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288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

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

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

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

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

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

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

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

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

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

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

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

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

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

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

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6分)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四合院秋冬

①仲夏刚过,一阵好雨,一阵凉风,四合院的秋忽焉而至了。

②到上海后,每爱七八月间回北京,常常住到旧历七月下旬再回江南,几乎像辛勤的候鸟一样,年年可以迎接燕山的新秋。

其时在宣南还有一间小房,可以容身。

虽是宿舍房子,但是平房,又是按四合院的格局盖的。

中间院子、四周房子,自然不是一家一院,而是十七八家的大杂院。

不过因为有院子,人们可以搬个小板凳在院乘凉,也可在窗前听雨,或坐房中,隔着竹帘望院中雨景……这样还多少有一些古老的四合院的情调。

③有一年近中元节时,好雨初晴,金风乍到,精神为之一爽,忽然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并寄给平伯师。

他回信道:

“奉手书并新著五言,得雨中幽趣,为欣。

视我之闷居洋楼,不知风雨者,远胜矣。

”从平伯师的信中,可以看到,从四合院中感觉到的季节情趣,在洋楼中是感觉不到的。

他现在虽然住在南沙沟高级洋房中,却也免不了怀念老君堂的古老四合院中的古槐书屋了。

④造化给人们以光泽和色彩,是公平的。

宫阙红墙,秋风黄叶,宫廷有宫廷的绚烂秋色,百姓家也有百姓家的朴实淡雅的秋色。

在那靠城根一带,或南城南下洼子一带偏僻的小胡同中,多是低低的小四合院的房子。

一进院门,种棵歪脖子枣树;北房山墙上,种两棵老倭瓜;屋门前种点喇叭花、指甲草、野菊花、草茉莉……总之,秋风一起,那可就热闹了,会把小院点缀得五光十色,那真是秋色可观。

虽在帝京,也饶有田家风味。

至于那些盛开的花花草草,喇叭花的紫花白边,指甲草的娇红带粉,野菊花的黄如金盏,草茉莉的白花红点,还有那“满架秋风扁豆花”的淡紫色的星星点点……这都是开在夏尾,盛在秋初,点缀得陋巷人家秋色如画了。

⑤当然,还有精致一点的小院。

这种院子不是北城的深宅大院,而大多在东、西城及南城。

“四破五”的南北屋,也就是四开间的宽度,盖成三正两耳的小五间,东西屋非常入浅。

但是整个小院格局完整,建筑精细,甚至都是磨砖对缝的呢。

砖墁的院子,很整洁,不能乱种花草,不能乱拉南瓜藤,青瓦屋顶,整整齐齐,这个小院的秋色何在呢?

北屋阶下左右花池子中,种了两株铁梗海棠,满树嘉果,粒粒都是半绿半红,喜笑颜开。

南屋屋檐下,几大盆玉簪,更显其亭亭出尘,边上可能还有一两盆秋葵,淡黄的蝉翼般的花瓣,像是起舞的秋蝶。

⑥小院秋色也在迅速地变化着,待到那方格窗棂上的绿色冷布,换成雪白的东昌纸时,那已是秋尽冬初了。

⑦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

也许有人问,暖意还分式吗?

的确如此,同样暖意,情调不同,生活趣味也不同。

据说欧洲有不少人家,在有水汀、空调的房间里,还照样保存壁炉,生起炉火,望着熊熊的火焰,来思考人事、谈笑家常……更有超越于水汀、空调之外的特殊暖意。

⑧古老的四合院,房后面老槐树的枝丫残叶狼藉之后,冬来临了。

趁早把窗户重新糊严实,把炉子装起来,把棉门帘子挂上,准备过冬了……天再一冷,炉子生起来,大太阳照着窗户,炉子上的水壶扑扑地冒着热气,望着玻璃窗外舒敞的院子,那样明洁。

檐前麻雀叽叽地叫着,听着胡同中远远传来的叫卖声……这一小幅北京四合院的冬景,它所给你的温馨,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代替的。

⑨四合院之冬围炉夜话,那情调足以令游子凝神,离人梦远,思妇欷歔,白头坠泪。

在狂风怒吼之夜,户外滴水成冰,四合院的小屋中,炉火正红,家人好友围炉而坐。

这时最好关了灯,打开炉口,让炉口的红光照在顶棚上成一个晕。

边吃边谈,高谈阔论也好;静听窗外呼呼风声,坐上两三个钟头也好。

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梦:

和一位好友,对着炉子默默地坐到十一二点钟,直到她突然说道:

“哎呀,该封火了!

”这时我才如梦方醒,向她说声对不起,告辞出来……如今这位好友远在海峡那边,可能已有了白发了吧?

⑩儿时趴在椅子上,一早看玻璃窗上的冰棱,是四合院之冬的另一种趣事。

一夜室中热气,凝聚在窗上的图画,每天一个样,是山,是树,是云,是人,是奔跑的马,是飞翔的鸽子……不知是什么,也不管它是什么,每天好奇地看着它,用手指画它,用舌头舔它,凉凉的,是那么好玩。

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⑪早上起床,撩起窗一看:

啊,下雪了!

