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03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四)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通过研究荧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冷光灯,这项技术属于()

A.克隆

B.仿生

C.转基因

D.变异

2.消化食物吸收与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

A.胃

B.小肠

C.肾脏

D.大肠

3.把等量的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分别放人不透光的锥形瓶内,塞紧瓶口24小时后,把燃烧的小木棒分别放人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乙瓶内的都继续燃烧

B.甲、乙瓶内的都熄灭

C.甲瓶内的燃烧,乙瓶内的熄灭

D.甲瓶内的熄灭,乙瓶内的燃烧

4.人体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太阳光能

B.体内脂肪的分解释放

C.水

D.维生素

5.番茄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对预防牙龈出血有主要作用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

6.在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食道

7.微生物一般指细菌、真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单细胞动物。

它们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

以下关于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B.有的真菌能使人得病,因此多数真菌对人类有害

C.不同类型的病毒,其组成物质的成分也不同

D.细菌和真菌都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8.下列与听觉、视觉形成以及调节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鼓膜和视网膜,分别是听觉和视觉的感觉器官

B.听觉神经和视神经都是传入神经

C.产生听觉和形成物像都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D.视觉形成中能否清晰成像取决于睫状体对角膜的调节

9.如图是某对新婚夫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B.图甲代表的是生殖细胞,因为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这对新婚夫妇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子宫内

D.如果该夫妇都是有耳垂(Dd),则他们的独生子女一定是有耳垂的。

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

11.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则其受精卵、精子中染色体的数量分别为()

A.23条 46条

B.46条 46条

C.23条 23条

D.46条 23条

12.融安金桔有二百多年栽培历史,金桔酸甜可口,其酸甜的物质主要储存在

A.液泡

B.细胞壁

C.细胞核

D.细胞膜

13.人类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人体的语言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4.“小草依依,踏之何忍”。

践踏草坪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肥料,影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D.缺少氧气,影响呼吸作用

15.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下列关于预防遗传病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进行婚前检查

C.加强体育锻炼

D.开展遗传咨询

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

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C.无机盐能被成熟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D.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

17.我国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形成主要是()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外国进口

18.如下图所示的柳树结构层次中,③内最适合填写的是

A.组织

B.器官

C.细胞

D.系统

19.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20.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A.猕猴                             

B.黑猩猩                             

C.恒河猴                             

D.大叶猴

21.若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A.目镜15×、物镜4×

B.目镜10×、物镜4×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5×、物镜10×

22.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控制的,男性的精子细胞中性染色体是()

A.X

B.Y

C.X或Y

D.XY

23.夏天,一杯放在餐桌上的牛奶变质了,这主要是因为()。

A.高温使牛奶变质

B.细菌和真菌容易在牛奶中繁殖使它变质

C.空气接触使牛奶变质

D.时间长了使牛奶变质

24.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绿色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的下列特征不能作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A.体小且身体呈绿色

B.有细胞结构

C.能在水中游动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5.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

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温度会影响淀粉酶消化作用

B.温度不会影响淀粉酶消化作用

C.碘在37℃时不变蓝色

D.碘在0℃时会变蓝色

二、填空题

26.营养学家指出,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的能量比应该分为_______。

27.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体的反射活动是通过__________来完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对__________的反射。

28.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个水都变成了紫红色。

这个现象说明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并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三、判断题

29.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_____)

30.据图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1是胆囊能分泌胆计,不含酶(______)

(2)5是胃,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彻底消化(______)

(3)6是胰胞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______)

(4)7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_______)

31.太空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诱导农作物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__).

32.我能判断:

(1)虾和蟹的体表硬壳都是外骨骼。

()

(2)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

(3)在生物分类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

(4)人只要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奔跑的动作。

()

33.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_____)

四、综合题

34.2016年10月,依据我国人口实际国情,全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卫计委联合其他部委发布《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的科学应用。

请你利用所学生物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实生活中,父母很多的性状在子女身上出现,这是因为在生殖时,父母会通过________将自己的_______传递给了子女。

(2)如图甲所示,人类的单眼皮与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夫妇生一个二孩,则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耳道多毛症是人类Y染色体上的一种遗传病,若该父亲是患者,你推断他的女儿应该表现是_______________

(4)先天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这种原因产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变异(可遗传/不可遗传)。

图乙是该病与母亲怀孕年龄的关系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孕妇年龄从____________开始,孩子患该病的比例明显上,是因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下降,所产生的卵细胞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显著的下降。

(5)基因检测是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的血液、唾液等中的细胞进行DNA分子检测,从而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高龄孕妇进行产前的检查就更为必要。

至此,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_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增加,后则因植被的______而减少。

(2)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

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人们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是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中有重要作用。

36.草履虫与小球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分布广泛,易于培养,繁殖迅速。

(1)有一种草履虫,小球藻可在其体内生活。小球藻细胞中含有_____结构,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为草履虫提供_____和氧。

(2)研究者进行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光照强度接近0时,氧气释放速率小于0,原因是_____。实验结果说明:

在一定范围内,_____。

(3)观察发现,这种草履虫更倾向于停留在培养液中_____(选填“背光”或“向光”)的一侧,这样会为小球藻提供更好的光合作用条件。同时,草履虫的代谢产物也会被小球藻利用,二者之间形成_____关系。

37.选取有绿色叶片和白斑叶片的牵牛花进行试验,装置如图,请回答

(1)在实验中,先将牵牛花放在暗室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这个过程是通过植物的____作用完成的。

(2)然后将此装置在光下照射数小时,使其进行充分的_____作用后,再将Ⅰ、Ⅱ、Ⅲ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的烧杯中_____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3)实验中,在所有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不变蓝的有_____。

A.Ⅰ叶覆盖铝箔部分B.Ⅱ叶绿色部分C.Ⅲ叶D.Ⅰ叶未覆盖铝箔部分E.Ⅱ叶白斑部分

(4)通过本实验结果可以确定,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   。

A.光   B.适宜的温度   C.二氧化碳   D.水E.氧气   

A.叶绿素(体)

(5)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由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38.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某同学踢球动作连贯,身体协调性好,能完成高难度的传球和射门动作。

这主要与大脑运动中枢以及乙图中()___________的调控有关。

(2)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咀嚼食物是为了使(⑥)__________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⑧)__________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甲图A对应乙图中的()___________。

(4)控制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C会将冲动传到乙图中的()___________使人感觉到烫。

(5)当乙图中(②)___________受损,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而立即死亡。

五、实验探究题

39.输精管结扎手术会影响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吗?

科学小分队想利用动物实验来进行探究,他们的探究方案如下:

第一步:

选择一批成年雄性狗实施输精管结扎手术;

第二步:

在伤口愈合后,观察雄性狗是否出现交配行为;

第三步:

麻醉雄性狗后,取其睾丸切片进行观察。

(1)分析:

结扎输精管,睾丸是否遭受损伤?

_____,按照生物体_____相适应的原理,手术后雄性狗_____(填“会”或“不”)出现交配行为;

(2)若手术后该雄性宠物狗能够产生正常的精子,要让它有自己的后代,可以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来达到目的。

该技术在试管内完成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发育,“试管”相当于母体的_____,此时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来自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填空题

1、

2、

3、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综合题

1、

2、

3、

4、

5、

五、实验探究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