快就赶上正常

孩子了。

但是,按照登尼斯自己承认的说法,蕾直到第 17 个月,德尔直到第 26 个月才学

会不用扶着东西走路。

这对孪生女婴其余的童年生活在一孤儿院和亲戚的家中度过。

尽管登尼斯说他已经让这对

孪生姐妹长到了正常标准,可是,他自己对此的怀疑是不无道理的。

他曾在伊朗的孤儿院

里研究过一些孩子,发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因为被冷落和没有人注意而在两岁时出现发育

迟钝的问题,而且,这种迟钝一直持续到少年时代。

可是,他再也没有提到蕾和德尔的事

情,不知道她们后来的情况怎样。

也许,他根本就不想了解这些情况。

这些研究都违背了

教育性原则。

(四)生态化原则

强调在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重视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与心理生理学方法 。

一、观察法

1.定义

2.分类

3.观察设计的步骤

4.运用观察记录应当注意的问题

5.评价

一、观察法

1.定义

研究者通过感觉器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

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分类

自然观察法:

是指在不加任何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然情境中被试的行为表现。

实验观察法:

是指通过实验控制设置某种情境,观察被试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自然观察举例:

关于学龄前儿童对其同伴痛苦反应的研究。

实验观察法举例:

玩具的出现是如何分散儿童在观看教育电视节目的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

一、观察法

3.观察设计的步骤(见 P71)

(1)确定观察的内容。

(2)选择观察策略。

(3)制定观察记录表,通常采用观察代码系统。

4.运用观察记录应当注意的问题

(1)对所要观察的问题要有基本的了解,观察目的要明确。

(2)尽量使儿童自然放松,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中。

(3)要善于记录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

见。

(4)观察者除了观察儿童一般言行之外,还应分析儿童其它一切有关资料。

5.评价

见 72

二、调查法

1.定义

2.问卷法构成、分类与评价

3.访谈法分类与评价

二、调查法

1.定义

调查法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相关资

料,进而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况。

调查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

(1)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

方法。

(2)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

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问卷法构成、分类与评价

(1)分类:

开放式问卷:

只提出问题,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看法作答,不做限制。

封闭式问卷:

把问题及可供选择的答案全部印在问卷上,被试不可随意回答,必须按照研究

者的设计,在给定的答案中做出选择。

(2)构成

调查问卷通常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有关个人资料的问题,即个人属性变量。

另一部分是所要填写的问题,答题方式通常有判断、选择、简答等等,被调查者在各个问

题上的回答就是其反应变量。

(3)运用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见 P74)

(4)评价(P74)

3.访谈法分类与评价

谈话法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主试与被试的交谈,进而从中收集资料、分析结果、做出结论。

皮亚杰提问一个 5 岁儿童对梦的认识的一个临床访谈的例子

皮:

梦从哪里来?

童:

我认为当你睡得很香时,就开始做梦了。

皮:

梦来自我们自身还是外界?

童:

来自外界。

皮:

我们用什么来做梦?

——

童:

我不知道。

——

皮:

用手?

……还是什么都不用?

童:

是的,什么都不用。

皮:

当你在床上做梦时,梦在哪里?

童:

在我床上,在毯子下面,我不是很清楚,如果它在我的胃里,那么骨头就会挡住我,

我就看不见它了。

皮:

当你睡着时,梦在床上吗?

童:

是的,它就在床上,在我身边……

皮:

当你在房间里看到梦,此时我也在房间里,我会看到它吗?

童:

不,大人不会做梦。

皮:

两个人能做同一个梦吗?

童:

不,不可能。

皮:

当梦在房里时,它在你身边吗?

童:

是的,在那儿!