对面房的瓦垄上,似乎盖了几层最好的棉絮。

满院子也是厚墩墩的雪,白白的一片。

鹅毛大雪,继续纷纷扬扬地下着。

四合院的天空,一片铅灰色冻云压住四檐,闪耀着点点晶莹的雪花。

在暖暖和和的房中,听着雪花洒在纸窗上的声音,是特殊的乐章。

如果晴了,红日照在窗上,照在雪上,闪得人睁不开眼,那四合院是另一派风景。

⑫白雪妆点了北京四合院,那风光、那情趣、那梦境……年年元旦前,收到一些祝贺新年的画片,常见到大雪覆盖的圣诞小木屋图景,却没有见过一幅雪中四合院的图画,常常为此而引起乡愁。

                   (取材于邓云乡《老北京的四合院》)

6.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但是平房,又是按四合院的格局盖的   格局:

人对事物认知的范围程度。

B. 造化给人们以光泽和色彩,是公平的   造化:

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C. 思妇欷歔,白头坠泪         欷歔:

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D.听着雪花洒在纸窗上的声音,是特殊的乐章 乐章:

泛指音乐,此处为比喻义。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写作者和平伯师互通书信,使老北京四合院与洋楼中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第⑤段写精致的小院不同于低矮的四合院,整洁到不能种花种草,所以没有秋天色彩。

C.第⑧段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日常生活,抒发了对四合院温馨的感受和浓厚的情感。

D.结尾写作者没有收到关于四合院的图画而引起乡愁,表达他对四合院风光逝去的遗憾。

8.第⑦段中写道“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京华式的暖意”的含义。

(4分) 

 

9.第⑩段作者回忆儿时在四合院的趣事,最后说“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生①曰:

“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

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

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

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

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 

问:

“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

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

不知何以免此?

”先生曰:

“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

纵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

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曰:

“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

窃闻穷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

不肖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徒自苦耳。

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先生曰:

“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

其实只是无志。

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事只是一事。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

人自累于得失耳!

”因叹曰:

“此学不明,不知此处担搁了几多英雄汉!

又曰:

“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

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

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

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

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

此非小过。

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

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又曰: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

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顾田间禾曰:

“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

”范兆期在旁曰:

“此只是有根。

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

”先生曰:

“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

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取材于《传习录·黄修易录》)

注释:

①先生:

王守仁,别号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心学集大成者。

10.下列对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为心累              累:

牵累

②亦易觉克之而已           克:

克制

③窃闻穷通有命            通:

通达

④徒自苦耳              徒:

只是

⑤今却不济               济:

渡过

⑥处处是进德之资            资:

资助

⑦顾田间禾曰             顾:

照顾

⑧把此根戕贼蔽塞           戕:

残害

 A.①⑥B.②④C.③⑧D.⑤⑦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譬如无根之树        即克去之           

B. 读书所以调摄此心      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

C.不知何以免此       何累之有              

D.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   人自累于得失耳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虽然树暂时新鲜,但最终自然会精神不振

B.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

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一种科举的思虑随之产生

C.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

做学问如果自己能种根,也不用担心它不进步

D. 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

哪一个人没有根,良知就是天生的灵根

13.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②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14.王阳明认为“致良知”贯穿于人的日常活动之中,请结合第二段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子 规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

此诗是永泰元年(765年)诗人客居云安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B.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

C.“眇眇”写春风吹动的样子,“萧萧"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            ,            ”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            ”概括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

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

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

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

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

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

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

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

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

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

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 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

“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

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

”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 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

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

(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修改。

(4分)

①山城重庆已经具有大约2300多年的文化积淀,②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很多具有历史遗迹的地方被无情的铲出。

目前,重庆还有少量的东西带着历史的脉搏:

然而它们在城市建设中苟延残喘,大有朝不保夕之势。

③大渝网发出倡议,督促重庆网友一起保护剩下来的“重庆记忆”。

行动起来吧!

④不要让我们的后代身为重庆人却无法铭记和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2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5G”下定义(45字以内)。

(5分)

5G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数据的需求爆炸式增长,现有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未来需求,急需研发新一代5G系统。

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时间),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并且5G有超大网络容量,具有连接千亿设备的能力,能满足物联网通信。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华为的注册商标名字很有特色,这些名字似乎要和古老的文化内涵产生一种联系。

例如,华为向欧洲申请注册“HUAWEIARKOS”的商标。

“ARK”在英文中是“方舟”的意思。

“方舟”则取自《希伯来圣经》,指上帝指导义士诺亚(Noah)建造用来躲避洪水的大船,即人们常说的诺亚方舟,具有“开始新的纪元”的意思。

再如,华为的中文操作系统叫做“鸿蒙”,鸿蒙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盘古在昆仑山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片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

鸿蒙有“新纪元,开天辟地”的意思。

“鸿蒙”的英文是harmonyOS,意指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和方便。

另外,华为手机芯片,取名麒麟;华为手机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

华为人工智能芯片,取名昇腾;华为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

不久前华为发布了世界首款5G核心芯片取名叫“天罡”。

而在华为的“保密柜”里还有更多让大家热血沸腾的名字。

其中包括昆仑、乾坤、金刚、饕餮、灵犀、朱雀、白虎、火龙、青牛、青鸟、玄机、海蓝兽、紫薇星、獬豸等一大批以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兽命名的商标名称,简直可以组成一个“神兽军团”。

处在前沿的科技商标,用的却是古籍中的名字。

试结合1-2个例子分析名字与典籍给我们的感受或者启发,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

1.D解析:

A,曲解文意。

据材料一“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可知,仅仅是“开始”,还没有“蔚为大观”;B,表述绝对。

材料一有“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故,不是“关于人的文学”错。

材料二也有“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