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18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docx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

距离北京200公里。

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

避暑山庄

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

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胜、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这四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林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编辑本段]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

TheMountainResortanditsOutlyingTemples,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

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

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编辑本段]

历史

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

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

建造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

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

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

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

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

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

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避暑山庄地理分布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

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

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

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

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

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

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如众星捧月,环绕山庄,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

承德“外八庙”分布在避暑山庄东北面山麓的台地上,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原有寺庙十一座,现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溥仁寺、殊像寺。

这些庙宇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编辑本段]

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

最大的特色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

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

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

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

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

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

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

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

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

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

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记载着清朝统一和团结的历史。

[编辑本段]

避暑山庄的布局

介绍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

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

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

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

正宫

  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

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

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

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

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松鹤斋

  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

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

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

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

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

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

东宫

  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

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

进入德汇门后。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

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

现仅存基址。

其中,清音阁:

俗称大戏楼。

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

阁高三层,外观雄伟。

万壑松风殿

  是万壑松风的主殿。

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

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

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

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

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湖区

  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

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

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

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

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

山峦之中,古松参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组轩斋亭舍、佛寺道观等建筑,但多已只存基址。

  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山庄72景

  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矾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

  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

  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

  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

  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

  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矾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编辑本段]

外八庙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

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

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

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

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

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按时间排列

  首先营建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已毁)。

这两座寺院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蒙古诸部王公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请旨建造的。

  乾隆二十年(1755)建普宁寺,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

  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宁寺旁增建普佑寺。

  乾隆二十九年建安远庙,俗称伊犁庙,是为新疆达什达瓦部二千余众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之所而建。

  乾隆三十一年建普乐寺以纪念土尔扈特、左右哈萨克、布鲁特等族归顺清朝。

  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庙,作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蒙古和土尔扈特王公进贡朝贺之所,普陀宗乘之庙仿藏式建筑修造,俗称“小布达拉宫”,西藏达赖喇嘛到热河觐见时多居此处。

  乾隆三十七年建广安寺(已毁)。

  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寺的布局仿照五台山殊像寺。

同年又仿浙江海宁安国寺的形制建罗汉堂(已毁)。

  乾隆四十五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祝贺乾隆七十寿辰,特建此庙作为班禅行宫。

[编辑本段]

保护与修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妥善保护。

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为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做了大量工作。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现有古建筑面积92770平方米,保护基本完好。

  1949年即建立了热河省古文物保管所,1954年,成立热河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1961年,成立避暑山庄博物馆。

1975年,成立承德市文物事业管理局(1985年改称文物园林管理局),统一管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1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

  1953年,中央政府文化部发出《关于保护热河承德古建筑及文物的通知》,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将其列入全国44个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建设部、河北省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河北省政府颁布的《河北省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中明确规定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范围。

承德市人民政府两次颁布《关于加强对避暑山庄外八庙管理的通告》,对加强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

  1976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第一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1986年开始实施第二个十年整修规划。

两个规划明确了抢救、整修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直接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善保护区周围环境。

加强保护区环境的综合治理。

在保护范围内,停建、拆除了一批有碍文物景观的现代建筑,严格禁止开山、打石、取土、砍伐、放牧等。

在严格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林木的基础上,积极绿化保护区周围荒山荒坡,增加植被。

改善大气环境,降低烟尘排放量。

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制定中、长期整修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修复工作。

建立中回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基金会。

  [1]

[编辑本段]

景区景点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

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

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溯、镜溯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

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

“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

“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

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占地60.7万平方米。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

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

草原以试马埭为主体,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

林地称万树园,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

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

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

万树园西侧为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

文津阁。

另外还有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组建筑点缀在草原、林地之间。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

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

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

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

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山区多处园林解放前多遭破坏,但现在山区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

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

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位于避暑山庄南端,占地lO.2万平方米。

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

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

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

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

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

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

“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

[编辑本段]

土特产品

  在山庄内外各旅游定点商店,你可以买到蘑菇、大扁、榛子等地方特产,以及玉器、根雕、核皮工艺、滕氏布糊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编辑本段]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旺/淡季90/50元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旺季40元/人;淡季30元/人。

  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

旺季30元/人;淡季20元/人。

  普乐寺(圆亭子):

旺季30元/人;淡季20元/人。

  普宁寺:

旺季50元/人;淡季40元/人.

  景区荣誉: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胜之一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避暑山庄在承德市区内,交通方便,从承德火车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车可达。

出租车7元起步,一般市区内任何一点到避暑山庄都不超过10元。

  京承、京通、承石、承沈铁路干线贯穿承德全境。

承德境内有101、111、112国道通过,向北可通往内蒙古,向东可达辽宁,西南前往北京,东南则到天津。

从北京到承德有京承高速公路。

最佳旅游时间

  承德避暑山庄最佳旅游季节是夏末和秋初,避暑山庄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山庄内正常温度比庄外要低3-5度,这与山庄内的山区、湖区、平原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避暑山庄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防火封山的季节,所以这个时间来你就上不了山区。

山庄内的荷花也是极富盛名,七八月份荷花满池塘,一直开到9月末。

山庄的荷花与其他地域的荷花很是不同,开的早,败的晚,特别值得一看。

据说这里的荷花全部都是当年从外地选进来的,非常有价值。

  山庄景点,有“36洞天,72福地”之说。

至乾隆十九年止,仅康乾两帝命名的就有72景;而山庄最后建成是乾隆五十七年,若加上后期所建的大批景物,就多不胜数了。

清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