(指着距他眼睛前方 30 厘米的地方)

(1)访谈法的分类(P79)

结构性访谈:

由研究者事先设计好问题及可能的答案,访谈中按问题的次序提问,被访者一般

是选择设计好的答案之一。

非结构性访谈:

研究者向被访者提出问题, 让被访者对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运用访谈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见 P73)

(3)评价:

(见 P73)

1、定义

2、评价

三、个案研究法

1、定义

个案研究是针对人、家庭、社会群体或社会环境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

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

个案研究经常用于研究

某些伟人

有发展问题的儿童身上

集中研究社会群体、家庭和组织

变异:

对神童的案例研究

在一项调查中,研究者想找出造就天才(prodigies)——即在 10 岁之前,就在某个领域获

得成人能力的天赋出众的儿童的原因。

有一个叫亚当的男孩,在他还在用尿布时就能读、

写和创作音乐作品了。

4 岁时,亚当已开始深入学习人类信号系统——计算机基础语言

(BASIC)、法语、德语、俄语、梵语、希腊语、古代象形文字、音乐和数学。

亚当的父母

为他提供了一个有着特别丰富刺激的家庭环境,用热情、严谨和幽默的方式教导他。

他们

一边培养他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一边寻找可以发展他的天才的学校

(Feldmm&Goldsmith,1991)。

变异:

对神童的案例研究

塔娃·丽萍斯基在 16 岁时获得了花样滑冰的奥运金牌。

启示

独特的生物素质同强度激励以及能使儿童充分表现其特殊才能的高度支持性的早期儿童养

育,造就了神童在特定领域的杰出表现。

如亚当的父母

如塔娃:

支持她发展的母亲、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的家庭氛围、杰出的教师和重视塔娃专长

的文化环境共同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亚妮的父亲

正如这些以及其他例子所揭示的那样,天才儿童是“许多偶然因素造就的,所有这些因素

的结合在某些时候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Gardner,1998)。

尽管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开始时都大同小异,但超常能力渐渐同其他的人格和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而高

度有益的结构(Gardner,1997)。

早期儿童养育非常关键。

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对其才能的关注远远超过孩子本

身时,神童可能就此变得无所谓、消沉和充满怨恨。

与此同时,对儿童不同领域的才能,

父母应给予不同的指导。

父母对孩子学习管理的作用,在表演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音

乐和体育;在学术领域则并不突出,如语言和数学;在视觉艺术方面的作用更是微乎其

微。

然而,需要更多运用多种方法的研究来确认神童在各个领域实现其潜能所需的条件。

2、评 价

缺点

(1)缺乏系统性并带有研究者的主观色彩。

(2)不能确定个案研究的发现是否可以运用到所研究的特定儿童以外的对象上去。

1、定义

2、种类

3、注意的问题

4、测验法的评价

四、测验法

1.定义

测验法是指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测验题目,按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

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作比较,对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作出评定或诊断的研究方法。

2.种类

现有的儿童心理测验有以下分类:

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能力测验、学绩测验、个性(人格)测验。

按测验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按测验材料分类:

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测验目的分类:

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按测验的应用分类:

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被试的年龄特征分类:

婴幼儿测验、成人测验和老年人测验。

测验大多采用纸——笔方法,也有一些采用投射方法。

3.注意的问题

(1)做好测查前的准备工作。

(2)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

(3)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和标准时限进行测验。

(4)努力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关系。

(5)根据被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验方法。

4.测验法的评价:

优缺点 P76

五、心理生理学方法

(一)电生理测量方法

(二)脑功能成像方法

(三)经颅磁刺激

五、心理生理学方法

测量生理反应和生理行为之间关系的技术,以探索儿童感觉、认知和情感反应的生理基

础。

在解释婴儿的心理和情感体验时很有用,婴幼儿无法报告自己的心理和情感体验。

常用的生理指标:

心率、EEG

(一)电生理测量方法

1、脑电图和脑磁图

EEG

ERP

ERF

2、生理多导仪

(二)脑功能成像方法

1、磁共振成像(MRI)

fMRI

2、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

(三)经颅磁刺激

(四)生化指标的测量技术

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

设计的基本类型

设计类型

一、Cross-sectional design

二、Longitudinal design

三、Cross-sequential design

四、Microgenetic design

五、Twin study (双生子研究)

六、Cross-Cultural Design(跨文化设计)

一、Cross-sectional design

(一)定义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二)举例

对 3、6、9、12 岁的儿童进行的一项关于兄弟姊妹关系的问卷调查 。

结果:

兄弟姊妹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多的是平等而不是由年龄造成的权力的绝对化。

同时,在青少年时期,手足相依之情会变得淡漠。

(三)评价

1.优点:

(1)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2)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资料。

(3)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

征。

2.缺点

1、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2、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

¡°代群效应¡±(cohort effect,也称群体效应)是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

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的干扰效应。

注 意

横断研究的结果,一般采用方差分析来进行统计分析!

二、Longitudinal design

(一)定义

纵向研究设计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

的方法。

(二)举例

例一

为了考察智力的成长过程,美国推孟(L.M.Termam)从 1921 年开始对 1528 名超常儿童进

行追踪研究。

例二

个体发展与适应(IDA)研究

研究目的是,弄清楚个体与环境因素如何交互作用以支配从童年到成人的发展;特别感兴

趣的是构成社会适应不良(如酒精中毒、犯罪、心理障碍)基础的发展过程。

研究开始时的对象是 3、6、8 年级的学生,约有 1400 人。

追踪研究发现,15 岁时在这些问题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早熟女孩比晚熟女孩有更

多的问题:

早熟女孩饮酒行为比率更高、与成人有更多的冲突、对学校和未来职业较少感

兴趣。

早熟女孩对社会关系的关注比晚熟女孩大得多。

尽管 15 岁时这些差别很大,但到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时,许多差别明显消失了。

到成年

时,早熟和晚熟的被试在问题行为和社会关系方面几乎没有差别,也就是说,早熟女孩的

问题行为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时期。

1.优点

(1)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与质变规律。

(2)可以揭示人的人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与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举例

(3)对于在短期内不能得出结论的研究,可采用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研究最后得结论。

举  例

一组研究者对表现出极端人格特征后是否保留相同的性情产生了怀疑。

另外,他们想知道

什么样的经历会促进人格的稳定发展,暴躁和害羞的人格特征对儿童的长期调适能力会有

什么样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种人格类型的发展仅仅是中等的稳定。

在 8~30 岁之间,相当多的人保持着原

来的人格,而另一些人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人格发展表现出稳定时,它看起来像是“雪球效应”的结果,期间,儿童激起的成人或

同伴的反应使他们的性格倾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2.缺点

(1)样本的流失。

(2)反复测量,影响情绪与¡°练习效应¡±。

(3)时间较长。

社会变迁与生活环境变化会对被试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

的代表性。

注 意

研究结果主要采用简单回归和系统回归等统计方法!

三、Cross-sequential design

聚合交叉设计是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追踪,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

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交叉设计

优点:

1、吸取二者的优点

2、缩短研究时间

缺点:

研究时间长,样本量大,统计处理比较繁杂。

三、Cross-sequential design

举例

以成人的性别角色态度为例,看看聚合交叉设计是如何来考察性别角色态度是如何随年

龄、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Cross-sequential design

假设在 1945 年对 20 岁群体样本(1925 年出生的群体)进行性别角色态度评定,然后在他

们 40 岁(1965 年)和 60 岁(1985 年)时再作重新评估。

在 1965 年,对另一组 20 岁群

体样本(1945 年出生的群体)进行性别角色态度评定,以后也是每隔 20 年再重新评估一

次。

在该研究中,包括两次纵向研究,同时也有横断研究,如 1965 年就分别对 20 岁和 40

岁的样本进行了评估。

三、聚合交叉设计

A:

年龄效应

B:

群体效应

C:

测量时间效应

参见图示

四、Microgenetic design

在短时间内重复给被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

过程。

研究个体发展的变化过程和个体差异的方法。

注重研究变化的过程,而非变化结果。

四、Microgenetic design

关键特征  具体见 P70

优势:

具体见 P70

五、Twin study

双生子研究旨在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或作用。

双生子分两种:

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

研究主要有三种:

1.一起抚养的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较;2.一起抚养的与分开抚养的

异卵双生子(或亲兄弟姐妹)比较;3.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比

较。

研究假定

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被假定为:

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假定为:

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假定在:

分开抚养的异卵双生子假定:

若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和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之间出现的差异假定为:

局限性

研究结果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且难以绝

对控制环境因素。

研究取样也不够大而广泛。

六、Cross-Cultural Design

1.定义

在不同文化或子文化背景中来比较人们的行为或发展。

文化是自变量

跨文化研究举例

狂飙期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小学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

跨文化研究举例一狂飙期

传统上,青少年期一直被视为¡°狂飙期¡±,那么,¡°狂飙期¡±是否就是青少年的普遍

心理特点呢?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Mead)在 1939 年出版的著作《萨摩

亚人的青春期生活》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引起我们的少男少女烦闷的困

惑,是由于青春期本身还是文明?

¡±

跨文化研究

米德在萨摩亚岛住了九个月,在三个毗邻的小村里研究了五十个少女。

使米德感到惊奇的

是,对萨摩亚的少女而言,青春期并不是一段困难的时期。

原因一部分是由于萨摩亚社会

的宁静淡泊所致。

跨文化研究

根据米德所述,萨摩亚儿童在一个多成年人的环境中成长,他们与其他人的感情关系分散

而且相当淡薄。

她们很早就了解生命的事实--出生、性与死亡,而且并不神秘地加以限

制。

此外,萨摩亚人的生活并不具有美国社会的多样选择性,因此萨摩亚的青年男女并没

有紧张情绪冲突或抗拒等特征。

米德据此认为,¡°狂飙期¡±并非是青少年的典型年龄特征,我们文化中的价值多元和选

择性造成了工业社会中青少年成长中的无所适从。

跨文化研究举例㈡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我国研究人员以皮亚杰学派的认知作业任务如数概念、守恒、序列、类包含、分类、比例

等测查儿童,以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文化环境中儿童认知表现上的差异。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并且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儿童在完成各种守恒

任务时经过不同的发展水平,显示出一定的顺序性;具体运算阶段各项守恒实验通过的顺

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中大体是一致的。

跨文化研究举例(三)

小学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

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心理学家斯蒂文森(H.W.Stevenson,1990)主持的小学儿童学校适应能力

的比较研究中,中、美、日三国心理学家参与了该研究,被试样本则取自北京、台北、仙

台和芝加哥。

研究者们制定了统一的语文、数学标准化试题和认知作业任务,在此基础上

对这四个地区儿童的语文、数学成绩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亚洲儿童特别是中国儿童的数学成绩比美国儿童高。

为了探查产生差异的原

因,研究者对儿童、他们的父母和教师作了有关的问卷调查和随访谈话,并进行了课堂教

学的现场观察。

结果发现,不同文化社会的母亲对自己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教养态度、

儿童本身的学习动机、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等都存在差异。

沟通能力测验

1.在谈话时,你说出的话是否都像你愿意说的那样说出来?

2.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他问得不够清楚,你是否要他解释一下?

3.当你解释某件事情时,别人是否插嘴?

4.你是否认为你所要说的别人都懂得,你不必多做解释?

5.你是否要别人告诉你,他对你所谈的论点有什么感觉?

6.你和别人交谈,这是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7.在谈话中你是不是谈些对你和别人都感兴趣的事情?

8.如果你的看法和周围人的看法不一样,你是不是觉得很难发表你的看法?

9.在交谈中,你是否把你自己处于对方的地位(即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

10.在交谈中,你是否倾向于多说话?

11.你是否知道你说话的声调会影响别人?

12.你是不是避免谈那些伤别人的感情或使事情变得更,糟的事情?

13.接受人家建设性的批评是不是困难的?

14.有人说些话,伤了你的感情,你是不是和他谈论这件事?

15.你伤了别人的感情,你是否事后向他道歉?

16.如果有人反对你的意见,你是否感到非常反感?

17.当你对某个人感到愤怒时,你是否觉得很难有条理地考虑问题?

 18.你会不会因为怕得罪别人而不敢表示不同意别人的意见?

19.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发生争执时,你能不能和这个人商谈而不冒火?

20.当你和别人解决意见分歧的问题之后,你感到满意 吗?

21.有人使你心烦意乱,你会不会恼火?

22.有人赞扬你,你会不会感到不安?

23.一般地说,你能不能信任别人?

24.表扬别人,夸奖别人,。

你会感到困难吗?

25.你是否有意对别人隐瞒你的缺点或过失

26.你会不会对人们谈你的思想、感情和信念,使人家了解你?

27.你是不是很难信任别人?

28.当你在讨论问题时动了感情,你想不想换个题目来谈?

29.在交谈中,你是不是等人家说完,你才对他所说的作出反应?

30.当你和人家谈话时,你会不会想别的事情而不注意他说话?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